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45

  大战肯定无法避免,需要关心的是以何种方式爆发。
  骆沙联邦积极的向梁夏帝国示好,还能够理解,毕竟西面的迢曼帝国与洛克共和国已经结盟,构成的威胁不可忽视。不去跟梁夏帝国和解,骆沙联邦将两面受敌,更别说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原本是盟友。
  梁夏帝国放下身段,跟骆沙联邦结盟就说不过去了。
  不要忘了,哪怕在鼎盛时期,骆沙都没能战胜梁夏帝国,而且对梁夏帝国构成的威胁可以说微乎其微。再说了,骆沙联邦高举反帝反霸权旗号,号召平民翻身做主人,摆明了把帝国都当成敌人。
  换个角度,梁夏帝国为什么不选择继续跟迢曼帝国结盟?
  在稳住洛克共和国之后,迢曼帝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能集中兵力攻打骆沙联邦,那么在下一场大战中,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左右开弓,迅速攻灭骆沙联邦的把握很大,称霸巨大陆与西大陆自然不在话下。
  此外,迢曼海军还能在夕落洋牵制布兰海军与纽兰海军,替梁夏帝国分忧。
  可见,不管怎么看,梁夏帝国都应该继续奉行跟迢曼帝国结盟的战略,不该跟骆沙联邦暗通款曲。
  最初,高野也想不明白。
  观察了十多年之后,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梁夏帝国根本就没打算要跟谁结盟。
  不要盟友,单挑全世界!?
  要说的话,有这个胆量,或者说有这个能力的,也只有梁夏帝国。
  在快速稳定发展二十年之后,按照民间机构的估算,梁夏帝国的人口总数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五亿。
  这是什么概念?
  不计算殖民地人口,西方五强的人口总共都没有这么多。
  纽兰联邦不到两亿,迢曼帝国大约八千万,狭夷皇国七千万,洛克共和国有五千万,布兰王国不到五千万。
  总共,也才四亿五千万。
  再把骆沙联邦加上,也不到六亿,只比梁夏帝国多了不到一亿人。
  此外,梁夏帝国的工业程度也是全球最高。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是按照梁夏帝国当局公布的主要工业产值估算,其工业程度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什么意思?
  在五亿人当中,有四亿工业人口。
  狭夷皇国的工业程度不到百分之五十,骆沙联邦好不了多少,迢曼帝国与洛克共和国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布兰王国勉强达到百分之七十,发展最为迅速的纽兰联邦也不到百分之八十。
  这就是说,梁夏帝国的工业人口数量比另外六个列强的总和还多!
  这反映在了工业产值上。
  如果把梁夏帝国的工业产值当成一百,纽兰联邦大约为六十,迢曼帝国与骆沙联邦都在四十左右,其他三个强国均不到三十。狭夷皇国最多有二十,即狭夷皇国的工业产能仅有梁夏帝国的五分之一。
  关键,这还是梁夏帝国在和平时期的工业产能。
  因为服务行业非常发达,有大量人口从事第三产业,所以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梁夏帝国的工业产能还能提高许多。
  如果生产效率大致相当,那么梁夏帝国在战争状态下爆发出的工业生产力,几乎就是其他列强的总和。
  这也太恐怖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梁夏帝国单挑全世界的底气。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梁夏帝国的基本战略。
  放眼全球,有能力跟梁夏帝国对垒的,就只有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在东望洋对岸,也就是纽兰联邦。
  不管下一场战争怎么打,梁夏帝国得首先打败最强大的对手。
  那么,梁夏帝国就需要一支能扫荡整个东望洋,甚至是称霸全世界的海军。
  这是梁夏帝国愿意跟骆沙联邦结盟的关键所在,藉此消除来自地面的威胁,从而集中力量打造一支横扫四海的海军。
  
第65章
无可奈何的选择
  梁夏帝国重点打造海军,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就是狭夷皇国。
  十多年来,包括高野在内的,狭夷海军数十万官兵夜不能寐,无时不刻不在提防来自西面的强敌。
  为此,狭夷皇国赌上了整个国运!
  只是,高野很清楚。
  在这场搏国祚的赌局中,狭夷皇国不过就是一只马前卒,很多时候扮演的,其实是纽兰联邦的看门狗。
  其实,这也正是纽兰联邦一直在为狭夷皇国输血的关键所在。
  别的不说,在大战结束之后,纽兰联邦就一直在向狭夷皇国出售废旧钢铁,甚至把很多退役战舰交给狭夷皇国的拆船厂进行拆解。只是在去年,狭夷皇国的工厂就从纽兰联邦买了五十万吨废旧钢铁。如果没有这些不用回炉就能重新使用的废旧钢铁,狭夷皇国根本不可能打造出东望洋第三、全球第四的舰队。
  此外,布兰王国愿意跟狭夷皇国结盟,其实也是在利用狭夷皇国。
  有狭夷皇国在东望洋上牵制梁夏帝国,梵炎洋周边殖民地的安全才有保证,至少能够缓口气。
  正是如此,布兰王国也在积极的扶持狭夷皇国。
  只是,布兰王国没有纽兰联邦那么的财大气粗,以提供技术为主,没有给予太多的物资援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派遣工程师,提供主要的设备,帮助狭夷皇国把四艘“金钢”级升格成为快速战列舰。
  当然,这也足够了,毕竟狭夷皇国同样欠缺发展海军所需的尖端技术。
  可问题是,值得吗?
  没错,在大战之前的几十年,臣服于梁夏帝国的狭夷皇国始终被当成三流国家对待,从没获得过公平对待。
  可是,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里面,狭夷皇国一直在向巨大陆上的东方帝国学习。
  还有,狭夷皇国没得到待见,其实是咎由自取。
  如果不是蛮狠干预冰风暴半岛上,两个高姓王国的内部纷争,妄图借此执牛耳,狭夷皇国也不会遭到孤立。
  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强林的畏惧,逼迫狭夷皇国走上这条不归路。
  也是对安全的渴望,才让狭夷皇国跟两个基本上没有威胁的国家结盟。
  只是,这并不能改变狭夷皇国的处境。
  纽兰联邦在东望洋对面,隔着一万多千米。梁夏海军就算是打了鸡血,也不可能一口气杀到东望洋的对岸。
  按照传统战略,一步一步的向东推进,仅仅是在沿途夺取与建立据点,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布兰王国在夕落洋,跟梁夏帝国之间,隔着巨大陆与西大陆,走海路的话,航程同样超过了一万千米。
  这算什么?
  在前面堵枪眼的是狭夷皇国!
  只要开打,首先倒霉的就是狭夷皇国。
  正是如此,在坐上常驻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之后,高野一改过去的立场,主张跟梁夏帝国修好。
  按高野的意思,哪怕不能跟梁夏帝国结盟,也应该保持中立,避免跟梁夏帝国为敌。
  让高野感到恐惧的,不仅仅是梁夏帝国的海军,还有梁夏帝国的工厂。
  在上次大战爆发前,高野以私人身份去梁夏帝国游历了数月,走遍了主要城市,对梁夏帝国的工业生产力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上一次大战中,高野还反对偷袭梁夏帝国,主张坐山观虎斗。
  可惜,在狭夷海军,甚至是整个狭夷皇国,除高野之外,再没人有此认识。
  实际情况,还恰好相反。
  在大战结束后,准确说是守望者海峡海战之后,最为兴奋的,就是狭夷海军的官兵,特别是高级将领。
  似乎,在这场海战之后,狭夷海军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一。
  正是这场海战,让狭夷海军飞速膨胀起来,变得极度的自信,把战胜梁夏海军当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情。
  结果,在此之后的好多年里,狭夷海军讨论的是如何夺取东望洋,至少是西东望洋的绝对制海权。
  以当时的言论,在下一场大战中,得以夺取整个东望洋,至少是西东望洋的绝对霸权为目的。哪怕需要跟纽兰联邦、布兰王国等盟国合作,也要保证在大战结束之后,成为西东望洋唯一的强国。
  虽然在高野担任常驻舰队司令官之后,这种自大的情绪受到压制,一些年轻军官开始认真思考下一场战争,但是在狭夷海军高层,依然没有几个人相信,守望者海峡的那场战斗不过是侥幸取胜。
  要说的话,其实连胜利都算不上。
  关键,跟狭夷海军有关系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