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945

  因为战舰的航速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过飞机,所以进行防空作战的时候,很难跟上敌机的节奏。
  显然,有2艘主力防空舰就不一样了。
  帝国海军早做过类似的测试,也就是用2艘快速战列舰掩护1艘航母。
  演习证明,在2艘防空战舰的掩护下,航母的生存率能够提高一个数量级,在协同作战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可惜的是,这样的“豪华套餐”,帝国海军根本就享用不起。
  快速战列舰的造价本身就超过了舰队航母,还用2艘快速战列舰掩护1艘航母,不是在开玩笑吗?
  显然,大型巡洋舰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大型巡洋舰的数量还不够多,所以在新的编制体系里面,依然要由快速战列舰充当防空支柱,大型巡洋舰取代的重巡洋舰或者远洋巡洋舰,为航母提供掩护的依然是3艘防空战舰。
  当然,这么安排也是为了便于临时抽调快速战列舰组成突击编队。
  等大型巡洋舰的数量足够多,就可以由大型巡洋舰担任防空支柱,从而把快速战列舰从护航任务当中解脱出来。
  只是,这依然无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航母特混舰队的编制越来越臃肿,护航战舰的数量持续增长,反到是航母本身的战斗力没有显著提升。
  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帝国海军坚持建造大型航母的关键所在。
  在一支航母战斗群里面,通常有3艘防空战舰,4艘通用战舰与
4艘反潜战舰,此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编入舰队油船或者快速战斗支援舰,各类战斗舰船超过10艘,有的时候甚至达到15艘。
  这么多的战舰,也就只是为1艘航母,准确说是为1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里面的几十架舰载机服务。
  显然,太过奢侈了!
  如果舰载机不够多,或者说战斗力不够强,让这么多的战舰在跟着航母打酱油,那就太不划算了。
  正是如此,只要有机会,舰队指挥官就会把护航战舰派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当然,这也意味着,航母是越大越好,因为只有航母足够大,搭载的舰载机足够多,才能够体现出护航的价值。
  不管怎样,掩护一艘大型航母与掩护一艘小型航母,在战术上并无多大的区别。
  可问题是,航母不可能无限制的放大。
  以帝国当前的技术,最多是在“行省”级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把大型航母的标准排水量提高到5万吨。
  再要增加,需要更大的船台,还得采用更先进的建造技术与建造设备。
  帝国海军确实有类似的规划,不过至今只存在于设计图纸上。
  更加重要的是,航母的大型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实是受舰载机大型化的影响,即航母大型化的效果,不会体现在舰载机数量上。同样大型化的舰载机,会占用更多空间,抵消掉航母大型化带来的增量收益。
  至于舰载机大型化对作战能力的贡献,同样被日益强大的防空火力所抵消。
  在根本上,依然得着重提高防空效率。
  也就是在大型巡洋舰上,帝国海军首先进行了大胆尝试,也就是在大型巡洋舰上率先装备新式高射炮。
  准确的说,只是为了发射新式炮弹而进行改进。
  口径没有变化,还是130毫米与80毫米,只是为了使用新式炮弹对内部结构做了必要调整。
  这种新式弹药,就是传说中的“近炸弹”。
  其实,也就是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
  要说的话,这种能够在目标附近引爆的炮弹是帝国海军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为了提高防空作战效率所做努力的最终结果。
  用赵禹的话说,这种新式炮弹的价值绝对不在雷达之下。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无线电近炸引信能够把高射炮的作战效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受到引信元器件的尺寸限制,只能配备130毫米与80毫米炮弹。
  大型巡洋舰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也不可忽视。
  间接解放了快速战列舰。
  虽然帝国海军暂时还没有调整特混舰队的编制,但是有了大型巡洋舰,舰队指挥官就能让快速战列舰去执行其他更加重要的任务,比如在夜间前出,或者是在不适合航母作战的情况下充当主力。
  此外,如果大型巡洋舰足够的多,那么就能用快速战列舰为核心,组建专门的突击特混舰队。
  实战早就证明,在很多特殊情况之下,突击编队依然有很强的战斗力。
  关键还有,在战场上几乎随时都有特殊的情况发生。
  当然,用赵禹的话来说,大型巡洋舰所带来的变化,其实是承认了航母在海洋战场上的统治地位。
  大型巡洋舰是第一种完全围绕着航母设计,而且是为了航母而存在的大型战舰。
  从大型巡洋舰开始,今后的大型战舰,都是以为航母服务为目的。
  
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
  白止战在参观“淮河”级的时候,造船厂的技术员重点介绍了无线电近炸炮弹。
  为了测试这种新式弹药,帝国海军早就把1艘配备有130毫米与80毫米高射炮的远洋巡洋舰改成试验舰,主要就是对配备的高射炮进行必要改装,使其能够直接使用无线电近炸炮弹。
  至于测试目标,也就是一些遥控飞机。
  结果表明,无线电近炸炮弹的主要价值体现在远程拦截当中。
  简单的说,当交战距离在5到15千米之间的时候,无线电近炸炮弹能更加有效的拦截来袭敌机。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其实逼迫敌机在进入攻击距离之前散开,从而无法有组织的对航母发起攻击。
  仅此一点,就足够让无线电近炸炮弹获得海军青睐。
  根据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在此之前的战斗当中,航母遭到的打击,几乎全都来自集群式攻击。
  换句话说,单独发起突击的敌机对航母构成的威胁微乎其微。
  此外,拦截一架敌机肯定比拦截一群敌机容易得多。
  当交战距离缩短到5千米的时候,130毫米高射炮因为射速不够,导致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哪怕使用无线电近炸炮弹,命中率也不太高。因为装填程序更复杂,所以反到会降低作战效率。
  当交战距离缩短到3千米的时候,80毫米高射炮使用无线电近炸炮弹的效果也会明显降低。
  也就是说,对付逼近的敌机,依然得靠40毫米与20毫米机关炮,通过密集弹幕来杀伤敌机。
  正是如此,在大型巡洋舰上,80毫米高射炮取代了130毫米高射炮。
  准确的说,是替代。
  因为舰队官兵强烈反对,所以在建造当中,临时对设计方案做了修改,保留4座双联装130毫米副炮,准确说是高平两用炮。
  只是,80毫米高射炮的数量增加到32门,也就是16座双联装炮塔。
  此外,40毫米机关炮也达到惊人的72门,总共18座4联装的炮位。
  有趣的是,反到是20毫米机关炮的数量减少了一大半,仅保留22门,此外可以按需要增加4到8门。
  这里,涉及到另外一种还没有正式装备的新式防空武器。
  在实战中,帝国海军早发现,在近距离防空作战中,什么精度啊、威力啊,都没有射速重要。
  绝大部分时候,其实是依靠弹幕拦截敌机。
  关键只有一个:在激烈的战斗中,哪怕是最优秀的炮手也未免会紧张,而且反应速度未必跟得上。
  绝大部分时候,炮手其实是概略瞄准,也就是在发现敌机后立即开火。
  至于瞄准,那是在开火之后。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高射炮得有足够高的射速。
  问题就在这里。
  提高高射炮的射速,那可不是一般的困难。
  像20毫米这样的小口径高射炮,还稍微好办一点,只要解决了供弹问题,再使用加重炮管,就能达到每分钟600发以上的射速,而且持续开火时间超过10秒,在实战中已经够用了。
  只是,口径再大了一些的话,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的复杂。
  比如广泛装备各国海军的40毫米高射炮,限制射速的,其实并不是炮管过热,是炮弹太重,供弹机构跟不上!
  传统解决办法简单粗暴,也就是把几门高射炮并联安装,通过增加高射炮的数量来提高火力密度。
  四联装已经是标准配备,布兰皇家海军甚至有八联装的版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