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945

  按照损伤情况,分别需要3个月到5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全修复。
  因为缺少船坞,所以这四艘战列舰的维修工作未必能够及时开始。
  只是,帝国海军已经在协调,如果安排得过来,就去其他造船厂维修。实在没办法,就得在维修工序上做文章,比如轮流进船坞,而且尽可能的把次要部位的维修工作安排在船坞外面进行。
  至于“龙江”号的情况,杨翰林没有多说。
  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方便多说。
  其实,这个也能够理解。
  别看造船厂是贺家地盘,但是真要做选择的话,肯定愿意把那艘航母留下,而不是让白止战带走。
  快到中午,赵禹才赶了回来。
  他没有在厂区,去了一家生产航母设备的上游厂商,而且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一种新式航母的设计工作。
  不是舰队航母,也不是大型航母,是轻型航母。
  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没有漫长的海运航线要保护,而且在主要航线沿途都有岛屿,能够部署岸基航空兵掩护运输船队,派巡逻机对付敌人的潜艇,所以帝国海军从来就没有想过建造作战能力差得多的小型航母。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航母当然是越大越好,哪有越小越好的道理?
  只是,现在是局势逼人。
  舰队航母接连战损,而且大型航母的建造速度无法加快,在第一批四艘建成后,第二批八艘最快都要到新历103年才能交付,至于第三批,迄今都没有通过审批,而且没人能保证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帝国海军不会在战斗当中损失航母,因此就算第二批大型航母入役,也未必够用。
  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造小型航母。
  是重新建造的,而且速度够快的小型舰队航母,不是纽兰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那种用商船改造而来的护航航母。
  为了节约时间,赵禹偷了懒。
  用重巡洋舰的舰体,去掉上层建筑与主炮弹药库等累赘,在舰体上面设置一层机库,再在机库的上面,用木板拼出飞行甲板,最后在飞行甲板的右侧设置一座主要用来布置烟囱的舰岛。
  这样,一艘标准排水量一万吨左右的航母就成型了。
  当然,有需要的话,可以在飞行甲板的前端安装弹射器。
  为了便于建造,把升降机设置在侧舷,机库为半开放式结构。
  在外飘甲板上不用安装大口径高射炮,能放下40毫米高射炮就够了,能安装80毫米高射炮,就再好不过。
  关键,这样的航母建造起来特别容易,不需要占用大型船台。
  一般的造船厂都能建造!
  赵禹做的事情,就是拿“武州”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图纸进行修改,然后去各个上游厂商落实相关设备。
  用赵禹自己的话说,忙了几天总算有点眉目了。
  “武州”级在设计的时候就为改造留下了冗余,战时满载排水量高达14500吨,依然能达到33节的最快速度,因此理论上,舰型不做太大的改动,使用原来的动力系统,哪怕把排水量增加到17000吨,航母的速度也不会低于30节。因为是小型航母,所以也只要求达到30节。
  满载17000吨已经不算小了。
  狭夷海军的“苍隆”号与“飞隆”号,满载排水量也只有18000多吨。
  只要合理利用上层空间,在机库里装载40余架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系留20来架,肯定没问题。
  “苍隆”级牺牲了生存能力,最多能搭载73架舰载机!
  其实,只要40到50架的载机量就足够了。
  按赵禹的估计,只搭载6个中队,也就是48架舰载机,不但能够保持30节的航速,还能确保足够的生存性能。
  要论航空作战能力,相当于“帝都”级的六成。
  确实差了一些,不过完全可以用数量弥补。
  最关键的,其实是建造速度。
  如果严格按照海军标准进行建造,一般的小型造船厂肯定有压力,毕竟很多小型造船厂从来没有建造战舰,更别说是航母了,不了解战舰建造标准,实际操作的时候肯定有很大的难度。
  用赵禹的话说,早在上次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的大型战舰就都由五大造船厂建造,其他造船厂能承接的,也不过是近海巡逻艇,登陆艇与内河炮艇这些排水量在一千吨以内的小型舰艇的建造工作。
  别说大型战舰,就连对建造技术有一些要求的潜艇,也由三家造船厂瓜分。
  言外之意,帝国的造船业早已被寡头垄断。
  只是,将标准稍微降低一点,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这也是赵禹头痛的事情。
  让小型造船厂按照比商船更加苛刻的标准建造小型航母,那还没什么,可是要如何才能说服海军?
  要如何才能让海军接受这种以商船标准建造的航母?
  在两天前,赵禹向海军司令部提交了相关报告,在里面着重提到,小型航母是战时应急产物。
  言外之意,这些航母只是在战争期间使用,等到战争结束就要处理掉。
  这场大战打得再狠,最多也只会持续数年。
  如此一来,就算质量标准差一点也没什么问题,反正等大战结束后就全部退役。
  战后?
  帝国海军有那么多舰队航母,称霸全球肯定没问题,自然轮不到批量建造的小型航母撑门面。
  要说,这个道理非常的充足。
  可惜的是,海军司令部至今没给答复。
  其中厉害,赵禹没有说,白止战也能猜到。
  现在管海军装备的是贺永兴。
  
第379章
利益所使
  吃午饭的时候,赵禹才开始向白止战猛倒苦水,不过更像是找人发泄出来。
  或许,他在平时根本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给首辅打电话。”白止战试探着说了一句。
  不是不想帮忙,是知道就算给薛远征打了电话,也未必能够解决问题,毕竟薛远征不是什么事都得管。
  要说的话,薛远征是要手下的人替他排忧解难,而不是给他制造麻烦。
  白止战的面子再大,也没到让首辅为他效劳的程度。
  再说,薛远征根本不懂海军的事。
  他要插手,不过是让刘长勋出面,而刘长勋跟贺永兴是竞争关系,反到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关键还有,如果找薛远征能管事,赵禹早去找他了。
  “这件事,找谁都没用。说实话,这也是我不想跟贺家往来,当初规劝你不要跟贺家搞在一起的原因。”
  白止战苦笑着叹了口气。
  早在20年前,赵禹就在酒后告诉他,贺家跟刘家没有区别,往根本上说,很多方面还不如刘家。
  刘家以海军为根基,海军强则刘家盛,海军衰则刘家败,因此怎么都得为海军着想。
  贺家就不是如此了。
  虽然同样出自海军,但是经营造船行业数十年,几乎控制了帝国的所有大型造船厂,还把触手伸向了上游企业,贺家早就完成了蜕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家族,更加看重的是金钱方面的利益。
  贺永兴压着这件事,摆明了就是利益所使。
  个人恩怨?
  得了吧!
  贺永兴再小气,也不会继续惦记已是帝国驸马,当今圣上亲妹夫的白止战。
  如果只看个人恩怨,贺永兴更应该巴结白止战,顺带讨好像赵禹这些跟白止战关系密切的人。
  跟家族的核心利益相比,个人恩怨是个屁。
  这里面涉及的,其实就是贺家的核心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