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945

  说完,周涌涛才把电文递了过去。
  白止战摇摇头,没有接电文。
  说得那么清楚,看不看都无所谓。
  “回去后,你记得要提醒我。”
  “放心吧,我不会搞忘。”周涌涛一口就答应下来,还用上了刚刚学会的渝州方言。
  可惜,白止战的心思不在这,明显没有注意到。
  白止战说的是在回去后,专门写一份报告强调舰载机的航程,满载下的作战半径至少要达到600千米。
  “飞鱼”与“黄蜂”腿短的毛病,实在是太突出了。
  即便是“哮天”战斗机,航程也不够,特别是在挂上炸弹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作战半径跟“台风”相当。
  有趣的是,“哮天”的机身空间利用得不是很彻底,还有几处地方能安放油箱,能把载油量增加几百千克。暂时没用上,主要是发动机的功率不够,为了保证飞行性能就只能通过减油控制起飞重量。
  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太短,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发起打击行动的时候,舰队司令官就会畏首畏尾。
  还有可能错过战机。
  总而言之,提高舰载机的航程肯定没有错。
  要说的话,在这方面真得向狭夷海军学习。
  此外,白止战其实有很大的责任。
  战前,白止战一直认为,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够用就行了,没必要为了更大的航程牺牲其他方面的性能。
  理由就是:舰载机从出发到返航,一次完整的攻击行动所持续的时间太长的话,反到会影响舰载机的作战效率。
  再说,攻击行动由侦查结果决定,侦察机搜寻范围跟飞行半径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飞行半径每扩大一倍,搜寻范围就需要扩大三倍,也就需要增加三倍侦察机,而舰队搭载的侦察机肯定不会太多。
  总而言之,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并不是越大越好。
  在理论上,肯定没有错。
  狭夷海军的零战其实就是典型的反面例证。
  为了追求航程,又格外强调机动性能,结果零战的防护与火力均远远比不上同时代的舰载战斗机。
  只是,白止战却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显然不是刚刚够就好,而是要有一定的冗余,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此外就是,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到底要多大才算合适,其实由速度,特别是巡航飞行速度决定,即飞行速度决定了完成一次攻击行动所需的时间,同样决定了侦察机执行搜寻任务的效率。
  随着舰载机的飞行速度提高,作战半径也相应延长。
  所幸,帝国海军已经在转变思路,“哮天”战斗机就是典型代表。后面的批次在更换发动机之后,航程将延长到2000千米以上,对应的作战半径超过700千米,执行打击任务时也能达到500千米。
  昨天的上半夜,一架“白天鹅”巡逻机就发现了那几艘油船,因为担心被识破,才没有抵近侦查。
  此后不久,另外一架“白天鹅”发现了几艘向东航行的狭夷战舰。
  白止战也据此断定,常驻舰队正向东规避,在原来航线上向北航行的,只有那几艘纽兰油船。
  当时,这只是白止战的推测,而不是发现。
  天亮之后,那些伪装成97大艇的“白天鹅”再次出发,重点搜索远离北马群岛的东部航线。
  此后不久,一架向东飞行的“白天鹅”就再次发现了北上的四艘油船。
  哪里想到,那架“白天鹅”拍发的电报被“龙江”号截获了,而且在昨天晚上,刘向真已经收到海军司令部拍发的电报,知道白止战指挥的第一特混舰队也在西东望洋上,正在搜寻兰云的常驻舰队。
  不知道刘向真在想什么,竟然在中午出动舰载机发起了攻击。
  因为距离实在远了一点,而且在登陆作战行动当中,执行水平轰炸任务的“飞鱼”是投弹的主力,所以刘向真只安排了四个中队的“黄蜂”去攻击油船与护航驱逐舰,全都从“帝都”号与“陪京”号上起飞,挂在的还主要是对付小型战舰与民用船只的100千克炸弹,以提高作战半径。
  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白止战就头大了。
  他也立即想到,刘向真这么安排,其实是在警告他,让他不要去争功。
  在部署上,其实就能够看出,刘向真已经做好了对付常驻舰队的准备,比如把四艘快速战列舰派往登陆场。
  这四艘快速战列舰没有躲着藏着,一直在支援登陆部队。
  狭夷海军肯定知道登陆场里有四艘快速战列舰。
  那么,在找不到特混群的情况下,狭夷海军很有可能会锁定这四艘快速战列舰,让兰云前去决战。
  至少,刘向真是这么判断的。
  果真如此,还需要白止战去充当程咬金吗?
  派出“黄蜂”机群攻击500多千米之外的油船,等于摆了白止战一道,让白止战放弃袭击常驻舰队的念头。
  丧失突袭机会之后,仅靠一艘航母与几十架舰载机,白止战就算是当今的海军战神,也难以有所作为。
  只是,特混群的那些“黄蜂”在起飞之后,要两个小时才能飞到油船上空。
  就是在这两个小时之内,准确说是在中午一点过的时候,一向以运气好而出名的何维贵中尉再次表现神勇。他那架“白天鹅”发现了常驻舰队,准确说是几艘在重巡洋舰,由此大致推测出常驻舰队所在海域。
  在第一特混舰队的东北,距离在350千米左右。
  可见,昨天一整夜,常驻舰队都全速向北航行,因为在昨天晚上,第一特混舰队也以接近30节的航速在向北航行。
  距离没有明显缩短,表明常驻舰队的航速同样在30节左右。
  准确的说,第一特混舰队的速度要稍微快一些,所以距离缩短了几十千米。
  现在,双方都已经离开北马群岛。
  不出所料,常驻舰队会在天黑后转为向西航行,在20日清晨杀到登陆场,炮击那里的登陆舰队。
  白止战没有打算让兰云壮烈殉国,也没有想过让刘向真报仇雪恨。
  这是战争,有的是国仇,而不是私人恩怨。
  再说,刘向真都没客气,白止战为啥要讲礼数?
  还要考虑第一特混舰队的几千名官兵。
  顶着寒风在西东望洋上狂奔了这么久,总不能空手而归。
  
第246章
覆灭
  几乎没有间隔,连续到来的两轮空中打击,摧毁的不仅是钢铁战舰与血肉之躯,还有最后一丝对胜利的希望与执念。
  两支机群,总共还不到70架舰载机!
  二十多天之前,在炎海,机动舰队顶住了两次这种规模的攻击。可今天,连一次都没能扛住。
  关键,就是缺少防空战斗机!
  分为两批杀到的七十多架舰载机,在几乎没有受到干扰,不用担心遭到战斗机攻击的情况下,就像教学训练一样发起了攻击。要说有什么不同,只是得在俯冲投弹与低空投雷的时候注意高射炮。
  事实再次证明,狭夷海军的高射炮都不怎么样,比如25毫米机关炮,面对俯冲下来的轰炸机与快速逼近的鱼雷机,因为射速慢、炮弹威力小,很难构成密集的,而且足够致命的弹幕。
  至于大口径高射炮,同样存在射速过慢的问题。
  此外,狭夷海军缺乏像40毫米这类威力巨大,射速又相对较快的中等口径高射炮。
  这场战斗,变相证明狭夷海军在战前鼓吹的那一套,全都是吹牛,根本不可能在战场上换来胜利。
  让高射炮的炮手变成神枪手,一枚炮弹就干掉一架敌机?
  不管怎么训练,那都办不到,因为根本不是训练能够克服的困难。
  激烈的战斗中,炮手根本没办法保持冷静,甚至没时间瞄准敌机,往往在知道敌机的来袭方向后就会立即开火。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大致瞄准敌机之后,就开火射击,用弹幕对付敌机。
  对此,梁夏海军早就有了清楚的认识。
  正是如此,梁夏帝国率先在快速战列舰与航母上面配备四联装40毫米机关炮,通过增加并联数量来提高射速。此外就是给25毫米机关炮使用大容量弹鼓,通过安装电动马达来加快旋转与俯仰的速度。
  总而言之,防空用的机关炮,都得有足够快的射速,以及足够大的备弹量。
  威力也得足够的大,最好命中一枚就能够击落敌机。
  问题同样突出。
  四联装40毫米机关炮占的甲板面积,还有整备质量都跟130毫米舰炮差不多,就连战列舰也装不了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