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945

  在伏尔加斯基到阿斯特拉罕,有很多这种高地,西骆沙的兵力本来就不够,不可能守卫所有高地。
  进攻方也不会把重点放在防御上。
  占领高地不是难事,真正的麻烦是在占领之后,顶住敌人的围攻!
  廉明阳赶在15日凌晨前又飞了一趟,把第二批突击部队送上了前线,还以吊挂方式送去一门82毫米迫击炮与一个基数的炮弹。
  对“直-8L”来说,吊运迫击炮完全不在话下。
  因为设计最大载重量超3吨,所以在搭载1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之后,依然能吊运1吨多的物资。
  当然,只有在安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外部吊运的方式运载武器弹药。
  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突击运输时,所有“直-8L”都没有吊运货物。
  要说的话,82毫米迫击炮是空中突击部队最为重要的支援火力,也是基层部队官兵最信得过的支援火力。
  在阵地防御作战中,迫击炮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
  关键还有,在空中突击部队,82毫米迫击炮不占编制。
  简单的说,以3门迫击炮为一个单位,直接配发给排级作战部队,由排长根据情况安排炮手。在空中突击部队的任何一个步兵排,至少有一名掌握了弹道计算手册的炮手,一般都是副排长。至于操作82毫米迫击炮,是所有军官与士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日常训练项目当中。
  等到廉明阳再一次返回前进基地,已经是15日凌晨了。
  此时,战场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在地勤人员为直升机加油的时候,廉明阳专门去了一趟指挥中心,找熟人询问战场上的情况。
  到此,他才知道今晚的重点不在这边。
  就在1个多小时前,也就是他载着第二批突击队员上前线的时候,帝国空军的轰炸机摧毁了西陆集团的前进司令部。
  结果就是,西陆集团的前线部队全都成了无头苍蝇。
  虽然还没发展到崩溃的程度,但是在丧失统一指挥之后,西陆集团的作战部队没办法发动像样的反击。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
  等到廉旭升飞完第三个架次,在15日凌晨4点左右返回时,一条更劲爆的消息正在等着他。
  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帝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奔袭莫萨城,一举摧毁总统府、总参谋部与国家电信中心,还炸毁了国家电视台。
  按照传言,西骆沙的军政体系已彻底瘫痪。
  不过,暂时也只是传言。
  在廉明阳着手为第四次出动做准备的时候,郑直爽赶了过来,让他留下来,说是有新的任务。
  等到天快亮的时候,廉明阳才收到了任务命令。
  驾驶“直-8L”运载一支特种部队前往敌后,执行一项特殊的秘密任务。
  当然,秘密任务本来就非常特殊。
  至于什么任务,郑直爽没说,因为他也不知道。
  廉明阳要做的,就是让直升机加满油,提前完成起飞之前的检查工作,留在前进基地等待特种部队到达就行了。
  不过,郑直爽也明确告诉廉明阳,为什么要派他去执行这个任务。
  也很简单,所有“直-8T”都被派了出去,全都在执行重要任务,比如营救那些在战斗中被击落的飞行员。并不是说廉明阳是精锐飞行员,跟他的身份也没关系,其实根本就没人在乎他是谁的孙子。
  前进基地这边,现在能够调动的也就只有廉明阳的这批“直-8L”。
  其实,郑直爽暗示了廉明阳,可以安排其他机组成员执行该任务,毕竟不是所有行动都要指挥官负责。
  只是,廉明阳故意装做没有听懂
  按照他的一贯作风,肯定不会把危险任务交给手下。
  
第85章
长途奔袭
  东陆心海,第51特混舰队旗舰,“白止战”号超级航母。
  天还没亮,李深智就来到了司令舰桥。
  其实,他昨晚根本没睡。
  跟前几天一样,参谋把早餐送了过来,他趁着吃早饭的机会,迅速翻看了在夜间收到的电报。
  大陆战场那边的反击打得很顺利,几乎实现了所有目标。
  前线司令部被摧毁,西陆集团作战部队在失去统一指挥之后,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几乎为零。至少在昨天晚上,敌人的前线部队没采取像样的行动,自始至终都没对帝国军队构成威胁。
  如果说有意外的话,那就是前线司令部所在的地点。
  那趟指挥列车,竟然停在伏尔加格勒车站里面,而且在反击行动开始之后,并没有驶出车站。
  虽然增加了轰炸的难度,但是最后的结果并无改变。
  确认指挥列车的位置后,只过了约5分钟,离得最近的那架“轰-12A”就杀到,在短短的半分钟之内把12枚采用电视/红外复合制导,具有自主攻击能力的KD-15G“梭镖”短程空地导弹射了出去。
  因为车站太大,停了数十趟列车,而且爆炸产生了干扰,没办法甄别轰炸结果,所以在大约30分钟之后,之前在南面的那架“轰-12A”杀到,发射12枚“梭镖”导弹进行了补充轰炸。
  哪怕没有彻底的消灭前线司令部,也肯定瘫痪了敌人的指挥系统。
  找到前线司令部所在的指挥列车之后,由南面的2架“轰-12A”执行轰炸任务,而北面的2架“轰-12A”转为执行次要任务。
  与此同时,由空军执行的佯攻行动已经按计划开始。
  第聂伯河那边,前出的护航战斗机在在凌晨前后与敌机交战,并且成功引开了敌人的注意力。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不是“战-11B”不给力,而是“战-11B”太给力了。
  因为“战-11B”配备的DPL-22D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即便是在搜索模式下,在高空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都接近200千米,加上KK-12A的迎头拦截射程在80千米左右,所以负责提供支援的“指-8C”没前出,留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南面,在护航战斗机群后方大约300千米之外。
  这个距离让“指-8C”几乎成了摆设。
  虽然在后面的战斗当中,“指-8C”多次发现向两侧机动,试图包抄到护航战斗机后方的敌机,并及时警告了护航战斗机,但是在正面,“战-11B”只能依靠自己,用火控雷达搜索从北面杀来的敌机。
  显然,这让“战-11B”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境地。
  因为能够依托地面防空雷达,后方还有一整套的指挥体系做支撑,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始终都获得了有效的支持。
  此外,双方数量上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两个中队的16架“战-11B”,对面是接近100架防空战斗机,其中MG-31与MG-29就超过了40架。
  所幸的是,MG-31是截击机,而MG-29是短腿的前线战斗机。
  更加重要的是,西陆集团的指挥体系确实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这么多防空战斗机,竟然是分批到达,没有在同一时间杀到,也就没能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
  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掌。
  “战-11B”再能打,也干不过同时到达的,几倍于己的敌机。
  首先杀到的不是MG-29前线战斗机,而是部署在大后方的MG-31截击机。
  大概是一直盯着东边的战斗,没想到帝国空军会在同一时间,耗费这么大的力气在墨海方向展开行动,所以直到“战-11B”飞到第聂伯河上空,这些号称是“全球最先进”的重型截击机才紧急升空。
  结果就是,分成3个批次的24的架MG-31都没能在交战前完成爬升。
  对截击机而言,没及时完成爬升,非常的要命。
  MG-31是典型的高空高速截击机,其优势是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以接近3马赫的速度发起突击。
  在制空战斗机通常活动的高度上,MG-31反到没有优势。
  比如在15000米高度上,MG-31的最快速度就只有2.5马赫,而“战-11B”靠更大的推重比,能飞到2.5马赫以上。
  此外就是,MG-31是重型截击机,几乎没有格斗空战的能力。
  哪怕能够挂载像R-60与R-73这类的格斗导弹,也只是在近距离上拦截轰炸机,而不是用来跟战斗机空战。
  其实,没有哪种截击机是为空战而生。
  所有的截击机,采用的都是快进快出,以及高来高去的战术,往往都是在数十千米之外发射导弹,然后就转向返航。因为近距离交战的概率非常低,所以有一部分截击机甚至取消了机关炮。
  这20多架MG-31在完成爬升前,与“战-11B”机群的距离就缩短到200千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