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945

  无限制潜艇战,那可是国际战争法明确禁止的战争行为。
  梁夏帝国是国际战争法的初创缔约国之一,即便在上次大战期间,也坚决反对进行无限制潜艇战。
  如果对潜艇的作战行动加以限制,还不如建造轻巡洋舰。
  潜艇,本来就是能潜水的鱼雷艇,完全靠偷袭,丧失了偷袭能力,连同吨位的驱逐舰都不如。
  要到战争中的后期,纽兰联邦与布兰王国参战,才存在大力发展潜艇的必要性。
  用祝世建的话来说:如果对付狭夷皇国都需要发动无限制潜艇战,这仗就不要打了,还不如趁早妥协。
  帝国海军潜艇部队,一直按照“长远目标”在发展。
  主要培养人才,而建造潜艇反到不急。
  那几十艘只能在近海活动的小型潜艇,几乎全都是训练用艇,其存在价值就是培养潜艇官兵。
  按照原订计划,大规模建造远洋潜艇,怎么都是新历100年之后的事。
  只是现在来看,恐怕得提前开始。
  如果纽兰联邦将在今年,哪怕是在下半年参战,帝国海军都得考虑立即扩大远洋潜艇舰队的规模。
  至少应该立即加快建造速度。
  显然,问题就在这。
  不是说缺乏建造潜艇的工业实力,而是没有合适的设计方案!
  建造潜艇,小型造船厂就行,南江下游与帝国北部沿海地区,少说都有十家造船厂具备建造能力。
  可是直到大战爆发,帝国海军都没有合适的远洋潜艇的设计方案。
  那二十艘远洋潜艇,全都是在上次大战结束后,用战争期间建造的最后一种大型潜艇改进而来的应急产品。
  说句不好听的,是用来充数,补上条约规定的潜艇总吨位的缺口。
  显然,早就落伍了。
  导致这种局面,往根本上讲,还是在帝国海军自身。
  过去十几年里,有能力的设计师,几乎全都被舰队航母、快速战列舰等项目挖走了。
  像舰船设计师这类尖端人才,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够用。
  再说,设计潜艇也不是那么容易。
  以复杂程度论,潜艇超过了任何一种水面战舰。
  在理论上,所有水面战舰都是开放式架构,只需要扩大尺寸与增加排水量,就能够达到设计指标。
  潜艇刚好相反。
  因为是封闭式架构,所有基本的参数,尺寸与排水量定下后,就不能随意变动。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限死了的空间里面,严格按照限定的吨位,实现全部的,至少是主要设计指标。
  这个特点,决定了水面战舰的设计师很难转行设计潜艇。
  赵禹做过尝试,最后是半途而废。
  就是在碰壁后,赵禹才向海军司令部提出建议,在南江下游的武州与昌州各资助一家集设计与建造为一体的造船联合体,与其他的大型造船厂错位竞争,主要从事潜艇等特种舰艇的设计与建造。
  该建议的结果就是现在的武州造船厂与昌州造船厂。
  可惜,两家造船厂的整合工作在新历99年年初才完成。
  此外,缺乏设计师的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
  大战爆发之前,武州造船厂与昌州造船厂各提交了几种潜艇的设计书,全被赵禹给打了回去。
  因为设计师严重欠缺设计远洋潜艇的经验,所以这几套方案,全是在现有的小型潜艇上进行放大。
  等比例放大后,就是远洋潜艇了?
  这么简单,哪里需要设计师,找几个皮尺工就够了。
  按王开元所说,此次谈判的一个目标,就是争取以技术交换的方式从迢曼帝国引进远洋潜艇设计方案。
  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先让造船厂练手,把工人培养出来。
  通过对引进的方案进行改进,让潜艇设计师获得锻炼的机会,从而对先进的远洋潜艇有全新认识。
  等到一切成熟之后,再从头设计新式远洋潜艇。
  如果顺利,其实就一两年的功夫。
  这些事不需要保密,在谈判开始后就会告知迢曼帝国的谈判代表,而且梁夏海军缺乏远洋潜艇又不是秘密。
  谈到正事,白止战来了兴趣。
  吃完午饭之后,他就跟着王开元回了东院。
  用王开元的话来说,他一路睡了过来,需要补的课还多着呢,所以最好少去外面浪。
  
第265章
应景的
  王开元没乱说。
  其他谈判人员,都在来跋窟的途中阅读了相关资料,只有白止战在睡大觉。
  虽然十几个小时不算长,但是有效的利用起来,能做不少的事情。
  现在补课,还不晚。
  这次密谈,分成了四个部分:战略计划跟军事合作,战果跟战后利益分配,陆军协同与海军协同。
  白止战负责的海军协同,而且是全权谈判代表。
  谈判对象,主要是迢曼帝国。
  按照约定,所有的谈判都是三方会谈,哪怕骆沙联邦的海军不值一提,也要参加海军的谈判。
  谈判针对的不止是技术交换,还包括联合作战。
  要说,技术交换反到是次要问题。
  技术交换方面,就是王开元在吃饭时说的。
  帝国海军想获得的,就是迢曼海军那种性能先进的远洋潜艇。如果能谈拢,最好让迢曼帝国提供技术援助。比如派遣一批设计师与工程师去梁夏帝国造船厂,在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学。
  此外,还要争取军队层面的合作,派潜艇官兵去迢曼海军的潜艇部队进行训练。
  六局对迢曼帝国可能索要的回报做了预测。
  迢曼海军最想从梁夏帝国获得的军事技术,并不是“帝都”级的设计图纸,也跟航母扯不上关系。
  要说,就三样。
  “旭海”级的设计方案,配套的50倍径400毫米舰炮,以及最新式400毫米重型穿甲弹的生产技术。
  迢曼海军的“宰相”级,拥有超过5万吨,比“旭海”级高出了15%的排水量,各方面却不如“旭海”级。
  关键,这艘战舰从迢曼海军提出性能指标算起,至今已经折腾了十年。
  虽然已经下水,但是最快也要几个月之后才能建成服役。
  相比,梁夏帝国的“旭海”级从设计到交付服役还不到四年。
  按照战舰设计原理,如果“旭海”级把排水量增加15%,战斗力能秒杀“宰相”级。
  十年一舰,迢曼海军是多么看重这艘没建成就已经落伍的战列舰。
  这是客观原因使然。
  在迢曼海军所面对的战场上,快速战列舰依然拥有巨大价值,反到是梁夏海军倚重的航母会处处受到掣肘。
  不说别的,只是恶劣的天气,就让那些在东望洋上畅意驰骋的航母在北夕落洋上连正常航行都办不到。
  到了冬季,在持续不停的风暴中,舰载机根本就没办法升空。
  如果遇到大雾之类的坏天气,哪怕让舰载机飞起来,也能瞎转悠,而且能否飞回去降落到航母上还得两说。
  正是如此,不止是迢曼海军,连布兰皇家海军都格外重视战列舰。
  布兰皇家海军对航母的理解,跟另外三个航母强国截然不同,同样跟北夕落洋上糟糕的气候有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