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945

  至于推演结果,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
  按照梁夏帝国在波伊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打击力,特别是空中打击力量,波伊国最多能坚持3个月。
  关键还有,在丧失了制空权的情况下,发动地面战争的意义几乎为零。
  简单的说,除非敌人攻入波伊国本土,在本土打保卫战,不然多达100万的常备兵力根本就发挥不了做用。
  那么,在遭到3个月的狂轰滥炸之后,百万大军还有多少能打呢?
  结论也很简单。
  在高强度的现代化战争,特别是全面战争的大背景之下,波伊国根本不可能重复当年的那场奇迹。
  只需要几个月的高强度空中打击,就能够让波伊国回到石器时代。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或者说只是一场局部战争,还能够通过打本土保卫战,给予敌人足够的伤亡,让敌人承认战败。
  20多年之前,波伊国就是靠本土保卫战,击败强大的梁夏帝国,并独立建国。
  可问题是,在波伊战争期间,梁夏帝国是投鼠忌器,始终都没有用上全力,更别说打击在幕后支持波伊国的纽兰共和国。
  在全面战争中,这个条件根本不成立!
  哪怕是梁夏帝国不愿意陷入波伊国的战争泥潭,也可以让仆从国出兵。
  在这种情况下,去为纽兰共和国火中取栗?
  贾拉扎德肯定不会答应。
  在本质上,波伊国与纽兰共和国其实只是利益同盟。
  虽然在波伊国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纽兰共和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做用,但是纽兰共和国自始至终都没有提供直接的支援,在很多时候还刻意跟波伊国保持了距离。
  纽兰共和国的这个立场,在两伊战争期间表现得很突出。
  比如在出售军火的时候,纽兰共和国就一直要求波伊国用现金支付全部的款项,而且必须是纽币。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波伊国只能储备纽币,并且通过变卖海外资产等方式来获取采购军火的外汇。
  等到两伊战争打完,波伊国的穷的叮当响,而纽兰共和国的军火商却富得流油。
  此外就是,因为在八年中一直坚持用纽币进行贸易结算,特别是出口石油,所以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前,波伊国的金融命脉就已经落到纽兰银行手上,整个国家的经济与金融体系都被纽兰金融资本家操控。
  用民间的话说,波伊国耗光全国的财富打了八年的战争,获益的是纽兰共和国的军火商与金融资本家!
  当然,还有纽兰共和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的发言权。
  在两伊战争前,排在梁夏帝国金元之后的第二结算货币为金马克,而且权重占比高出纽币约三分之一。等两伊战争结束,纽币已经取代金马克,八年间的权重占比增长幅度朝过了百分之百。
  没有两伊战争,就没有现在的纽兰共和国!
  这样的盟友信得过?
  要说的话,就算是出口军火,纽兰军火商也没有因为盟友的关系给波伊国打折。
  比如,波伊国为了80架F-14A,以及配套的780枚AIM-54远程空空导弹支付了40亿纽币,扣除导弹之后的单价高达4000万纽币,而同时期纽兰海军采购F-14A的价格还不到1200万纽币。
  也就是说,波伊国购买这些战斗机的价格等于纽兰海军的3.5倍!
  虽然出口的战斗机肯定会贵一些,毕竟军火商都要赚钱,还需要分摊研制费用,但是通常也就提价50%到100%,而一下子提高250%不但非常罕见,也只有可能是卖给那些关系一般的客户。
  那么,这还对得起“盟友”的身份吗?
  纽兰当局给出的解释是,F-14A是才服役第四代重型战斗机,而且波伊国要求能够及时获得现货,还要马上形成战斗力,也就需要占用原本分配给纽兰海军航空兵的产能,所以采购的价格肯定不会太低。
  此外就是,跟同时代的第四代战斗机相比,4000万纽币的单价不算太贵。
  不说别的,梁夏帝国的“战-9”出口型的报价就高达3500万金元,折算下来为5000万纽币。至于晚几年服役的“战-11”,出口型的报价更是高达5000万金元,算下来差不多就是7000万纽币了。
  关键还有,只有高巨王国与巴铁这些铁杆盟友才有机会拿到这个价格!
  不过,贾拉扎德很清楚,这些全都是说辞。
  16年前的4000万纽币,能跟现在的7000万纽币相提并论?
  在波伊国采购F-14A的时候,纽兰共和国、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都没有废除金本位,当时的4000万纽币,能够买到大约100万盎司黄金,而到了现在,5000万纽币最多也就能买到40万盎司黄金。
  按照黄金计价,纽币贬值了74%。
  当然,在废除金本位后,梁夏帝国的金元,以及迢曼帝国的金马克也在大幅度贬值。
  其实,贾拉扎德早就想明白,在纽兰共和国的盟友当中,波伊国最多也就只能排在第二的位置上。
  对纽兰共和国来说,头号盟友是南方次大陆上的梵罗国。
  关键只有一点:波伊国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濒临波沙湾的地缘优势之外,波伊国没有任何让纽兰共和国感兴趣的东西。
  当然,如果只是以封锁波沙湾为目的,那么就算没有波伊国,依靠梵罗国也能办到。
  这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方。
  纽兰共和国本身就是产油国,以产量计算的话,在全球排名第三,石油基本上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并不存在需要进口石油的需要,哪怕就算要进口石油,也可以选择近得多的南孤大陆。
  换句话说,就算没有波伊国这个盟友,纽兰共和国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从战略层面看,纽兰共和国当初支持波伊国打独立战争,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回到国际社会,融入梁夏帝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以即拆散梁夏帝国与条曼帝国,维护与巩固自身利益。
  显然,这也是纽兰共和国不太愿意在波伊国投资的关键所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纽兰共和国愿意帮助梵罗国搞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从而实现工业化,都不愿意在波伊国投资建设化工厂,更别说是让波伊国实现工业化,成为波沙湾地区的工业强国了。
  当然,这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局面。
  正是如此,在独立建国之后,波伊国就一直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并努力发展本国工业。
  至于是否为纽兰共和国火中取栗,还得看纽兰当局开的价格。
  可惜的是,纽兰共和国至今都没有开出能够让贾拉扎德心动,或者说能偶让6000万波伊人去赴汤蹈火的价格。
  按纽兰特使开始提到的,在波伊国参战后,纽兰共和国将为其提供200亿纽币的无条件贷款,不过只能用来采购纽兰企业生产的武器装备,并且安排战舰为运输船队护航,确保其采购的装备能够到达波伊国港口。
  这点钱能够做什么?
  以纽兰军火企业的出口报价,200亿纽币也只能采购大约400架F-15战斗机,还不包含保障设备与武器弹药。或者1500架AH-64A,或者7500辆M1A1,或者是20艘“基德”级驱逐舰,都只是武器平台本身,并不包含保障设备与武器弹药。
  要只是打一场局部战争,这勉强够用。
  用来跟梁夏帝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哪怕扩大10倍,那也是远远不够!
  波伊国现在欠缺的,其实是完整与先进的军事体系,特别是制空防空体系,而这涉及到了纽兰共和国至今都不肯出口的尖端武器装备,比如E-3A大型预警机,“爱国者”防空系统等等。
  当然,就算纽兰共和国愿意出售这些尖端武器,贾拉扎德也不会动心。
  答案也很简单,建立一套完整的军事系统需要时间,至少都是好几年,不是说有了先进的武器就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最关键的,其实是参战本身。
  跟特使会谈的时候,贾拉扎德再一次委婉的提出了波伊国的立场,即不会在纽兰共和国之前参战。
  只有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后,波伊国才会考虑参战。
  当然,也只是考虑。
  到时候要不要参战,仍然得看纽兰共和国给出的好处是否足够多。
  其实,在上个月的时候,贾拉扎德已经让驻纽兰大使以特使身份,把一份清单送到纽兰总统手上。
  说是武器采购清单,其实是无尝援助清单。
  在参战前,纽兰共和国要向波伊国提供300架F-14D与500架F-16C/D战斗机,350架AH-64A武装直升机,600架CH-60通用直升机,150架CH-47重型运输直升机,4500辆M1A1主战坦克,3000辆M2/M3步兵骑兵战车,2500门M109自行榴弹炮,4艘“基德”级驱逐舰与8艘大型攻击潜艇。
  当然,这只是波伊国提出的要求,自然是漫天要价。
  贾拉扎德不笨,知道纽兰当局无论如何不可能答应这么多的要求,能提供其中一些就非常不错了。
  按贾拉扎德的计划,等纽兰当局做出让步,才提出最关键的要求。
  提前派3个师过来,帮助波伊国守卫至关重要的低地省,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还得听从波伊国指挥。
  在名义上,这是为了兑现对波伊国的安全保证,即提供防务援助。
  可实际上,是要纽兰共和国出兵参与跟梁夏帝国正面交锋的地面战争。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是在防止纽兰共和国置身事外,在局面发生转变之后,抛弃波伊国这类二线盟友。
  当然,如果纽兰当局答应派地面部队到波伊国作战,那么就肯定会派遣航空兵,至少会派飞行员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