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在大沽停留一日,朱祁钰命柴栋与李舜臣留在大沽训练水师,督建战舰之后,才率领罗国栋的偏锋大军赶回了京城。而卫平率领的明军入朝主力的一部分也已经返回了京城,另外一部分则留在了朝鲜南部的几个港口,以及济州岛,负责修建港口,军营,为明军渡海东征做好准备。
回到京城之后,朱祁钰由为李惠中举办了一场小规模的婚宴。毕竟,他是娶老婆,按照习俗,婆家的人是不能怠慢的。这场婚宴的规模并不大,朱祁钰甚至没有邀请那些王爷,只是请了政府主要官员,军队的重要将领,在中南海摆上了几桌酒菜而已。当然,这也算是给足了朝鲜国王面子,出席婚礼的可都是大明的重要人物呢!婚宴之后,李惠中也就成了朱家的人,被封为韩贵妃。当然,新的问题也就来了,而这个问题就是,中南海太小了,而且内侍与侍女太少了,根本就容纳不下朱祁钰这一家人!
第三十五节
军制改革
“各位,回皇宫居住的事情,你们就别提了!”朱祁钰压了压手,打住了官员将领,还有以金英为代表的内侍的话,“我已经想好了,皇宫有更好的用处。我将把皇宫立设凌烟格,以供奉为我大明征战而牺牲的将士英魂。另外,皇宫后院改建为疗养院,向在战争中负伤的大明将士开放。另外,皇宫正殿改为博物馆,供大明百姓参观。勤政殿改建为帝国图书馆,收藏天下书籍,供我大明学子使用。而皇宫西面设帝国科学院,专门负责帝国科学发展事务。所以,我是不会回皇宫居住的。我说过,皇帝是人,百姓也是人,我能受百姓爱戴,能有这么多人伺候,我已经诚惶诚恐,不敢有太多的奢求!”
“陛下……”金英急了起来,“陛下如不回皇宫居住,那皇宫又有什么用呢?”
于谦已经看了朱祁钰的意思,他看了金英一眼,说道:“陛下能以国家为重,万事都为百姓,将士,为大明着想,臣等岂能不体会皇上的用心。不过,中南海面积狭小,实在是委屈了皇上。如果陛下不回皇宫的话,那就从国库中拨出一笔款项来,在中南海附近再扩建一部分房屋,这并不为过!”
“这……”朱祁钰皱起了眉毛,“这恐怕要花不少的钱吧,这怎么能让国库出钱。丁用,这些年来,我在公司的分红有多少?”
“陛下,这几年,公司的分红大概有四百万两左右!”
“这么多?”朱祁钰一惊,他虽然“爱财如命”,可对金钱确实没有多少概念,毕竟,他平日也没有用钱的时候。
“陛下,这只是陛下的一份,其他的都已经分了出去,而这笔钱,臣一直帮陛下保管着!”
“好,就从这笔钱里在中南海附近买一块地,然后多修几间房屋!”朱祁钰想到自己有这么多钱,也有点兴奋了,当然,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为大明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他还缺钱吗。“丁用,恐怕这笔钱还用不完吧?”
“陛下多虑了,钱是绝对用不完的,就算再修一座类似皇宫样的建筑群,也就最多花费两百万两而已!”
“不能那么搞,帝国财政本来就比较紧缺,而且这几年又征战不断,我要带头树立好节约的风尚,这次,你最多用五十万来给我建一个新家,怎么办,你去策划!”朱祁钰眼珠子转了一圈,又说道,“多余的三百多万两,我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会,专门负责为战争中的难民,以及帝国伤亡将士,及其家属提供帮助!”
“基金?”丁用皱起了眉毛,这又是个新名词。
“对,就是基金,具体怎么操作,下来之后我跟你详细商谈,现在我谈正事!”朱祁钰的兴致高了不少,他的目光落到了陈懋的身上,“陈将军,这次远征朝鲜,你留在了国内,我临行前吩咐的那些事情,都已经办理妥当了吗?”
陈懋立即站了起来,将一份文件给了金英,金英立即转交给了朱祁钰。“陛下,臣已经按照你的要求拟定好了军队改制计划,还先请陛下过目!”
“军队改制?”于谦有点惊讶了,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情。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于大人,这次北伐,以及入朝作战,明军的体制问题已经凸显了出来。特别是在北伐战争中,骑兵,步兵,神机营的配合问题很严重。拿陈懋来说,他的专长是指挥骑兵作战,而在指挥步兵作战方面根本就不如祖百龄,而在指挥神机营作战时,又不如罗国栋。虽然,我大明将领都是优秀的将领,人人都能独挡一面,可并非全才,至少无法精通多兵种合成作战。而战争已经证明,单一并重很难在战场上生存下去。当年,蒙古骑兵横扫天下,几难遇到敌手,而现在,却完败在了我大明军队手里。为什么?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火器在战争中的大规模使用,必然导致战术革命,而这就需要我大明军队有更好的体制来适应新的战争方式,有更好的指挥机构来指挥明军作战,也需要更好的将领来引导我大明军队作战!因此,这次入朝作战,我让陈懋留了下来,让他着手制定军队改革的事情。另外,我还准备成立一个总参谋部,专门负责未来大明军队作战的事情,于大人,你有没有意见?”
等到朱祁钰一番话说完,于谦已经了然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明军的体制确实存在着问题。比如,在作战中,骑兵与步兵的重要性有就下降,充当主角的是神机营的火枪兵与炮兵。特别是传统步兵,随着火枪兵的大规模使用,其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而这次,朱祁钰在政治改革已经打下了基础之后,着手进行军事改革,显然是要把明军的战斗力都发挥出来。而朱祁钰成立总参谋部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在军事改革之后,仍然是他掌握明帝国的军权!
“陛下,臣也认为,军事改革必须进行了,要想发挥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要有一套更完善的军事制度!”
见于谦并不反对,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他迅速的看了完了陈懋提交的改革计划,指出了几点修改意见之后,就让陈懋重新去草拟了一份。当然,这次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搞定的,而且所有的改革行动也不可能一起上来,必须要分步骤,分计划进行,这样才能够在不引起军队大规模动乱,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完成改革行动!
军事改革第一项就是兵役制度改革。以往,明帝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通俗一点,就是抓壮丁。任何一个明帝国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为帝国作战。当然,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出现,很多不想当兵的被招进了军队,那只能是滥竽充数,反而降低了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讲,明帝国还不可能推广志愿兵役制,毕竟,帝国的财力,以及国情都决定了,志愿兵役制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
针对这一情况,朱祁钰的解决办法是志愿兵与义务兵结合。明帝国国内各地镇守的部队都为义务兵,服役期限为五年,五年之后就可以退役,或者选择继续服役,或者是转为志愿兵,终身在帝国军队服役。而帝国的中央军,也就是朱祁钰发动所有对外战争所依靠的帝国精锐部队则全改为志愿兵。所有官兵都领取军饷,普通士兵服役十五年,在四十五岁之后退役就可以领取由帝国政府一次性发放的退休补偿金。而军官则服役十八年以上,在五十五岁到六十岁退役时,可以终身领取帝国政府发放的养老金。
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还有一整套的官兵军饷级别。比如,最低级的士兵一年的军饷是白银二两,最高级的元帅一年的军饷是一万四千四百两。当然,所有军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国家负担的。其实,这就给了所有军人一个生活保障。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普通士兵的军饷足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了,而只要当上军官,那一家人都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有了军饷制度,自然需要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以往,明军采取的军衔制度是比较落后的,从伍长到大将军,虽然也分了几十级,可将领与军官之间的差距很大,而军官与士兵之间的差距更大。这次,朱祁钰直接引入了现代化的军衔制度,从士兵到将军,一共分为了十八级。即: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准将,少将,中将,上将。而在上将之上,还设大将与元帅两级,而这两级军衔只授予在战争中立下了巨大战功的将军,为虚衔,实际权力并未超过上将。
这样,明军总体设了二十级军衔,并且在士兵与军官之间设置了士官,而各级军衔的晋升标准也定了下来。军人的晋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服役年限来得到晋升。而一名志愿兵从最低级的三等兵做起,服役满十五年之后,也将成为少尉军官,拥有了领取终身养老金的资格。而在当时,最主要的晋升方式仍然是以战功晋升,只要在战争中立下大功,就能够从一员普通的士兵成为将军!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后来大批年轻将领都是从普通士兵做起的,通过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最终成为了帝国名将!
这种新的军衔制度,其实是为每一个帝国军人打开了创立战功,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也让所有军人都认识到,只要为帝国服务,那他们的付出都将得到巨额回报,都将得到帝国的重用,而他们的才能,也将在战争中发挥出来,在为帝国卖命的同时,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前程而奋斗!
而确立了军衔制度之后,朱祁钰接着就对帝国军队进行了体制改革,取消了原来相对独立的骑兵,步兵,神机营,水师四大兵种,成立了帝国总参谋部,在下设帝国陆军与帝国海军两大军种,而两大军种则分别设总参谋部。帝国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而帝国两大军种的总参谋长,以及帝国总参谋长都直接向皇帝负责。
在设立陆军之后,以前的骑兵,步兵,神机营也进行了改革。骑兵被保留了下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步兵与神机营则被取消。其实,三大兵种单独成军的制度都被取消了,因为在朱祁钰的计划之中,帝国军队将是一支多兵种合成部队,而不再是单兵种的作战部队!
在之后,帝国军队最重要的改革开始了,这就是取消了三大营,设立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军事制度。最低级的战斗单位是班,由单一兵种构成。而具备单独作战能力的是营,这是最初级的多兵种合成作战部队,营之下设立骑兵,步兵与炮兵连。而这里的步兵以非传统意义上的步兵,而是指的火枪兵,传统意义上的步兵被朱祁钰给取消了。师是最低级的战役作战单位,而集团军群则是最大规模的战略作战单位。
朱祁钰第一步改变的也只是中央政府军,也是是明军的主力部队,而其他各地方的军队改革则要等到好几年之后才能完成。而这一改变,其实就是要强化明军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不过,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即明军将领中,具备全面素质的人员并不多!
陈懋成立的帝国军事学院在此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该军事学院的第一期学员就是各兵种的将领。其实,他们也称不上是学员。这些将领在学院里,最主要的还是相互交流作战经验,各兵种的战术,以取长补短,让这些年轻将军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握各并重作战的要领,担负起独挡一面的重任来!
军事制度改革本身是一项非常庞大,而且系统的工程,虽然陈懋是主要的执行人,朱祁钰是主要的设计师,不过,于谦在这场改革中充当的角色也不简单。于谦本身就不是一般的文臣,他的军事才华早在京城保卫战中就得到了体现,只不过,他并不是武将,所以朱祁钰一直将他排除在了军队之外。而这次,于谦用他的政治才能再次帮了朱祁钰的大忙,毕竟,军队与政府是无法分割开来的,而要让军事改革成功,就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
当然,完成这套军事改革也需要时间,充足的时间。不过,要准备渡海东征,朱祁钰也需要时间。改革的最后结果很明显,朱祁钰做为帝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而且,军队绕过了国防部这一关,直接控制在了朱祁钰的手里,他的地位得到了强化。显然,这也是朱祁钰希望看到的结果,即使,他极为信任于谦,可在关系到与自己利益攸关的问题时,朱祁钰不会容忍任何人与他分享手中的权利!
第三十六节
帝国宪法
军事改革本身的影响甚至要比政治改革还要大。特别是对朱祁钰这个皇帝来说,他以军功立国,并且以军功战胜了强大的政治对手,最终获得了全国百姓的爱戴。而朱祁钰的政治改革本身也是得到军队支持的。而现在,朱祁钰将改革推行到了军队里来,虽然,从根本上,这给了帝国军人极大的好处,将以往很多模糊的,或者是不成文的规矩都用书面文件的形式做了说明,巩固了军人的地位。不过,在军事改革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仍然涉及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宪法!
朱祁钰一直忘记了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虽然大明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在推广新政的时候,朱祁钰设立了很多的法律,完善了大明的法律体系。不过,大明仍然缺乏一部基本大法,也就是万法之本的宪法!显然,朱祁钰是一个强调以法治国的皇帝,而他要强调自己作为大明军队的最高统帅,那么,就必须要得到法律的支持!而皇帝作为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虽然这是每一个大明军人,臣子都知道的事情,不过,却没有在任何一部法律中进行阐述,也就是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基础!
朱祁钰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立即就将于谦与薛希濂两人找了过来,一个是内阁总理大臣,一个是最高法院院长。而要讨论制定宪法的事情,当然就要找这两人商量了。朱祁钰首先提出了宪法的问题,然后让两人为他想办法。
当然,对薛希濂这种法律“专家”来说,宪法也是个新鲜词,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而且意识到了宪法的重要性。
“陛下,臣认为这个提议很好。虽然,我大明已经初步具备了完善的法律,而且还正在针对社会上出先的各种新问题制定更多的法律。不过,这些法律本身是建立在陛下的皇权基础上的。以往,在我们看来,皇权本身就是法律的基础,如果这次能够通过制定一部阐述皇权为基础的法律,以此作为今后各项法律的基础的话,那么,我大明的法律系统就将更加完善,而且也对今后制定的新法律提供了标准与约束!”
“薛大人,宪法本身的用途就是确定我大明帝国的根本性质,这是一部用来阐述国家基础的法律!”朱祁钰见薛希濂这个法律“专家”迅速的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里也很是高兴。“宪法本身不需要对各方面的法律细节进行解释,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确定国家性质,二是对各项子法律进行约束,规定其他法律的范围。宪法本身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违反宪法的法律都是不成立的。今后,如有其他法律产生冲突,那就以宪法为标准进行裁决。所以,宪法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就如同我们手里的一把直尺一样,是用来衡量其他事物的标准!”
“臣明白!”薛希濂连连点头,他不得不佩服朱祁钰的思想,以往,他还真没有看出朱祁钰在法律方面的才能。
朱祁钰的目光落到了旁边的于谦身上,问道:“于大人,你有什么意见吗?”
于谦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没有意见,只是我觉得,有必要用这么一部法律来约束天下所有人,包括陛下自己吗?”
朱祁钰笑了起来,显然,于谦考虑到的还是皇权。“于大人,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我们确定这部法律,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连皇帝犯法,都要与百姓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然我贵为帝国皇帝,不过我也是凡夫俗子,如果帝王手中的权力得不到约束,那么谁能保证今后的帝王不把我大明江山给败了?于大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正是因为皇权得不到保证,帝国才走向了没落。如果,可以通过法律来约束帝王的行为,那么,帝王也就不能恣意任为了!”
“可是……”于谦苦笑了一下,“法律本身就是为帝王服务的,是皇上治理天下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法律反过来对付皇上的话,这不是皇上自己在打自己耳光吗?”
朱祁钰沉思了一下,问道:“于大人,你我现在都在为大明而奋斗,那你能保证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后,我就不会突然脑袋发晕,而葬送了大明的江山吗?”
“这……”
“现在,我可以保证,我所做之事都为大明,为百姓着想,可是,这要是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百姓犯的错误,无非是烧杀抢掠,不会引起大乱,更不会葬送大明的江山,因为有法律可以制裁他们。如果,我犯了错误,而法律又不能制裁我的话,那么,到时候,你会怎么办?”
于谦犹豫了,他坚定的支持朱祁钰,无非是朱祁钰能够率领大明走向强盛,如果朱祁钰变得昏庸,不但无法率领大明走向强盛,而且还会葬送了大明的话,他会怎么办?于谦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是知道了也不敢说出来!
“现在,因为我一心推广新政,发展我大明,振奋军队。所以,皇权在我的手里,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也承认,在新政推广的初期,皇权本身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就算于大人是内阁总理大臣,恐怕也难以推广新政吧!不过,谁能保证今后我还会支持新政,或者说,谁能保证,在我之后的皇帝还一心的支持新政?显然,没有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保证。我大明要想强大起来,光靠我们一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而通过制定宪法,约束皇权,限制皇帝手上的权力,这本身就是为大明着想,为新政着想。只要宪法的地位超过了皇权,那么,就算是出了昏庸的皇帝,也不会危害到新政的存在!于大人,你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并不是千秋万代的利益!”
面对朱祁钰如此宽广的胸襟,于谦不得不叹服。一个伟大的皇帝,其伟大之处不在于立下了多少的军功,建立了多么宏伟的业绩,而在于,他永远把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永远将帝国放在了皇帝之上。显然,朱祁钰就是这样的皇帝,他不惜削弱自己手上的权力,都要维护帝国的利益,维护新政。恐怕,就算把于谦放在朱祁钰的位置上,他也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来吧!
“于大人,道理我已经说了。其实,宪法本身是我制定的,那么,对我的威胁就不会很大。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宪法本身是一部约束性的法律,是一部规划我大明长远发展的法律。只要宪法确立了下来,那任何人都要受到宪法的约束,这样,我大明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因为出现了昏庸的皇帝而发生变化!”
“陛下,臣明白了,陛下用心良苦,为国为民,臣自叹不如!”
朱祁钰笑着扶起了于谦,说道:“于谦,你不是不如我,在政治上,你永远是我的老师,而且,没有你的辛勤努力,我大明也不会有今天。你没有能够及时看清宪法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我相信,在我们都百年之后,后人们会认识到这部法律的重要性的,到时候,我们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朱祁钰的预言只对了一半,当大明的第一部确立下来之后,确实为新政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石,而且也指明了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约束了皇帝的权力。不过,也正因为这部宪法而爆发了大明的第一次大规模内战,恐怕这是朱祁钰当时并没有想到的吧!
在得到了于谦的支持之后,朱祁钰就让薛希濂去着手制定宪法,由于谦带朱祁钰进行监督。当然,最后做出决定的仍然是朱祁钰。而当时,朱祁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可能把精力放在这一点上。
大明的第一部宪法本身并不复杂,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并不多。不过,为了确定宪法的地位,不但要朱祁钰支持,而且还要议会,也就是当时朱祁钰建立的贵族议会——上议院的支持。这样,大明宪法才会得到普遍认同,也才具备了持久的生命力!
按照宪法规定,只有在议会得到多数支持,宪法才能声效,这也是为了保证宪法本身的权威性而做出的决定(后来成立了下议院之后,也必须要得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当时,要得到议院多数支持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征服了蒙古之后,上议院扩充了十个席位,增添了十位蒙古贵族。而在朱祁钰的婚礼上,又有大部分的番王站在了朱祁钰这一边,而当时朱祁钰控制了所有的非皇室贵族议会成员(多为将领与政府官员,当时,大明的贵族议会并有将政府官员与军事将领排除在外,很多议员都是身兼数职的)。再加上朱祁钰北定蒙古,东平朝鲜所建立起来的庞大军功,在国内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如日中天般的声望。当宪法提交议院表决的时候,这针对三处细节地方做了修改,结果,超过八成的议员投了赞成票。
帝国宪法的确立,在帝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转折点,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朱祁钰的征战行动。
从新政的角度来看,在此之前,帝国新政都是在皇权的推动下前进的。而在确定了宪法之后,新政得到了法律的维护与支持,皇权的重要性降低,而且也为今后帝国新政的制定定下了方向,为新政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基础。这样,即使朱祁钰率军出征,他也不用为国内的新政推广事情而担心了,因为,他留下了一部宪法来维护新政!
从国内政治上来看,宪法的确立,首次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为后来大明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大变革,大发展时代打下了基础。虽然,朱祁钰通过自身的影响,在逐渐改变着帝国百姓的思想,他甚至不惜触怒帝国的腐儒,力压儒家学说,提高科学思想的地位。可是,朱祁钰一个人的努力是很有限的,而现在,通过宪法,是整个国家机器都在为此而努力了,显然,这股将带来思想大变革的潮流对大明产生的影响远远的超过了一个伟大皇帝带来的影响!
从军事角度来看,宪法在确立了皇帝作为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的同时,也明确的阐述了军队的职权范围,军事将领的职权范围,首次将军人与政府分开,将军队管理与作战分开,避免了军人专权的事情发生,为稳固国家政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当时,朱祁钰虽然也已经将军人排除在了政府之外,可是在没有法律为依据的条件之下,他只能通过皇权来限制将军手里的权力,而现在,他可以通过宪法来限制将军手里的权力,做到了军政分离,巩固了帝国政府的地位!
当然,从朱祁钰本人的角度来看,似乎他手上的皇权已经被削弱了,可实际上,在朱祁钰时期,宪法却是朱祁钰手上最厉害的一把武器。朱祁钰控制了帝国议会,换句话说,就是控制了帝国制定与修改法律的机构,那么,宪法本身就可以任由朱祁钰来修改。因此,宪法不但没有削弱朱祁钰手里的皇权,反而巩固了皇权!当然,在整个新明时期,这样的情况也只出现在了朱祁钰这一个朝代,后来,也再没有任何皇帝具有朱祁钰那样的影响力,具有朱祁钰那种开天辟地的本事了!
确定了宪法之后,更多的事情还在等着朱祁钰去做,而且,也给朱祁钰带来了一些烦恼。毕竟,朱祁钰在上次改制之后,已经不再称自己为“朕”。而这次,于谦与薛希濂两人硬是把这一制度写进了宪法,皇帝必须称自己为“朕”。显然,朱祁钰并没有想到,宪法产生的第一个效果就是让自己受到了约束。不过,他也不能违背宪法,如果他违背了宪法的话,那不就在扇自己的耳光吗?
而朱祁钰在宪法确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年号。当初登基之时,朱祁钰定的年号为“景泰”。这事,朱祁钰原本并不是很在乎,在他看来,实行公元制是最好的。不过,后来他一想,大明既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为何要实行公元制,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基督教国家跟着大明的屁股走?
这新定的年号为中华年号,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中华元年。而在中华年号之外,以朱祁钰登基的第二年为“兴武”元年,也为“新明”元年。如果换算成公元制的话,那“兴武”元年,也就是新明史元年为公元1450年,中华年一六七一年。不过,后来因为这套年号太为复杂,只采用了“新明”纪年。
改了年号之后,朱祁钰的事情还没有忙完。在帝国的第一部宪法中,虽然没有规定一夫一妻制,不过,对帝国皇后还是有规定的。既然国家有皇帝,那就应该有皇后。皇后为一国之母,朱祁钰由立下了这么多的战功,建立起了这么庞大的帝国,没有皇后,那成何体统?这事没有让朱祁钰伤多少脑筋。在于谦等人提议之后,朱祁钰封柴美娇为帝国皇后,另外段灵,哈吉,李惠中为贵妃。
立皇后是大事,自然少不了庆祝一番,随后又大赦全国,减免赋税。反正,很是庆祝了一下,全国百姓也都弹冠相庆,帝国空了好几年的皇后位置终于有人坐上去了。虽然,少不了一些年轻女子会暗自落泪,自己没有这么好的命,不过,对绝大部分爱戴朱祁钰的的百姓来说,立皇后一事,绝对要比皇帝讨老婆更重要。立了皇后,也就确定了后宫正统,当然,至于柴美娇这皇后能不能当下去,那还得看她能否给帝国添上皇子!
立了皇后,朱祁钰也忘不了赏赐柴汇一家。而柴家的地位也顿时提高了不少。以往,没有立皇后,柴家也最多只能算是皇亲吧,而现在,柴汇已经成了货真价实的国丈了。当然,君臣身份并不可能因此而改变,而柴汇对朱祁钰也更是死心塌地。如果不出意外,那他的外孙就将是帝国的继承人,柴家就更为显赫了!
立下了皇后,定了新的制度,一切都按照计划在发展着。当然,朱祁钰也不会忘记一件大事,为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军人们送去一份大礼。在帝国军衔制度确定下来之后,封赏一批将军是必然的事情,而这也是巩固朱祁钰在帝国军队中的地位的必然办法!一个让他可以牢牢掌握帝国数十万精锐之师,帝国上百万军队的办法,一个可以让更多的人为他卖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