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945

  要在几十年后,才能收获蚕食战略结出的硕果。
  别说年逾70的周涌涛,包括林世平在内,所有年纪在50岁以上的帝国领导人,恐怕都看不到帝国成为全球唯一霸主的那天。
  这意味着,得重点培养年轻一代。
  显然,这也是以丁镇南为代表的少壮派军官能够得到重用的关键所在。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别看丁镇南才30岁出头,以他的能力,也许在今后30年之内都没人能与之争锋。
  当然,丁镇南欠缺的其实是表现自身才华,并且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可是,一个丁镇南肯定不够。
  与丁镇南齐名的那两个?
  显然,那不过是外界的说法。
  要论个人能力,李天凌根本就不是统帅型人才,更像冲锋陷阵的干将,即更适合在前线统帅军队作战。
  当然,如果能假以时日,也许李天凌会有质的变化。
  在他爷爷,也就是李云翔的身上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可问题是,就算李天凌在今后成长起来了,其能力也仅限于航空作战,最多也就成为空军的统帅。
  白华伟稍微好一点,不过依然没有达到统帅的高度。
  不是说白华伟的能力不够强,而是差在眼光上。
  很多人拿白华伟跟白止战比,并且认为白华伟是白止战的继承者,是当今最有可能达到白止战高度的海军军官。
  对此,周涌涛一直不敢苟同。
  要说的话,周涌涛是最接近白止战的存在,取得的成就仅次于白止战。
  显然,周涌涛最了解白止战。
  在他的认识中,白止战最厉害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指挥舰队作战。
  虽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白止战统帅帝国舰队打赢了数场海上大决战,但是在几乎所有的舰队决战中,战术指挥官都不是白止战,而是跟他搭档的参谋,在前期是李铭博,后来就是周涌涛。
  在更多的时候,白止战只是跟随舰队出征。
  要说个人能力,白止战最突出的,其实是远超其他人的战略眼光,以及对战局发展的准确判断与把握。
  别说是在当时,即便到现在,也没有哪个海军将领达到白止战的高度。
  周涌涛自己都承认远远比不上白止战。
  显然,白华伟没有白止战那样的战略眼光。
  要说的话,反到是丁镇南更像白止战。
  除了提出军事思想,最能够说明丁镇南的能力,特别是战略眼光的一件事,跟东望洋上的霍瓦依群岛有关。
  当时,在兵棋推演当中,几乎所有参谋都认为,得用空间换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在开战不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放弃霍瓦依群岛,主动撤退到北马群岛一线,通过遥远的距离来削弱敌人的进攻势头,并且争取到更多时间,在离本土更近的地方稳住防线。
  只是,丁镇南坚决反对。
  按照丁镇那的意思,不管要付出多大代价,都得守住霍瓦依群岛。
  理由就是: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会在攻占了霍瓦依群岛之后,通过停止进攻,来主动寻求跟梁夏帝国和解。
  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之下,梁夏帝国没有更多的选择。
  哪怕是薛远征复生,也不可能冒着输掉整场大战的风险,去争夺离帝国本土上万千米的群岛。
  做为世界岛上面的国家,梁夏帝国首先得考虑本土安全,然后才轮到对外扩张。
  再说,退缩并不能换来安全。
  在收缩防线的同时,必然会导致本土遭受更严峻的威胁,并且丧失战略主动权。
  上次大战当中,帝国就因此吃了大亏!
  开战初期,如果没有受到狭夷皇国的牵制,帝国海军至少能够提前1年夺取东望洋的制海权。不管是逼迫纽兰联邦提前参战,还是让骆沙联邦知难而退,帝国都有可能取得全球大战的全面胜利。
  就是因为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帝国不得不提前把重点转向梵炎洋与波沙湾,由此错失彻底击败纽兰联邦的机会。
  按战后解密的资料,帝国将在彻底打败纽兰联邦后,将其分割成数个国家。
  要是如此,梁夏帝国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称霸全球的千年敌帝国。
  此后,军情局获取的情报证明了丁镇南的这个猜测,即纽兰当局并没有彻底打败梁夏帝国的想法,基本目的就是夺回霍瓦依群岛,最多重返西南东望洋。如果帝国主动放弃霍瓦依群岛,就必然会导致纽兰共和国得寸进尺,从而丢掉西南东望洋,在东望洋上变得被动,甚至被敌人压制。
  现在这一代年轻军人中,至少在已经崭露头角的那些年轻军人里,暂时还没有一个能够跟丁镇南比肩。
  显然,这可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周涌涛把林世平留下来,就是要跟他谈谈培养与选拔军事人才的事情,或者说希望能够从林世平这里获得一些消息。
  可惜的是,林世平能够提供的消息也不多。
  不是他不了解军队里的年轻军官,而是大战才爆发,就算有才能,也未必能够获得表现机会。
  就算才华出众,那也要有表现的机会。
  用林世平的话来说,让马儿再跑一会。
  是不是千里马,一场跑下来,也就知道了。
  当然,现在能够肯定的,丁镇南就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千里马。
  不然的话,周涌涛不会提到,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后,让丁镇南去巴铁,负责跟梵罗国的作战行动。
  其实,如果不考虑年龄、军衔与职位,丁镇南绝对是攻打梵罗国的最佳指挥官。
  年龄的问题没办法解决,不过在后两个问题上,周涌涛能够帮丁镇南一把。
  跟林世平谈完之后,周涌涛就签署了给丁镇那的晋升令,将丁镇南破格提拔为帝国陆军准将,并且担任联合部队参谋长,代领联合部队总司令职权,也就是由丁镇南全权负责针对伊拉x的作战行动。
  这么安排也是为了让施授良尽快返回西北战区。
  
第116章
快马加鞭
  施授良与丁镇南刚吃完早饭,机要参谋把首辅签发的任命书送了过来。
  其实,丁镇南与施授良都是一夜未睡。
  昨天晚上,其实是下午,在收到梵罗国总理迪迦拉??甘巴拉遇刺的消息后,丁镇南就来找到了施授良。
  只是,一个晚上都没有等到别的消息。
  不是没有消息。
  比如在当地时间的昨天晚上,梵罗国首都警卫部队宣布全城戒严,不但严禁夜间到户外活动,还禁止任何人员进出首都。为了实施戒严令,卫戍部队控制了机场与火车站,封锁了所有公路。
  这也是耽搁几个小时的原因,需要花时间完成相关部署。
  此后,就是持续了一整夜的动乱,或者说骚乱。
  只是,一直没有收到跟迪迦拉有关的消息。
  这个在出生的那一天就被认定会在将来成为国家领袖的家伙,到底死没死?
  丁镇南与施授良都觉得,梵罗国当局刻意封锁消息,并不是好事。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迪迦拉安然无恙,就该立即站出来稳定局面,并且动员忠于自己的力量追查凶手。
  关键,其实是稳定国内秩序。
  只要他还活着,哪怕无法继续履行总理的职务,那些图谋不轨的家伙就会知难而退,局势也就能得到控制。
  相反,他要是藏起来了,梵罗国或许就会爆发动乱。
  其实,迪迦拉也不是那种遇到危险就会藏起来的怕死鬼。
  正是如此,丁镇南觉得,迪迦拉就算没死,恐怕也伤得不轻,或许还没有脱离危险,随时有可能一命呜呼。
  梵罗国当局没公布消息,就是担心局势会失去控制。
  如果迪迦拉确实是命悬一线,那还需要时间确立下一任总理人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