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陈懋,你应该知道,帝国只有一个皇帝,除了朕之外,任何人都是臣民!”朱祁钰长出了口气,“朱见泽也不例外,而且皇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那么,他作为帝国的皇子,为什么就要享受特殊呢?而且,在他参军之后,朕只会将他当作一名普通的军人看待,希望你们也能够这么做。在脱下军装的时候,他是帝国的皇子,但是在穿上军装之后,不管是谁,就连朕也绝不例外,都只是帝国的军人!”
“陛下,那么最好就安排到陆战队去吧,听说萧涯离那边缺少低级军官,等培训结束之后,可以将他安排到顾成林的远征军团去!”
“就这样吧!”朱祁钰点了点头,“等下,你派人把征兵书送来,朕让他今天就去报道。另外,童子军的培训结束之后,你安排一下,朕将给所有的年轻军官授衔!”
很快,关于大皇子朱见泽参军的消息就传开了,不但帝国百姓沸腾,连新宫里都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让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最反对朱见泽参军的竟然是柴美娇。而且,段灵等人都很反对。不过,结果说服她们的并不是朱祁钰,而是朱见泽本人。而朱见泽也很快就被送到了帝国军事学院去接受基本的军官技能培训。当然,他肯定算得上是这一期特殊学员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了。
第十三节
战争债券
很多人认为,在朱祁钰时代,就已经有了现代化战争的雏形,而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战争就完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了,而且战争也变成了一件烧钱的事情。当然,其根本原因是火器的大规模使用,战争进入了热兵器时代。而以往冷兵器时代的那种由相对弱小的国家征服相对强大的国家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出现了,因为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完全是在比拼国家的工业力量。而且,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要远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消耗巨大。因此,一个国家的国力,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军队的战斗力的基础!
在朱祁钰时代早期的数场战争(从北伐到东征)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帝国政府的收入远远无法支撑起这些规模庞大的战争。结果,在当时,朱祁钰必须要借助民间的力量,也就是利用政府税收之外的其他财力来发动战争,这也就有了那几次规模庞大的募捐活动。显然,这些募捐得到的战争经费,是朱祁钰发动北伐等战争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经费,任凭朱祁钰的雄心壮志有多大,他也不可能一个人去战胜那些强大的敌人吧!不过,这些情况,在景泰十年之后,就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
可以说,景泰十年是朱祁钰时代的第一道分水岭。在这一年,虽然朱祁钰仍然在领军西征,不过帝国的财政收入第一次出现了盈余,税收也开始大幅度的增长了。而也是在这一年,帝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而在帝国政府免除了农业税,甚至向部分贫瘠地区的农民发放农业补贴之后,帝国的财政仍然出现了大额盈余,显然,这与帝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从这一年开始,日本正式向帝国支付全年度的战争赔款,另外,帝国的贸易额也突破了五千五百万金元。大量的战争赔款,贸易所带来的关税收入,这些都是充实帝国国库的主要资金。
从这以后,帝国政府几乎年年都有财政盈余,当然,这也是后来朱祁钰敢于提出修建道路系统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大规模扩建帝国的港口的主要原因。不过,就算如此,帝国的财政收入仍然在迅猛增长,而且帝国的财政盈余增长的速度更快。比如,在景泰十年,帝国的财政盈余是五十五万金元,而在景泰十三年,财政盈余已经达到了五百万,景泰十五年,这一数字达到了一千两百万,到景泰十九年,也就是朱祁钰决定再次远征的这一年,帝国的财政盈余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万。从景泰十年,到景泰十九年,帝国的财政盈余总额超过了一亿三千万金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景泰十九年,帝国的财政收入是一亿零五百万,也就是说,九年间,帝国节约下来的财政金额就超过了景泰十九年这一年的财政收入!换句话说,这次,朱祁钰可以一次性动用一亿三千万金元的战争经费,而不会对国家造成任何负担。如果战争持续三年的话,那么,他可以动用的战争经费将超过两亿金元。当然,在帝国老百姓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不过对战争来说,这也许还算不上是一笔巨款呢!
如果仔细计算的话,其实就不难发现,朱祁钰当时手中掌握的这笔战争经费其实并不宽裕。比如说,当时帝国五个主力军团都需要换上新的武器装备。如同第五军这样的重装骑兵军,如果全面换装的话,光是购买武器装备就要花掉至少五百五十万金元,而一个重型步兵军的换装费用则超过了八百万金元(步兵军团的火炮是最好的,同时也是最多的,而当时火炮是所有陆军兵器中最为昂贵的),轻装骑兵军的换装费用是三百八十万(主要就是少了轻型野战炮),轻型步兵军的换装费用是五百三十万。也就是说,当时帝国五支兵团,共三十三个军,其换装费用就超过了一亿八千万金元!当然,这些钱已经在前几年支出了一大部分,不过,仍然需要在景泰十九年支出一半左右。仅仅这一项,就让朱祁钰花掉了近一亿金元的战争经费了!
出了换装之外,为远征军准备作战物资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按照朱文正的方法,初期准备一年的作战物资,然后再在战争期间分批采购的话。那么,国防部就至少要向军火商采购一亿五千万发炮弹,十五亿发子弹,以及满足三十万军人,近二十万匹战马所需要的粮草,还有六十万套冬季作战军装,六十万套夏季作战军装,六十万套皮靴,以及五万顶加厚的帐篷,各种各样的药品等等。当然,这笔帐是很难算得完全准确的,而朱文正仅仅只是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要在一年之内采购这些物资的话,那么就至少需要耗费八千五百万金元的经费!
也许,朱祁钰不得不感慨通货膨胀太迅速了。在他登基的时候,一两白银,也就是后来的一毛钱,也算得上是一笔大款了,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生活一个月了。而到了景泰十九年,帝国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十五金元,而在景泰十三年,也就是金元刚刚发行的时候,帝国百姓的人均年收入才六金元而已!当然,金元本身并没有贬值,毕竟金元是直接与黄金挂钩的。但是,帝国迅速发展的生产力,实际上导致了物价的上升。不到六年的时间,帝国百姓的收入翻了一倍半,而物价却上涨了近一半。
通货膨胀的速度确实是太快了一点,但是这却不能怪任何人,因为帝国本身的外向型经济就有这样的弊端。不过,不管怎么说,帝国的收入在迅猛的增长,全世界的财富都在流入帝国,在通货膨胀增加的同时,帝国百姓的收入增加得更快,当然,帝国的财政收入也增加得更快。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朱祁钰却有点不那么舒服了。近两亿金元的战争经费,如果放在十年前的话,足够他去征服整个世界了,但是现在,却连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需要都还无法满足呢!
当然,军费支出本身就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其中军人的军饷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当时,帝国军人的军饷分成了两部分,即普通军饷与战争补贴。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帝国军人的普通军饷将根据每年的实际财政收入进行调整,比如在景泰十三年,普通一等兵的年饷是八金元,而到了景泰十九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二十金元。当然,如果在战争时期的话,那就还有一笔另外的开支,即战争补贴,这主要是提供给参战军人的,一等兵的年补贴为五金元。当然,这还没有算上军人的伤亡抚恤金,如果将这算上的话,那军人军饷方面的开支就更大了。换句话说,在远征开始之后,就算在这一年没有一名军人伤亡,那么,帝国政府都需要向军队支付至少三千三百万的军饷!
这还仅仅是陆军方面的开支,如果将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算进来的话,景泰十九年,帝国的军费开支将超过两亿五千万金元。这其中包括了海军战舰的建造,运输船队的消耗,以及征用的民间商船的补贴,还有运输费用等等。显然,在当时,朱祁钰只拿得出一亿三千万金元的战争经费,而这差额怎么办?
如果放在十年前的话,那么朱祁钰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向商人,资本家募捐战争经费,反正他干这一套已经是驾轻就熟了,甚至不需要再做任何计划,他都知道该怎么从商人,资本家的腰包里掏出大笔大笔的金元来。不过,这次,朱祁钰没有采用这个办法,因为,现在的帝国,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帝国了。
当初,朱祁钰委托钱广入成立帝国中央银行,以及帝国银行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在未来筹集战争经费的事情。从本质上讲,银行系统是金融业的基础,而且其主要作用是资助国内的小资本家投资实业,以及控制金融市场的规律。当然,这几年来,帝国的银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都开始逐渐成熟了。比如,在景泰十八年的时候,帝国银行就向至少两万五千名小资本家提供了贷款,让这些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在景泰十九年的时候,帝国四家最主要了的银行的收入就超过了一千五百万金元。显然,银行业的成熟,其实就已经意味着金融业的成熟,而金融市场的形成,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不过,在朱祁钰的眼里,银行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作用!
当朱文正将战争经费拮据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朱祁钰首先想到的就是发放战争贷款。在他提出远征的时候,战争经费的问题就已经暴露了出来。本来,按照朱文正最初的想法,这次远征应该在五年之后,到时候,帝国的财政盈余总额将超过三亿五千万金元,足够支持皇帝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不过,皇帝却将远征的时间提前了五年,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没有钱,那就没有办法打仗了!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直接启动《战时法》,利用这一部法律的支持,让帝国进入战时状态,然后通过国家调控,以及战时配给制度来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不过,当时《战时法》还没有正式设立,而且朱祁钰也不会采用这个办法。道理很简单,《战时法》的设立,是为了帝国今后在遇到强大敌人时,进入全面战争状态而准备的。也就是说,是在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才会启动这部法案。显然,这次的远征还没有这么大的厉害关系,如果因为要征服最后的几个敌人,而导致帝国经济衰退的话,那简直就是得不偿失了!
唯一可以帮助朱祁钰的就是从民间筹集战争经费。当然,向资本家摊派的办法已经过时了,就算郑梦秋这些大资本家乐意向皇帝捐助战争经费,不过在朱祁钰看来,既然帝国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进入了正规轨道,那为什么要破坏社会秩序呢?就算要摊派,那也得有个说法,而且以帝国的财政支持能力来计算的话,也就几年是时间,他就可以筹集到足够多的战争经费了。所以,朱祁钰想到的是方法战争债券,通过向民间贷款,预支今后几年的财政盈余。这即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帝国臣民认同战争。当然,战争债券本身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要比银行的存款利息更高一些。显然,这也能让购买债券的人从中获得好处!
当然,对帝国百姓来说,“债券”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在他们看来,帝国政府征收税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现在,皇帝却搞了个“债券”出来。不过,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显然,这次是皇帝主动向臣民借钱,而且还要给利息,给比银行存款利息还要高的利息。当然,在大部分帝国臣民看来,皇帝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只要皇帝一道命令,那所有人都得为战争捐款。不过,皇帝却没有这么做,皇帝首先考虑到的是百姓的利益,显然,这样的皇帝,在任何人眼里都是最好的皇帝了!
发放战争债券的活动成为了当时帝国的一大焦点事件。当然,认购战争债券的人也很多,特别是那些希望从战争中获利的资本家更是非常的积极,普通的百姓也不甘落于人后,很多人都是把存在银行里的钱取了出来,然后转为购买战争债券。而百姓的这些反应,恐怕连朱祁钰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第十四节
全民动力
当朱祁钰向钱广入提出发放战争债券的时候,他自己都认为,这只能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的办法。至少,在朱祁钰看来,战争给帝国百姓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如果再通过发放战争债券的方式来压榨百姓的话,那就有点过头了,而且认购的人肯定不会很多。钱广入也是这个看法,虽然他已经准确的理解了战争债券的含义,但是在他看来,这最多只能是一次试验而已。因此,当时帝国发放的第一期战争债券只有大概三百万左右。结果,却好得出人意料!
“你是说,第一期战争债券,今天一天就卖完了?”朱祁钰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准确的说,是今天上午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现在那几家发行债券的银行外还围满了人,很多百姓都在询问还会不会继续发行债券。”钱广入的精神抖擞了很多,毕竟事实最能够说明问题了。“另外,还有几个京城的大老板亲自来找到了我,问还会不会发行新的战争债券,他们好提前认购。而在臣前来向陛下汇报这一情况之前,京城周围的其他几个发行债券的城市也都传来消息,他们那边的债券也被抢购一空了,现在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待购买下一期债券呢!”
“回不回有人炒作债券?”
“这个可能基本上没有,按照我们公布的相关规定,第一期战争债券在五年之后才会由政府购回,五年期间,债券可以在民间交易买卖,不过都得在中央银行登记备案。因此,债券本身是没有炒作价值的。”
朱祁钰微微皱了下眉毛,最后目光落到了钱广入身上。“你认为,我们还有必要继续发行债券吗?”
“陛下,为什么不继续发行呢?”钱广入笑了起来,“根据臣的推测,如果我们第二期发行三千万的战争债券的话,也许要不了两天,就将被认购完!”
“好吧,那么你赶紧安排印刷工作,明天,再发行三千万,看看反应!”
第二天,四家负责发行战争债券的银行再次向市场投入了价值三千万,五年后归还,年利息八厘的战争债券。结果,朱祁钰的估计又错了,根本没有用到两天的时间,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三千万债券就被全部认购了,而且其中一大半都是提前认购的。而且,在发行了这三千万的战争债券之后,另外还有大概五千万的提前认购,也就是说,如果帝国再发行五千万的战争债券的话,那么,光是提前认购就足以全部消化掉了。
当然,钱广入第二次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时候,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毕竟,解释清楚市场的反应,这也是他这个中央银行的行长所要做的工作。
“这是大概的分析报告!”钱广入在金融方面的才能是不需要有任何怀疑的。“我统计过了,现在帝国各家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了五十五亿金元,也就是说,帝国百姓其实还是很节俭的,大部分钱其实都存入了银行。当然,这对帝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讨论,我们所关心的是,如果帝国有需要的话,那么帝国百姓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帝国的战争行动。显然,我们还可以发行更多的战争债券!”
虽然仅仅几句话,但是朱祁钰已经明白了钱广入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国富民强。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很多种表现方式,比如强大的军队,强权的政府,以及强硬的外交等等。不过,能够表现国家强大的最基本的形式,还是百姓是否富裕。“藏富于民”就是这个道理,百姓富裕了,国家才能强大,而且,任何一个强大的历史时期,百姓都过着很富裕的生活,不管是汉朝,还是唐代的鼎盛时期,这都是国家强大的标志。显然,此时的帝国也正是这一情况,从新政全面推广开始,十五年来,帝国百姓的生活不但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而且百姓也在这十五年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一点,从银行的存款中就能看得出来。景泰十九年,帝国的国家总产值才二十八亿左右,而帝国百姓的存款就达到了五十五亿,也就是说,帝国百姓这十五年中,存下了相当于景泰十九年所产生的社会财富的两倍的资产。这也就是帝国的基础,有如此富裕的帝国百姓,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那么,你认为我们再发行多少战争债券比较合适呢?”朱祁钰此时也没有什么担心了,如果有需要的话,相信帝国百姓将给他提供巨大的支持。
“臣大概计算了一下,如果保证不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正常生产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再发行五亿的战争债券,当然,这还必须得参考政府的偿还能力!”钱广入所做的基本功课还是很扎实的。“如果我们以五年为期限的话,那么帝国政府的财政盈余大概在两亿左右,当然,如果延长战争债券的偿还期限的话,政府完全有能力在十年之内偿还这些欠款!”
朱祁钰微微的皱了一下眉毛,说道:“如果我们发行五亿的战争债券的话,那么就将让帝国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不过,十年的偿还期限并不算长,而且这也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将部分债券的期限调整为十年,这并不是问题。不过,朕认为,我们这次的军费缺口大概也就一亿多而已,就算战争拖延几年,那么最多也就只需要三亿的贷款。所以,可以先考虑发行三亿战争债券,然后可以用提前认购的方式来确保另外两亿战争债券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卖出去。这样,对政府来说,压力不但能够降低不少,而且对社会与百姓造成的影响也应该是最小的!”
“臣会考虑的,其实这也是解决办法!”
正在两人准备商讨怎么迅速的把另外两亿多战争债券发行出去的时候,金英走了进来。“陛下,郑梦秋,叶子天,胡大名三人求见。”
朱祁钰一愣,立即就笑了起来。“钱广入,朕跟你打赌,这三人都是来走后门,想大额购买债券的,你信不信?”
“陛下,臣可不会参加这必输无疑的赌博。”钱广入淡淡的笑了一下,“他们三个都是认购债券最积极的,郑梦秋一个人就买了五百万,而且现在他还提前人口了两千万的,叶子天与胡大名也差不多。”
朱祁钰也笑了起来。“金英,去泡三杯茶,然后把他们三个都叫进来吧,看样子,今天朕要大发一笔了!”
毫无疑问的,郑梦秋,叶子天,胡大名三人确实是到皇帝这里来走“后门”的。在朱祁钰公布了将发行战争债券的事情之后,三人都非常积极的购买。不过,前两期的战争债券却让他们很是失望,毕竟数量有限,结果,他们三个都没有能够买到多少。当然,郑梦秋他们也很清楚,皇帝发行战争债券是因为军费欠缺,显然,三千三百万的战争债券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在市场反应积极之后,皇帝肯定要发行更多的债券。所以,三人就决定来跑跑关系,当然,他们还代表了另外上百名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其实,在三人看来,这也是他们支持皇帝征战的最好办法。
三人首先行礼,然后郑梦秋说出了来意。“陛下,其实我们这次是代表资本家协会来的,臣等虽然无法参军报国,不过,臣等都认为,作为帝国臣民,我们从帝国获得了太多的好处,而且陛下也一直对我们非常的照顾。现在,帝国正是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我们自然不能例外。所以,臣等都希望,陛下能够发行更多的债券,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帝国效力。这是我们的联名状!”
朱祁钰接过了郑梦秋手里的那份联名状,上面不但有上百个资本家的署名,而且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写上了一个数字,这是资本家认购的,或者准备认购的战争债券的数额。朱祁钰没有做详细的计算,只是迅速的心算了一下,就大吃了一惊。光是这一百多个资本家想要认购的战争债券就达到了两亿多。
朱祁钰将联名状递给了钱广入,然后才对郑梦秋他们三人说道:“朕知道你们的意思,你们的积极支持,也让朕感到非常的欣慰。不过,有一点你们都得首先保证,如果让你们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钱来,会对你们的产业以及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吗?”
三人都尴尬的笑了起来,显然,如果说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就拿郑梦秋来说,他个人认购的战争债券就达到了两千多万,就算郑梦秋实力雄厚,不过他的大部分资产其实是不动产,也就是那些工厂,机器什么的,而他真正拥有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而这些流动资金是拿来购买原料,以及给工人发放工资的。显然,如果他一次性认购这么多的战争债券,肯定会对他的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其实,你们能有这份心意,朕已经很满足了,不过,朕认为,你们要为帝国做贡献的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自己的工厂能够正常运转,毕竟,钱是拿来买东西的,如果工厂生产受到了影响,哪拿着钱有什么用呢?”朱祁钰笑着走到了郑梦秋的身边,“这样吧,你们再回去商量一下,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实力具体确定购买的战争债券的数额。当然,前提条件朕已经说过了,必须得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下去,不能因此而影响到了工业发展。然后,你们可以直接去找钱广入,让他给你们安排吧!”
见皇帝都这么说了,郑梦秋他们三人也不好再坚持下去,毕竟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一点,皇帝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而且是高效率的工业基础,而不是账面上的那些金元。当然,他们也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皇帝进行远征,毕竟,这是他们报答皇帝的最好办法。
数日后,钱广入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战争债券发行方案来。战争债券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五年之后由帝国政府偿还,而另外一类是十年之后由帝国政府偿还。当然,两种债券的利息是不一样的,同时,这两种债券也分成了面额不等的好几种。其中,面向普通百姓的债券主要以五元,十元,以及二十元三种为主。而面向资本家与商人的债券则以一千元,五千元,一万元,五万元四种为主。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百张面额为一百万元的战争债券特别发放给了一百位主要的资本家。而这一百张债券上都有皇帝的亲自提名,有着珍贵的收藏与保存价值!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另外的两亿六千七百万战争债券分成了五期发放。在总共发行的三亿战争债券中,由普通百姓认购的达到了一亿四千万,而由帝国的资本家认购的就达到了一亿六千万!朱祁钰迅速的筹集到了三亿战争经费,而且,这并没有对帝国的经济够成多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没有对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当然,从此开始,发放战争债券就成为了筹集战争经费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另外,其他的各种债券,比如公共设施建设债券,医疗保障债券,助学债券等等,都应运而生。当然,帝国第一批债券的收藏意义是最为重大的。而且,很多事情,连朱祁钰都没有想到。
五年后,按照规定将由政府购回的债券中,有至少一千五百万没有回流,也就是说,政府为此少支出了至少两千多万(利息计算在内)。十年后,政府第二次回购战争债券的时候,由有近三千万没有回流。
另外,在特别发行的那一百张面额一百万的战争债券中,真正被购回的不到十张。那些大资本家都将有皇帝签名的债券保留了来。在景泰三十八年,有人拿着一张这样的债券到帝国银行兑换,虽然,这已经过了债券的有效期,不过朱祁钰特批了这一百万金元,而且按照当时约定的利息全额支付了所有的欠款。不过,这也是最后一张直接到帝国银行的大面额债券。五百多年后,署有“郑梦秋”这个名字的那张一百万面额的债券在一次拍卖会上,以三千五百万的价格被郑梦秋的后人买下,创下了当时的一个拍卖纪录!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而当时产生的结果就是,朱祁钰顺利的为远征筹集到了充足的战争经费!
第十五节
军官团
麻烦一波接一波的,朱祁钰在成功的贩卖了战争债券,拿到了巨额的,足够他用上好几年的战争经费之后没有多久,一件麻烦事就来了。这不是外人带来的麻烦,而是军队里产生的麻烦。也许,这还算不上是麻烦,只能说帝国的军人在战争方面确实太积极了一点。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臣已经安排人去做说服工作了,但是他们坚决不肯返乡,并且派遣了代表,要求觐见陛下!”
朱祁钰看了陈懋一眼,然后笑了起来。
事情并不复杂,而且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按照帝国军队中的规定,任何服役满八年,或者是在境外执行了三年的部署与作战任务的士兵。另外,服役期满了十三年的尉级军官,都可以申请退役,并且在退役时,将得到一笔数额不算小的安家费。而从新的兵役法实施之后的这十多年里,帝国的退役军人已经达到了三百八十多万。这些军人在退役之后,都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当时,一名普通的一等兵在退役之后,能够从政府领到大概一百五十金元的安家费,如果是在第五军,或者是第二军,以及顾成林的远征军服役的话,他们在离开军队的时候,还能从军队的集体资产里分到一笔数额更大的红利。比如,在景泰十八年的时候,第五军的退役士兵得到的分红就达到了三百五十金元!换句话说,这些军人在离开军队的时候,所领到的安家费,军队分红,就足够他们安定的过几十年了!
另外,大部分的退役军人在离开军队之后,都会在其他行业工作。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成为了优秀的工人,几乎所有的工厂老板都非常乐意招收退役军人,毕竟军人的纪律性,强健的体魄,还有高效率的作风,这些都是优秀工人的必备素质。在景泰十三年,朱祁钰设立了军人福利基金之后,还开办了退役军人培训班。任何一名选择退役的军人,都可以在服役的最后半年时间中参加这个培训班,这样,他们在离开军队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一技之长,可以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了。当然,一些极为优秀的军人在离开军队之后,干的工作就更有价值了,比如给富翁做私人保镖,另外,选择进入警察部队,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反正,在当时,帝国的退役军人不但没有因为离开军队而让生活受到影响,反而在离开了军队之后,过上了安定,富足,且幸福的生活。可以说,帝国的三百八十万退役军人不但是警察部队的骨干力量,同时还是新兴的工人阶层的中坚力量,是新出现的中产阶级的代表。而随着帝国社会逐渐转型,这些曾经为帝国征战沙场的军人成为了保证帝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了。
问题其实也就出在这里,对于绝大部分退役军人来说,在离开了军队之后,他们得到了自己所希望得到的一切,不过同时,他们也失去了以前那种熟悉的军旅生活。特别是在景泰十三年,朱祁钰推动了第二次军队改革,调整了军队的编制,变向的缩减了军队的规模。其中,主力作战部队已经从景泰十二年时的一百五十万缩减到了一百二十万。另外,随着警察部的成立,警察担负起了维持帝国国内秩序的职责,因此以前那些负责地方驻守任务的军队也纷纷解散,其中只有不到一半人在经过了培训之后进入了警察部队。这又导致了近一百万军人离开了军队。
当然,帝国社会是有能力吸收这些退役军人的。在景泰十五年,帝国的劳动力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五百五十万。如果不是因为有大量的日本劳工输入,承担起了部分繁重,而且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比如开矿,修路等)的话,帝国的经济必然会因为劳动力的缺乏而衰退。显然,一百多万退役军人是帝国劳动力市场的生力军。不过,在景泰十三年到景泰十五年间,这些被强制退役的军人中,绝大部分的人却并不想离开军队,而且,他们大部分也都没有达到服役年限!
当朱祁钰宣布将亲征奥斯曼帝国与欧罗巴的时候,问题就爆发了。虽然,当时帝国军队并不缺乏兵力,而且朱祁钰准备动用的作战部队就三十万左右,而且物资运送主要依靠海运,因此最多只需要调用五十万的预备役部队,就能够满足征战的需要了。而当时,除了卫广的玄武军团,之外,绝大部分的战斗部队,以及预备役部队都可以参战。也就是说,帝国军队的兵力是很充足的,不存在因为远征而大规模募兵的情况。不过,很多退役军人却认为,这次远征规模庞大,皇帝肯定要扩大军队编制,因此需要征召新的军人,而任何一个想着要回到军队的军人,都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
也就是说,当时,很多被强制退役的军人都要求重返军队,加入远征军,再次为帝国征战。这也就是陈懋提到的问题。
“陛下,如果没有必要征兵的话,臣派人去遣散这些退役官兵,毕竟……”
“不,没有这个必要!”朱祁钰长出了一口气,说道,“这些退役军人能够想到为帝国征战,这是我们应该感到高兴的。当然,也正是有这样的军人,帝国军队才能百战百胜,如果我们打击了军人的积极性,那么今后还有谁会愿意为帝国征战呢?”
“可是……”陈懋苦笑了起来,有的时候,太积极也不见得是好事啊。
“现在,预备役军团还能扩编吗?我们在后勤保障方面有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些兵力?”
“这……”陈懋皱了下眉毛,“陛下,预备役军团的在编官兵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再扩编的话,军费支出就太大了,而且我们完全没有这个需要。这次远征所动用的军队数量并不大,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扩编!”
朱祁钰点了点头,沉思了一阵,说道:“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安置这些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