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945

  只是,也已经丧失航空作战能力。
  关键就是,那架SBD冲上飞行甲板,洒落出的燃油烧毁了飞行甲板后部的所有阻拦索与阻拦网。
  航母上有备用的阻拦索与阻拦网,能够在航行途中更换。
  只是,被烧毁的铺装甲板没办法全部更换。
  “龙江”级在改造的时候增加了装甲甲板,而且重点覆盖甲板的后端,以保护下方的锅炉舱与轮机舱。
  装甲钢板太硬,还要考虑防锈等问题。如果通过铆接的方式把装甲板连到一起,就得解决铆钉容易脱落的问题。即便采用的焊接工艺,焊缝也需要专门处理。通常情况下,在装甲甲板上面,有一层用木材制成的铺装甲板。类似做法被所有航母采用,区别只在于木板的材质与厚度。
  关键还有,木材在损坏了之后很容易更换。
  通常,航母会携带一些备用木板,方便在作战训练当中进行更换,只是没有哪艘航母会带上太多备用木板。
  这些木板还经常被用来堵漏。
  因为火势太大,还没有立即扑灭,所以铺装甲板被烧掉了一大半。
  只是清理飞行甲板就需要大半天,在清理好了之后,还要用一到两天的时间才能够重新安装所有的阻拦网与阻拦索。
  这场战斗,显然不会持续那么久。
  只是,也有一条好消息。
  第21特混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已经击沉“萨拉”号。
  在最后一架舰载机返航之前,飞行员目视确认“萨拉”号的舰尾,准确说是飞行甲板的尾端已经沉到海面之下。
  这艘航母至少挨了11枚250千克航空炸弹与7条航空鱼雷。
  必须承认,在对付拥有装甲甲板的航母时,250千克航空炸弹的威力明显不足,或者说是穿透力不够。
  因为质量太小,也就是惯性太小,所以哪怕在高空投弹,也很难砸穿装甲甲板。
  在连续遭到十多枚炸弹打击,飞行甲板被炸得稀烂之后,“萨拉”号依然顽强漂浮在海面上。
  相对而言,鱼雷的打击威力要大得多。
  两个中队的“飞鱼”都是从“萨拉”号的左舷方向发起进攻,7条鱼雷全都打在了“萨拉”号舰体的左侧。
  其中5条,打在了舰体的后半段。
  要不是舰长及时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恐怕“萨拉”号会在轰炸结束之前翻覆。
  只是,这也拯救不了“萨拉”号,只是延缓了下沉速度,为一千多名官兵争取到逃生的机会。
  因为舰体尾部受损最为严重,所以是舰尾首先沉没。
  在舰尾完全沉没后,“萨拉”号才从中部折断,随着舰体前部离开了水面,巨大的自重导致舰体断裂。
  10点23分,“萨拉”号完全沉没。
  此后,在下沉过程当中,“萨拉”号还断成了两截。
  全舰2000多名官兵,有1300余人幸免。
  此外,还有两艘轻巡洋舰被击沉,一艘轻巡洋舰被击伤。
  攻击机群在返航的途中,护航战斗机还拦截了一批杀回来的F4F。
  由此,“萨拉”号成为这场海战当中,被击沉的第一艘航母,也是纽兰联邦在参战之后损失的第一艘大型战舰。
  纽兰海军流的第一滴血!
  此外,由第21特混舰队派出的另外一支攻击机群,在10点10分左右杀到纽兰第16特混舰队附近。
  只是,攻击行动进行得并不顺利。
  原因也很简单,由第21特混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在出发之后不久,就被第16特混舰队的护航战斗机发现。
  因为要在飞行途中编队,所以先出发的鱼雷机与轰炸都在中低空飞行,而攻击第21特混舰队的纽兰机群的护航战斗机是在高空。
  当时,纽兰机群已经逼近第21特混舰队,附近还有防空战斗机,所以护航的F4F没有攻击下方的鱼雷机与轰炸机,只是联系了领队长机,及时向舰队汇报情况,让舰队做好防空准备。
  正是如此,哈尔才能及时派出防空战斗机,其实是让战斗机集中到西北方向上。
  为了更有效的拦截来袭敌机,纽兰第16特混舰队的十多架F4F前出了100多千米,对攻击机群进行远程截击。
  效果非常不错。
  遭到拦截的一个“黄蜂”中队与三个“飞鱼”中队,有十七架被击落,剩下的也全都被打散。
  最后,这些轰炸机与鱼雷机,只有5架找到第16特混舰队,都没突破防空网,全在突击的过程当中被高射炮击落。剩下的都因为在搜寻的过程中用消耗了太多燃油,被迫丢掉炸弹跟鱼雷。
  其中7架还跟着后来到达的第4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飞往了第41特混舰队。
  此后,另外一个“黄蜂”中队与一个“飞鱼”中队到达。
  因为护航战斗机已经追上来,那些前出的F4F也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分散开来,舰队西北方向上已经没有防空战斗机了,所以这两个中队均顺利突破外围防空网,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逼近了纽兰航母。
  只是,遇到了紧急起飞的防空战斗机。
  在F4F全力拦截来自第2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时,在南面,另外一支攻击机群正快速逼近。
  没错,就是由第41特混舰队出动的攻击机群。
  其实,由刘向真与白止战派出的攻击机群,前后也就相差了大约15分钟。
  就是这15分钟的差距,当申普指挥的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纽兰第16特混舰队几乎处于不设防状态。
  
第349章
突然到来的惊喜
  “申老大,你看到了吗?”
  听到后座导航员的提醒,申普还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没错,那就是一艘航母!
  这个惊喜,来得也太突然了,申普都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呢。
  从甲板的大小,准确说是舰岛跟甲板的比例来判断,那是一艘“约克”级,而不是更大的“列克”级。
  不过,这也足够了。
  航母就在前方,距离还不到10千米。
  大概是发现了从低空逼近的攻击机群,所以航母正快速转向,试图让侧舷的高射炮派上用场。
  让申普倍感惊讶的地方,其实是附近不但没有护航战舰,连防空战斗机都没有。
  航母就在那里,与攻击机群之间没有任何的阻挡。
  最近的战舰在航母前方,隔着数千米。战舰上的高射炮正在猛烈开火,看上去像是一艘重巡洋舰。
  纽兰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去哪里了?
  前方,也就是西北方向上有什么,是第2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还是来自其他分队的水上飞机?
  “申老大!?”
  “招呼其他人,第4联队的跟着我上,第3联队的继续向前搜索。”
  “是!”
  在导航员开始呼叫联队里的其他中队长的时候,申普已经压下操纵杆,把飞行高度进一步降低到了100米以下。
  后面,两个中队的“黄蜂”在接到命令后,已经向两侧散开,同时向高空飞去。
  必须承认,周涌涛安排的战术很管用。
  在收到了“龙兴”号发出的电报,怀疑纽兰战舰上有炮瞄雷达的消息之后,周涌涛专门告诉申普等飞行员,纽兰海军肯定已经装备了防空搜索雷达,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敌机。
  理由就是,炮瞄雷达的研制难度超过对空搜索雷达。
  为此,周涌涛在安排战术的时候,格外强调了一点。
  到达预定海域,准确说是离预定海域大概150千米,把飞行高度降低到500米以下,最好能控制在300米以下,由低空飞行性能更好的“飞鱼”在前面带路,“黄蜂”机群则滞后20到30千米。
  只有低空飞行才能避开雷达。
  在理论上,防空搜索雷达对在低空飞行的飞机,探测距离不超过50千米。要是天气不太好,甚至连40千米都达不到。
  如果把飞行高度降到300米以下,甚至在进入目视范围前都不会被雷达探测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