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945

  因为国土狭长,没防御纵深可言,所以就连巴铁都没有采购“战-11”,使用的相对较便宜的“战-10”。
  在是否向沙乌地出口重型战斗机的问题上,帝国高层一直是举棋不定。
  结果就是,直到沙乌地当局明确表示,如果梁夏帝国不肯出口“战-11A”,就只能从纽兰共和国采购F-15A之后,帝国高层才做出让步,批准了“战-11AG”的出口合同,完成这笔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军火交易。
  只是,出口沙乌地的“战-11AG”要在新历155年之后才能交付。
  这笔军火贸易,最大的影响,其实就是确定了沙乌地的盟友身份,也决定了帝国在波沙湾地区的总体战略。
  此后的一年多之内,沙乌地连续跟帝国签署了数份军火贸易合同。
  比如,用80亿金元从帝国采购了1000辆“ZT-99AG”主战坦克,而且是现货贸易,即这些坦克是帝国陆军的库存,在出口之前只是根据需要更换主炮,并且换上一台功率更大的空调。
  关键,这些坦克已经在波沙湾战争爆发之前全部交付给了沙乌地皇家陆军。
  因为性能出色,特别是实战表现极为抢眼,所以沙乌地当局在全球大战爆发前,发出第二份采购清单,准备把“ZT-99AG”的装备量扩充到2500辆,取代其他的坦克,还希望在本国建立一座大修厂。
  按最后的谈判结果,沙乌地将与巴铁一同购买“ZT-99B”的生产许可,并在巴铁建造一座坦克厂。只不过,沙乌地主要负责提供资金,换来的也只是优先采购权,并且向其他国家推销这种坦克。
  总而言之,沙乌地当局一直通过军火贸易巩固与梁夏帝国的关系。
  当然,这种政策还体现在军队建设上。
  在沙乌地皇家军队当中,几乎所有将领与高级军官都是王室成员,或者跟王室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亲缘关系。
  即便是在基层部队当中,也有很多的军官来自王室,只有步兵以平民为主。
  关键还有,沙乌地皇家军队,特别是皇家陆军,几支精锐部队都以雇佣兵为主。
  这些部队的大部分官兵来自巴铁!
  现在,沙乌地皇家陆军的大约50万官兵当中,有差不多20万是巴铁的雇佣兵。
  这其实也是沙乌地当局用来维护与巴铁关系的一种手段。
  往简单说,就是通过密切的军事合作获得巴铁的信任与支持,从而跟巴铁建立起超越同盟的双边关系。
  至于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
  巴铁是人口最多的穆阿国家,沙乌地缺的其实就是人口,或者说人力资源。
  只要能与巴铁保持亲密关系,那么沙乌地在穆阿国家中的地位就有足够的保证,其国家安全,准确说是王室的统治地位就足够的牢固。
  不过,由此产生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第121章
自力更生
  最直接的问题,其实就是沙乌地皇家军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可言!
  相对而言,沙乌地皇家空军的情况还要稍微好一点。
  在之前的空中打击行动当中,沙乌地皇家空军基本上是全程参与,也执行了一些难度较高的作战任务。
  比如在8月份,沙乌地皇家空军以平均每天大约400架次的强度,出动作战飞机打击伊拉克南部地区,此外还安排战斗机为执行打击任务的攻击机护航,期间多次跟前出到波沙湾上空的波伊战斗机对峙。
  这跟大部分飞行员来自巴铁有很大的关系。
  大概是为了“奖励”沙乌地,帝国空军还在8月底,把一批“战-11A”战斗机移交给沙乌地皇家空军。因为沙乌地安排的第一批飞行员已经在帝国完成培训,所以这些战斗机随后就投入了战斗。
  按照惯例,出口的“战-11A”被命名为“战-11AG”,并且做了必要的改进,比如拆掉部分禁止外销的敏感设备。
  为此,沙乌地成为高巨王国之后,第二个将“战-11AG”投入实战的国家。
  相比之下,沙乌地皇家陆军基本上就是一支用来保护边境的巡逻部队。
  在装备了1000辆“ZT-99AGS”主战坦克的情况下,沙乌地皇家陆军却始终不愿意参与攻打伊拉克的地面战斗。
  此外,在所有“ZT-99AG”当中,出售给沙乌地的S型是最好的。
  关键就是,这种坦克仿照帝国陆战队的“ZT-99AL”,换上了使用整装弹药的125毫米滑膛炮,还改用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在综合性能上已经接近“ZT-99B”,超过了其他没有换炮的“ZT-99A”。
  如果说只是为了光复科威特,沙乌地不愿意出兵攻打伊拉克,还说得过去。
  毕竟,伊拉克也是产油国集团的成员,而且是沙乌地等波沙湾南岸国家应付北方威胁的屏障,双方有共同利益,而且沙乌地当局不想因为参战导致穆阿国家分裂,从而在军事行动上会有所克制。
  现在的问题是,全球大战已经爆发了,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任何独善其身的可能都已经不存在了。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从8月下旬开始,全球大战已经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波伊空军明显变得更加的活跃。
  只是在8月的下旬,波伊战斗机“入侵”沙乌地领空的行动就错过100次。
  期间,还爆发了几次小规模冲突。
  在8月29日,沙乌地皇家空军的“战-11AGS”在波沙湾上空拦截了2架入侵敌机,而且发射了导弹,随后宣称是2架波伊空军的F-14A,并且在战斗中击落了其中1架,只是敌机的残骸坠入了波沙湾。
  波伊空军没有承认,反到宣称其战斗机在波沙湾国际空域飞行时遭到威胁,只是在沙乌地的战斗机赶到之前就转向返航,并没与沙乌地战斗机交战,也就不存在有战斗机被击落的说法。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就是,波伊战斗机确实逼近了沙乌地领空。
  关键还有,沙乌地在波沙湾这边的海岸线不算漫长,还只有一座深水良港,也就是被联军征用了的达曼港。可要命的是,沙乌地的油田几乎都在波沙湾这边,而且石油出口几乎都依靠海运。
  达曼港不但是一座军港,同样是波沙湾地区数一数二的商港。
  显然,波伊空军的行动已经对达曼港构成威胁。
  沙乌地国王肯定还记得,在两伊战争期间,有数十艘从达曼港出航的油轮在波沙湾遭到波伊战机袭击,而沙乌地由此遭受了数十亿金元的损失,在穆阿国家当中的威望也一度降到谷底。
  在某种意义上,侯赛因政权敢于入侵与吞并科威特,跟沙乌地在穆阿国家中的地位降低有关。
  换个角度来看,侯赛因或许觉得,通过入侵科威特,就能取代沙乌地,成为穆阿国家集团的领袖,从而称霸整个波沙湾地区,控制世界的油库,甚至把所有穆阿国家统一起来,成为第四个超级霸权。
  如果沙乌地还有影响力,侯赛因或许就没有这个胆量了。
  在全球大战中,沙乌地还能置身事外?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沙乌地国王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显然不是!
  问题,其实出在沙乌地皇家军队的作战能力上。
  说得直接一点,哪怕给了沙乌地足够多的先进武器装备,沙乌地皇家军队也未必能够打一场胜仗。
  何况,大批来自巴铁的雇佣军正陆续回国。
  完全依靠本国军人,沙乌地皇家军队的战斗力就更成问题了。
  其实,丁镇南早就想到这些问题。
  在8月份,他就向施授良提到过此事,而施授良也非常重视,甚至为了此事专门去了一趟巴铁的首都。
  在施授良的争取下,巴铁当局已经做出了保证。
  就算跟梵罗国爆发战争,也不会立即召回在沙乌地皇家空军服役的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
  当然,前提是,梁夏帝国得按照承诺出兵参战。
  至于陆军官兵,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坦克兵,根本没得谈。
  不要忘了,巴铁也有大批“ZT-99AGB”。
  卖给巴铁的这种ZT-99AG是缩水版,同样换了坦克炮,不过换上的是之前用在ZT-80上的老式44倍径125毫米分装弹药滑膛炮,性能比ZT-99A的48倍径125毫米分装弹药滑膛炮还要差一些。
  关键就是,巴铁早就拿到了44倍径125毫米滑膛炮的生产许可,能自行生产,而且储备了大批配套弹药。
  显然,使用国产的坦克炮要比进口坦克炮便宜得多。
  当然,还能够消耗掉库存多得根本就用不完的炮弹。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在巴铁引进ZT-99AGB的时候,梵罗国没有一种能够挡住44倍径125毫米滑膛炮的坦克,也就不存在坦克炮威力不足的问题,自然用不着耗费资金采购更好的坦克炮。
  虽然在此之后,梵罗国采购了在纽兰共和国的M1基础之上研制的“阿琼”F1,此后还开始生产改进型的“阿琼”F2,其配备的就是与M1A1相同的120毫米坦克炮,火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但是“阿琼”本身是M1的缩水版,防护性能根本就比不上M1,也就比M60稍微好一点。
  可见,巴铁的44倍125毫米坦克炮依然足够用了。
  当然,就算等传说中的,战斗全重超过60吨,防护性能追上了M1A2的“阿琼2”型主战坦克研制成功,巴铁也能通过换炮的方式,把ZT-99AGB的火力提升到足够将其摧毁的程度。
  其他方面,ZT-99AGB与沙乌地的S型并无区别。
  其实,在沙乌地皇家陆军服役的“雇佣兵”全都是巴铁国防军的官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