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945

  战前制订的战略计划中,有一个共同的战略转折点,即骆沙联邦是否加入敌对阵营。
  在此之前,帝国海军把重点放在东望洋上,尽全力扩大战略优势。
  此后,就得转向梵炎洋。
  下一个转折点,在攻占与控制波沙湾之后。
  也就是说,只有在获得了稳定的石油供应,帝国海军才能重新返回东望洋,跟纽兰海军决一死战。
  这套战略本身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是帝国当局从来没有大肆宣扬过。
  战前,帝国当局宣传的都是东望洋这边的威胁,特别是狭夷皇国,很少提及梵炎洋。
  这也是为了迷惑与麻痹敌人,效果还不错。
  在大战爆发后,特别是在迢曼帝国参战后,布兰王国没有立即跟帝国开战,就是觉得帝国不会立即进军梵炎洋。
  换个角度,如果布兰王国在上半年跟帝国开战,并切断从波沙湾到帝国本土的航线,帝国将损失差不多2400万吨石油,也就是少进口这么多石油,相当于管制状态下3个月的消耗量。
  少了这些石油,在骆沙联邦反水之后,帝国的处境会变得更加得窘迫。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这是个敌人设的圈套,自己别钻进去了。
  所幸,周涌涛不笨。
  在白止战点明之后,他立即就明白了过来。
  当晚7点30分,第41特混舰队就转为朝火山群岛航行,并且在此之前发出已经转向的电报。
  在下半夜,第41特混舰队再次转向,扑向北马群岛的塞岛。
  到26日清晨,由部署在火山群岛的100多架重型轰炸机打头阵,攻打塞岛的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第41特混舰队在上午投入战斗,出动舰载机轰炸了已经探明的永备工事。
  因为军事化程度并不高,确实没有多少值得轰炸的目标,所以轰炸行动在当天下午宣告结束。
  入夜之后,随同登陆舰队行动的火力支援舰队,其实就是2艘重巡洋舰与4艘轻巡洋舰杀到。
  炮击几乎持续了一整夜。
  准确的说,是压制塞岛上的纽兰军队。
  整个晚上,由巡洋舰搭载的水上飞机都在塞岛上空徘徊,定时投下照明弹,在发现了目标之后就呼叫战舰开火。
  在天亮后,也就是27日的清晨,陆航的轰炸机群再次光顾,向岛屿东南的登陆场投下了数百吨炸弹。
  随后,来自第41特混舰队的舰载机对登陆场附近的可疑目标进行了重点清除。
  最后,还由火力支援舰队进行了一轮覆盖炮击。
  登陆作战行动在上午9点钟开始,标准的两栖抢滩登陆。
  虽然在之前的战斗当中,包括攻占济岛与攻打火山群岛,甚至是攻占长泣,都由陆战队进行两栖登陆,但是真要说的话,帝国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经验算不上丰富,那几场战斗没有多大的挑战性。
  即便是最为惨烈的战斗,攻打流黄岛,都没多大的难度可言。
  当时,在兰云指挥的常驻舰队被全歼之后,守卫流黄岛的狭夷军人就彻底绝望,随后就陆续缴械投降。
  要说惨烈,只是在此之前的几天,跟守军反复争夺滩头阵地。
  在此之前,没人觉得攻打塞岛就有挑战性。
  六局提供的情报很详尽,塞岛只有几千名土著,守军是狭夷陆军的一个步兵营,主要任务是维持秩序。在纽兰联邦参战之后,纽兰海军才派了一批官兵过去,防止当地的狭夷军人投降。
  根据这些情报,塞岛上的敌人在500到600名之间。
  关键还有,守军没有重武器,就连机枪都不是很多,毕竟对付土著与维持治安,用不着重炮。
  按大部分人的认识,登陆塞岛之后最大的麻烦,其实是妥善安顿岛上的几千名土著。
  这些还没开化,仍然茹毛饮血的土著,一直被帝国当局当成麻烦看待。
  原因也很简单:为了给扩张创造理由,帝国的学者宣称,东望洋各大岛屿上的土著是帝国的后裔。
  既然如此,就得将其当同胞看待。
  反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帝国历届政府都不愿意卷入针对土著的殖民行动。
  在第一天,登陆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中午之前,充当先头部队的陆战团就全部上岸,只遭到象征性的抵抗,而且守卫滩头阵地的一百多名狭夷军人在遭到炮击之后就举起白旗,然后向帝国军人投降,并陆续走出防御阵地。
  只是,顺利的部分到此结束。
  
第400章
误判敌情
  下午,守军才发起反击,而且是纽兰军队。
  经过数小时的鏖战,登陆部队才在火力支援舰队的支持下稳住了滩头阵地,并且开始向内陆推进。
  准确的说,是在登陆场的外围建立了一道防线。
  其实,在当时就有迹象表明,塞岛上绝对不止100多名纽兰军人,因为在下午,就出现了数百名敌人。
  可惜的是,没有人产生警觉。
  在傍晚的时候,登陆总指挥,陆战队的屠湛钢少将询问了前线指挥官,陆战团的童明波中校,是否需要在夜间送更多的部队上岸,并且让火力支援舰队留下,把补给弹药的时间推迟到次日上午。
  这意味着,需要让第41特混舰队多逗留一天,也就是在28日的上午,在火力支援舰队撤下去补充弹药的时候,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确保登陆部队能够在白天的十多个小时内向岛屿腹地推进。
  其实,这些都写在作战计划当中,并不是临时调整。
  童明波中校认为没这个必要,按照原订计划行动就行了。
  入夜之后不久,第41特混舰队转向北上。
  不是撤退,而是去跟北面的舰队油船汇合,同时补充一些对付地面目标的弹药。
  因为两艘航母都要进行补给,而且所有的战舰都要补充燃油,所以第41特混舰队最快能够在28日夜间返回。如果仍然派遣舰载航空兵执行支援任务,就要到29日上午才能重新投入战斗。
  在计划中,28日的支援任务由火力支援舰队承担。
  正是如此,火力支援舰队也在当天晚上撤离登陆场,前去跟补给舰队汇合,争取在夜间完成弹药补给。
  主要就是,几艘巡洋舰的主炮弹药都用得差不多了。
  虽然还有不少的高射炮炮弹,但是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对付坚固的永备工事,130毫米炮弹根本不够用。在某些时候,就连轻巡洋舰的150毫米主炮,乃至重巡洋舰的200毫米主炮都不够用。
  要说威力足够,就只有战列舰的主炮。
  这也是到战争后期,帝国海军把所有老式战列舰改装成火力支援舰的主要原因。
  火力支援舰队在夜间9点30分离开了登陆场。
  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直到28日天亮,登上塞岛的陆战队不要指望能够获得舰队的支援。
  这差不多是10个小时。
  也就是在这10个小时里面,登陆部队遭受了最严峻的挑战。
  似乎知道火力支援舰队已经撤退,敌人的反击行动在10点过后开始,打主力的依然是纽兰军队。
  当时,童明波依然有机会纠正犯下的错误。
  只要在夜间10点之前呼叫第41特混舰队,把重巡洋舰,甚至“粤江”号快速战列舰派回来。
  哪怕只有一艘重巡洋舰杀了回来,就能用凶猛的炮火打退敌人的反击。
  可惜的是,童明波没呼叫第41特混舰队。
  根据陆战队的战报,因为首先发起反击的是百来名狭夷军人,所以童明波才做出了错误判断。
  也就是说,童明波觉得是狭夷守军的决死反击。
  没到凌晨,登陆场外围防线就被敌人突破。
  这个时候,童明波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只是第41特混舰队已经往北航行几个小时,而且之前距离塞岛就有200多千米,因此就算立即让重巡洋舰与快速战列舰南下,也无法在天亮前赶到。
  至于火力支援舰队,那几艘巡洋舰都已经跟补给舰汇合。
  因为弹药补给作业已经开始,前后要持续几个小时,所以这些巡洋舰全都降低了锅炉的压力,以节省燃油。
  哪怕立即停止补给作业,也没办法立即返回登陆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