帝国争霸(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45

  按照护航战斗机的报告,机动舰队的攻击机群及时转向的话,最快能在一点三十分左右到达。
  哪怕没有及时转向,也会在两点之前杀到。
  也就是说,留给第二航空特混舰队的时间就只有十多分钟了!
  
第86章
千里眼
  当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刘向真没有返回司令舰桥,而是走到舷窗旁,举起望远镜朝不远处的“南江”号看了过去。
  在前桅杆顶部,有一个正在旋转,像是一个大号簸箕的物体。
  那是一面天线。
  不过,不是电台的天线,也没有任何一种电台天线长成那个模样。
  没错,那是雷达的天线!
  那面天线,只有工作的时候才会旋转,平时都是固定不动的。
  为了保密,也是为了欺骗与误导,仅有的几艘装备了雷达的战舰,在进出港口的时候都不得使用雷达,还要让天线固定在某个角度上,再套上一个帆布罩子,从远处看像是一种吓唬驱赶飞鸟的设备。
  此外,帝国海军从没对外公布过任何跟雷达有关的信息。
  迄今为止,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只是知道,帝国海军装备了一种跟电台类似的,能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飞机的电子设备。其工作远离,很有可能是通过监听侦察机的电台,来确定侦察机的方位。某些国家的情报机构甚至想当然的认为,那是一种大尺寸,高精度的高倍望远镜。
  其实,雷达到底有什么价值,刘向真也说不准。
  不用奇怪,因为在几个月前,准确说是九月底,“北河”号与“南江”号着手为即将开始的舰队演习做准备的时候,也就是分头去浦州造船厂与刺州造船厂,才在维护的时候装上雷达。
  此后,也就试用了几次。
  按照安排,在今年的舰队演习中,为了检验雷达的战术价值,还专门安排了单独的演习科目。
  可惜的是,演习开始后不久,局势就迅速恶化。
  刘向真只知道,“南江”号上的雷达,对机群的探测距离最远超过了一百千米,而对单架飞机的探测距离也能达到四十千米,远远超过肉眼的可视范围,只是探测的精度,仍然算不上理想。
  当然,精度差点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要及时发现敌机,就能指挥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从而获得更多的时间,大幅度提高防空作战效率。
  按照开发雷达的金林无线电研究所给出的评估报告,在雷达的协助下,战斗机的作战效率能够提高二十倍。
  刘向真觉得那些高度近视的工程师在吹牛。
  只是,就算没有二十倍,提高几倍是肯定没问题的。
  在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做的几次内部演练中,防空战斗机均在雷达的指引下,及时准确的发现与拦截了敌机。
  用飞行员的话来说,只是能及时发现来袭敌机,那就足够了。
  在过去的防空作战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法及时发现逼近的敌机,更不要说预知敌机的来袭方向。就只能面面俱到,至少需要在主要威胁方向上部署足够多的战斗机,浪费宝贵的防空力量。
  有了雷达,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次就是如此。
  发出防空警报的就是“南江”号,雷达发现了一批从东北方向飞来的敌机,判断为狭夷海军的舰载机。
  一支机群,大概有十架敌机。
  “在一百千米之外,我们的战斗机正赶过去。”作战参谋庄毕胜少校赶了过来,向刘向真汇报了情况。“敌机采用密集编队,间隔距离也就几十米,飞行高度不到三千米,推断是97舰攻。”
  刘向真只点了点头,表示听到了。
  如果是战斗机,一般不会采用如此密集的队形,往往两架或者三架组成一个小编队,而且小编队之间的距离拉得比较开,还会有一定的高度差,确保在遇到敌机之后,各小编队能相互照应。
  此外,战斗机的飞行高度一般不会低于五千米。飞得高才看得远,而且格斗的时候,占据高度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够取胜。
  只是,杀来的不止一队97舰攻。
  很快,“南江”号发来新的报告,雷达又探测到几支小编队敌机,其中三支编队在高空飞行。
  只是,无法判断敌机的性质。
  在高空飞行的,有可能是战斗机,也可能是俯冲轰炸机。
  如果能测出敌机的飞行速度,就能够做出判断。海军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让金林无线电研究所开发能测速的雷达。只可惜,新式雷达的研制工作还没启动,至于能够在什么时候研制出来,更加不得而知了。
  用不着刘向真吩咐,负责防空作战的参谋就做出了调整。
  有点繁琐,首先要获得“南江”号提供的情报,再标注到海图上,然后对整体战局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负责防空作战的参谋在此期间综合这些信息做出判断,最后才下令调整防空部署。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分钟。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提出由快速战列舰充当防空指挥舰,把航母从繁琐的防空作战当中解脱出来。按白止战的意思,只要有必要,就在搭载雷达的快速战列舰上设立专门的防空作战指挥部。进行防空作战的时候,编队里面的所有战舰都得听从指挥,由快速战列舰充当防空的核心力量。
  当然,这只是美好设想。
  不过,耽搁几分钟,肯定比两眼一抹黑好得多。
  最显著的价值,其实就是让指挥官对战场局势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及时的做出最恰当的部署。
  简单的说,就是把钢用在刀刃上。
  比如,在拦截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与攻击机的时候,不用派遣太多战斗机,能够逼迫轰炸机扔掉炸弹、让鱼雷机投掉鱼雷就行了。没有炸弹与鱼雷,就算飞到了航母上空也只能干瞪眼。如果断定来袭的是战斗机,甚至用不着理会,毕竟没哪种舰载战斗机能挂上重磅炸弹执行轰炸任务。只有在确定敌人的轰炸机与鱼雷机得到了战斗机掩护,才需要让防空战斗机全力以赴。
  当然,关键是时间。
  把发现敌机的距离由目视的不到二十千米,提高到一百千米,意味着进行防空拦截的时间增加了至少二十分钟。哪怕只是提高到六十千米,多出来的四十千米也能够让舰队多获得十分钟的拦截时间。
  在防空作战中,哪怕只是五分钟,也无比宝贵。
  拿俯冲轰炸机来说,从加速冲刺,到投下炸弹,前后也就几分钟。
  战斗还没打响,准确说是没在刘向真面前打响,雷达的价值就展现了出来。那些被发现的敌机机群全都遭到了拦截,而且轰炸机与鱼雷机在遭到拦截后丢掉了炸弹与鱼雷,放弃了突击。
  只是,雷达不是万能的!
  
第87章
挨炸
  当那几架敌机呼啸着从左后方杀来的时候,包括刘向真在内,“横江”号上的官兵全都吓了一跳。
  直到这个时候,在“横江”号后方的轻巡洋舰,以及左舷方向上的重巡洋舰才开火。
  随后,“横江”号的高射炮也发出了怒吼。
  只是,几乎所有的高射炮都在朝飞在前面的那几架敌机开火,就没有几门高射炮在朝后方的敌机开火。
  飞在前面的那几架是战斗机!
  没错,就是在空战当中把“台风”打得落花流水的零战。
  这些战斗机的腹部都挂着一具流线型的副油箱,看上去像是航空炸弹,被高射炮的炮手当成了轰炸机。
  关键,哪里有轰炸机飞得这么低,而且这么快?
  执行水平轰炸任务的一般都是鱼雷机,只有在轰炸地面设施,以及停泊在港口里的战舰等固定目标的时候,才会采用水平投弹的战术。对付高速航行的战舰,水平投弹的命中率根本得不到保证。
  那几架战斗机冲在前面,无非是在替后面的鱼雷机吸引火力。
  此外,还能够用机枪扫射战舰上的高射炮。
  “朝后面的攻击机开火,让高射炮朝……”
  “小心!”
  在喊叫出来的同时,庄毕胜已经冲到刘向真的身边,直接把他扑倒了。
  “帮帮帮——”
  几乎同时,其实也就晚了不到一秒钟,一梭子枪弹打在了刘向真前方的舷窗上。
  这是航空舰桥,并不是司令舰桥,舷窗上装的普通玻璃,挡不住机枪子弹。
  所幸,庄毕胜反应迅速,要不然刘向真将成为这场战争当中,第一个以身殉国、在战斗中阵亡的海军将领。
  空中传来了轰鸣声,扫射舰桥的那架零战呼啸着从“横江”号的上空飞过。
  “司令官,你没受伤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