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3/945

  问题,也就出在这上面。
  首先,按照什么方式打。
  其次,以多大的规模做准备,也就是按照多大的规模打。
  陆海空三军与陆战队的十几名将领在总参谋部扯了一天,一个问题都没搞清楚,而且分歧是越扯越大。
  争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能否在一个月之内结束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
  军事情报局提供了可靠情报,哪怕是西陆集团全力以赴,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够完成发动战略进攻所必须的前期准备,因此帝国军队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内,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
  简单的说,就是得避免两线作战。
  要说的话,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决定整个局势发展方向的问题。
  在上午与下午的会议上,周涌涛就跟外交官员与内阁大臣讨论了这个问题,并且达成了一致。
  如果能够赶在西陆集团完成战争动员,也就是发动战争之前,解放科威特,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或许就能够迫使迢曼帝国接受既成事实,然后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消除战争威胁。
  哪怕没法消除战争威胁,也能夺得道义制高点。
  说得直接一点,没就是让迢曼帝国失去发动战争的理由。
  那么,能够在一个月内解放科威特吗?
  十几名将军讨论了一天,最终得出了“行不通”的结论,准确说是在来到首辅官邸,当着周涌涛的面争吵3个小时,最终才在周涌涛出面的情况下,得出无法在一个月之内以理想方式解放科威特的结论。
  用一句话来说,除非愿意承受伤亡上万官兵的巨大代价,在完成空中打击之前发动地面战争,跟战斗力不算弱小的伊军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不然就肯定无法在一个月内解放科威特。
  按照陆军参谋长的估测,靠现在这点兵力,2个陆军的装甲师与1个陆战队师发动地面战争,损失会非常巨大。
  如果继续发动空中打击,那就肯定要耗费更多时间。
  增兵?
  这个办法看似可行,实际上却行不通。
  哪怕帝国全力以赴,动用能够找到的所有船只,也需要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增兵行动。
  只是,这意味着在这半个月里面,送往前线的作战物资必然大为减少。
  关键还有,向波沙湾增兵就必然要削弱其他方向的兵力存在,也就会对帝国的战略防线构成威胁。
  不要忘了,帝国陆军主要面对的就是西陆集团,因此增派给波沙湾的地面部队,几乎都要从西北战区或者西部战区抽调,或者是动员计划用在这两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从而削弱应付西陆集团的兵力。
  兵力不足,只会助涨迢曼帝国发动战争的野心!
  要说的话,如果帝国的战略部署出了问题,说不定连纽兰共和国都会蠢蠢欲动,从而在第一时间参战。
  在面对纽兰共和国这边,涉及到了海军的部署问题。
  简单的说,在陆军增兵存在困难,而空军又没办法在短期内增派更多作战兵力,那么唯一办法就是让海军加大投入,派更多的航母战斗群参战,也就必然会削弱在东望洋方向上的存在。
  如果纽兰当局认为,用武力夺回霍瓦依群岛的时机已经成熟,纽兰共和国就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参战。
  真要到这一步,最终就算没战败,也会遭重创。
  哪怕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同时跟两个超级霸权交战,帝国都会丢掉全球头号霸主的宝座。
  关键就是两线作战。
  其实,只要大战在这个时候爆发,帝国就必然需要两线作战。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跟西陆集团开战后,以西北为重,还是暂时把主战场放在波沙湾?
  这才是最为严重的分歧。
  陆军方面,肯定主张以西北为重。
  在下午的讨论当中,陆军将领甚至建议暂时放弃科威特,保住沙乌地这些波沙湾南岸产油国。
  理由就是,只有这样才能把重点转向西北,在骆沙联邦共和国顶住西陆集团的大军。
  针对波沙湾油田的问题,陆军将领也明确提到,骆沙联邦共和国的跋窟油田同样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严格说来,跋窟油田的价值其实在波沙湾之上。
  原因就是,只要打下了跋窟油田,迢曼帝国就能通过铁路与管道,获得由此开采出来的石油。
  在波沙湾这边,没有制海权,迢曼帝国也只能眼馋。
  那条由伊拉克到叙利亚,通往东陆心海港口的输油管道,还没建好呢!
  显然,海军与陆战队不这么认为。
  虽然没有否认西北战场的重要性,但是海军与陆战队的将领提到,没有理由在伊拉克这类小国身上耗费更多的资源,更别说浪费时间,因此以当前局面,按照之前的计划解放科威特就行了。
  说起来是不用增兵,可是实质上,却在强调不能轻视波沙湾,更不能为了对付西陆集团就放弃科威特。
  要说的话,其实是陆战队的主意。
  陆军强调要以西北为重,那就以西北为重。没有了陆军,陆战队同样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解放科威特的作战行动。
  在根本上,陆战队摆明了想借此机会摆脱对陆军的依赖,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军种。
  至于海军为什么支持陆战队,主要是在西北战场上,根本没有海军的位置,也只能在波沙湾发力。
  当然,这里面还设计到道义问题,毕竟帝国当局早就做出了承诺。
  强调这一点的时候,海军将领提到了一个看似无关,却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纽兰共和国会作壁上观?
  如果不会,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大战爆发之后,在南翼方向,也就是南方次大陆与奥洲挑事。
  到时,要是波沙湾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帝国将三线,甚至是四线作战!
  更加重要的是,在陆军把重点转到西北后,在以海军为主的南方战区与东望洋战区,地面战斗得由陆战队担纲。
  因为陆战队的兵力一直不算充足,所以在需要三线,甚至四线作战的时候,必然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当然,对海军来说也是如此。
  不说别的,海军战舰都有漫长的建造周期。
  即便是那些封存的战舰,启封之后也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培训预备役官兵。
  正是如此,海军与陆战队都主张要尽快结束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把宝贵的兵力抽调出来应付来自其他方向的威胁。
  此外,空军也更加倾向于海军与陆战队的方案。
  理由就是,空军同样不希望两线作战,更别说存在三线、甚至四线作战的风险。
  其实,开始争吵的就是这个问题。
  至于另外一个关键问题,这场战争的规模,反到不存在任何争议,十几名将领都断定会演变成为全球大战。
  对此,连秦风烈也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在战火点燃之后,就不是能够控制的了。
  数十年来,三个超级霸权统帅的三个国家集团,一直在为全球大战做准备,神精早就甭紧了。
  僵持了几十年,三方不断的加码,国际局势早已经危如累卵。
  只要当前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必然是全球大战。
  用秦风烈的话来说,哪怕帝国当局不想打全球大战,也必须按照打全球大战的标准去做准备。
  不然,就必然战败!
  如果连最强大的梁夏帝国都如此,那么实力更弱的迢曼帝国,还有纽兰共和国,就会抱有幻想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三个超级霸权的领导人都很清楚,在战争爆发之后,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带来的都是战败!
  说得简单一点,要是认定不会打全球大战,还不如直接投降。
  对此,周涌涛也没反驳。
  在讨论的时候,他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准确说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拥有战胜梁夏帝国,以及东方集团所需要的实力吗?
  在明知道无法取得最后胜利的情况下,迢曼当局为什么还要悍然发动战争?
  也就是在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周涌涛让罗佑宾把宵夜送进来,让参会的将军有时间思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3/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