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945

  针对沙尘暴产生的影响,帝国空军在8月初紧急发射了几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能提供几个小时的天气预报,无法消除沙尘暴。
  在沙尘暴面前,只能绕着走。
  丁镇南耐心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收到了前线发来的消息。
  其实是“指-10A”发回来的一份报告。
  在沙尘暴到来之前,陆战队的突击部队已经机动到伊拉克军队的西南方向,也就是处在上风方向。
  虽然这会提前被沙尘暴席卷,但是背对沙尘暴,能保护红外成像仪等电子设备。
  不过,那些ZT-99AL仍然在向北运动。
  显然,突击部队想运动到上风口。
  原因无二,尽可能的降低横风造成的影响。
  虽然坦克有横风测量仪,而且跟火控系统联动,但是在远距离交战的时候,坦克车长都会设法降低横风造成的影响。
  在理论上,横风是影响坦克炮命中精度的头号干扰因素。
  降低横风影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处在顺风方向上。
  让风向跟炮击方向平行,就能减少炮弹在飞行中受到的影响。
  显然,这也是突击部队向西北方向运动的关键所在。
  抓住沙尘暴到来之前的大约半个小时,突击部队的30多辆ZT-99AL发起冲击。
  与此同时,协同作战的20多辆步兵战车在东南方向上,也对来袭的伊拉克坦克战车发起了攻击。
  步兵战车使用的线导重型反坦克导弹,全程由射手控制,不受横风的影响。
  只是,时间太过短促了。
  不过,也不见得是坏事。
  按照“指-10A”发来的报告,从北面来的是共和国卫队的一个装甲旅,有数百辆坦克与步兵战车,兵力差不多是突击部队的三倍。如果得到了加强,还有数百名携带反坦克导弹与火箭筒的步兵。
  要是没遇到这场沙尘暴,哪怕最后击败了敌人,突击部队同样会遭受惨重损失。
  从东北方向上袭来的沙尘暴,其实保护了突击部队。
  根据联合指挥机的报告,在沙尘暴到来的时候,突击部队已经摧毁数十辆坦克,基本上击溃了伊拉克军队。
  只是,丁镇南不敢大意,随后就下令,让陆战队航空兵做好准备。
  在沙尘暴过去之后,立即派出武装直升机,搜寻与歼灭那些没有被突击部队消灭的伊拉克坦克与战车。
  此外,就是派出运输直升机,把物资与给养送上去。
  如果需要,还要帮助突击部队维修受损与出故障的坦克战车。
  总而言之,就是尽快让突击部队恢复作战能力,好继续向塞马沃进发。
  不是丁镇南不体恤基层部队,更不是说相信刘尊山,而是在前线,暂时没有能顶上去的装甲部队。
  沙尘暴同样导致主力部队放慢了前进速度。
  关键还有,后勤保障部队是跟随主力部队活动,很多车辆是临时调配,并没有针对新月地区的恶劣环境做必要改进。比如很多军用卡车没有更换空其滤清器,在沙尘暴的袭扰下很容易报废。
  如果刘尊山的突击部队停了下来,进攻行动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戛然而止。
  一个师的兵力,聚集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荒漠深处,后果将难以设想,何况伊拉克军队已经发线这路大军。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突击部队都必须继续向塞马沃进发。
  所幸的是,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夜间9点左右,在沙尘暴减弱后,丁镇南收到确切消息,突击部队的损失不是很大,不过有接近一半的坦克战车因为沙尘暴出了故障,暂时只能组织小部分兵力,大概一个加强连向塞马沃突击。
  关键还有,伊拉克军队已被击溃。
  据抓获的俘虏交代,该部队是尼布甲尼撒机械化步兵师下面的一个机步旅,在数日之前部署到塞马沃。
  在当天上午才收到消息,得知联军已经突破边境线,正朝塞勒曼挺进。
  用了几个小时完成准备,该旅就奉命南下阻击联军。
  哪里想到,联军的推进速度太快,竟然在当天中午就越过塞勒曼,因此在与联军遭遇的时候,该旅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甚至没有让装甲部队展开,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关键就是,该旅的指挥官认定联军不会在沙尘暴即将到来的时候发动进攻。
  这也符合“指-10A”之前发来的战报。
  由此能判断出,应该是纽兰共和国的侦查卫星发现突击部队,然后由纽兰情报机构把相关消息通报给了伊拉克当局。因为指挥系统的效率低下,也许跟保密有关,所以前线部队晚了几个小时才收到消息。
  只凭伊拉克军队的侦查体系,根本就不可能发现联军的突击部队。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纽兰共和国已经间接卷入了波沙湾战争,并且取代了迢曼帝国,成为侯赛因政权的最大支持者。只是碍于波伊国,纽兰共和国才没有为伊拉克提供实质的支持。
  或许,纽兰当局正在积极撮合这两个苦战了8年的国家。
  那么,就必须考虑来自北面,也就是波伊国的威胁。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最让丁镇南头痛的事情了。
  他手里总共只有3个师,兵力本来就严重不足,再把波伊国算上,就算前期以防御应对来自波伊国的威胁,兵力也远远不够。
  不要忘了,波伊国的体量是伊拉克的3倍!
  虽然两伊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波伊国并没放松国防建设,也不敢放松,因为其东边就是与梁夏帝国结盟的巴铁。
  时至今日,波伊国的常备兵力都在100万以上。
  显然,要想顶住百万大军的进攻,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理论上,波伊国能在1个月之内动员250万预备役与民兵,在3个月之内把兵力扩充到500万。
  正是如此,在反复权衡之后,丁镇南才放弃了直接攻打巴格达的念头,决定首先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打一仗,也就是攻占至关重要的巴士拉,稳住南边的局面之后,再派重兵攻打巴格达。
  关键就是,伊拉克南部地区,也就是巴士拉省与迈桑省,正好面对波伊国的低地省。
  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几乎都是围绕着低地省展开的!
  在独立建国后,伊拉克一直宣称,同样在两河流域的低地省是其领土的一部分,是被波伊国篡夺。
  此外,波伊国是通过战争获得了独立,没有占领与控制低地省的法理基础。
  按照伊拉克当局的意思,伊拉克是通过获得国际社会公认的方式独立建国,因此是忒尔共和国在两河流域的继承者。
  结果就是,在10年前,伊拉克的侯赛因政权以此为由,发动了针对波伊国的战争。
  什么领土纷争,还有继承合法性,其实全都是借口。
  关键只有一个。
  低地省是波伊国主要的石油产地,拥有几座大油田,还有几百千米的海岸线与几座深水良港。
  哪怕伊拉克有大量石油,也需要这几百千米长的海岸线。
  在两伊战争的8年期间,交战双方围绕着低地省打了几场大会战,伤亡都非常惨重,可以说血流成河。
  哪怕最后保住了低地省,波伊国高层也肯定是刻骨铭心。
  正是如此,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波伊国一直在加强低地省方向上的防御部署,除了沿边境修建防线之外,还在该地部署了大批精锐部队,包括3支隶属于卫队,总共有2000辆主战坦克的装甲师。
  当然,对攻入伊拉克南部地区的联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无险可守。
  要说的话,伊拉克军队对此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整个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都在拼命进攻,哪怕是在总体战局上处于不利境地,也在积极的进攻。
  原因就是,相邻的巴士拉省与迈桑省,同样是平原地形,根本没办法防守。
  如果没有主动进攻,把战火烧到敌人境内,而是让敌人发起反攻,那就根本守不住本土防线。
  两伊战争最后,也就是以伊拉克停止进攻,并且从低地省撤军而宣告结束。
  当然,伊拉克撤军,也确实是没有办法继续打下去,已经拼尽了全力,耗光了所有作战部队。
  进攻无法维持,也只能跟波伊国停战。
  可见,至少是在地理因素上,对联军非常不利。
  最理想的选择,也就像当年的伊拉克,通过主动进攻占领低地省,然后跟波伊军队打消耗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