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6/945

  直升机上,不但有8名陆战队特种兵,还有1名身份特殊的战俘。
  侯赛因的长子库萨。
  丁镇南安排发动心理战,并且派轰炸机对巴士X发起地毯式轰炸,真实根本目的是为了把库萨赶出来。
  说得直接一点,让库萨觉得大难临头。
  结果,还真是如此。
  在轰炸开始前,提前部署到巴士X北面的特种部队就拦截了从城区出来的车队,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抓获伪装成平民,试图以平民身份逃离巴士X的库萨,还击毙了保护他的十多名警卫。
  要说的话,这还得多亏军情局提供的帮助。
  昨天晚上,一架隶属于空军,不过由军情局使用的大型电子侦察机就赶了过来,一直在巴士X东南方向上徘徊。
  这架侦察机的任务,就是监视巴士X城区里民用频段无线电信号。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库萨打算逃离巴士X,肯定不会使用军用电台跟后方联系,毕竟伊拉克的所有军用电台都在联军的监听之下,只要发出信号就会被发现,然后就会遭到轰炸或炮击。
  库萨使用的必然是海事卫星电话这类民用通信设备。
  可问题是,像海事卫星电话这类高档玩意,在伊拉克肯定不太多。
  别说平民,即便是在伊拉克军队里面,也就高级将领有资格使用卫星电话,而且使用频率并不高。
  究其原因:电话费太贵。
  这套由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共同出资打造的卫星通信系统,一直就以贵出名,也始终没能获得推广。发展到现在,占据主要市场的,依然是由梁夏帝国推行的,依靠地面基站的无线电话通信网络。
  其实,只有很少的伊拉克家庭有电话。
  也就是这架侦察机截获国际海事卫星电话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才确定了库萨的位置,随后通报给埋伏在附近的特种部队。
  按特种兵报告,在被抓后的时候,库萨还试图蒙混过关,坚称自己是平民。
  此后,还在试图逃跑的时候,被枪托砸了几下,受了点轻伤。
  忙到中午,军情局派来的情报官员才确认了库萨的身份。
  随后,丁镇南随同军情局的情报官员押送库萨返回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至于攻打巴士X的作战行动,用不着丁镇南去操心。
  虽然库萨不肯下达投降命令,但是在指挥官都已经逃走的情况下,守卫巴士X的伊拉克军队也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此外,到明天下午,心理战就将再次升级。
  这次将投放抓获库萨的照片。
  不出所料,陆战队将在2到3天之内完成攻占巴士X的作战行动,或许只需要去接受伊拉克军队投降。
  在回到哈利德国王军事城后,军情局的情报官员把库萨押上了一架运输机。
  至于怎么处置库萨,还轮不到丁镇南说三道四。
  不过,丁镇南也没在哈立德国王军事情呆多久。
  在签署了几份命令之后,他再次出发。
  当然,这次乘坐的是一架战术运输机,目的地是塞马沃。
  在之前的几天里面,帝国陆军的第17装甲师已经通过塞勒曼机动到了塞马沃,并且开始为进攻巴格X做准备。
  至于后勤保障,暂时主要靠空运。
  要说的话,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为了支撑第17装甲师,丁镇南通过施授良搞到了20架重型战略运输机,还有60架大型运输机。
  这些运输机以哈立德国王军事城,以及另外几座大型机场为基地,每天能向塞马沃运送大约2500吨物资。
  其实,运力还能够提高。
  在理论上,执行往返航程不到2000千米的运输任务,20架“运-10”与60架“运-11”每天能飞2个来回,最多能向前线运送上万吨物资,即便无法每次达到最大运载量,也能够运送7500吨。
  只是,限制运输能力的,不止是运输机的运载能力,还受机场的吞吐能力限制。
  在塞马沃,只有一条2000米的跑道。
  这意味着,“运-10A”没法满载降落,准确说无法以设计的最大重量着陆,必须得降低重量。
  在2000千米的跑道上着陆,“运-10A”除了降低载油量,载货量还要减少到80吨。
  这个运力,并不比载重量超过60吨的“运-11”强多少。
  使用“运-10A”,也主要是其货舱尺寸更大,能够运送ZT-99B这样的主战装备,以及部分大尺寸货物。
  此外,塞马沃机场几乎没有基础设施,没法为运输机提供有效的保障。
  这意味着,运输机在卸下了货物之后就要起飞,因此在做任务规划的时候,得把返航的燃油计算进去,进一步降低了载重量。
  不说别的,因为跑道的周转时间高达30分钟,所以该机场在理论上,每天就只能接纳48架次的运输机。
  要达到每天7500吨的运量,首先就得把跑道的周转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
  所幸的是,帝国空军已经派来专门的工程部队。
  按前线提供的报告,肯定能在下个月,也就是开始攻打巴格X的时候把空运量提高一倍以上,平均每天为5000吨。
  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丁镇南去前线,就是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支持达到满编战斗状态,而且得到加强的第17装甲师,一天5000吨的补给量,其实根本算不上充足。
  现在,第17装甲师共有5个作战旅。
  其中,第171旅与第172旅是货真价实的装甲旅,装备规模差不多,各自拥有330辆主战坦克与300辆步兵战车,此外还拥有包括数十门自行榴弹炮在内的近千辆,各种性质的战斗车辆。
  第173旅与第177旅都是机步旅,其中第177旅是临时组建的预备队,装备水准相当于第173旅的七成。在第173旅,差不多有240辆主战坦克、380辆步兵战车,以及近千台其他作战车辆。
  第174旅为炮兵旅,主战装备的180门自行榴弹炮与80多门远程火箭炮。
  除了这5个作战旅,第17装甲师还有1个航空支援旅,拥有300多架直升机,其中的主力是大约200架“直-8”系列通用直升机,以及大约80架“直-X”系列重型直升机。因为是不承担作战任务的航空支援部队,所以该旅没有配备武装直升机,不过可以按需要在作战时增编。
  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师直属特战营。
  全师,总兵力已经超过3万。
  前面已经提到,这种大而全的编制体系一直就是帝国陆军的特色。
  和平时期,帝国陆军的所有甲种师都按照军的规模搭建指挥机构,而甲级步兵师身按照集团军的规模在搞建设。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作战部队在战时都能迅速扩充。
  要说的话,第17装甲师的扩充幅度还不算大,毕竟之前部署在西部战区,面向北玄地区与新月地区,作战压力并不是很大,因此第17装甲师的编制规模在几个甲级装甲师当中不算突出。
  此外就是,也没必要过度的扩充。
  对于一支有3万名官兵,数千台主战装备,数百架直升机的作战部队来说,每天5000吨的消耗量根本不算多!
  遇到激烈战斗,第17装甲师仅仅是弹药消耗,每天就会朝过1万吨。
  其实,这也是丁镇南的底气所在。
  在名义上,帝国陆军只投入两个师的兵力,可是实际上,这两个师在完成扩充之后的战斗力相当于2个军。
  关键,还全都是装甲师,或者说是装甲军。
  不说别的,第17装甲师就有1000余辆ZT-99B主战坦克!
  别说在波沙湾地区,哪怕放到大陆战场上,1000辆ZT-99B主战坦克,也能发动一场大规模地面进攻。
  再说,还有实力更加强大的第7装甲师呢!
  不过,后勤保障依然是个大问题。
  关键就是,第17装甲师扩编的时候,并没增加保障部队的规模,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联军的身上。
  简单的说,第17装甲师在前面冲锋陷阵,联军在后方运送弹药物资。
  现在的问题是,联军未必跟得上。
  那么,就只能想办法缩短后勤补给线,也就是地面补给线的长度。
  其实,这也是丁镇南来到前线解决的主要问题。
  除了塞马沃的机场,能不能在沿途夺取或者修建更多的机场,从而通过空运尽量的把物资送到靠近前线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6/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