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945

  那几万枚水雷,总得找个地方用掉吧!
  这意味着,攻打直罗要塞的行动不用再耽搁下去了。
  也就在这一天,做好充分准备的迢曼军队发起了攻打直落要塞的行动,斯班军队也同步参战。
  要说的话,斯班军队的表现,至少是作战积极性远远超过了罗利军队。
  原因就是:布兰王国与纽兰联邦对斯班王国进行的战略轰炸,让王国的几千万军民同仇敌忾。
  虽然装备很差,官兵的技战术也不怎么样,但是斯班军队表现出来的勇气,确实值得敬佩与尊重。
  充当急先锋的,依然是帝国海军特混舰队。
  不是说迢曼空军的投入力度不够,是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率更高。
  为了提高舰载机出动率,刘向真安排第三十二特混舰队前出,一直航行到离直落要塞不到100千米的海域,而且第三十一特混舰队跟在后方大约100千米处,从而把舰载机往返飞行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关键还有,能让舰载机带弹执行巡逻任务。
  简单的说,就是携带炸弹在战场上空巡逻,在发现目标之后投弹发起攻击。
  显然,这是迢曼空军的战术航空兵无法办到的。
  因为基地在巴利阿里群岛上,距离直罗要塞有数百千米,而且主要是条件恶劣,设施简陋的野战机场,所以迢曼空军的战术作战飞机在到达战场后就得立即投弹,不然就没法飞回去了。
  至于航程更远的重型轰炸机,则存在投弹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直落要塞是一座狭窄的军事堡垒,而且建在半岛上,面积不到一平方千米,根本就没有进行大规模轰炸的必要。
  用李云翔的话来说,让重型轰炸机在高空投弹,大部分炸弹会落到海里去。
  不然的话,帝国陆航远征大队早就动手了。
  此外,迢曼空军也没多少重型轰炸机。
  别看帝国陆航战略航空兵早已证明战略轰炸的威力,同样证明了重型轰炸机的价值,而且迢曼帝国本身就是战略轰炸受害者,但是到现在,迢曼帝国没有制造多少重型轰炸机,更多的依靠帝国陆航远征大队。
  不是迢曼帝国不重视战略轰炸机,而是没有那样的能力。
  发展战略轰炸机的难度不在打造特混舰队之下。
  此外,也跟迢曼帝国的处境有关。
  不管是在西边,还是在东边,乃至在环陆心海战场,迢曼军队最为需要的其实是战术航空兵。
  让迢曼帝国横扫西大陆,顶住骆沙大军的疯狂进攻,以及远征北玄地区的,正是由装甲部队发起的闪击战。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闪击战的灵魂不止是装甲部队,还有强大的空中突击兵力。
  没错,就是战术航空兵!
  说得直接一点,在迢曼军队的进攻中,最响亮的就是“斯图卡”的呼啸声。
  正是如此,迢曼空军才一直以战术航空兵为主。
  在某种意义上,战术航空兵与装甲部队是现代战争中相辅相成的两支力量,缺少一个都不行。
  当然,迢曼空军没有重点发展战略航空兵,还跟帝国提供的援助有关。
  帝国援助与出售给迢曼帝国的电解铝,没有多到能够发展战略航空兵,而且以战略航空兵为主的程度。
  正是如此,帝国陆航远征航空兵大队才会扩大到现在的规模。
  按不完全统计,帝国陆航已经陆续向远征大队派遣4500架作战飞机,其中重型轰炸机超过3800架。到目前为止,部署在西大陆的西部地区,依然能够起飞作战的重型轰炸机超过了1800架。
  这个规模,还是后勤保障受到限制的结果。
  为了在西大陆作战,远征航空兵大队的轰炸机做了改进,确保能够使用迢曼帝国生产的炸弹。
  部分作战飞机还更换了航空机枪。
  随着海运航线开启,帝国陆航必然会部署更多的重型轰炸机。
  不止针对布兰王国,也为了对付骆沙联邦。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虽然在迢曼军队的主场作战,但是在最初的几天里见面,充当主角的其实是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
  白止战回到帝都的时候,那边的战斗还在继续。
  按最新的消息,迢曼帝国已经正式向斯班王国派兵,并且借道斯班王国向直罗要塞发起进攻。
  显然,这也是为了避免过分依赖帝国特混舰队。
  在完成前期的部署之后,迢曼军队就会从北面发起强攻。
  为了能够顺利拿下要塞,迢曼陆军还专门准备了5门攻城炮,并且通过洛克国,送来了大量炮弹。
  只是,海军司令部没有下令让舰队撤回来。
  如果迢曼军队没能攻下要塞,或者说攻城炮没发挥作用,特混舰队那几艘战列舰上的主炮就有用武之地了。
  为此,帝国海军还专门送了一批特种炮弹过去。
  白止战现在关心的,并不是世界岛另外一端的战斗。
  回到帝都的那一刻,准确说离开机场,乘车回家的路上,白止战就清楚感觉到,帝都的氛围有点诡异。
  不说别的,只是大街上的行人与车辆就比平常少了许多。
  这明显不正常!
  
第604章
皇权与相权
  回到家里,白止战才从张小卿那获知,前段时间席卷帝都的狂风骤雨,比郑江明的描述猛烈百倍。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走到生命尽头的不仅仅是几百名投敌的叛徒。
  为了安全起见,太后还专门派人把小长公主一家人接进皇宫。
  虽然整个行动都在薛远征的掌握之中,但是当晚的枪声,已经让帝国的内部矛盾成为公开的秘密。
  此后,在帝都实施了长达半个月的宵禁与戒严。
  虽然早已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动荡产生的影响并没消除,而且帝国高层的矛盾也没得到化解。
  要说的话,这涉及到了帝国皇室。
  按照张小卿的说法,薛远征没有在采取行动之前向圣上禀报,而是在尘埃落定之后才去了枢密院。
  当时,宋教文已经引咎辞职。
  此外,绝大部分绥靖派的核心成员都以叛国罪处决,其中不少是拒绝接受传唤,被禁卫军按战时律法就地正法。
  等到薛远征进宫的时候,摆在圣上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接受首辅的提议,由内阁首辅暂时统领外交事务。
  虽然张小卿没有说,但是意思很明确。
  在逼迫宋教文辞职的事情上,首辅与圣上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是矛盾,不仅仅是首辅冒犯了圣上。
  首先在法理上,外交大臣是五卿之一,地位远在其他部长级大臣之上。
  按始武大帝时期定下的规矩,首辅没有罢免外交大臣的权力,必须先到枢密院请旨。即便在宪改之后,外交大臣也是法定的9位重臣之一,由首辅提名,只是认命权与罢免权都在论议两院。
  只是,现在是战时。
  首辅在战时拥有独断权,统领帝国的军政要务,而且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论议两院就全体休会,只保留几个地位崇高,却没有多少实权,最多能够提供建议与意见,起监督作用的委员会。
  简单的说,外交大臣直接向帝国皇帝负责。
  现在的问题是,薛远征根本就没有向帝国皇帝呈报此事。
  蔑视皇权的行为显然是一大禁忌。
  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在战略层面上的分歧。
  虽然帝国皇帝并不是保守派,跟绥靖派更加扯不上关系,但是在皇帝的立场上,肯定不希望让战争无限制发展下去。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谈判与战斗,其实都是维护统治的方式。
  说得直接一点,既然能取得胜利,并且在取胜之后获得足够多的战争红利,甚至可以说是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还要打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