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945

  如果骆沙军队在10月1日之前取得重大突破,梁夏帝国派陆军与陆军航空兵,在梵罗方向发起协同进攻。
  要是没有取得突破,梁夏帝国保证在年内,最迟明年的年初,派舰队到梵炎洋作战。
  在此阶段,骆沙联邦表现得较为积极,就是冲着“不冻港”去的。
  自皮特大帝起,在此之后的数百年间,骆沙帝国一直奋力南下,就是想获得一座到了冬天不会冻结的港口。
  即便到了现在,骆沙联邦也没有放弃。
  因为东边被梁夏帝国堵死了,而西边又是迢曼帝国,所以对骆沙联邦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从枷锁陆桥南下梵炎洋。
  在东望洋这边,梁夏帝国也要发起等同规模的战略进攻。
  只是,按照实际战况分为了两套方案。
  如果狭夷皇国战败,或者是完全丧失威胁,梁夏帝国就得在年内发起攻打狮泉城的作战行动,夺取与控制进入梵炎洋的咽喉海峡,确保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立即派遣舰队进入梵炎洋。
  要是狭夷皇国没有战败,或者是纽兰联邦已经参战,梁夏海军必须把主力放在东望洋上迎战强敌,那就在年内出兵脚趾半岛,并且沿着脚趾半岛向南与向动推进,由陆路进军狮泉城与梵罗。
  关键只有一个。
  在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梁夏帝国就不能继续置身事外,得采取行动,跟两个盟国保持一致。
  当然,这等于承认了纽兰联邦的巨大威胁。
  虽然迢曼帝国与骆沙联邦都在强调布兰王国的威胁,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西边,但是两国并没有否认,从长远来看,纽兰联邦才是真正的敌人。也正是如此,才需要梁夏帝国把主力放在东望洋。
  有第二阶段打下的基础,接下来就好说了。
  在后面的进攻当中,依然是兵分三路,不过更注重协调配合。
  西路这边,迢曼帝国将向南推进,争取扫荡陆心海北岸地区,在适当的时候向东南方向推进,跟骆沙军队会师。
  中路,骆沙军队到达波沙湾北岸之后,将分成两路。
  一路向西,首先争取说服忒尔共和国入盟,不然就联合迢曼军队,以最快的速度攻占该地区。
  另外一路向东,向梵罗推进,与梁夏大军一同夹击该地区的布兰军队。
  东路,梁夏帝国把重点放在炎海周边地区,在确保东望洋的战略优势之后,优先考虑进军西南东望洋。
  主要战略目的,并不是攻打奥国,而是阻止纽兰联邦出兵梵炎洋。
  在此基础之上,才考虑在脚趾半岛与冈伽罗平原方向的进攻行动,而且肯定以地面推进为主。
  因为联系三方的海运线绕不过梵炎洋,所以必须保证梵炎洋的制海权。
  相对而言,第三阶段的战略进攻,所做的限制宽泛得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战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没法全都预料到,也就无法制订详细的计划。
  只是前两个阶段的战略进攻计划,就已经够吓人了。
  
第268章
各怀鬼胎
  与战略进攻计划对应的,除了由梁夏帝国充当冤大头的战略援助,还有八字没有一撇的战后利益分配。
  战略援助都还好说,完全在预料之中。
  骆沙联邦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有资源,其他都没办法跟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比,连工业化都不够彻底。
  要说,也正是梁夏帝国答应提供战略援助,才最终说服骆沙联邦。
  在三方盟约落地后,梁夏帝国就要开始为骆沙联邦输血。
  战略援助,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也就是在新历100年以内,梁夏帝国主要为骆沙联邦提供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等实物。除了无常援助的之外,其他都通过易货贸易结算,骆沙联邦主要用石油、矿石与农产品来抵扣。
  第二阶段,从新历101年起,梁夏帝国将派遣专家,提供机床等工业设备,帮助骆沙联邦完善已有的工业体系,也就是帮骆沙联邦实现全面工业化,最终使得主要的工业产品能够自给自足。
  要说的话,在第二阶段,骆沙联邦最想获得的,其实是先进技术。
  虽然跟梁夏帝国比,骆沙联邦的工业实力不算强大,但是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骆沙联邦的工业化已经非常不错了。更何况,骆沙联邦是集权国家,战争时期的动员能力那可是非常的彪悍。
  换而言之,骆沙联邦的平战转换能力极为强大,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国家的战争潜力。
  此外,骆沙联邦具有成为强国的资本。
  超过八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一亿五千万人口,丰富的石油矿藏资源,自给自足的粮食产量。
  这些全都是成为超级强权的必备条件。
  如果以至关重要的人口、资源为标准,骆沙联邦的战略潜力还超过了迢曼帝国,为仅次于梁夏帝国的陆权强国。
  骆沙联邦欠缺的是全面彻底的工业化,也就是实现工业化的技术。
  这也正是梁夏帝国把第二阶段援助推迟到新历101年的关键原因。
  不管战局怎么发展,到了新历101年,都能对大战结果做出清楚判断,从而决定要不要援助骆沙联邦。
  用王开元的话来说,接下来的这一年,其实是骆沙联邦的考验期。
  换而言之,如果骆沙联邦没有经受住考验,不要说获得援助,能够抱残守缺就算是万幸的了。
  要怪的话,那也是骆沙联邦这几年跟纽兰联邦走得太近,不得不加以提防。
  给予迢曼帝国的援助就恰好相反,以军事技术为主,准确说,其实是以互惠共赢的合作为主。
  最明显的,航空发动机。
  迢曼帝国拥有全球最好的水冷发动机,梁夏帝国厉害的是气冷发动机,互补性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类似的有很多,可以说枚不胜举。
  看似巧合,其实却不然。
  在几乎所有的前沿科研领域,比特是跟军事有关的尖端技术,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都是错位发展,有极强的互补性。
  要说,这就是两大帝国早就有密谋的证据。
  错位发展,相互补缺与借鉴,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重复开发导致的浪费。
  因为双方不会承认,所以只能当巧合看待。
  迢曼帝国缺的是也资源,而且是样样都缺。
  相对而言,梁夏帝国只是缺石油,其他的资源要么能够自给自足,要么是从其他国家与地区进口。
  迢曼帝国,除了煤炭与铁矿石能做到自给自足,其他资源都高度依赖进口。
  就连粮食都得从洛克共和国进口!
  为此,骆沙联邦将以提供资源的方式,从迢曼帝国获得必要的技术与设备,提高本国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
  简单的说,骆沙联邦就是资源产出国。
  因为迢曼帝国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本来就不够,特别是在完成动员前,甚至要梁夏帝国提供援助,比如分成两次提供的三千架轰炸机,所以跟骆沙联邦合作,迢曼帝国能够拿来交换的,也只有军事技术。
  这是巧合?
  显然,并不是。
  相对而言,迢曼帝国的军事技术,偏向于战术应用,而梁夏帝国的军事技术更侧重战略应用。
  仍然拿航空发动机来说。
  水冷发动机的最大优势,就是迎风面积小,特别适合装在速度快,需要尽量降低飞行阻力的战斗机上。缺点也非常突出,结构更复杂,维护保养的难度很大,并不适合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轰炸机。气冷发动机的特点就恰好相反,除了海军的特殊需求,陆军也主要用在轰炸机上。
  显然,迢曼帝国重点研制水冷发动机,起倾向于发展战术航空兵。
  梁夏帝国一直坚持走气冷的道路,往根本上讲,除了照顾海军航空兵,就是为了发展战略航空兵。
  战术与战略应用方面的偏差,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在根本上,其实就是在杜绝骆沙联邦借机坐大。
  拿到了迢曼帝国的军事技术,骆沙联邦最多能做到自保,巩固其陆地强权,很难对两大帝国构成战略威胁。
  相反,如果获得梁夏帝国的军事技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类似的提防与限制,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出来。
  骆沙联邦没有为此撕破脸皮,也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