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945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不给帝国空军的加油机添麻烦。
  别看帝国空军安排了40多架大型加油机,海军也准备了几十架伙伴式加油机,可是相对多达800架的出动量,以及得在2个多小时内完成打击任务的作战强度,这些加油机未必够用!
  至于产油国集团的参战力量,全都被派去轰炸科威特境内的伊军。
  这也是沙乌地等产油国集团成员国的唯一要求。
  除了对空作战,在对地打击方面,只针对入侵科威特的伊军,不针对伊拉克的本土。
  按照沙乌地方面的解释,只是不想把枪口对准无辜的伊拉克民众。
  安排首轮突击任务其实算不上麻烦事,而且很多战术级别的工作,也不需要丁镇南亲自负责。
  往年进行“西进”联合演习,反复演练过类似情况。
  就算这次加上了沙乌地这些非同盟的友好国家,安排作战行动的时候,也不存在太大的难度。
  真正的麻烦其实是“踹门行动”。
  在每年的“西进”演习当中,这个问题都会被提到,而且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还一直没得出理想的解决办法。
  说得直接一点,面对现代化防空系统,空中突击的风险十分巨大。
  伊拉克拥有波沙湾地区最严密的防空系统!
  经历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又有迢曼帝国的全力支持,伊拉克用上百部雷达与数千枚防空导弹,搭建起了整个波沙湾地区最为严密,也是密度最大的防空系统,号称能够应付任何级别的外来入侵。
  此外,伊拉克军队还保留了上万门高射炮。
  平心而论,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并不差,充当主力的防空雷达与防空导弹都来自迢曼帝国或者西陆集团的其他成员国。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军队依靠这些防空系统,击落了上百架波伊战斗机!
  按照推演,采用传统的突防战术,要做好损失80到100架战斗机的思想准备。
  关键还有,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之后,未必能完成突击任务。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帝国空军一直在研究突破防空网的战术,简直是不惜血本。
  发展至今,帝国空军终结出来的战术,已经不是突破防空网那么简单的了。
  在现代化的军事体系中,防空其实只是一部分,因此突破敌人的防空网只是达到目的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不是要达到的目的。
  正是如此,拟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就在反复强调,突破防空网只是其一,关键是在第一时间摧毁或瘫痪伊拉克的通信指挥系统,迟滞伊军指挥系统的反应速度,并且由此掌握战斗主动权。
  可见,关键是通信指挥系统,而不是防空系统。
  或者说两者有同等的重要性。
  正是如此,首先就确定,需要安排在斯里兰卡平叛战当斗中首次露面,这几年一直是外界重点关注对象的“攻-11”参战。
  要说的话,在天黑之后进驻沙乌地的8架“攻-11”是丁镇南手里唯一的王牌。
  原因也很简单,只有这种隐身攻击机,能在不借助外界力量支持的情况下,突破伊拉克的防空网。
  只是,8架“攻-11”最多只有4架能够在今晚出动。
  主要就是,“攻-11”使用的隐身涂料太过娇贵,保养难度也很大,因此其实际战备率非常低。
  按照丁镇南的安排,2架“攻-11”将奔袭巴格达,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4个目标,总统府、共和国卫队的司令部,巴格达防空指挥中心,国家电信与通信大厦。同时出动的另外2架“攻-11”,在后方待命,确保在必要的时候能完成主要轰炸任务。如果4个主要目标已经被摧毁,这2架“攻-11”视情况,轰炸巴格达的国家电视台,输变电中心,或者其他的战略目标。
  以“攻-11”在历年演习当中的表现,除非是出了故障或者事故,不然肯定能完成轰炸任务。
  在理论上,摧毁概率高达96%。
  仅仅摧毁几个战略目标,不足以打开局面。
  为了做到保密,也因为出动率不够高,所以部署到沙乌地的“攻-11”并不是太多,也没法全部出动。
  就算空军已经做出承诺,保证把全部“攻-11”派过来,不过最快要等到10天之后。
  原因无二,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根本就没有能够为“攻-11”提供维护保障所必须的恒温机库。
  空军正在部署临时维护中心,不过需要足够的时间。
  打击巴格达附近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动用其他力量。
  只是,难度与风险都非常的巨大。
  正是如此,丁镇南选择了不用担心伤亡的巡航导弹。
  在此,丁镇南做了妥协,也就是把首轮导弹突击任务交给了海军,由海军舰艇发射巡航导弹。
  也可以说是给海军面子。
  毕竟海军出动了6支航母战斗群,派来上百艘大型战舰,总不能看热闹吧。
  按照丁镇南的安排,海军将发射150余枚巡航导弹,重点攻击巴格达与巴士拉附近的伊拉克防空阵地。
  简单的说,就是打掉伊军的防空能力,为随后就杀达的攻击机群开路。
  这里面就包括了“攻-11”。
  虽然是隐身攻击机,但是“攻-11”不是不会被雷达探测到,只是依靠隐身设计大幅度缩短了雷达的探测距离。说得直接点,只要离得足够近,雷达依然能够探测到,甚至能够锁定“攻-11”。
  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攻-11”需要尽可能的避开敌人的防空雷达。
  其实,这也是头号难题。
  伊拉克的防空雷达实在是太多了!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别说“攻-11”,就连全程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也未必能够顺利突破伊拉克防控网。因为飞行速度慢,而且沿设定好的线路飞行,所以巡航导弹在被发现后,极易被防空火力击落。不需要使用防空导弹,只是小口径高射炮就能够把巡航导弹打下来。
  简单的说,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主要在于隐蔽性与突然性。
  所幸的是,伊拉克的防空体系并不是铁桶。
  在覆盖了全国,而且以巴格达与巴士拉为重点的防空体系中,有一个漏洞。
  在巴士拉西边,哈马尔湖的西南,纳西里耶的南边,面向沙乌地,只有一部负责远程警戒的防空雷达,而且这部雷达的部署位置比较突前,相邻的其他防空部队,离得最近的都在数十千米之外。
  对付沙乌地的皇家空军,这样的部署没有问题。
  面对帝国空军,这是一个致命的死穴。
  简单的说,只要能打掉这部雷达,就能在伊拉克的严密防空网上,撕出一个可以让战机与导弹进入的缺口。
  通过这个缺口,隐身攻击机与巡航导弹能够直奔巴格达!
  只是,要想摧毁这座雷达站,难度也不小。
  那不仅仅是一座雷达站,而是一支编制完整的防空部队,不但有雷达,附近还有3个防空营。
  其中的一个营,装备了10多辆专门对付低空目标的自行高射炮!
  这种产自骆沙民主共和国的4联装23毫米高射炮,号称是武装直升机的杀手。
  关键还有,这部雷达是机动部署!
  在遭到威胁的时候,能在5分钟之内转移。
  显然,就算采用超低空突击,也未必能一举摧毁该雷达。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丁镇南掌握的这些情报,其实都是在两伊战争期间,跟伊拉克关系密切的时候,由军情局获取的,最多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通过侦查卫星进行了核实,因此时效性非常明显,未必靠得住。
  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前期侦查来掌握准确信息。
  要说的话,这也是“踢门行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就得通过突袭,打掉那座至关重要的雷达,在伊拉克的防空网上撕开一条口子,然后“攻-11”与巡航导弹为主的突袭部队由此进入,奔袭巴格达,一举摧毁伊拉克的通信与指挥系统。
  在瘫痪了伊拉克军队的指挥网络之后,再由联军的空中力量发起打击。
  丁镇南把这个极为重要,非常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自己最了解的部队。
  没错,就是陆军航空兵。
  不过,准确的说是陆军航空兵与陆军特种部队。
  至于战术,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过去的演习当中,陆军一直在强调武装直升机的“树梢高度优势”,即武装直升机特别适合执行高难度突击任务,能够依靠极低的飞行高度,并借助地形掩护,避开敌人的防空雷达。
  至于特种部队,更加不用多说了。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技术手段,能够顶替特种部队到敌后执行侦查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