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945

  受飞翼布局的限制,“轰-X”肯定无法超音速飞行,且最大升限在12000米到15000米之间。
  此外,“轰-X”很有可能成为帝国空军第一种只需要2名飞行员的战略轰炸机。
  “怎么样,‘回旋镖’这个绰号很合适吧?”
  在那名军官走过来打招呼的时候,李天凌才回过神。
  “老王?”
  那人是王庆恩上校,李天凌在空军飞行学院的同班同学,而且之前也是一名能力突出的战斗机飞行员。
  “听张将军说,你还不愿意飞这种轰炸机。”
  “他这人,你还不了解,是心高气傲。”张家正在这个时候说道:“总共有4架,全都做了必要的改造,安装了武器控制系统。第二个目的就是实战测试‘轰-12A’的性能,特别是隐身能力。如果有机会,还要由‘轰-12A’达成第一个目的,也就是轰炸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
  “定型了?”
  “测试已经结束了,走完最后流程就正式定型。”王庆恩回答了李天凌的问题。
  “缺少飞行员?”
  “你就别做美梦了。”张家正笑了笑。“我带你过来,就只是让你知道,这次行动绝对不是让你们去做无谓牺牲。如果能一举摧毁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我们就有很大把握守住阿斯特拉罕,甚至有希望在冬天到来前发起战略反击。真要是一切顺利,甚至不会给北孤集团参战机会。”
  听张家正这么一说,李天凌立即锁紧眉头。
  “你俩个,也有好多年没有见过了吧?离行动开始还有半天,你们好好聊一聊,我还有别的事情,不扯了。”
  “张将军慢走。”王庆恩非常守规矩,还把张家正送到门外。
  别看他跟李天凌是同班同学,他没有李天凌那样的背景,货真价实的平民军官。
  当然,李天凌没有那么客气。
  不是李天凌没礼貌,而是他的注意力仍然在那架轰炸机上面。
  其实,他有点后悔。
  如果当初知道,“轰-X”能够在年内定型,还能够赶上全球大战,他肯定不会拒绝张家正的提议。
  要说的话,轰炸机才是军中大将。
  在现代战争中,“轰-X”这类隐身轰炸机,就是在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无敌战将。
  驾驶轰炸机飞到敌人的头顶上空,在投下炸弹之后扬长而去。
  绝对比驾驶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刺激!
  关键,意义也更加巨大。
  可惜的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
  别说不缺少飞行员,就算缺,也轮不到李天凌。
  只是熟悉驾驶方式,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并不是说李天凌是飞行员,就能够驾驶轰炸机生空作战。
  显然,没有时间让李天凌去掌握驾驶“轰-X”的技巧。
  想到这里,李天凌偷偷叹了口气。
  “你也用不着叹息,听说‘战-20A’也快要定型了,年内进入预生产阶段,最迟在明年年初就会装备部队。”
  “消息可靠吗?”
  “我也是听说,不过应该很可靠。”
  这下,李天凌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点。
  
第81章
擒贼擒王
  在王庆恩这里,李天凌还打听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消息。
  张家正其实准备了两套作战方案,告诉李天凌的是其中之一。
  在这两套作战方案当中,李天凌他们都是佯攻,负责吸引敌人的火力,主力的是王庆恩亲自统帅的4架“轰-12A”。
  简单的说,“轰-12A”的作战行动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确保摧毁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瘫痪敌人的战场指挥系统,为西北战区争取几天时间。
  在此基础之上,再考虑奔袭莫萨。
  其实,能不能顺利完成首要任务都是个未知数。
  早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军队就展现出了很强的电子战能力,不但广泛的使用电子干扰设备,还组建了专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部队,并且研制装备了专门用来对付雷达的反辐射导弹。
  此外,大型电子侦察机也是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
  在这场战争期间诞生的新式技术兵器,以及依托技术兵器发展的新式战术,无一例外的表明,在未来战争当中,通过打击对方的指挥与通信体系来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将是获取胜利的捷径。
  要说的话,甚至是不二选择。
  波伊战争结束之后,帝国空军大肆投资研制各种电子战设备,诞生“攻-8FZ”这类专业的电子攻击机。
  在战争中,任何一方都得努力增强电子战能力,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相对而言,最有可能遭到打击的就是前线指挥中心。
  帝国军队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指挥部搬到天上去,以C-29大型客机为载体,发展出了大型预警指挥机。
  在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指-8”足够充当多军兵种联合指挥部。
  帝国空军还有专门的战略指挥机,也就是“指-9A”。只不过数量有限,而且至今没有通过全部的测试项目。
  按照设计指标,“指-9A”能搭载一个120人的战区级司令部,以及足够的通信设备,在战线后方1000到2000千米的区域巡航飞行12个小时,还能够通过空中加油把部署时间延长到24小时以上。
  只是,“指-9A”的进度一直很慢。
  不是说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而是暂时没这方面的需要。
  帝国空军采购的6架“指-9A”都处于半闲置状态,名义上是在进行验收测试,其实是在等机会。
  严格说来,是为了节约经费。
  只要需要,这几架“指-9A”能在1个月之内做好准备,并投入使用。
  其实,有3架“指-9A”在西北战区,就部署在车里雅宾斯克东边的空军基地,充当备用的战略指挥中心。只不过,这些“指-9A”没参与之前的作战行动,主要在战线后方进行测试。
  此外,帝国空军还有十几架也用C-29为平台的“特-3EA”通信中继飞机。
  总而言之,帝国军队靠这些支援飞机,建立起一套完全基于空中平台,而且达到战役级别的指挥体系。
  当然,这套体系并不是十全十美。
  最突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平台的种类太多,相互配合与协作比较麻烦。
  为此,帝国空军已经选中了全球最大的C-49大型客机,以其为载体,打造一套完整的空中指挥中心。
  显然,西陆集团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虽然由迢曼帝国发起成立与实际控制的空中客车公司是全球三大民用航空企业之一,其研制与生产的民航客机遍布全球,但是受到电子技术的限制,西陆集团始终没有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指挥平台。
  正是如此,西陆集团只能在地面上做文章。
  这就是全球独一无二的,部署在铁路上的指挥列车。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西骆沙这边总共有20列指挥列车,都有承担战役以上级别作战行动的能力。
  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肯定在其中一列上面。
  要想找到这列指挥列车,就没那么容易了。
  从伏尔加河西岸到西大陆另外一端的加莱海峡,有全球密度最大,也可以说是最完善的铁路系统。
  因为一直主张战略进攻,还需要动员众多盟国,更加得确保在局面发生转变的时候能够迅速完成部署调整,所以在西骆沙与迢曼帝国之间,拥有总里程超过10万千米的铁路,以及大大小小上千座车站。
  其实,这也是西陆集团把司令部放在列车上的关键所在。
  依靠这套复杂、严密与繁琐的铁路网,指挥列车能够到达任何需要到达的地方!
  此外,在伏尔加河以东地区,铁路网也非常的发达。
  关键还有,西陆集团的地面部队,必须依托铁路提供的后勤保障,也就只能沿着铁路线推进。
  那么,指挥列车还能够跟随作战部队一同向前推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