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9/735

  谈仁皓抬头看了眼挂在墙上的航海钟。“已经十点半了,按理说,现在第21特混舰队已经进入了百慕大群岛海域,给常荐新发电报,询问他们是否……”
  谈仁皓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参谋军官就跑了过来。“将军,有发现了。”
  两人都是一惊,谈仁皓随即接过了电文,迅速扫了一眼之后就给了与他同样焦急的严宇龙。
  电报是从第一舰队发来的,一架在返回舰队途中的侦察机发现了第21特混舰队,而且第21特混舰队就在百慕大群岛东部大概80海里处,距离第三特混舰队不会超过65海里,就算第三特混舰队不迎上去,双方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将遭遇。另外,电报中还提到了第21特混舰队的航向,如果第21特混舰队没有在中途转向的话,那么就是在最近的时候,与第一舰队只相距大概200海里。
  “立即联系常荐新,让他做好迎战准备。”
  “电报是同时拍发给第三特混舰队的。”
  谈仁皓点了点头,让通信参谋自己忙去了。
  “怎么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之前没有发现第21特混舰队?”严宇龙此时更是疑惑不解了,双方最近的时候只有不到200海里,那么第一舰队的侦察机应该在下午的时候就从第21特混舰队附近经过了。
  “这个我也不清楚,也许是飞行员没有注意到吧。”谈仁皓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从第21特混舰队杀来的时间来看,也许美军舰队没有想到要逃走呢。”
  严宇龙一愣,没有立即反应过来。
  “如果第三特混舰队不主动出击,第21特混舰队最快也只能在凌晨左右杀到登陆场附近,炮击至少需要好几个小时,就算第21特混舰队不炮击登陆场,立即转身返航,就算现在立即转身返航,能够在天亮前离开我们轰炸机的打击范围吗?”
  严宇龙思考了一下。“你是说,美军要拼死攻击,用第21特混舰队交换我们的登陆舰队?”
  “完全有这个可能,那么第三特混舰队的行动就极为关键了。”
  “应该不会有问题吧,怎么说,第三特混舰队有六艘战列舰,而且这次常荐新不会冒险与美军打近战的,而在远距离交战中,‘蒙大拿’级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主要拼的是雷达的性能,到时候鹿死谁手,现在还无法肯定呢。”
  谈仁皓笑着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仍然有点担心,毕竟那两艘巨无霸战斗力可以让任何一个对手畏惧,真的打起来了,就算第三特混舰队占有上风,恐怕这也是一场硬仗,一场苦仗吧。
  两人都沉默了下来,现在敌人已经到达了,之前的担心也不存在了。可是,在战斗结束之前,谁也无法肯定第三特混舰队将要损失多少战舰与官兵。而谈仁皓与严宇龙所在的“合肥”号距离战场还有上百海里,舰长也不会听他们两人的指挥,也就只能在安全的后方等待常荐新发来胜利的消息了。
  此时,在“南宁”号上的常荐新已经下达了战斗命令,一直处于待命状态的第三特混舰队开始加速转向,朝着第21特混舰队迎了上去。
第十四节
舞台绝唱
  常荐新在收到了朱荣哲发来的电报后,他立即意识到战斗即将开始了。而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将是战列舰在海战战场上的最后一次表演,也将是帝国海军的战列舰最后一次用400毫米的巨炮去打击别的战舰。也正因为如此,这次被命名为“百慕大海战”的战斗将被永远的载入海上战争的史册。
  自从在圣地亚哥港外与美军鏖战之后,常荐新就一直在搜集“蒙大拿”级战列舰的信息,他甚至通过雷少卿向情报部门施加压力,要求情报部门尽快弄到“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具体性能数据,甚至是设计图纸。随后陆战队占领了圣地亚哥,常荐新还专门赶了过去,向韩绍锋要了一个工程营,负责打捞沉没在港口外的那几艘战舰。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要想立即打捞起沉没的美军战舰几乎是不可能的,陆战队的工程兵只能设法从“俄亥俄”号上搞了一些零部件下来,算是向常荐新交差吧。
  在十一月份,也就是在常荐新最没有事可做的那个月里,他组织起了几十名第三特混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全面分析“圣地亚哥海战”,并且利用打捞起来的那些零部件来大概判断“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具体性能。为此,还有几名江南造船厂的工程专程赶过来参加第三特混舰队的研究工作呢。当时,帝国的舰船工程师也很想弄清楚这种排水量超过了7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到底有多厉害,这样才能够建造出更好的战列舰,当然帝国海军后来就再也没有建造过战列舰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情报部门陆续提供的一些线索,常荐新也逐渐了解了“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性能,而当他最终意识到这是一种战斗力比“新省会”级强悍得多的战舰时,他就不敢再有半点轻敌的想法了。可以说“圣地亚哥海战”完全是因为第三特混舰队占了先机,利用美舰队没有展开的机会对其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的话,恐怕第三特混舰队在炮战中占不到任何便宜。
  后来,常荐新还专门组织参谋军官进行了一次兵棋推演,在假定双方官兵素质相当,都能够将战舰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的情况下,如果美军舰队顺利的冲出了圣地亚哥港,在外围展开队形,与第三特混舰队打一场对等的炮战的话,第三特混舰队取胜的希望只有一半,而且就算是获得了胜利,也至少有三艘战列舰会被击沉,另外的战列舰会被严重毁伤,也就是说,第三特混舰队将彻底失去战斗力。
  同样的兵棋推演进行了好几次,每次得出的结论都相差不大,就算第三特混舰队能打赢,那也是损失相当惨重的惨胜而已。而且,还有不小的可能是美军获胜,第三特混舰队惨败,最后靠航空兵来收拾掉美舰队。
  在进行兵棋推演的时候,常荐新也没有忘记寻找“蒙大拿”级的缺陷,然后总结对付这种巨无霸的战术。而当时从“俄亥俄”号上捞起来的几样设备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这其中,就有“俄亥俄”号的雷达,虽然已经严重损坏,但是电子技术工程师很快就借此推断出了美军雷达的大概性能。
  依靠雷达的外形,比如天线的形状,还有所使用的辐射单元的基本结构,完全可以判断出雷达的基本性能。当时唐帝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电子人才,在电磁学方面的研究也最为深入,当常荐新派人把打捞起来的雷达送回帝国后,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研制,这可是在战场上获得的美军最先进的雷达实体。在得出了研究结果之后,南京电子研究所没有忘记把相关的结果送还给常荐新。
  从根本上讲,第一批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上装备的雷达比唐帝国海军所使用的雷达足足落后了两代,不管是在探测距离,探测精度,还是适应天气,可靠性等方面都要落后许多。比如,当时为了提高精度,帝国海军战舰上都采用了两部雷达,一部用来探测远处目标,一部用来引导火炮,而美军则仍然采用一部雷达来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而在相控阵技术出现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部雷达能够同时在两个方面都有很好的性能呢。
  通过这一点,常荐新就首先确定,击败“蒙大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远距离交战,利用“新省会”在远距离交战中的精度优势来抵消掉“蒙大拿”的火力优势。后来,潜水员又在“俄亥俄”号的残骸上发现了大量未爆炸的穿甲弹,而且这些穿甲弹都是在小角度命中后因为引信没有正常工作而成为哑弹的,而在之前的远距离交战中,很少出现这一情况。这就更加坚定了常荐新的想法,绝不与“蒙大拿”近距离格斗。
  实际上,从两种战列舰火力与防护能力的对比上也能看出远战对“新省会”更为有利。当时,两种战列舰上的主炮的最大射速都是一分钟两发,而“蒙大拿”有12门主炮,“新省会”只有9门,也就是说,比蒙大拿少了四分之一。而在10000码的距离内,“蒙大拿”打出的轻型高速穿甲弹几乎能百分之百的洞穿“新省会”的主装甲,而且哑弹率不会高于两成。同样的情况下,“新省会”所使用的26式穿甲弹对“蒙大拿”主装甲的洞穿率不到五成,而且哑弹率竟然超过了五成。也就是说,就算常荐新有三倍于对手的战舰数量优势,也不一定能够在近战中占到便宜。
  相反,远战中,拼的就不再是主炮的发射速度,以及直射时对对手垂直主装甲带的洞穿率了。只要交战距离在20000码,也就是大概10海里以上,拼的就是准确率,以及穿甲弹对水平装甲的洞穿率了。
  准确率自然不用多说,“新省会”已经在多次实战中证明了其雷达炮瞄系统的高效率,而且采用50倍径身管的400毫米主炮的射程甚至比“蒙大拿”级所使用的45倍径16英寸主炮还要远一点。最重要的是,26式穿甲弹本来就是重型穿甲弹,其主要的使用场合就是远距离交战。
  在战列舰的炮战中,关于轻弹与重弹到底谁更好一点,这被争论了好几十年,而且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流派。大战爆发前,欧洲各国海军主要使用的就是轻弹,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欧洲海域的天气比较恶劣,而且以往的远距离探测与瞄准方式相当有限,远距离交战时的精度问题无法解决,炮战多半在10000码以内展开。轻弹因为质量小,在使用同样的发射药的情况下,炮口初速就要高得多,而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速度直接决定了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因此,在近距离的炮战中,轻弹的穿透能力明显要比更重,但速度慢得多的重弹强得多。
  首先发展重弹的就是美国海军,而且主要就是针对太平洋舰队而设计的,主要是太平洋的天气要好得多,在理想环境下,战舰的炮战将从10海里之外开始,而随着大量高速战列舰服役,美国海军首先就考虑到了在远距离作战中摧毁敌人,不给敌人近身的机会。随即,美国海军就发现,轻弹在远距离作战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其存速能力很差,炮弹在飞行时的速度衰减得相当快。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炮弹做得更重一点,让炮弹在飞行使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弱一点,从而使炮弹的存速能力更好一点。因此,在远距离交战中,初速更慢的重弹在射程超过了10000之后,其飞行速度反而比轻弹快。
  唐帝国海军最初并不重视发展重弹,战争爆发时,唐帝国海军使用的几乎都是轻弹,而且还是装药量上百公斤的“高爆穿甲弹”。在海战中吃了苦头之后,唐帝国海军开始重视穿甲弹的穿透能力。随即雷达被安装到了战列舰上,而且很快就有人提出由雷达引导炮击的想法,可以使海战摆脱天气的影响,并且在远距离上收拾敌人,不给敌人近身的机会。从此开始,唐帝国海军就加强了对重弹的研制投入,而且很快就为战列舰全部换装了重弹。
  26式穿甲弹是帝国海军研制的第三种穿甲弹,其重量达到了1420公斤,装药量仅仅只有15公斤。当时26式穿甲弹上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与新的设计。比如其弹体出了披帽之外,都是由高密度,高强度的合金钢制造的,增加了钨的比重,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穿甲弹的硬度,增强了穿甲能力。另外,弹体的设计也全面针对远距离作战,在优化弹道方面,更重视远射时的弹道稳定性,而不是近距离直射时的弹道稳定性。这些,都赋予了26式穿甲弹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远距离穿甲能力。在帝国海军的测试中,26式穿甲弹曾经在25000码的距离上击穿过180毫米的装甲钢板,而这大概等同于240毫米的美军装甲钢板。当然,这只是偶然的,而在实战中,能够达到这个穿透率的比例不会太高。可是同期其他各国海军所装备的15英寸与16英寸穿甲弹在25000码的距离上,能够打穿120毫米的装甲钢板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蒙大拿”级有两层水平装甲,而且其总厚度超过了240毫米。这一点常荐新是很清楚的。可同样的,水平装甲只能保护舰体,而不可能保护其他的关键部位。比如炮塔顶部,以及舰桥的顶部装甲就只有一层,而不是两层。另外,副炮群,烟囱,水上飞机机库等暴露在外的部分也没有得到保护。更重要的,两层水平装甲到底有多好的防御效果,这个没有任何人可以证实,特别是在上面一层被打穿,穿甲弹在两层甲板之间爆炸之后,舰体能否承受住爆炸产生的冲击力,这个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其实,当时很多第三特混舰队的参谋军官也认为,“蒙大拿”级的两层水平装甲甲板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缺陷,因为这会导致任何一层装甲甲板都无法承受住穿甲弹的打击,还不如采用一层更厚的装甲甲板可靠呢。当然,最重要的是,当时大家都知道,在近战中要击败“蒙大拿”是很费力的,而且当时第三特混舰队还没有办法改进26式穿甲弹在近战中的高哑弹率问题,海军也没有办法为舰队提供专门用于近战的轻弹,因为帝国海军库存的轻弹都卖给了波斯帝国海军。因此,通过远战来击败敌人是唯一的选择。
  在离开金斯敦,杀向百慕大群岛的时候,常荐新就明确了这个战术要点,那就是千万别让敌人靠近,更不能与敌人近距离格斗。他还专门召集几艘战列舰的舰长,把这个交战方针明确的下达给了这些年轻人。而在炮击百慕大群岛的时候,为了确保战列舰的主炮炮管处于最佳状态,常荐新甚至严格的控制了战列舰的炮击行动,而是让巡洋舰担当了炮击的主角。
  可以说,当时常荐新早就意识到会与美军打一场炮战,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可是,当他收到消息,知道第21特混舰队已经杀来的时候,他却有点犹豫了,要不要把时间拖到天亮,让轰炸机来解决掉第21特混舰队呢?
  如果要让常荐新选择的话,他肯定不想与美军打一场血淋淋的炮战,可是当他发现舰队里的所有官兵都在盼望着这场战斗的时候,常荐新就不再犹豫了。毫无疑问,战争结束后,战列舰就将退出海战这个大舞台,至少不会再是帝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而战列舰上的官兵也将各奔东西。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所有人都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也许舰队官兵现在所需要的就只是一个值得他们骄傲一生的美好与辉煌的回忆吧!
第十五节
不成熟的战舰
  最后建成服役的两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分别是:BB-71“路易斯安那”号,BB-72“罗德岛”号。这也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后两艘战列舰,而同期建造的还有BB-73“康涅狄格”号,以及BB-74“堪萨斯”号。后面两艘战列舰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源,在前两艘服役的时候,其建造工作只完成了大概45%,建造周期被延长了一年以上,都没有能够赶在战争结束之前完工。相对而言,“康涅狄格”号与“堪萨斯”号的命运反而要好得多。
  战争结束之后,“康涅狄格”号被唐帝国海军接管,当时该舰已经完工了大概70%。在要不要继续建造完这艘战列舰的问题上,唐帝国海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很多人主张将其造完,这样唐帝国海军就将拥有一艘强大的战列舰。可是随着战后帝国需要集中力量恢复经济,让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哪有钱来造完这艘战列舰。更重要的是,帝国海军已经决定让剩下的“新省会”陆续退役了,要战列舰干嘛?还有,帝国海军作为世界头号海军,需要用别人的战列舰吗?最终,帝国海军没有恢复“康涅狄格”号的建造工作,而是将其拖回了帝国的港口,在进行了一番全面的研究之后,这艘战列舰被拖到了那霸,也就是第一舰队的母港,被改造成了一座战争博物馆。现在,这艘战舰还停靠在那霸港的码头旁,每年接待来自全世界的数十万游客呢!
  “堪萨斯”号在战后被当作美国的战争赔款交付给了德国海军。当时,这艘战列舰已经完成了船台施工,总建造进度达到了75%,只差装上火炮,雷达,以及锅炉等设备了。与帝国海军不一样,在帝国拒绝了向德国出售三艘“新省会”之后,德国海军如获至宝,立即将这艘战列舰拖到了基尔港,然后装上了德国海军的382毫米火炮,雷达,锅炉等。并且在战争结束后三年就加入了德国海军的战斗序列,被重新命名为“大德意志”号,是当时德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战舰,也是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可是“大德意志”号的命运却不怎么样,因为水土不服,而且战后德国经济严重衰退,不得不大规模裁军,而这艘战列舰本身就是个拼装起来的次等货,在服役了不到五年后就被打入了冷宫,在基尔港停靠了二十多年之后,德国海军才想起将其修复,可是当时战列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加上修复工作极为困难,耗费又非常巨大,最终,德国人不得不放弃了修复的努力,几年后,“大德意志”号就被拆成废钢铁给卖掉了。
  比起最后两艘姊妹舰,“路易斯安那”号与“罗德号”号的命运就要悲惨得多了,而且其生命比前面四艘同级舰还要短暂。另外,这两艘战列舰在服役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甚至可以说没有完成所有的建造工作。
  当时两艘战列舰在服役的时候都没有安装雷达,原计划在年底的时候安装最新研制出来的雷达,可是没有等到新的雷达,反而等来了作战命令。舰队不得不立即出发,仓促之间,美国海军的工程人员只能够为两艘战列舰装上了巡洋舰上使用的雷达。而且安装工作进行得非常快,在战舰出港的时候,没有进行任何的测试,暂且不说巡洋舰上所使用的雷达本身就很差,而且还有故障不断,根本就无法正常使用。到了7日下午的时候,两艘战舰上的雷达头处于瘫痪状态,电子军官尽了最大的努力,都不敢保证能够在夜间让雷达恢复正常。而且说回来,就算雷达能够工作,也不可能让两艘战舰拥有优势,而且巡洋舰上的雷达与战列舰主炮的兼容性肯定有问题,真要由雷达引导炮战的话,恐怕炮弹会全部打飞。
  除了雷达之外,两艘战舰上还有很多硬件设备没有安装,或者是没有进行过正规测试。
  “路易斯安那”号上的主炮就没有进行过精度测试与弹道调整,而这是保证主炮射击精度必要工作,可以说是战列舰服役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另外,有一半的副炮没有进行过火力测试,也就是说,这些副炮能否正常使用都是个问题。战舰上的主机没有进行过全功率输出的测试,也就是战舰的动力系统能否在全输出功率的状态下稳定工作都无法保证。战舰的内部指挥系统的测试工作只完成了大概一半,也就是说,由舰长下达的命令能否及时的传达到各个部门,这也是无法肯定的。最关键的是,在出港的时候,应该配备到战舰上的损管设备只有三分之一到位,其他的都还没有送到诺福克军港呢。而这些设备都直接关系到战舰在受到损伤后能否获得及时的救助,不说别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只要大火烧起来了,凭借损管人员那点人力,是不可能控制住火势的。
  “罗德岛”号的情况更为糟糕,“路易斯安那”号上存在的问题这艘战列舰上几乎都存在,而且还有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蒙大拿”级战列舰最少需要装载120吨润滑油,才能够保证机械正常运转,而“罗德岛”号在离港的时候只装了80吨,这还是将诺福克军港里能够找到的润滑油都带上了的结果。另外,每门主炮的备弹量只有最大备弹量的三分之一。战舰上缺少了250名官兵,其中主炮炮手缺少了30人,而每门主炮的炮手是11人,也就是说,缺少了大概四分之一的炮手。
  就算按照当时其他国家海军最低的标准,这两艘战列舰都要返回船厂,至少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剩下的建造工作,然后再花上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全面测试,在这三个月内,还得找齐所有的官兵,并且对其进行最基本的训练,然后再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在此之前,这两艘战列舰是不应该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的,更不应该参加作战行动。
  事实上,当初计划的服役时间也是29年初,也就是说,两艘战列舰提前了两个多月服役。这一切,也都是因为美国海军急于获得新的战舰,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而这带来的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
  指挥第21特混舰队的斯科特少将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事实上,他本人的问题也许比战舰还要严重。
  斯科特是在十一月初的时候被晋升为海军少将的,而在此之前,他实际上只是一名负责白宫与海军部联络工作的海军上校而已。也正因为他能够自由进出白宫,而且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美国总统,所以他才获得了别人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机会。
  从25年开始,斯科特就担任了白宫与海军部的联络军官,其主要任务就是向美国总统汇报海军部的工作,以及海军舰队的作战行动。本来美国总统就曾经担任过海军部长助理,而且一直是舰队的海军派,对海军还是有比较多的了解的。而当时太平洋战场又是唐美的主战场,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所以美国总统就格外关注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关注海军的情况。
  大部分时候,美国总统不会在处理政务的时候讨论军事行动,因此斯科特基本上都是在午间,或者是吃晚饭的时候向总统汇报,这也让他能够经常与总统进餐。而在饭桌上,斯科特不仅仅汇报了情况,还会在总统饭后休息的时候与总统探讨一些海军方面的问题,比如应该建造什么样的战舰,哪些将领与军官应该得到提拔,还有海军的新战术等等。这些也都是总统感兴趣的话题,而斯科特本来就是海军科班出身,加上他又能够接触到当时的海战第一手资料,能够接触到大量海军将领的资料,所以说起来就更是头头是道了。
  斯科特在嘴上表现出来的才华得到了总统的极大赏识,而且在两年之内连续获得了两次提拔,从海军少校成为了海军上校。也许这种晋升速度在帝国海军中并不少见,可是在美国海军中,这绝对是不常见的。更重要的是,斯科特并不是战斗部队的军官,而是在后方做文职工作的军官,还有好多像他这样的军官在两年之内连一次晋升都没有获得呢。而且就算在唐帝国海军中,在后方的参谋军官也很少获得晋升的机会,真正爬得快的肯定是在一线部队里的军官。
  可以说,斯科特就是依靠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获得了总统的赏识,他的两次晋升都与总统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如果只说理论,以及辩才的话,斯科特的能耐不在斯普鲁恩斯之下,甚至在海军战史方面,他所知道的比斯普鲁恩斯还要多得多呢。如果不是因为他太年轻,而且没有实战的经验,也没有建立什么战功,再加上美国海军一直就没有额外提拔年轻军官的传统的话,恐怕斯科特早就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了。
  辩才不等于实际的指挥才能,在唐帝国出现之前,就有一个以辩才出名,可是最终却输掉了战争,还赔上了四十万军人性命的蠢材,而且还因此有了一个成语,叫作“纸上谈兵”。就算唐帝国海军一直有提拔年轻人的传统,可任何一个年轻军官都是经受过实战考验的,而不可能凭借一张嘴就获得额外的提拔与奖赏。
  当美国总统亲自掌管大西洋舰队之后,任命新的特混舰队司令官就成了一大难题。说白了,当时美国海军仅存的将领中,能够出任特混舰队司令官的还真没有几个。也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才被留了下来,在降级之后还是得到了重用。斯科特立即看到了机会,他在这个时候自告奋勇,私下找到总统,希望能够获得一次机会。当时,美国总统就正在考虑怎么制衡斯普鲁恩斯,不让斯普鲁恩斯掌握舰队的实际指挥权,因此在斯科特提出了要求之后,总统就任命他为第21特混舰队司令官,同时晋升为少将。
  表面上,斯科特仅仅只是特混舰队的司令官而已,可是实际上,谁都知道他是总统派来的“卧底”,是御用身份。在到达舰队之后,斯科特也是处处与斯普鲁恩斯“过不去”。如果换了哈尔西的话,恐怕早就与斯科特干上了,可是斯普鲁恩斯不是那种喜欢与别人争权夺利的人,而且他也知道,总统不会支持他,不然就不会派这么一个愣头青来接管第21特混舰队了。最重要的是,当时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仍然由斯普鲁恩斯指挥,而谁都知道,第21特混舰队仅仅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所以斯普鲁恩斯也不是很在意。
  在得知唐帝国海军将攻打百慕大群岛之后,斯科特就提出了由华而不实的第22特混舰队与第23特混舰队去引开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然后第21特混舰队趁夜杀入登陆场,炮击唐帝国的登陆舰队与支援舰队,挫败唐帝国海军的进攻行动。可以说,也只有他才能够想到这么一个荒唐的作战计划。可这正好迎合了总统需要一次积极主动进攻行动的需求,并且立即得到了总统的批准。
  当时,斯科特正忙着从斯普鲁恩斯手里夺过舰队的指挥权,根本就不知道第21特混舰队的状况有多么的糟糕。在总统批准了作战计划,并且责成两人立即展开行动之后,斯科特才正式接手第21特混舰队。
  当他了解到第21特混舰队的情况时,连自己都感到后悔了,舰队的状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就连他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此时已经没有反悔的机会了,而且总统绝不希望看到美国海军再次在敌人的淫威下不战而归!
第十六节
单程突击
  七日下午一点前,斯科特就收到了斯普鲁恩斯,以及情报部门发来的两封情报,唐帝国海军的第三舰队已经被引开了,而且斯普鲁恩斯还引走了第一舰队,这要比预料的情况更好。按照计划,隐蔽在哈特勒斯角附近的第21特混舰队就应该立即起航,以最快的速度杀向百慕大群岛,在上半夜的时候炮击登陆场,然后迅速返航,争取在天亮的时候回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之内,避免遭到敌人舰载航空兵的打击。可是,第21特混舰队并没有能够立即转向加速。
  问题的根源就是两艘战列舰上的动力系统都出了故障,无法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当时“路易斯安那”号只能达到24节的速度,而“罗德岛”号只能达到22节的速度。到了下午两点半,“路易斯安那”号上的官兵好不容易解决掉了动力系统的问题,可以让战列舰达到27节的速度,可是“罗德岛”号出了更严重的问题,因为润滑油不够,传动系统过热,导致战舰的速度降低到了18节。
  斯科特不得不让其他战舰向“罗德岛”号提供润滑油,其中“路易斯安那”号就送去了20吨润滑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的时候,“罗德岛”号上的问题才得到了缓解,勉强能够达到24节的速度了。
  第21特混舰队随即加速航行,可这仍然比预定的速度慢了3节,而且耽搁了3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按照当时的速度,第21特混舰队最快只能在8日凌晨的时候到达百慕大群岛海域,在进行了4个小时的炮击之后,就无法在天亮前回到岸基战斗机的掩护海域之内。当时斯科特就已经想好了,在杀到百慕大群岛之后,开几炮就立即逃跑。
  对于总统需要什么,斯科特心里很清楚,他更清楚宣传机构的能力,只要第21特混舰队杀了过去,并且袭击了登陆场,那么宣传机构就有造势的题材了,至于炮击了多少时间,收到了多少效果,这就不是宣传人员所重视的。更重要的是,战报是由斯科特自己写,而他为总统做了几年的汇报,很清楚该怎么避重就轻,让总统相信他已经在战场上尽了全力,第21特混舰队也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只是因为实力不如对手,才被迫撤退,而且只要把第21特混舰队安全带回去了,那么总统就会接受这样的结果。至于陆战队能否守住百慕大群岛,那就不是斯科特能够决定的了,因为只要让总统相信,第21特混舰队已经尽了力,那么守不住百慕大群岛的责任就在陆战队,而不在舰队。
  若论揣摩“圣意”,以及怎么甩嘴皮子,恐怕斯科特是美国海军中最“杰出”的将领了。而且这正是沉默寡言,而且一向不会撒谎的斯普鲁恩斯最欠缺的“能力”吧。斯科特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战斗不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第21特混舰队杀到了百慕大群岛之后,有可能逃脱吗?斯科特可以算出总统需要什么,可是他却算不出对手会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方式,而这就是他最不如斯普鲁恩斯的地方。所谓机关算尽,大概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吧。
  毫无疑问,第21特混舰队做的是一次毫无希望的单程突击。如果当时常荐新掌握了第21特混舰队里的具体情况的话,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战术。可问题是,常荐新也不知道第21特混舰队的情况遭到到了连出港作战的资格都不具备的地步。按照常荐新的观点,既然第21特混舰队有胆子前来挑战,那至少可以让战列舰上的主炮都打响吧,哪会糟糕到连基本的战斗能力都不具备呢?
  现在,一个是去做做样子,放几炮就跑人,而另外一个则是小心谨慎,生怕与对手近距离格斗。这也正是海战的不确定性。可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在第21特混舰队只能够达到24节的最大航速的情况下,只要其徒有的强大外衣被脱掉,暴露出了内在的虚弱之后,常荐新就绝不会再犯错误,更不可能让第21特混舰队逃回去。
  十一点前,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加速到了24节,双方的相对速度超过了45节。常荐新没有让舰队继续加速,主要就是不想与敌人靠得太近。战列舰从24节减速到18节的炮战速度,只需要五分钟,而从30节减速到18节,需要至少10分钟。而且第21特混舰队的行踪已经在侦察机的监视之下了,根本就不可能逃走,没有必要为了争取早几分钟交战而让舰队跑得太快。双方在8日凌晨之前就能遭遇,离天亮还有近七个小时,只要战斗开始,那就有足够的时间抢在轰炸机到达之前干掉第21特混舰队,这就更不值得为了争取多几分钟的炮战时间而加速前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