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945

  其实,这也是陆军与海军达成的默契。
  只要面向海洋,面向纽兰联邦的战斗,由海军负责,其他的则由陆军负责。
  真正要海军操心的,就是攻打管岛的作战行动。
  要说,陆军的任务沉重得多。
  除了前面这些,需要在脚趾半岛与南珠国投入重兵之外,陆军还需要在其他三个方向上有所作为。
  首先就是狭夷皇国。
  按照彭怀胜的意思,随纽兰联邦正式参战,跟狭夷皇国的战争该说结束了,没必要继续拖延下去。
  虽然海军已经拦截了纽兰联邦的船队,还击沉了与俘获了数十艘货轮,缴获了大批战略物资,但是只要东狭夷政权还在,狭夷皇国的威胁就在,对帝国来说就是一个没办法无视的麻烦。
  当然,彭怀胜也提出了一套看上去有可行性的方案。
  给予西狭夷政权更多的援助,出动一支以装甲兵为主的精锐力量,火速攻占狭夷本岛的几座主要城市,特别是皇都与东皇都,消灭东狭夷政权,至少让西狭夷政府成为唯一的合法政权。
  至于接下来这么搞,就跟帝国无关了。
  反正,就是投入兵力消灭东狭夷政权。
  因为所需部队不多,也就3个装甲师,而且有西狭夷国民自卫队支持,所以薛远征没有反对,在讨论结束前就做出决定,由彭怀胜去安排,调动作战部队与军事物资,争取在年内攻下皇都与东皇都。
  要说,这也变相证明了一个传闻。
  帝国一直没有攻灭狭夷皇国,就是为了在纽兰联邦出兵参战之前,让战火延续下去。
  如果狭夷皇国早早的战败了,帝国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保持战争状态呢?
  其次就是西北方向。
  廉旭升做了详细的报告,给出的结论就是,如果与骆沙联邦开战,帝国陆军现在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
  要说的话,就是交通条件太糟糕,铁路与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是严重不足。
  在国界线东面,只有一条铁路与一条公路,所能达到的最大运力,最多能支持一支规模在50万左右的机械化部队。
  再多,就会因为后勤保障不力对作战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要命的是,如果机械化部队只能依靠自身保障能力,最多能突击200千米。
  考虑实际情况,能达到150千米就不错了。
  原因就是,在国境线的西面,同样只有一条铁路与一条公路,而且几座铁路桥全都在骆沙军队的控制之下,公路的路况也很糟糕。只要骆沙军队炸断一座铁路桥,就能瘫痪整条铁路线。
  完全依靠公路运输,装甲部队只能推进150千米到200千米。
  此外还有,公路运输的效率太低,必然会对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产生影响,从而降低部队的作战效率。
  不管怎样,在大陆腹地作战,肯定要面对这些问题。
  当然,廉旭升明确提到,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
  如果能够通过突击,攻占由骆沙军队控制的铁路桥,自然是再好不过。
  依靠铁路运输,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能够一路推进到乌拉山东面叶堡。
  哪怕突击行动失败,让骆沙军队炸断了铁路桥,只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工程部队,在几个月之内保证运输通畅就行了。
  关键,其实是时间。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哪怕在盛夏开始之前,也就是6月上旬发动进攻,帝国陆军也最多就只有5个月时间。必须在11月初打到乌拉山的东面,夺取进军西大陆的桥头堡,战略意义巨大的叶堡。
  如果没能办到,拖到了冬天,后果将难以设想。
  不止是骆沙联邦的冬天非常寒冷,在叶堡以东的广袤平原上,就没有一座能供大军驻扎的大城市。
  其实,连中等规模的城市都没有,全是小城镇。
  也就是说,如果无法在入冬之前打下叶堡,又不肯撤退,那就只能在野外过冬。
  先不说士气会受到多大影响,苦苦煎熬几个月,等春天来临,得以疲惫之师去迎接养精蓄锐的骆沙大军发起的反击。
  帝国陆军再是厉害,恐怕也顶不住骆沙大军的凶猛反击。
  要说,大陆腹地的严寒就能击溃任何一支军队。
  数千年来,就没有军队在冬天跨过乌拉山,攻入西大陆。
  几十年前,始武大帝亲率的帝国大军,就是在叶堡城外受阻,结束了西征。
  
第372章
拖延为主
  如果说西北方向上影响作战行动的主要是天气,那么在西南方向,影响作战的主要就是地理。
  横垣在无极高原与冈伽罗平原之间的苍穹山脉,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虽然云雾江切开了苍穹山脉,但是这条大峡谷实在太过陡峭,在短短几十千米的直线距离内,海拔落差就有数千米,别说是拥有坦克重炮等重型武器的装甲部队,即便是步兵部队也要艰苦跋涉。
  此外,把装备物资送上无极高原同样是一件万分艰巨的工作。
  从帝国腹地到无极高原,仅有的两条公路只能在春夏秋三季通行,所能达到的最大输送能力极为有限。
  正是如此,帝国才在上次大战爆发前耗费巨资,在脚趾半岛北部,修建了一条通到冈伽罗平原东部的铁路。
  可惜的是,这条铁路早就不归帝国所有了。
  彭怀胜在此着重强调了一点,即面向梵炎洋的作战行动,特别是梵罗地区,仍然得由海军来当排头兵。
  需要海军夺取港口,建立登陆桥头堡。
  从海上往陆地推进,比从脚趾半岛向西推进更容易。
  至于爬上无极高原,再从云雾江大峡谷冲出来,完全没有可行性,从来不在帝国陆军的考虑之内。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陈炳勋时期,帝国就是通过海陆进军冈伽罗平原。
  至于那条铁路,也是为海军服务,以此巩固帝国在梵罗地区,尤其是远离海岸的内陆腹地的军事存在。这条铁路在进入冈伽罗平原后,分出了数条支线,通往平原东部地区的主要港口。
  只是,帝国海军暂时没法进军梵炎洋。
  这么一来,就得由陆军在地面上推进。
  对此,彭怀胜只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要对陆军抱太大的希望。
  按照他带来的作战计划,即便不考虑进攻中遇到的阻拦,只是修通那条铁路就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此外,陆军带来的不止一套计划。
  在强调了传统的地面进攻行不通之后,彭怀胜提出了一套全新的作战计划,听上去是在为李云翔说话。
  依靠帝国西南地区的机场与基地,对梵罗地区的大城市,特别是能够为布兰皇家海军提供支持的港口进行战略轰炸。
  晃眼一看,这还真是个办法。
  只是,薛远征想都没想,就否决掉了。
  理由也很简单。
  帝国本土西南地区没有多少机场!
  关键还有,就算动用四发重型轰炸机,从帝国西南机场出发,也只能对冈伽罗平原东部地区构成威胁,而布兰皇家海军依托的港口其实是在梵罗地区的西部,还主要在梵罗次大陆的西海岸。
  那些港口,距离帝国西南地区超过3000千米!
  在理论上,把轰炸机部署在帝国西北地区的南部高原上,勉强能够飞过去,只是在现实中仍然办不到。
  那边同样没有机场,而且没有向前线运送物资的铁路与公路。
  把轰炸机部署到无极高原上,准确说话是云雾江上游的河谷里面?
  也就想想罢了,肯定不现实。
  关键就是,苍穹山脉的平均高度超过6000米,而绝大部分轰炸机的巡航飞行高度都不到6000米呢。
  装上几吨炸弹,没有哪种轰炸机能够飞越苍穹山脉。
  要说,彭怀胜是在给李云翔下药,或者说推卸责任。
  如果薛远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战略轰炸失败后,得由李云翔担责。
  只是,薛远征没有否认在脚趾半岛北部的热带雨林,以及冈伽罗平原东部河网地区作战的困难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