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735

  到十七日傍晚的时候,第一舰队已经通过凯科斯海峡,到达了巴哈马群岛东部的大西洋海域。这也是预定的作战海域,当天晚上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仍然在向外海航行,只有第三特混舰队留在了马亚瓜纳岛附近海域。陆战队将首先攻打马亚瓜纳岛,然后以该岛为基地,进攻其他的岛屿,从而减少对后勤保障的压力。
  按照计划,此时第三舰队已经到达了华特林岛东面大概120海里处,仍然保持在24节的最大巡航速度向北航行。谈仁皓没有与郝东觉联系,只要不出意外,郝东觉就不会乱来,而且出了意外的话,郝东觉就会主动发来电报。也就是说,只要第三舰队没有主动发出电报,就证明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行动。
  这次,谈仁皓给了郝东觉巨大的决策权。在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谈仁皓就主动提出由郝东觉单独指挥第三舰队对付大西洋舰队,而且他还与郝东觉单独谈过一次。在具体的作战计划中,谈仁皓不会过问第三舰队用什么办法击败大西洋舰队,只给了郝东觉一个最终的任务,即大西洋舰队只要离开了诺福克,就不能让其完整的返回诺福克,如果能够歼灭大西洋舰队,并且不遭受重大损失,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也算得上是谈仁皓对郝东觉的信任吧。当初,谈仁皓将郝东觉留在第一特混舰队当了好几年的参谋长,目的就是要锻炼郝东觉,让郝东觉能够在参谋长的位置上获得更多的经验,同时能够变得更为谨慎一些,而不再冲动。在郝东觉去第二特混舰队之后,谈仁皓最初还有点失望,因为郝东觉仍然很是冲动,不说别的,在澳洲作战的时候,郝东觉闹的事就差点让谈仁皓自己都下不了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郝东觉也逐渐成熟了起来。在陆战队攻打古巴的时候,第三舰队与大西洋舰队突然遭遇,郝东觉当时就做出了明智的决定,而没有盲目冒险。也正是通过这件事,谈仁皓改变了对郝东觉的看法,而且决定给他一次最为重要的,也许也是最后的机会,只要郝东觉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那么他就将成为帝国海军最优秀的舰队司令官之一,从而确立自己在海军中的地位,而不仅仅只是谈仁皓的妹夫!
  此时,在“兴凯湖”号航母上的郝东觉并没有激动不已。说实话,在谈仁皓做出了这个安排之后,任何人都知道,谈仁皓在帮助他的妹夫,而这绝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得到的帮助。郝东觉自己心里也清楚。当初,谈仁皓没有推荐他,而是推荐姜仲民去担任第五特混舰队司令官的时候,郝东觉还差点跟谈仁皓闹翻。后来郝东觉也对谈仁皓多次把他留在第一特混舰队,而不是让他去担任其他舰队的司令官而感到很是不满。直到他去了第二特混舰队,并且真正开始单独指挥一支特混舰队作战的时候,郝东觉才意识到,当初大舅子让他留在第一特混舰队,并不是要打压他,而是要让他在做好了准备之后,才去指挥舰队作战。
  可以说,在谈仁皓的所有嫡系之中,郝东觉是最重要的一个,而且所有从第一特混舰队走出来的将领中,郝东觉也是经历最丰富,可同样是在成为了司令官之后,犯的错误最少的一个。也正是如此,郝东觉才能够在担任第二特混舰队司令官之后没有遭受一次挫败,而且为他后来成为第三舰队司令官打下了基础。可这也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郝东觉还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舰队获得过一次重大的胜利,而当时,几乎所有与他同级的将领都已经获得过这样的胜利,不管是雷少卿,常荐新,还是后出的黄晓天,都已经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郝东觉却一直被别人认为只是谈仁皓的妹夫,而且他获得胜利都与谈仁皓有关系。
  现在,谈仁皓给了他这个单独表现的机会,只要他能够击败大西洋舰队,那么就没有任何人敢怀疑他是依靠裙带关系才爬上去的。对于一名想要在海军中获得长远发展的将领来说,获得一次由自己指挥的胜利,这比一切都要重要。这也是各国海军的传统,真正能够名留青史的,都是那些在战场上击败过敌人,击败过敌人舰队的将领,而绝不是依靠担任参谋,帮助舰队获得胜利的将领。
  郝东觉自己也知道这个机会的重要性,在谈仁皓单独找他谈了之后,郝东觉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大西洋舰队的资料上,甚至不再跟那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参谋出去喝酒了,连续好几天都呆在战舰上,甚至有人怀疑他脑子出了问题呢。
  谈仁皓交给郝东觉的任务也不轻,从作战方案,到实施行动,到最终获得胜利,这些都要郝东觉自己去把握,谈仁皓只给了他一个目标,而没有给他其他任何的帮助。这也算得上是对郝东觉的一次考验吧。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证明胜利与谈仁皓没有关系,也才能够让其他人不把这次战役行动与谈仁皓联系起来,证明郝东觉的能力。可以说,谈仁皓的安排用心良苦,如果换了别人,他肯定不会这么做,大概也只有对待自己的妹夫,谈仁皓会如此尽心竭力。
  “将军,我们十分钟后转向。”
  郝东觉回头朝航海参谋看了一眼。“按照计划行动,注意反潜巡逻,这附近的美国潜艇不少,千万不能大意。”
  航海参谋点了点头,去把负责反潜作战的参谋叫了过来。
  “小李,收到电报了没有?”
  通信参谋摇了摇头,他一直就收在长途电台旁边。
  “有消息了,立即来告诉我。”郝东觉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海图桌旁。
  舰队仍然在向北航行,而现在他最需要的就是大西洋舰队是否已经离开了诺福克的情报。这件事情是由雷少卿亲自负责的,情报部门也已经展开了行动,另外在美部沿海地区活动的潜艇也接到了命令,至少有十几艘潜艇在切萨皮克湾外围活动,只要大西洋舰队离开了切萨皮克湾,潜艇就会有所发现,而雷少卿会在第一时间内把消息发给郝东觉。
  天色开始发亮的时候,郝东觉也有点扛不住了。当特混舰队参谋长来到司令舱之后,郝东觉吩咐了通信参谋,有消息就派人来叫他之后,这才返回了自己的住舱。与另外几个当过参谋长的舰队司令一样,郝东觉习惯在白天睡觉,这大概也是当初与谈仁皓合作的时候留下的“恶习”吧,谁叫谈仁皓喜欢在白天执勤,而让他的参谋长在白天睡觉呢?
第五十一节
麻烦缠身
  自从离开了第五舰队之后,斯普鲁恩斯就没有以往那么好的运气了。就算金上将仍然很支持他,而且尼米兹也通过在军队与政府内部的关系为他提供了帮助,可是在回到了诺福克之后,斯普鲁恩斯就一直在处理那些他最不愿意遇到的麻烦,比如针对大西洋舰队作战行动的调查工作。
  圣地亚哥沦陷之后,美军内部的矛盾全面爆发了,而矛盾的焦点就是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金上将是肯定不会承认是因为舰队没有积极行动,才导致圣地亚哥沦陷的,毕竟舰队只是次要力量,而真正负责防御圣地亚哥的是陆军部队,而不是海军。可问题是,马歇尔也不愿意承担责任,甚至不愿意让布雷德利来背这个黑锅,因为当时马歇尔找不到一个可以顶替布雷德利的将领了。
  在陆军总参谋部提交给总统的战报中,有意的避开了陆军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反而将海军在战役中的消极表现放到了首位,这其中,就以大西洋舰队的消极行动最为重要。当然,不能否认大西洋舰队的消极行动产生了影响,可是金上将绝不会承认这一点,而且他的观点有一定的证据支持,比如正是因为大西洋舰队的积极行动,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才无法在战役初期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持,不然圣地亚哥会更快沦陷,而没有守住圣地亚哥,是因为陆军的反击不够强大,而且布雷德利在战役之前的判断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至于当时圣地亚哥港的海军部队在战斗中的表现,这个并不是关键,因为那不是作战部队,只是负责管理港口,以及维持港口正常运转的一支非战斗性部队而已。
  之前,美国陆海两军的统帅还没有发生过直接争吵,而且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马歇尔与金一直保持着默契,比如在新奥尔良遭到轰炸之后,总统要求发动一次报复性反击行动,马歇尔与金都不支持,结果阿诺德也没有做出什么文章来。可是这次事关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不管是马歇尔,还是金,两人都不想因此而受到责难,更不想让自己的部下来背黑锅,自然就都不会让步了。
  事情从八月中旬闹到了下旬,总统甚至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军队高层会议,可结果马歇尔与金上将都不肯让步。闹到最后的结果是,总统也不耐烦了。说白了,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且绝不会是马歇尔或者金本人,而是负责指挥部队作战的将领。那么,也就只两个人有可能背黑锅,一个是古巴防御司令布雷德利,另外一个就是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斯普鲁恩斯。
  可问题是,当时马歇尔全力担保布雷德利,而金上将又权利担保斯普鲁恩斯,而且都指责对方作战不力,才导致圣地亚哥迅速沦陷,而且都认为,如果对方能够更积极主动一点,或者是对战局的把握更准确一点,就不会遭受如此惨败。毫无疑问,这种争执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特别是当美军总司令(总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硬派的时候,陆军总参谋长与海军部长的争执绝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
  当时,美国总统德拉诺刚刚开始他的第四界任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界的总统。虽然美国国内大部分民众在受到了欺骗性的宣传之后,都对战争充满了希望,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连任四界,而且需要更多人支持的总统,也就是美军总司令来说,军队内部的任何争吵都是没有好处的,不管是马歇尔,还是金有道理,这种争执绝对要制止,也绝对要打压下去。
  八月二十二日,总统给了陆军总参谋长与海军部长一人一巴掌。当天就成立了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并且直接由白宫领导,不通过国务卿的内阁,也不受两军影响,而加入该调查委员会的都是总统幕僚班子里的权势人物。该调查委员会的任务就是查清楚到底是谁的错误指挥,以及消极态度最终导致圣地亚哥迅速沦陷。
  因为当时古巴战场上的战斗还没有平息下来,唐帝国陆战队正在猛攻巴亚莫与奥尔金,在马歇尔全力担保,以及提出临战换帅对作战严重不利之后,调查工作就首先从刚返回诺福克没有几天的大西洋舰队开始。而参与调查的人员都是总统的亲信,并且获得了总统的最高授权,还有一支宪兵部队配合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该调查委员会有权力传讯包括斯普鲁恩斯在内的大西洋舰队的任何一名官兵,并且进行隔离询问,而不需要接受金上将的干预。
  金上将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可是再不满,他也无法改变总统的决定。该委员会的调查小组在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就到达了诺福克,并且在当天就将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首先隔离了起来,然后是各战舰舰长,在后方负责联络的参谋军官。到二十三日上午,斯普鲁恩斯也受到了传讯。调查工作全面开始了。
  不管这次调查的结果如何,对斯普鲁恩斯,大西洋舰队,甚至是美国海军而言,这绝对是一次巨大的打击。首先这让很多人意识到,总统不再信任海军。其次,调查工作严重的影响到了大西洋舰队的正常秩序。最后,这还严重分裂了大西洋舰队,给部分有野心的参谋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特别是在传讯了之前被斯普鲁恩斯解除了职务的那几名“谋反”的参谋之后,大西洋舰队内部已经四分五裂,而且人心惶惶,还有哪个官兵会想到作战行动呢?
  连续好几天,斯普鲁恩斯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询问。除了他心底要保全大西洋舰队的想法之外,他没有隐瞒什么,而且也没有必要隐瞒什么。说实话,当时负责调查的那几个人都不是海军军官,对海军又有多少了解呢?而且斯普鲁恩斯在指挥舰队作战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会遭到调查,因此他在下达命令,部署作战任务的时候都相当主意措词。可是斯普鲁恩斯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西洋舰队不是他之前的第五舰队,他的大部分亲信参谋都没有在这里,那么就不是所有的参谋都会站在他这一边。
  到了八月二十八日,调查人员查到了当初斯普鲁恩斯赶走的那几名参谋军官,这也是整个调查的转折点。在这几个参谋军官的供词中,都提到斯普鲁恩斯消极应战。很快,好几个受到单独审问的参谋军官的供词也出现了漏洞。
  到九月二日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受到了第六次传讯,这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询问。虽然调查人员很是客气,但是却提到了几个极为关键的问题。比如,斯普鲁恩斯在知道唐帝国的联合舰队将出现在巴哈马群岛南部海域之后,为什么不积极迎战,而是选择了撤退。以及在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逃避。还有在随后的行动中,大西洋舰队为什么改变了作战安排,转而离开了战场,而不是南下进入加勒比海。面对这些问题,就算斯普鲁恩斯早就有所准备,可也很难给出一致的答案,他的回答在很多地方都相互矛盾。
  到这个时候,斯普鲁恩斯已经是回天乏力了。他是精明的指挥官,是战术应用的高手,也是战场上最明智的人,可他并不是阴谋家,也没有策划阴谋的那种天分。调查越深入,斯普鲁恩斯在战役中所采取的消极应战的行动也就越明显。到九月五日的时候,全面调查工作基本上结束。虽然调查委员会没有权力决定将领与军官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但是斯普鲁恩斯当时就已经知道,他的海军军人生涯结束了。
  美国总统是在九月七日的时候拿到了调查委员会对大西洋舰队全面调查的第一份报告的。这份报告中有很多地方的措词都相当强烈。可想而知,在总统把金上将叫到白宫,并且让金上将看了调查报告之后,金上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当时,金上将就提出了辞职,表示愿意承担大西洋舰队的一切责任,很明显,金上将不惜以辞职相威胁,以保护斯普鲁恩斯。总统不可能接受金上将递交的辞呈,因为没有第二个人可以顶替金上将,无奈之下,总统只能命令调查委员会进行更深入的单独调查。
  当时,金上将没有忘记另外一件事情,即古巴的地面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唐帝国陆战队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两到三个月之内,敌人也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那么就应该对陆军在防御圣地亚哥,以及古巴东南部地区的作战行动也进行相应的全面调查。说白了,这就是祸水东引,只要在陆军也查出了问题,那么总统就不能把责任都推到海军身上去,到时候,甚至不需要让海军来承担主要责任,也就自然不会让斯普鲁恩斯离开大西洋舰队了。
  针对陆军的调查是在九月九日开始的,布雷德利被招了回来,而且还有上百名参谋,以及前线指挥官接到了传讯。与大西洋舰队的情况一样,针对陆军的调查工作也很是彻底,至少那些善长玩弄政治手腕的调查人员不会被马歇尔故意安排的障碍所难倒。同样的,马歇尔的反应也十分的强烈,并且在九月十日的时候,就直接去了白宫,把写好的辞呈交给了总统,同样以辞职来威胁总统,要总统停止调查。
  到九月十二日,总统不得不将马歇尔与金上将叫到一起,在重申必须要进行彻底调查之后,他没有接受两人的辞职要求,反而要两人以军人的身份,继续为国家效劳。很明显,总统的态度不会改变,调查工作也不会停止。可问题是,马歇尔与金上将心里都清楚,随着调查深入,问题肯定是越查越多,到时候谁也下不了台,说不定还会因为调查而引发兵变,至少也会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在国内造成不好的影响,到时候又怎么收场?
  总统与两军统帅的矛盾差点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而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九月十三日,布雷德利上将绕过了马歇尔,亲自向总统表示愿意承担失败的责任,并且辞去现有的所有职务,接受全面调查。
  布雷德利的选择是比较明智的,当时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且他在战前的判断严重错误,这一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相反,斯普鲁恩斯犯的错误要比他轻得多,如果从他们两个中挑一个出来承担责任的话,那么肯定是布雷德利,而不是斯普鲁恩斯。布雷德利主动提出辞职,这要比总统下达解职更好一点,至少能够保全他作为军人的名誉与身份,而不是耻辱的下台。
  对于布雷德利的行为,马歇尔愤怒归愤怒,可是他不得不接受事实。原本事情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可当时舰队里存在的问题是不可能继续隐瞒下去的。结果,在九月十四日,也就是联合舰队离开了金斯敦的当天,总统命令金上将直接指挥大西洋舰队,而不是由斯普鲁恩斯这个舰队参谋长代理指挥。也就是说,金上将的主要身份不再是海军部长,而是大西洋舰队总司令。
  金上将接受了总统的命令,因为这是让斯普鲁恩斯留在大西洋舰队的唯一办法。当天,金上将就去了诺福克,正式接管大西洋舰队。也就在当天晚上,唐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离开金斯敦的消息送到了诺福克。金上将随即命令斯普鲁恩斯去动员舰队,做好出发的准备工作。而当时舰队已经四分五裂,要想迅速动员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十六日,舰队仍然没有做好出发的准备工作,而当金上将收到巴哈马群岛遭到轰炸的消息后,他也知道,大西洋舰队即将开始最后一次作战行动了。
第五十二节
飞蛾扑火
  一直折腾到十六日夜,大西洋舰队才勉强离开了诺福克,而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
  当晚离开诺福克军港的只有大西洋舰队八成左右的战舰,另外还有十多艘巡洋舰留在了诺福克。而在出港的战舰上,官兵的满员率大概只有七成左右,也就是说,还有三成,接近一万五千名水手没有随舰队出发,其中一部分还在接受调查,另外一部分已经回家了,逃兵也有不少,补充给舰队的水兵还没有到达。虽然按照战时标准,各舰上配备的官兵都有多余的,少三成人,战舰仍然能够正常航行,但是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士气也是个严重的问题。金上将也因此不得不把缺员最严重的那十几艘巡洋舰留在了诺福克,而这些战舰最快也要十七日夜才能离开诺福克,同时为舰队送来补充给其他战舰的部分官兵。
  大西洋舰队在切萨皮克湾外面徘徊了整整一天,期间多次与不明身份的潜艇接触,到当天晚上,已经证实有三次遭遇的潜艇是正在返回切萨皮克湾的美军潜艇,而另外几次接触却无法证明,也就是说,那很有可能是唐帝国海军的潜艇。大西洋舰队的行踪是不可能保密的,金上将也没有这个指望。
  十七日夜间十一点,最后一艘巡洋舰加入了编队,大西洋舰队并没有立即向南航行,还得首先把后出发的巡洋舰带来的官兵送到急需人手的战舰上去。同时,金上将让斯普鲁恩斯去了第23特混舰队的旗舰。在送走斯普鲁恩斯的时候,金上将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他们两人不能同时完蛋,不然的话,美国海军就彻底没有救了,无论如何,也得有一个人继续坚持下去,为着最后一线希望坚持下去。
  来到“企业”号航母上的斯普鲁恩斯久久不能平静,金上将那番话一直在他耳边回响着,他很清楚,金上将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而且金上将所说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是到年底服役的新一批战舰。可那是希望吗?大西洋舰队也是在28年初的时候获得新的战舰的,可是一年时间不到,舰队成了什么样子?也许很多人只注意到了与唐帝国在战舰数量上的差距,可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双方官兵的素质,士气,以及获胜的信心又有多大的差距呢?美国海军现在缺的不是战舰,而是一批优秀的官兵!
  这是第二艘以“企业”命名的航母,官兵们称其为“大E”,这也是最后建造的三艘“埃塞克斯”级航母之一。斯普鲁恩斯知道,更先进“中途岛”级航母正在建造之中,虽然唐帝国海军也在建造新的航母,但是只要“中途岛”级航母服役,其性能将超过唐帝国的新式航母。可是,仅仅有好的航母就足够了吗?
  想到这些,斯普鲁恩斯心烦意乱,最让他担心的还是金上将此时的心态。
  总统安排的调查工作对大西洋舰队,以及整个海军的打击都是相当巨大的,对金上将本人的打击也非常巨大。说白了,斯普鲁恩斯是由金上将直接任命,而且是由金上将委托斯普鲁恩斯指挥大西洋舰队,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代表了金上将本人,总统对大西洋舰队,以及斯普鲁恩斯的调查,本身就是对金上将的严重不信任。作为一名军人,在受到总司令的怀疑后,不管是谁,心态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再说,这次总统让金上将直接指挥大西洋舰队,表面上是不信任斯普鲁恩斯,可实际上,也是对金上将眼光的一种怀疑。对一个已经在海军中战斗了四十多年,早就应该退休,因为战争被留下来的老牌将领来说,换在几十年前的话,总统的这个态度不是将军人逼到死路上,就是逼着军人造反了!金上将不会选择后者,因此他只能选择前者,在出海的时候,他也许就没有考虑过会活着回去。
  当初,是总统亲自找到金上将,要求他出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官,随后又任命他为海军部部长。而在金上将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的时候,已经到了退役的最大年龄。为国效劳的职责感让金上将留了下来,可又有谁想到,此时原本应该在自家花园里除草,或者是种点向日葵,西红柿的老人会被逼到绝路上去呢?
  也许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可是这又完全能够怪罪于命运吗?从24年参战开始,到现在,美国海军在战场上打了那么多仗,可真正值得庆祝的胜利又有几次呢?表面上看似强大,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舰队的美国海军,其内再也同样的强大吗?也许,对美国海军来说,缺少的肯定不是强大的战舰,相反,缺少的是一种必胜军队所拥有的士气,信心。而这些都不是依靠建造战舰就能够获得的,更多的时候,必须要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才能够锻炼出来。与唐帝国海军比起来,美国海军最缺少的就是那种在血与火,惨败与完胜之中锻炼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顽强的斗志。
  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就能够看出两国海军在历史方面的巨大差距。
  唐帝国海军从风帆时代开始就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海军,而且几乎在整个风帆时代统治着全世界的海洋。相反,美国海军在成立的时候,风帆战舰已经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而且美国海军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作为,仅在独立战争中派出过几艘袭击舰,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对战争并无重大影响的小胜利。
  从风帆战舰到铁甲舰统治海洋的过渡时期是唐帝国海军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可是就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唐帝国海军仍然纵横四海,并且与迅速崛起的西方列强对抗了上百年的时间,最终也只被赶到了南大西洋,同时牢牢的控制着印度洋与太平洋。而在同一时期,美国海军还在成长,而这期间真正重要的海上战斗就是反抗敌国干涉的第二次独立战争。另外,与墨西哥的第一次战争以地面作战为主,海军几乎没有参加作战行动。
  到了铁甲舰时代,唐帝国海军仍然对西方列强保持着一定的优势,而且在与日本对抗了近百年的时间后,仍然保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其官兵队伍的素质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虽然在此期间,美国击败了墨西哥,并且击败了西班牙,实力迅速扩张,可美国海军并没有遇到一个足以对其构成严重威胁的对手,也就没有打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海上战争,其积累下来的经验是相当有限的。
  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次全球战争,唐帝国海军从战争初期的全面失败到战争后期的反击,再到最后不得不坐下来签署妥协的停战协议。数年战争之中,唐帝国海军不但顶住了压力,而且还先后击败了数个强大的敌人,如果没有美国的威胁,恐怕当时唐帝国的舰队就已经杀回了欧洲海域,重新成为了海上霸主。相反,美国海军在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中几乎没有参加什么像样的军事行动,只是在北大西洋上协助英国对付德国的潜艇(也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反潜能力相当强悍),同时在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候派遣舰队前往南大西洋与中太平洋,阻挡唐帝国海军的反击步伐。
  可以说,在进入了蒸汽动力时代之后,直到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美国海军就只经历过一次有点规模的海上战争,那就是与西班牙争夺古巴的“美西战争”。同一时期内,唐帝国海军几乎就没有停歇过,一直不断的与敌人在战斗着。表面上,唐帝国海军因此而被削弱,美国获得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会。可在这一切的背后,唐帝国锻造出了一支坚忍不拔,不畏失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站起来,击败敌人,获取胜利的强大海军。而美国得到的仅仅只是数量众多的战舰,以及一批心理承受能力异常脆弱,而且没有多少实际经验的海军官兵。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的强大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而不是内在的。也许,在战争初期,在失败距离美国还很远,胜利距离美国很近的时候,美国海军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就如同24年到26年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一样。可是当形势迅速逆转,美国逐渐走向失败,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国必然失败的时候,美国海军就不再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只是一支任人宰割的羊群。
  在被解除了第五舰队司令官的职务,回家赋闲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在来到了大西洋舰队之后全面加强训练的主要原因。当时很多有远见的人,比如尼米兹,金上将也都知道海军官兵队伍里存在的严重问题,而且两人都坚定的支持斯普鲁恩斯。可最重要的是,还有没有时间让海军官兵重拾信心,敌人会给他们重振舰队的机会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是自身的,还是外界的因素,当美国距离最后战败只有不到一步之遥的时候,恐怕除了一些疯狂的幻想家之外,不会有任何人再拥有必胜的信心。
  当迷雾散去,真相浮上来之后,斯普鲁恩斯也意识到,金上将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也许已经把遗书写好了。一阵海风吹来,斯普鲁恩斯打了个哆嗦,他朝着第22特混舰队所在的方向看去,漆黑的海面上,根本就看不到第22特混舰队战舰的踪影。如果金上将准备去完成最后的使命的话,那又会有多少人陪葬呢?
  舰队开始转向加速,海面上的风也越来越大。在拉布拉多寒流的作用下,九月中旬的气温已经有点寒冷了。斯普鲁恩斯心里也在发寒,连金上将都失去了信心,那还有什么指望,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咎与总统搞的那场莫须有的调查。也许,总统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海军的士气与斗志,可适得其反,最终不但没有让海军官兵燃烧起战斗的火焰,反而严重的打击了海军的信心,并且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将军,司令官发来电报。”
  斯普鲁恩斯迟疑了一下,然后转身接过了电报。这是金上将发来的,给第23特混舰队的作战命令。电文内容很简单,寥寥几十个单词而已,斯普鲁恩斯一眼就扫完了,接着他就呆住了。金上将要第23特混舰队继续向东航行,并且侍机转向南下,第22特混舰队将主动寻找唐帝国的主力舰队决战,而第23特混舰队应该利用第22特混舰队创造的机会发动偷袭,争取击溃唐帝国的主力舰队,而电文最后面还补充了一句,那就是如果没有偷袭的机会,第23特混舰队务必在收到新的电报后返回诺福克,结束作战行动。
  毫无疑问,金上将已经做好了送死的准备,而且还要用第22特混舰队做诱饵,为第23特混舰队创造歼灭敌人的机会。暂且不论这个机会有多大,怎么也应该由第23特混舰队来扮演诱饵,而不是让舰队司令官本人去引诱敌人上当。
  “将军……”
  斯普鲁恩斯拿着电报的手在微微颤抖,两支特混舰队是不可能击败唐帝国的主力舰队的,第22特混舰队的行动无疑是飞蛾扑火,这与送死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第23特混舰队就算是抓住了机会,又有多少把握击败一支拥有至少六艘航母,甚至有可能是九艘航母的主力舰队呢?
  “将军……”
  “按照司令官的命令行动吧。”斯普鲁恩斯把电报还给了通信参谋。
  大海仍然一片漆黑,黑得让人心里感到了丝丝害怕,两支舰队已经分开了,斯普鲁恩斯没有办法去改变金上将的决定,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第22特混舰队白白的牺牲掉。
第五十三节
胜利的曙光
  郝东觉在十七日凌晨就收到了雷少卿发来的电报,美军舰队离开了诺福克军港,并且出现在了切萨皮克湾外海。白天,郝东觉又收到了好几封电报,都是与大西洋舰队有关系的,而让他感到很是难以理解的是,大西洋舰队在离开了切萨皮克湾之后,并没有立即南下,而是在外海徘徊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也许,他们是在等待时机,或者是更准确的情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