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945

  “你不想知道第二个目的吗?”
  李天凌的眉头跳了几下,才朝张家正看去。
  “那边的机库,车停在外面。”
  在张家正提醒之后,李天凌才注意到,那边一排的4座大型机库都关着门,而且在路口设置了检查站。
  关键,还有荷枪实弹的卫兵站岗。
  这里可是军事基地,外围有一个巴铁的步兵师守卫,别说是闲杂人员,就算是基地里面的官兵都不得随处活动。
  禁卫军的官兵,不过穿的是空军军服,而且认识张家正。
  在上次大战结束后,禁卫军率先改制,也才有了现在的军事警察,不过习惯上依然称其为禁卫军。
  当然,军事警察编在各军种之下,只不过由军事警察司令部统一调配。
  来到机库外面,李天凌才把车停下来。
  这是大型机库,一般用来停放大型预警机、电子侦察机这类,配备了大量电子设备,维护保养比较麻烦的支援飞机。
  如果是战斗机,只有出了故障才会被送进机库。
  日常,能够停在狭窄的机堡里面就算不错的了。
  大部分战斗机都是露天停放。
  其实,这也是帝国空军选中白沙瓦的主要原因。
  虽然就在巴铁首都近郊,但是空军基地建在沙漠里,不但日照很强烈,空气也是非常的干燥。
  显然,战斗机不怕日晒,怕的是受潮!
  正是如此,部署在白沙瓦基地的战斗机几乎全都是露天停放,只是在跑道两侧就有上千个停机位。
  可问题是,在白沙瓦这边并没有部署大型支援飞机。
  那几架“指-8C”早在上个月全都去了波沙湾,部署在沙乌地的空军基地,电子侦察机更是如此。
  留在白沙瓦的大型飞机,几乎全是轰炸机与加油机。
  其实,白沙瓦离边境并不远,很容易遭到突袭,所以帝国空军并没把高价值的支援飞机部署在此。
  部署在此的轰炸机,全都是“轰-9D”。
  所有“轰-10A”都部署在帝国本土的空军基地,准确说是去年的年底,因为出现了设计上的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帝国空军把所有的“轰-10A”调回本土,准备对控制程序进行升级。
  此外,“轰-10A”暂时处于停飞状态。
  帝国空军现在部署在海外的,全都是“轰-9D”。
  这种已经在帝国空军服役了30多年,比李天凌的年龄还大的轰炸机,根本不需要精细维护。
  帝国空军有数百架“轰-9D”,还封存了上千架“轰-9”,随时能解封,用来补充轰炸机部队,也就不是很在乎,往往把这种轰炸机当成一种用来炫耀的工具,比如去热点地区执行战略威慑任务。
  这也是“轰-9D”能服役到现在的关键原因。
  因为皮实耐用,而且故障率极低,对保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帝国空军打算对这种轰炸机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进,准确的说是加强机体结构强度,增加2万小时的使用寿命,争取再飞30年。
  为了降低维护难度,帝国空军还放弃了很多华而不实的改进项目。
  最具有代表行的是,帝国空军没有用耗油率更低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代替油耗高,但是可靠性也很突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哪怕这会导致在今后的每一年,额外增加5亿金元的燃油消耗。
  部署在白沙瓦的“轰-9D”同样露天停放。
  要说的话,这些轰炸机还没有“战-11B”金贵,因此就算有空置机库,也应该优先提供给战斗机。
  至于加油机就更加没必要了。
  在所有的大型支援飞机当中,加油机不但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也是最耐用的一种。
  因为没有配备多少电子设备,日常使用不存在多大的破坏性,所以加油机对维护保养的要求也非常低。
  按帝国空军的规划,大型加油机的设计服役时间至少都有40年,经过延寿改进之后能够达到50年。在很多方面,大型加油机跟同平台民航客机,以及商用运输机,并没有本质区别。
  正是如此,在白沙瓦基地总共就只有4座大型机库。
  只为大型支援飞机提供服务,其实足够了。
  如果战争爆发,需要更强的后勤保障能力,还可以安排工程部队,在预留的开阔地搭建机库。
  在理论上,最多需要半个月,就能搭建数十座大型机库。
  “老张,不会有什么宝贝藏在这里吧?”
  “还真被你说中了。”
  “啥?”李天凌愣了下,随后就加快脚步,追上张家正。
  机库大门关着,侧门在另外一边,要从旁边的绿化带绕过去。
  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李天凌就注意到,机库四周都有监控摄像头,而且有好几组流动巡逻的警卫。
  “老张,是不是‘战X’?”李天凌明显有点兴奋,因为他觉得,也只有这种传说中的战斗机有资格住进恒温机库。
  对李天凌来说,“战-X”并不是只存在于传说当中。
  在8年前,李天凌就以空军顾问身份,参与“战-X”的研制工作,准确的说是确定战术性能指标。
  此后,李天凌还多次跟飞机公司的工程师接触。
  最后一次,是在去年的年底。
  当时,李天凌就已知道,“战-X”项目进入到工程试制阶段,在第二轮竞争中胜出的三个竞标集团都将在今年各自交付4架样机,参与空军组织的对比试飞,并且由试飞的结果确定最终的赢家。
  以空军的尿性,最终多半会选出2个方案。除了重点发展优胜方案外,还会继续给次优方案投资,当备胎发展。往简单的说,优胜方案的技术起点更高,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技术难题。如果优胜方案没办法按时完成,就可以让次优方案拿出来应急,最终甚至会取代优胜方案。
  当然,不止是空军,海军也一样。
  严格说来,“战-9”就是转正的备胎。
  也就是说,“战-X”的三种样机都在制造当中。
  其实,李天凌差点就成了“战-X”项目的军方试飞员。
  年初选拔试飞员的时候,李天凌恰好得了流行感冒,结果等他病愈的时候,选拔已经结束了。
  此外,李天凌一直在关注“战-X”项目的进展。
  在他看来,由他指挥的这支远征混成联队,很有可能率先换装新式战斗机。
  其实,这也是李天凌一直留在一线部队的关键所在。
  用他的话来说,等飞过第五代战斗机,再离开一线部队,哪怕下半辈子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也没什么遗憾了。
  至于信息来源,那是非常的可靠。
  就李天凌所知,进入第三阶段的3种设计方案,都非常先进,其中任何一种胜出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要说的话,带来的变化将颠覆现有的空战模式。
  虽然跟第三代战斗机比,像“战-11”这类的第四代战斗机,性能有巨大提升,在空战中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是“战-11”只是在具体性能上更加先进,其产生的影响并没有改变空战模式。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雷达看得更远,导弹射得更准与战斗机更敏捷。
  相比之下,以“战-X”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斗机,拥有的就不止是优势,而是一种彻底的颠覆。
  没错,就是率先用在“攻-11”上的隐身技术。
  就李天凌所知,三种参选的“战-X”原型机都格外重视隐身性能,而且都完美的解决了隐身与机动性能的矛盾。
  这是“攻-11”没有成为战斗机的关键所在。
  为了获得隐身能力,“攻-11”的外形非常古怪,别说进行剧烈的机动,能飞起来都很不错了。
  虽然在研制的时候,一直宣称这是一种战斗机,以得到论议两院支持,从而获得项目所需的巨额拨款,毕竟论议两院的大老爷喜欢的是听上去更强的“战斗机”,而不是显得土里土气的“攻击机”,但是在完成研制之后,帝国空军不得不承认现实,将全球第一种隐身作战飞机归入了攻击机的行列。
  如果战争没有爆发,李天凌不会想到“战-X”。
  现在,大战已经爆发了。
  关键还有,早在7月份,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的时候,就有迹象表明全球大战可能在近期爆发。
  以帝国空军的一贯做法,用实战检验新式武器,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要忘了,“攻-11”就是在正式入列之前,参与了在斯里兰卡的平叛行动,并就此一战成名。
  如果真的有巨大的价值,空军保不准会送几架样机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