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945

  不是说打不过布兰皇家陆军,而是欠缺进攻的必要条件。
  交通。
  不管是在脚趾半岛,还是冲出云雾峡谷后的冈伽罗平原,都没有或者欠缺大兵团作战所必须的铁路与公路。
  整个脚趾半岛,就只有一条通往冈伽罗平原东部地区的铁路。
  这条用二十年才建成的单线铁路,不但运输能力非常的有限,而且跨过了几十条湍急的河流。
  炸掉一座大桥,就能够切断整条铁路!
  在上次大战结束后,该铁路的西部路段就移交给了布兰王国,由布兰皇家陆军梵罗军团驻守。
  梵罗军团的战斗力很差,为了守住冈伽罗平原,肯定会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炸毁铁路桥来切断铁路。
  至于公路,就算有,也不会很多。
  因为交通条件太过糟糕,所以历史上,帝国向梵炎洋扩展一直走海路。
  按照传统套路,就是从炎海南下,夺取狮泉城之后控制咽喉海峡,再打通南面的巽风海峡与龙眼海峡,在进入梵炎洋之后直接进军斯兰岛,然后就是穆阿海,以及在穆阿海西南的基布要塞。
  期间,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夺取与控制更多立足点,比如斯兰岛东边与西边的群岛。
  几十年前,陈炳勋就是沿着这条线路,一路上高奏凯歌,最终在基布要塞逼迫布兰皇家海军交出了梵炎洋的三叉戟。在波沙湾的油田被发现后,帝国也是沿这条线路构筑起石油的海运通道。
  沿着这条路线推进,除了需要在前期扫荡脚趾半岛,就跟陆军没多大的关系了。
  几处关键地点,比如狮泉城与斯兰岛,其实是岛屿,也只有斯兰岛大一些,需要投入足够的兵力进行占领。
  只是现在,陆战队就能胜任,不需要动用陆军。
  现在的问题是,海军没法分兵梵炎洋。
  按之前讨论的结果,哪怕在与纽兰海军的战斗当中大获全胜,也要到明年,在四艘大型航母服役之后,帝国海军才有能力出兵梵炎洋。事实上,真的到明年,帝国海军也未必能出兵梵炎洋。
  纽兰海军再差,得益于广袤的东望洋,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纽兰联邦也绝对不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战败。
  只要纽兰联邦还没战败,帝国海军就得把重心放在东望洋上。
  虽然还没有讨论明年的作战部署,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就算是局面有利,首要任务也是夺下管道与北马群岛,然后进军西南东望洋,切断从纽兰联邦到奥国的海运航线,甚至得为攻打奥国做准备。
  至于攻打奥国的必要性,在跋窟谈判中就已经明确。
  哪怕在布兰王国向梁夏帝国宣战之后,攻打奥国的必要性会降低不少,即布兰王国肯定会切断经梵炎洋的海运航线,那么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只能靠骆沙联邦的铁路,不存在需要攻占奥国来封锁梵炎洋,防止纽兰海军东望洋舰队的潜艇以奥国为出发地,去梵炎洋袭击货轮的问题。
  可问题是,奥国本身就有巨大的价值。
  不说别的,布兰王国从海外获取的资源中,有很多来自奥国,包括战争时期特别重要的粮食。
  由奥国出产的牛肉,占到布兰王国进口总量的八成!
  此外,奥国对帝国海军控制炎海周边地区,以及进军梵炎洋构成威胁。
  炎海周边地区本身就有着巨大的价值,出产的很多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性,比如在热带地区作战所必须的奎宁,不可或缺的天然橡胶等等,而且在魄罗洲还有几座产量巨大的油田。
  可见,只要帝国海军打算进军梵炎洋,就必须考虑攻打奥国。
  哪怕不打奥国,帝国海军也会进军霍瓦依群岛。
  在攻打了奥国之后,帝国海军首先就会考虑进军霍瓦依群岛,夺取纽兰联邦在东望洋的头号据点。
  从战略角度看,打下霍瓦依群岛,就等于控制了东望洋,至少是大半个东望洋。
  攻打霍瓦依群岛与进军奥国没有必然关系,两者的重要性也不相上下。
  显然,纽兰联邦肯定不会放弃霍瓦依群岛。
  按照白止战的判断,哪怕在海战中损失了所有航母,甚至是所有战舰,纽兰海军都会在霍瓦依群岛部署足够的地面部队,而且死守每一座岛屿,尤其是珍宝港所在霍努岛,与梁夏军队决一死战。
  不是说一定要守住,而是尽可能的迟滞梁夏海军的推进速度。
  在北东望洋上,就没有比珍宝港更好的前进基地了!
  要控制东望洋,进军孤大陆,彻底的打败头号强敌纽兰联邦,一劳永逸的结束跟西方列强的战争,那么不管花多少时间,用多少兵力,做出多大的牺牲,蒙受多大的损失,都得打下霍瓦依群岛,攻占珍宝港。
  从这个角度看,帝国海军在新历101年进军梵炎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哪怕一切顺利,能够在新历101年的上半年打下霍瓦依群岛就算是奇迹了。
  这也是把石油的储备规模设定为一年,并极力拉拢骆沙联邦,且扩大从骆沙联邦的进口规模,确保在一年半到两年之内不缺油的关键原因。帝国海军需要一年到两年,才能在东望洋取得决定性胜利。
  正是如此,在纽兰联邦参战,布兰王国对帝国宣战之后,梵炎洋方向上的战斗,就只能靠陆军了。
  这也是陆军当前的头号重任。
  在讨论中,彭怀胜明确提到,除非是骆沙联邦反水,不然陆军肯定得在冈伽罗平原方向投入重兵。
  只是受糟糕的交通条件限制,不要指望陆军能够在该方向上取得重大胜利。
  发起进攻,其实是为了牵制布兰王国,尤其是布兰皇家海军。
  言外之意,就是通过在冈伽罗平原方向上发起进攻,迫使布兰皇家海军把梵炎洋舰队派往该方向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包括出动舰载机轰炸脚趾半岛北面的铁路线,也就无法由咽喉海峡杀入炎海。
  不过,这只是佯攻。
  在开战后,头号任务是出兵扫荡脚趾半岛。
  有趣的是,在“主攻”方向上反到不需要投入太多兵力。
  虽然脚趾半岛的交通同样是非常糟糕,但是肯定比冈伽罗平原好,而且本来就是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作战难度低得多。
  要说,最大的问题不在西南,而是在西北!
  
第306章
把话挑明
  骆沙联邦会不会反水?
  这是在讨论地面战争的时候,分歧最大的问题。
  虽然从战略防御的角度出发,骆沙联邦反水对帝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毕竟帝国的西北地区几乎全是荒漠,交通线都控制在帝队手里,骆沙联邦就算发起闪击战,也不可能一次性推进数千千米。但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上看,在骆沙联邦反水之后,梁夏帝国必然丧失战略主动权。
  别看是否参战的主动权在纽兰联邦的手上,可是在战略层面,优势在帝国这边。
  道理也很简单:再拖上半年,帝国就能获得绝对的战略优势,因此纽兰联邦必须在这半年内参战。
  除了纽兰联邦参战,在东望洋上击败梁夏海军,夺得海洋战场的战略优势,还能一举改变战场平衡的,就是骆沙联邦突然改变其战略立场,在纽兰联邦参战之后,闪击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
  要说,其实是闪击迢曼帝国。
  说到这里,薛远征才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根本上,决定骆沙联邦是否反水的,就两个因素。
  一是能否通过反水,获得最后的胜利。二是在取得胜利之后,能不能获得比维持现状更多的战中红利。
  第一个因素其实由纽兰联邦决定。
  这就得看,纽兰联邦在参战之后,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一举夺得战略主动权,压制住梁夏帝国。
  如果不能,那一切都是空谈。
  就像彭怀远等陆军将领说的,帝国陆军哪怕是无所作为,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也能利用西北地区高达五千千米的战略纵深,通过层层设防来拖上两到三年,并且利用这两到三年重振旗鼓。
  谁能料定两到三年后的局面?
  关键还有,帝国肯定能在此期间完成全面战争动员,而五亿人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足以扫平整个世界岛。
  纽兰联邦远在世界尽头,骆沙联邦就在帝国的身边。
  东望洋是纽兰联邦的护城河,却保护不了骆沙联邦。
  再次挑战梁夏帝国,骆沙联邦失去的就不再是耶尼塞河-巴尔卡什湖以东地区,恐怕是所有。
  可见,只有纽兰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压制住梁夏海军,并且对梁夏帝国的本土构成了威胁,掌握了绝对的战场主动权,甚至要到胜利在望的时候,骆沙联邦才会考虑更换阵营的问题。
  问题又回到了海军这里。
  能否顶住纽兰海军参战之后的三板斧?
  只是,就算顶不住,还得看纽兰联邦能给出多大的好处。
  在跋窟密谈中,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给出的好处已经够大了,基本上满足了骆沙联邦的所有要求。
  其中,包括让骆沙联邦从枷锁陆桥南下波沙湾,将波伊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