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945

  至少在林世平看来,这是阻止全面大战爆发的一个办法。
  可惜的是,周涌涛的情绪显然不大好,或者说并不认为莱因哈特愿意跟他携手阻止大战爆发。
  林世平没据理力争,跟一个强势首辅,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在周涌涛提到军事会议的结果,林世平就已想到,现在推动局势往前走的恐怕不是周涌涛。
  不是说周涌涛已经被军人控制了,在帝国还没有哪个将军能够控制他。
  能推动周涌涛往前走的,就只有“大势”。
  说得直接一点,在这个节骨眼上,就连周涌涛都得顺从大势,不然汹涌的民意就会把他压得粉身碎骨。
  可见,这根本不是打不打的问题。
  正是在想明白这些之后,林世平才没坚持己见。
  只是,他同样知道,仍然有那么一丝阻止地区战争演变成全球大战的希望,还没到说放弃的时候。
  其实,有这个想法的可不是林世平一个人。
  在他离开之后,周涌涛把罗佑宾叫了进去。
  除了吩咐罗佑宾安排上午的内阁全体会议之后,周涌涛还给罗佑宾安排了一件事情,联系农承培。
  让农承培尽快带着特使外交团启程去西大陆的瑞士。
  至于去瑞士做什么,周涌涛暂时没做安排。
  瑞士是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也是西大陆上仅有的一个,还没加入西陆集团的国家。
  显然,如果需要在将来的某一天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纷争,就需要借助瑞士。
  由此可见,周涌涛同样相信还有一丝机会。
  可惜的是,像林世平判断的那样,在帝国上下对迢曼帝国那份声明愤怒不已的时候,哪怕周涌涛是廉旭升之后,威望与号召力最强的首辅,也不可能违背8亿军民的意愿,更别说因为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废弛军备!
  开始的会议上,秦风烈就已提到,现在向迢曼帝国妥协,那就是倒行逆施。
  不管是谁,都不能让40多年前,用伤亡300多万将士,耗费与损失数千亿金元的惨烈代价才取得的辉煌胜利,给无缘无故的葬送掉。做出自毁长城的蠢事,必然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何况,现在的迢曼帝国早已比不上当初的迢曼帝国。
  其实,秦风烈这么说不但是在提醒周涌涛,更在警告周涌涛,千万不要拿自己在帝国的威望打赌。
  要说的话,帝国的“强人时代”早已过去。
  廉旭升就是帝国的最后一位“强人首辅”。
  波伊战争遭受惨败,以及在此后几位文职首辅,彻底葬送了强人政治。
  不是说再也不会出现像廉旭升那样的强人首辅,而是需要适当的条件。
  这个条件,其实就是一场大获全胜的战争!
  说得更加直接一些,如果周涌涛能够带领帝国打赢这场战争,哪怕是在战争初期打几场胜仗,就能成廉旭升那样的强人首辅,也才能随心所欲的推行自己的政策,而在此之前还是得以民意为主。
  这话不大好听,不过是事实。
  当了6年首辅,周涌涛不可能不明白其中厉害。
  其实,周涌涛一直以政治眼光独道而出名,不然白止战不会力保他坐上首辅的位置。
  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就是个人的终生大事。
  在40多年前,也就是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周涌涛就迎娶了张家的大小姐,成为白止战在名义上的侄女婿。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才正式步入帝国的政坛。
  有趣的是,当时还有很多人认为,他会效仿白止战,成为帝国的乘龙快婿,娶当时的小公主,也就是当今圣上的亲妹妹。
  如果成了帝国驸马,荣华富贵肯定少不了。
  可问题是,以驸马身份,周涌涛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也就只是取代李铭博,成为白止战之后的帝国海军总司令。
  要想以帝国驸马的身份住进首辅官邸,基本不可能。
  关键就是,所有人都会把“驸马”当成皇室代言人,从而动摇帝国的政治根基,至少会影响基本政治架构。
  此外,还有“违宪”的嫌疑,即违背了由始武大帝发起的宪改的初衷。
  关键是对各大利益集团构成威胁。
  在很大程度上,白止战没在廉旭升第一次辞职之后出任帝国首辅,从而导致帝国基本战略在当时反生逆转,就与他的驸马身份存在很大的关系。当时包括薛远征在内,都反对由他担任帝国首辅。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这是帝国在战后犯的第一个战略级别的重大决策失误。
  当时,新历110年到新历115年之间的国内外局势,在廉旭升离任后,如果是由白止战出任帝国首辅,帝国就很有可能避免接下来的战争泥潭,不会在忒尔共和国难以为继的时候卷入波伊国的独立战争。
  要说的话,波伊国甚至不会因为独立爆发战争!
  据后来解密的资料,波伊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选择铤而走险,就是觉得廉旭升之后的文职首辅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未必敢于或者愿意在第一时间出兵参战,也就有希望趁此机会提前获得独立。因为受外界欺骗,所以波伊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一直觉得,那些玩弄权柄的政客不会兑现承诺。
  不要忘了,按照战争期间签署的协议,只需要再等几年,波伊地区将为是否独立建国而举行全民公投。
  如果是白止战,波伊的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绝对不敢做出这样的判断。
  此外,军人领袖的可信度肯定在政客之上。
  在廉旭升执政期间,波伊地区的局势一直都很稳定,而且民族独立运动组织对帝国抱以厚望。
  从这个角度看,帝国的霸权地位就能一直延续下来,并且通过加强对波沙湾的控制削弱另外2个超级霸权。
  要说的话,甚至不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惜的是,白止战没能住进首辅官邸。
  当然,往根本上讲,这也是廉旭升的责任,廉旭升在战后推行的重建计划,也就是常说的“战略重建援助计划”太过激进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廉旭升提出帮助包括战败国在内的,所有遭受战火荼毒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让世界恢复正常秩序,不但是为了获得长久和平,同样是在为帝国谋取利益,而且长久和平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但是同样没人能否认,要在战后那种环境下,在短短几年之内,拿出相当于大战军费总开支的资金,而且全部由帝国当局承担,还要帮助战败国进行重建,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
  不然,廉旭升也不会在遭到内阁全体反对,而且论议两院准备发起弹劾的时候,才被迫辞去首辅职务。
  也就是这件事,让周涌涛认识到,除非想在海军干到老,不然得学聪明点。
  当前局面就是如此。
  虽然还说不上凶险,但是在取得重大胜利,也就是获得足够大的威望之前,周涌涛必须得以大局为重。
  用白止战教导他的话说,在获得超越薛远征的威望之前,得低调做人。
  这意味着,必须先打上几仗,准确的说是先打几个胜仗,才有资格站出来喊领导帝国的口号。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没让林世平把话点破。
  当然,在之前的军事会议上,周涌涛也已格外强调,哪怕必须得在巨大陆战场上跟迢曼帝国决一死战,也要争取用最快速度在波沙湾那边取得胜利,还得打垮伊拉克,不再只是解放科威特那么简单。
  之前可以在解放科威特之后停手,而在全面战争爆发后,必须干掉侯赛因。
  为此,周涌涛并没有强调一定要在一个月之内取胜。
  按照周涌涛的意思,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可以不考虑地面战争,继续在空中打击上面发力,往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确保能够一举推翻侯赛因政权。等大战爆发,帝国名正言顺的进行战争动员,征兆预备役官兵,乃至准军事人员服役之后,就能够调集足够多的部队发动地面战争。
  至于空中打击,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就是了,没必要做太大的调整。
  当然,在必须加强在西北与西部战区投入的情况下,也就肯定不可能继续向波沙湾地区增派空中力量。
  在适当的时候,恐怕还需要降低投入,特别是把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撤出来。
  最后,也是最键的,就是为了全球大战而做必要的战略收缩。
  不是战略撤退,只是在大战爆发之前,缩短帝国的战略防线,避免在意义不大的方向上耗费宝贵兵力。
  至于能否在最后的关头,在局面彻底失去控制之前阻止全球大战爆发。
  周涌涛说不准,他能够做的,也就只是让农承培以特使身份前往瑞士,通过迢曼大使跟迢曼高层保持联系。
  不管希望有多么的渺茫,都不能放弃!
  
第45章
主动撤离
  9月9日,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海军基地。
  看着从旗杆上缓缓降下的帝国海军旗,李深智产生了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就像是睁着眼睛做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