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945

  正是如此,在讨论结束之后,白止战立即让通信参谋给海军司令部发电报,指明收报人是刘长勋。
  内容就是:让联合舰队尽量在岸基战斗机的掩护下活动,绝不能深入远海。
  至于纽兰破交舰队,哪怕溜掉了,也没啥关系。
  在北夕落洋与西南东望洋上,每天都有同盟集团的运输船被潜艇击沉,平均每个月要损失几十艘。
  相对来说,帝国在西东望洋与北梵炎洋的损失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在会议结束后不久,海军司令部就发来了回电。
  联合舰队已经进入到无线电静默状态,而且是由参谋长,也就是迢曼海军的吕特晏斯上将担任指挥官。
  刘向真一直都在第十一特混舰队,因此吕特晏斯才是联合舰队实际上的指挥官。
  海军司令部已经给联合舰队发了电报,提醒了吕特晏斯上将,在执行搜寻任务的时候尽量不要去远海。
  此外,刘长勋还下令部署在斯里兰卡与狮泉城的岸基航空兵加强出动力度。
  只是,能不能及时找到纽兰破交舰队,刘长勋没有做出保证。
  相反,他在电报中暗示了白止战,让白止战尽可能加快攻打中转岛的速度,以便应付可能到来的变故。
  至于什么变故,刘长勋没说。
  太过敏感,也不能在电报当中说。
  在收到回电后,白止战反到更担心了。
  只是,他没有召集参谋开会,甚至没有告诉周涌涛,只是找到李铭博,让他知道了这些事情。
  不管怎样,周涌涛还是太年轻了。
  此外,他经常跟基层官兵在一起,还是年轻参谋中的领头羊,保不准吃饭闲聊的时候就会说漏嘴。
  先不说有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这样的传闻,对军心士气没有好的影响。
  现在最不能动摇的就是军心。
  
第510章
远方的战斗
  7月日一大早,白止战就来到了司令舰桥。
  在这几天,他来得都比较早,而且都是让参谋把早餐送过来,不像以往那样去军官餐厅慢慢享用。
  至于原因,也不难猜到。
  在7月17日之后,海军司令部仍然每天发来数封电报,只是再也没有提到联合舰队的事情。
  这个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坏的消息!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联合舰队在17日收到海军司令部电令,进入了战斗状态之后,就不再接收新的命令,或者说舰队指挥官有了决策权,可以拒绝执行海军司令部下达的非战斗命令。
  关键就在这里!
  因为已经下达战斗命令,前去歼灭敌人的破交舰队,所以除非有确凿证据,或者充足的理由,不然就算是刘长勋也不能直接撤销作战命令。也就是,刘长勋后来下达的其实都不是战斗命令。
  再说,指挥联合舰队的是纽兰海军的吕特晏斯上将。
  当初就是他率领“宰相”号远渡重洋。
  虽然成功到达帝国,但是其在行动中的一些胆小怯懦的表现,比如在南夕落洋,没有按照命令前往福克兰群岛,导致没能及时的发现纽兰舰队,让他在到达帝国之后,并没有受到重视。
  相比之下,之前带着3艘“迢曼”级装甲巡洋舰来到帝国的兰斯多夫,反而受到帝国海军的高度重视。
  如果不是兰斯多夫仅为少将,也轮不到吕特晏斯出任联合舰队参谋长。
  白止战跟吕特晏斯见过几面,是在梵炎洋上的战斗结束,回到帝都为进军霍瓦依群岛做准备期间。虽然算不上了解,也就是相互认识,但是对这个迢曼海军上将,白止战总觉得是眼高手低。
  理论不少,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行动能力也非常差劲。
  不管是为了个人的荣誉,还是为了证明迢曼海军的价值,这位性格孤傲的海军将领都有可能置警告于不顾。
  说得直接一点,跟帝国海军也有关系。
  在海洋战场上,一直就是帝国海军唱主角,迢曼海军连当配角的机会都没。现在获得了当主角的机会,自然得好好表现一番。哪怕不在乎个人荣辱,也要为迢曼海军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要说的话,在开战之后,除了派潜艇执行破交任务之外,迢曼海军制造的麻烦超过了做出的贡献。
  远征舰队一直没有消息,表明仍然按照之前的命令行动。
  几天时间,足够让远征舰队深入远海。
  如果派遣破交舰队去梵炎洋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行动,那么纽兰海军等待的,就是远征舰队去自投罗网。
  不出所料,在东梵炎洋某处海域,纽兰舰队正磨刀霍霍。
  如果早有准备,纽兰海军甚至不需要动用小型航母,多派一些护航航母过去就能够干掉远征舰队。
  对2艘小型航母的行踪,白止战一直没有做出肯定判断。
  因为存在担心,所以他这几天都是提心吊胆的。
  其实,李铭博也是如此。
  就像往常,在白止战到来后,李铭博先跟他交接了工作,主要就是交代夜间发生的事情与收到的电报。
  只是,李铭博没有立即离开。
  他身为舰队参谋长,得负责参谋换班,因此要在轮班的参谋上岗之后,才能离开司令舰桥回住舱休息。
  同样就多耽搁十来分钟而已。
  只是,今天与往常不同。
  还没到7点半,值班的电讯军官就把刚收到的电报送了过来。
  海军司令部发来的,联合舰队的战报。
  大概2个小时之前,联合舰队在东梵炎洋遭遇纽兰破交舰队,爆发了激烈炮战。
  关键就是,纽兰破交舰队里肯定有战列舰,还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快速战列舰。
  非常简单,与2艘“北河”级交火的2艘敌舰的航速一直很快,没有因为航速不够而被甩开。炮火非常的准确,交战距离超过了20千米,就在10次齐射之内分别击中“北河”号与“南江”号。
  此外,敌舰打出的是16英寸穿甲弹!
  2艘敌舰都有超过25节的航速,还有9门16英寸主炮,采用的是前二后一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肯定有炮瞄雷达。
  这些特征全都符合“北卡”级快速战列舰。
  只是,交战距离确实太远了。
  很好理解,双方都拥有炮瞄雷达,都能在20多千米之外发现与瞄准对手,而且配备的都是新式炮弹。
  要说的话,“北卡”级的主炮不比“北河”级的强多少。
  最主要的就是,双方的装甲防护都有问题。
  “北河”级就不需要多说了,本身就是战列巡洋舰,是在上次大战结束后,才通过改造升格为快速战列舰。虽然重点加强了装甲防护,达到条约时代的标准,但是在新式穿甲弹面前依然算不上厚实。
  装甲过于薄弱本来就是快速战列舰的通病。
  别看“北卡”级是条约型快速战列舰,比“北河”级这种半道出家的更加新锐,可是实际的优势并不明显,或者说没有优势。
  道理也很简单,受到的限制太多。
  其实,这也是“条约型”本身的含义,即吨位等主要指标受到条约的严格限制。
  如果保持足够远的距离,这4艘快速战列舰能耗上几个小时,也未必能够分出胜负。
  雷达只是提高了命中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舰炮的误差。
  当距离太远的时候,雷达就无能为力。
  在西北东望洋海战当中,双方战列舰就激战了数个小时。
  虽然战斗还没结束,或者说还没有收到战斗已经结束的消息,但是电报当中提到的内容就足够吓人了。
  纽兰海军竟然把2艘快速战列舰派往了梵炎洋!
  尼兹在想什么?
  难不成准备放弃中转岛,集中兵力封锁北梵炎洋的航线,让帝国海军无法按计划攻占波沙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