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945

  那是一辆同样从骆沙民主共和国进口的BMP-1步兵战车。
  在外观上,这辆步兵战车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架在73毫米低压滑膛炮炮管上的反坦克导弹发射架。
  关键,战车正在朝北面狂奔。
  显然,那辆伊拉克的步兵战车在此之前很有可能已经越过边境线,只是并没深入沙乌地境内。
  大概是搞不清楚边境对面的情况,或许只是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象征性的越过边境线。
  或许,只是在边境附近试探一番。
  不管怎样,那辆伊拉克战车在越过边境之后就立即转向返回。
  “长官!”
  “看到了!”
  边境对面,之前已经排好队列的几辆伊拉克坦克开火了,而且瞄准的就是那枚反坦克导弹出现的方向。
  显然,敌人看到了导弹。
  在理论上,如果能够及时摧毁发射导弹的战车,就能让导弹脱靶,因为重型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线导控制。
  没有战车控制,导弹就只会直线飞行。
  比导弹飞得快,而且能够摧毁战车的,也只有坦克炮打出的炮弹。
  用不着使用穿甲弹,破甲弹或者榴弹就行。
  可问题是,伊拉克坦克的炮击根本就没有准头可言。
  要说的话,伊拉克坦克肯定没有看到那辆骑兵战车,因为瞄准的位置,其实全都在骑兵战车前方。
  原因也很简单,“弩炮-8”重型反坦克导弹采用由高压气体推动的冷发射原理,在推出发射管之后才让发动机点火。
  如此一来,等发动机发出可见光,导弹已经飞离了战车,并飞行了数十米。
  这么设计,就是为了让战车保持隐蔽。
  十多秒钟之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传到了。
  显然,坦克炮开火的声响可不是一般的大。
  丁镇南清楚的看到,伊拉克坦克打出的十几枚炮弹,几乎全都落到那辆藏在沙丘后面的骑兵战车前方。
  此外,那辆骑兵战车根本就没有动弹。
  在发射导弹的时候,骑兵战车只把炮塔露出来,车体藏在沙丘的后面,因此被炮弹打中的概率并不高。
  要跑起来,反到有可能挨揍。
  当然,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前,骑兵战车也不能运动。
  就像前面说的,“弩炮-8”反坦克导弹为线控制导,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前,需要由射手控制。
  导弹的平均飞行速度不到每秒200米,因此向几千米外的目标开火时,需要飞行很长的时间。
  在坦克炮开火的轰鸣声传来之后,边境线附近,那辆还在狂奔的BMP-1战车突然发生爆炸。
  十分猛烈,爆炸产生的火球照亮了附近的伊拉克坦克与战车。
  其实,导弹的威力没那么大,看上去像是战车里面的弹药殉爆了。
  电光石火之间,30多辆“ZT-99AL”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几乎在同一时间,准确说是在前后几秒钟内发出怒吼。
  来得非常突然,甚至可以说有点吓人。
  当震耳欲聋的炮击声传来的时候,连丁镇南都不由得哆嗦了几下。
  此外,坦克炮开火时的炮口闪光,非常的刺眼。
  主要是离得近,直观感受更强烈。
  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大约一秒钟出头,在边境线的对面,30多辆伊拉克坦克战车被穿甲弹“点名”。
  大部分是坦克,而且几乎都是位于最前沿的T-72M。
  “长官!”
  开火之后,30多辆“ZT-99AL”从藏身的沙丘后面冲了出来。
  边境线的对面,那辆BMP-1战车被反坦克导弹打爆的时候,之前已经停下来的坦克就重新发动。
  可惜的是,伊拉克坦克的反应速度太慢了。
  或许是伊拉克坦克重新发动,才让刘尊山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即大部分伊拉克坦克是在向南行进,而不是向后倒车。
  首轮交战,就有近30台坦克战车被摧毁。
  这个打击力度,明显太过猛烈了。
  也就过了不到10秒钟,第二轮打击接踵而至。
  要说的话,这是陆战队型“ZT-99AL”的一大优势。
  选择52倍径125毫米滑膛炮的同时,陆战队的“ZT-99AL”采用了B型才有的尾舱式自动装填机,以便使用长度更大的整装炮弹,战斗射速也要比“ZT-99A”的半自动装填机与出口型的“ZT-99AG”上的转盘式装填机高一些,在理论上能达到6秒一发,实际战斗射速在每10秒一发左右。
  正是如此,陆战队的“ZT-99AL”在外观上更接近“ZT-99B”,之前也经常被外界误认为是陆军的主战坦克。
  其实,尾舱式自动装填机算得上“ZT-99”系列的一大创新。
  这项发明还获得了帝国的科技创新奖。
  除了在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之外,尾舱式装填机最大的价值,是解决了大尺寸,特别是长度较大的炮弹无法使用转盘式自动装填机的问题,为采用威力更大的穿甲弹,也为今后使用口径更大的坦克炮铺平了道路。
  125毫米整装穿甲弹的质量接近30千克,已经超过人类体力能够承受的极限。
  设计中的下一代坦克炮,不管是由梁夏帝国研制的145毫米,还是纽兰共和国正全力打造的140毫米,乃至西陆集团的152毫米,全都采用了整装炮弹,炮弹的质量均在50千克以上。
  这意味着,必须使用自动装填机。
  其实,也就是有了尾舱式自动装填机,梁夏帝国才在扩大坦克炮口径的问题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计划中的“ZT-99C”就将采用145毫米坦克炮。
  当然,要想把14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完全发挥出来,需要下一代坦克,也就是还在研制中的ZTX。
  在实战中,自动装填机最主要的价值,就是保证了战斗射速。
  不管是在快速行进当中,还是在崎岖的地面上,除非装填机出了故障,不然战斗射速都能够得到保证。
  显然,换成装填手,根本办不到。
  就算体格强壮的装填手,当坦克在野外快速推进的时候,也很难保证达到停止状态下的装填效率。
  在野战状态下,“ZT-99A”的战斗射速不到1分钟四发,而其设计射速为7秒一发。
  差距就出在装填手身上,而“ZT-99A”采用的还是半自动装填机,只需要装填手把发射药包推进炮膛。
  这次,又有10多辆坦克与战车被摧毁。
  不是命中率大幅度降低,而是没有更多值得用穿甲弹对付的目标,有好几辆伊拉克坦克被多枚穿甲弹击中。
  根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斗当中,有一辆T-72M先后挨了4枚穿甲弹!
  直到这个时候,最后几辆幸存的伊拉克坦克才开火还击。
  可惜的是,基本上是在浪费炮弹。
  不但没有准头可言,而且打出的是破甲弹或者榴弹。
  显然,这几辆伊拉克坦克之前准备朝骑兵战车开火,选择的破甲弹与榴弹,而且没来得及换上对付坦克才用的穿甲弹。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任何一辆坦克都不会有太多穿甲弹。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只有遇到敌人的坦克,才能使用穿甲弹,对付其他目标都使用破甲弹或者多用途榴弹。
  原因也很简单,穿甲弹的用途很单一,而且非常的昂贵。
  陆战队那些“ZT-99AL”,一个基数42枚炮弹,通常只有8枚穿甲弹,其他都是多用途榴弹。
  此外,部分坦克会带上几枚照明弹之类的特种炮弹。
  只有在任务明确的时候,才会提高穿甲弹携带数量。
  比如这次,每辆坦克把穿甲弹增加了一倍。
  其实,这完全能够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