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945

  吃晚饭的时候,坎宁安通过广播告诉全体官兵,远征舰队已经进入梵炎洋,即将与梁夏舰队交战。
  当天晚上,除了让飞行员休息好,并且在此日凌晨做好起飞准备之外,并没有其他重要事情。
  26日的凌晨4点,“光辉”号与“可畏”号才热闹起来。
  在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准备之后,执行侦查任务的“剑鱼”陆续升空。
  南半球的夏季,还是高纬度地区,所以在5点过后就会天亮,太阳在5点半的前后就会升起。
  按照坎宁安的安排,两艘航母各出动8架“剑鱼”执行侦查任务。
  其实,这也是两艘航母搭载的全部鱼雷机。
  因为针对梁夏舰队,首要目标是舰队航母,所以在远征之前,只是用SBD换下了老旧的轰炸机。
  最该更换的就是轰炸机,布兰皇家海军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俯冲轰炸机。
  此外,就是“光辉”级最多就只能搭载40多架舰载机。因为要航经气候恶劣的南夕落洋与南梵炎洋,所以两艘航母都只搭载了32架舰载机,把舰载机全都放在了机库里面,没有系留在飞行甲板上面。
  结果就是,除掉12架F4F与12架SBD,也就只能塞进去8架“剑鱼”。
  其实,载机量偏少,一直就是布兰航母的通病。
  所幸的是,皇家海军早就做好了安排,向南玄地区部署了一批舰载机,其中就有40多架“剑鱼”。
  在离开西风带之后,就能够获得补充。
  算上飞行甲板上的机位,能多搭载十几架。
  16架侦察机不算充足,不过搜索海域也不算开阔。
  前面已经提到,西风带可以不管,重点是西风带北面的海域。
  为此,坎宁安把16架“剑鱼”全都派往东北方向,搜索范围扩大到800千米,几乎到了“剑鱼”的最远飞行半径。
  此外,坎宁安还做了第二手准备。
  两艘航母各让4架SBD做好起飞准备。
  如果到了上午8点,“剑鱼”全部到达最远侦查半径的时候,还没有发现梁夏舰队,立即让这些SBD起飞,把扇形侦查区域向两侧扩大30度,派6架SBD重点搜索靠近玄大陆的海域。
  这样,等到“剑鱼”在中午返回,还可以再次出动。
  总而言之,首要任务是找到梁夏特混舰队。
  为此,部署在南玄地区的皇家海军与皇家空军也将全力以赴,把能够出动的飞机全都派出去。
  算上马加斯岛那边的航空兵,总共能调集大约30架巡逻机。
  这里面还有一些是在北夕落洋反潜作战中大展神威的“桑德兰”式远程巡逻机。
  按照坎宁安的判断,除非白止战没带舰队过来,不然就肯定会被发现。
  正是如此,他还提前部署了攻击任务,让飞行员做好了战斗准备,甚至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提前加注燃油。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布兰航母的一大优势。
  因为经常在气候恶劣的北夕落洋活动,所以布兰皇家海军要求在关键时刻,舰载机能在机库里面完成起飞前的准备工作,以满载状态送上飞行甲板,尽可能的缩短在飞行甲板上的逗留时间。
  肯定存在风险,只是从来没有显现出来过。
  至于好处,非常的突出。
  说得直接一点,采用开放式机库的梁夏航母与纽兰航母无法出动舰载机的时候,布兰航母却能够继续战斗。
  要说,布兰航母的载机数量偏少,采用全封闭式机库是第一原因。
  当然,除非继续扩大航母的吨位,不然在载机量与适航性能之间就得做出取舍,两者不可能兼得。
  换个角度来看,梁夏海军不断提高航母的吨位,也是为了提高航母的适航性能。
  “行省”级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适当提高载机数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在高海况下的航行稳定性。
  还因为采用宽舰体构型,导致最快航行速度降低了一些。
  客观的说,也是到了“行省”级,帝国航母才在适航性能上超过布兰航母,之前连望其项背都办不到。
  做好了一切安排后,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
  只是,这一等就是整整一天。
  到了下午,等到“剑鱼”重新起飞执行第二次,也是当天的第三轮侦查任务时,依然没有任何的消息。
  随后,上午起飞的SBD陆续返航。
  一直等到傍晚,无线电频道里依然是静悄悄的,就连部署在南玄地区的巡逻机部队都没发来消息。
  难道,梁夏特混舰队没过来?
  
第445章
迟到者
  坎宁安的判断与猜测都没错,只是严重的高估了白止战。
  当然,准确的说是高估了第十一特混舰队。
  在26日清晨,远征舰队派出“剑鱼”执行侦查任务的时候,第十一特混舰队还在其东北大约1500千米之外,以18节的最快巡航速度朝西南航行。即便到傍晚,与远征舰队的距离也超过了1000千米。
  不是说战舰跑不快,是燃油不够。
  航程偏短,一直就是帝国战舰的短板。
  别说条约时代,即便到了后条约时代,在确定战舰的性能指标时,帝国海军第一个舍弃的都是续航力。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大力建造航速足够快的舰队油船。
  按帝国海军的一般认识,战舰不需要上万海里的续航力,因为没有哪支舰队会在不停留的情况下,航行到数千海里之外,跟敌人决战,并且在战斗结束之后,不依靠外界帮助,单独返回出发的母港。
  既然要在航行途中停留,而且在战斗结束之后会有接应,那么过长的续航力就没多大价值了。
  要说的话,更快的巡航速度,更加有实战价值。
  关键就是,在绝大部分时候,哪怕是开赴战场,战舰也是主要以巡航速度航行,很少会超过巡航速度。
  只有在战斗中,才需要全速航行。
  正是如此,帝国战舰的巡航速度一般都要比同时代的西方列强的战舰高出2节,有的甚至达到了4节。
  关键还有,过高的巡航速度,肯定会导致续力降低。
  当然,总会有意外。
  为了节约燃油,转为向西南方向航行之后,也就是在20日下午,第十一特混舰队就把航行速度降低到18节。
  这个速度,已经超过驱逐舰与舰队油船的巡航速度。
  所幸,驱逐舰的吨位小,烧不了多少燃油,而舰队油船有12000海里的续航力,不存在燃油不够用的问题。
  此外就是,之前还花了大半天时间向西北方向航行。
  做这个安排的时候,白止战是想欺骗布兰皇家海军,让敌人相信,第十一特混舰队绕过了苏门答腊岛,再从格雷特海峡进入安达曼海,然后转回去封锁咽喉海峡,支持与掩护陆战队攻打狮泉城。
  哪里想到,进入梵炎洋之后,根本就没有遇到布兰皇家海军的舰艇与飞机。
  反正,大半天算是白白浪费掉了。
  在到达格雷特海峡西南,跟另外几支分队分道扬镳之后,第十一特混舰队才朝着西南梵炎洋杀去。
  这么一番折腾,等于多跑了几百千米。
  当然,就算没折腾,也要在26日的傍晚才能够赶到西南梵炎洋。
  因为无法在夜间出动舰载机发起攻击,所以在26日傍晚与27日清晨赶到,并没有本质区别。
  关键就是,在25日的时候,收到了可靠情报。
  收到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其实是转发的迢曼海军的战报,白止战就来火了,觉得迢曼舰队的指挥官完全没有大局观。
  让“宰相”号故意暴露行踪,不止是为了确定坎宁安统帅的舰队有没有去南夕落洋,还为了搞清楚纽兰舰队的下落。
  确定“奋进”号是否也在南夕落洋上!
  后者才是关键。
  在22日,郑江明就发来了一条可信度较高的情报,跟着2艘快速战列舰由夕梵运河进入窄海的很有可能是“皇家方舟”号,该航母在到达基布要塞后,并没有进港,直接由亚丁湾去了穆阿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