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945

  更加重要的是,这2艘超级航母属于机动部队,而且主要是面对梵炎洋。
  也就是说,如果南方次大陆这边爆发战争,这2艘超级航母就会被派往梵炎洋,而留在东望洋的就只有3艘大型航母了。
  相对而言,纽兰海军能在半个月之内,把部署在东望洋的航母增加到5艘!
  如果算上背靠本土,纽兰海军在霍瓦依群岛方向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这个时间窗口不会一直存在下去!
  从当前的局面来看,最快一个月之后,击败两河国之后,梁夏帝国就能通过增加部署在巴铁的航空兵,就能够用一支舰队封锁梵罗国,在东望洋上保持5艘航母,从而保持足够的兵力。
  哪怕没有在1个月内战胜两河国,梁夏海军也会在2个月后,获得2艘完成维护保养的大型航母。
  到时,仍然能在东望洋保持5艘航母。
  半年之后,随着封存的航母重新投入使用,以及大修的航母重新入列,梁夏海军的实力将达到开战后的第一个高峰。
  摆在纽兰共和国面前的现实非常残酷。
  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就再也别想夺回霍瓦依群岛了!
  霍瓦依群岛又不是大陆,土著居民总共不到10万,也许再过几十年,就都成了梁夏帝国的臣民。
  此外,还有西南东望洋,也就是奥国。
  在上次大战的后期,也就是布兰王国战败之后,梁夏帝国就出兵奥洲,控制了这块原本属于布兰王国的殖民地。
  严格说来,奥国当时在名义上依然是布兰王国的附属国,只是拥有自治权。
  不说别的,奥国的国家元首,即总督,依然是由布兰王国的国王任命,而且奥国在法理上属于布兰王室的海外领地。
  在获得了实质性的独立之后,总督就只是一个象征,大权掌握在总理手上。
  因为布兰王国已经战败,而且纽兰共和国也丧失了在东望洋上发动反击的能力,连东望洋舰队都全军覆灭,所以在梁夏帝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奥国当局做出了理智选择,向梁夏帝国投降。
  问题,就出在这里!
  在策划投降的时候,奥国的那些政客,不知道是脑袋进了水,还是哪根脑筋搭错线,竟然要公开投降。
  按战后的解释,奥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公开投降,争取更多的优待条件。
  比如,确保奥国在战后依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会因为战败而沦落成为梁夏帝国的殖民地。
  这下,麻烦就大了。
  在东望洋舰队覆灭之前,当时的纽兰联邦向奥国派遣了约200万兵力,并且负责奥洲的防御。
  显然,这些纽兰军人并不想投降!
  结果就是,在奥国当局宣布投降之后,驻扎奥国的纽兰军队迅速出击,控制了包括首都本尔墨与头号港口尼悉在内的所有大城市。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梁夏帝国只能推迟进军奥洲的行动,而且用战略轰炸取代。
  所幸的是,几个月之后,纽兰联邦就爆发内乱,华莱士逃离本土,去了霍瓦依群岛,而东望洋舰队随后就向华莱士效忠。
  如果再拖上几个月,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梁夏帝国才夺取与控制了奥洲。
  虽然最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奥洲,但是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一直就存在争议,梁夏帝国在奥洲的统治权是否合法。
  如果是靠战斗打下来的,自然不存在任何疑问。
  关键就是,梁夏帝国是在由华莱士为首的纽兰联邦政府下达命令,也就是纽兰驻奥军团投降之后,才占领奥洲,并且获得统治权,而华莱士下达的投降命令是否合法,那就存在疑问了。
  不管怎样,现在全球承认的是纽兰共和国,当时的华城政权。
  正是如此,在战后几十年里,纽兰共和国一直没有跟现在的奥国当局建立外交关系,甚至没有承认当今的奥国政权。
  此外,奥国前政权的流亡政府也一直存在,而且就在纽兰共和国扎根。
  不过,最为关键的,仍然是梁夏帝国在奥洲推行的移民政策。
  在上次大战结束的时候,准确说是在遣返了所有的纽兰军人,以及所有在战争中涌入的非法移民,比如大约400万狭夷难民之后,奥国人口总共还不到2500万,而且基本上全是西方殖民者的后裔。
  现在,奥洲的人口已经超过7000万!
  关键还有,西方殖民者的后裔就只有3500万,自然增长了大约1000万,另外的3500万人当中,有大约2500万来自梁夏帝国、高巨王国与狭夷皇国等东方国家的移民,还有大约500万来自东南地区,另外的500万来自南方次大陆,其中仅仅是来自巴铁的移民就有大约350万。
  如同潮水般涌入的移民,成为了奥国在战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要说的话,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只是,这同样改变了奥国的人口结构。
  虽然以殖民地后裔为主的西方人,依然是奥国的第一大种群,但是占比已经低于能够发挥主导权需的50%,而其他移民,特别是东方移民,占比已接近40%,在奥国的政治体系中拥有很高的发言权。
  有趣当时,在这2500万东方移民中,梁夏帝国的移民反到不多。
  按非官方统计数据,奥国的梁夏移民总共还不到600万,按人口为准,只算是奥洲的第五大种群。
  梁夏移民不多,主要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奥国,毕竟梁夏帝国本身就足够强大。
  只是,这500多万梁夏移民处于奥国社会金字塔的最顶端。
  很多人都认为,因为梁夏帝国的是上次大战战胜国,而且在战后占领奥洲,所以梁夏移民能获得很多优待,自然能在战后的奥国处于统治地位。实际上,梁夏移民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勤劳。
  这也是东方移民的共同特点。
  比如大约1200万狭夷移民,就是依靠勤劳与肯吃苦的干劲,不但在奥国是人口居于第二的种群,而且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高巨王国的移民也差不多,都依靠吃苦精神获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其中,狭夷移民最特殊。
  战后,第一批来奥国的狭夷移民,更像在“安置”难民,或者说兑现当初对狭义劳工许下的承诺。按照不完全统计,只是以“自愿”原则接收梁夏帝国安置政策而来到澳洲的狭夷移民就超过300万。
  正是如此,奥国成了狭夷皇国在战后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与移民目的地。
  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奥国的社会结构不可避免的被撕裂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旧移民与新移民的矛盾早已经变得不可调和。
  当然,这也是纽兰国务卿提到的,会在参战之后出兵西南东望洋,还有很大把握控制奥洲的原因。
  可问题是,梁夏帝国绝不会坐等奥洲发生内乱。
  随着全球大战爆发,梁夏帝国必然向奥国增兵,或者让奥国组建更多军队,并且靠军队维持秩序。
  毫无疑问,奥国的军事力量,必然是以新移民为主。
  此外,陆军扩军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等到几个月后,梁夏帝国增强了对奥洲的控制力度,纽兰共和国就不可能那么顺利的拿下奥洲了。
  强攻奥洲?
  显然,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纽兰共和国与奥洲隔着半个地球,别说纽兰海军还不够强大,哪怕已经是全球第一,只是超过了2万千米的保障线,就能让纽兰军队望而却步。相对的,梁夏帝国的奥洲的补给线不到1万千米,负担轻得多。
  由这几个问题,就不难看出,如果纽兰共和国打算采取行动,就必须抓紧时间,在近期参战。
  那么,再等几个月,又有何妨呢?
  至于纽兰国务卿的威胁,也就是梵罗国后参战的话,会失去纽兰共和国的支持,简直就是在放屁。
  如同梵罗国需要纽兰共和国的支持与援助,纽兰共和国同样离不开梵罗国。
  不跟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结盟,纽兰共和国凭什么去挑战梁夏帝国?
  哪怕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以3亿多的人口规模,纽兰共和国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战后称霸全球。
  能够帮助纽兰共和国坐上霸主宝座的,只有梵罗国!
  即便是在短期,或者说军事战略,纽兰共和国也需要梵罗国。
  只要纽兰领导人还想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哪怕只是有限的胜利,比如夺回被梁夏帝国霸占的霍瓦依群岛,那也需要梵罗国的支持与协助。如果没有梵罗国支持,纽兰共和国连半点胜算都没有!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急着参战呢?
  
第113章
内部矛盾
  虽然决策权掌握在政府手上,但是涉及到战争,肯定得听军方的意见,在军方将领坚决反对的情况下,迪迦拉没有强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