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735

  可以说,谈仁皓在昨天晚上花的那几个小时的时间是没有白费的。这些,是他早就想好了的,或者说,是早就想到了的。通过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化,获益最大的有三个人,一是谈仁皓,二是雷少卿,三是郝东觉,也许只有黄晓天受到了点影响。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化安排下来之后,谈仁皓就成为了帝国海军中唯一拥有巨大实权的舰队司令官,不管是姜仲民,还是郝东觉,都不可能与他竞争!
第十二节
人事大变动
  可以说,在这近十年的海军生涯中,谈仁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当初一个初生牛犊般的年轻军官成长为了帝国海军的头号干将。除了军事指挥才能的提升之外,谈仁皓在掌握内部斗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从他向甘永兴提出的人事变动方案来看,谈仁皓很好的把握住了分寸,同时尽最大限度的照顾了自己嫡系一派将领的利益,从而巩固了他在海军中的地位,并且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还将所有的竞争对手,以及有可能的竞争对手都抛在了后面,或者是压了下去。
  也许,当时谈仁皓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当他逐步进入了海军的核心圈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参与到权力斗争中来,从最初的反感,到被迫适应,再到积极的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嫡系争取利益,谈仁皓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他自己没有办法感觉到的,可是任何旁观者都能看出,当谈仁皓不得不参加这场游戏的时候,他不会比其他任何人做得差。而且,这是在今后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要能力。
  也许,当时甘永兴对谈仁皓的这点变化是最为重视的。可以说,甘永兴也是亲眼看到谈仁皓从一个稚嫩的将领成长为了一个可以灵活应用权力手腕的将军。当初,在确定谈仁皓为海军的接班人的时候,甘永兴还曾经担心谈仁皓不能适应海军内部的权力斗争,而最终会被淘汰掉,而且不得不经常主动帮助谈仁皓出谋划策,甚至是暗中帮助谈仁皓排除障碍。现在,当谈仁皓提出了这次的人事变动之后,甘永兴也立即发现,谈仁皓不但适应了海军内部的权力斗争,而且还很快就掌握了权力斗争的窍门,并且很好的利用了所有的条件,在尽量确保自身的利益,同时又尽量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之下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肯定算得上是极为高明的手段。甘永兴在为此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意识到,必须要让谈仁皓知道,权力斗争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铲除敌人,同时又会伤害到自己,如果不是使剑的高手,那就别去碰这把双刃剑!当然,这些话是不能直接说的,只能够暗示,并且通过积累斗争经验,让谈仁皓逐步掌握权力斗争的各个窍门,最终成为海军中最具实权的人物。
  修改人事提名并不麻烦,而且海军内部的人事调动也很简单。当天上午,甘永兴就与聂人凤单独谈了这件事,下午的时候,聂人凤就给严定宇打了电话,甘永兴也主动跟罗云冲进行了联系。最后,罗云冲接受了海军的意见。当然,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必须在这份人事提名交到首相那里之前,让雷少卿成为海军上将。
  雷少卿的正式晋升令是在七月十四日才下达的,不过在七月八日,甘永兴就已经从校长那里拿到了一份临时的晋升令,雷少卿由一级中将直接晋升为二级上将。次日,罗云冲就将人事提名交给了首相,而在这份名单上,雷少卿的军衔已经是二级上将了。首相在当天下午就批准了这份人事提名,并且正式任命罗云冲为北美洲战区司令官,责成海军与陆军司令部协助罗云冲尽快组建这个新的战区,同时完成战区司令部的建设,调整战区的指挥体系。
  罗云冲是在七月十日离开帝国,飞往巴拿马城走马上任的。当天,海军也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而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好几件事情。比如雷少卿的破格晋升(当时还没有到年底的统一晋升时间),雷少卿与黄晓天两人的人事调动,第三舰队新任司令官。基本上,谈仁皓所需要的都得到了满足,当时被提名出任第三舰队司令官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郝东觉。而这次会议上决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的基础上成立联合舰队,并且由谈仁皓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官。
  这一点是谈仁皓没有想到的。因为这是通过海军司令部正式确定的联合舰队,那就不再只是一个虚职,而是一个有实权的,而且肯定是正式的职务。更重要的是,如果谈仁皓出任了联合舰队司令官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继续担任第一特混舰队司令官,以及第一舰队司令官。
  当时,是由聂人凤亲自提出成立联合舰队,全权负责对美海上作战,很明显,校长的考虑要比谈仁皓更为细致与周到,通过成立联合舰队,得到好处的人就更多了,而且无一例外的,从中获得好处的都是谈仁皓的嫡系。
  接替谈仁皓担任第一特混舰队司令官的最佳人选肯定是朱荣哲。虽然朱荣哲算不上是第一特混舰队的嫡系将领,不过他是从第二特混舰队出来的,而且是由郝东觉推荐给谈仁皓的,在第一特混舰队也干了不少的时间,完全算得上是谈仁皓的嫡系将领。由他担任第一特混舰队司令官,不但能够扩大谈仁皓的阵营,也能够提高谈仁皓的影响力,同时让谈仁皓在第一特混舰队仍然有足够高的威望。只不过,作为帝国“头号舰队”,朱荣哲能否继续保持第一特混舰队的光辉战绩,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保证的了。
  在郝东觉去了第三舰队后,能够接替谈仁皓出任第一舰队司令官的人就只有常荐新。当初,调常荐新去第三特混舰队的时候,他就感到有点委屈,期间还多次想要出任航母特混舰队的司令官。更重要的是,常荐新在海军中服役的资历甚至比谈仁皓还要多几年,而且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差,指挥的好几次重大战役都获得了胜利,在第三特混舰队就从来没有失败过。现在,谈仁皓,雷少卿,郝东觉都获得了高升,如果他仍然留在第三特混舰队的话,那么明显很不公平。另外,当时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与常荐新竞争,加上常荐新在第一舰队的威望,以及他与谈仁皓的关系,由他出任第一舰队司令官,不但能够消除常荐新的不满,而且还能保证第一舰队在两任司令官之间顺利过渡。
  当然,随着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还有更多的人获得好处。比如,第一特混舰队需要新的参谋长,第三特混舰队需要新的舰队司令官等等,这就会让更多早就积累了足够的战功,都等着获得晋升的军官与将领获得了好处。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谈仁皓的嫡系部下,从而,谈仁皓在舰队里的威信就更高了。
  在聂人凤提出了这个人事变动计划的时候,谈仁皓就想到了这几点好处。不过,他忽略了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成立了联合舰队之后,谈仁皓不仅仅是第一舰队的司令官,而且还是第三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再加上被调往第三舰队的郝东觉,第三舰队也将成为谈仁皓的嫡系部队。
  本来,黄晓天就属于谈仁皓的嫡系将领,可怎么说,也不会比谈仁皓与妹夫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吧。因此,在郝东觉出任第三舰队司令之后,第三舰队也就将陆续成为谈仁皓的阵营。再加上担任第八特混舰队司令官的郑冠华本来就是谈仁皓带出来的,而且当初也是由谈仁皓推荐才出任特混舰队司令官的,这样一来,恐怕要不了多久,第三舰队也成为了谈仁皓的嫡系舰队了。
  到此,谈仁皓的影响范围实际上已经扩大到了两支主力舰队,如果按照特混舰队的数量计算,同时不考虑基本上已经撤编的第六特混舰队,谈仁皓就已经掌握了帝国海军七分之六的舰队实力了!而舰队是海军的“嫡系”,是海军最重要的兵种,在谈仁皓成为了帝国海军名副其实的舰队总司令的时候,还有谁能够与他竞争海军司令的宝座呢?
  考虑到这层意义,可以说,聂人凤的安排意味深长。由聂人凤亲自提出的提议也自然不会遭到反对,只是,当时这个安排实际上并不完善。在确定成立联合舰队之后,聂人凤与甘永兴对此事进行了很深入的分析,最终两人都确定,还必须要设立一个联合舰队司令部,而且必须设立联合舰队总参谋长。
  后来,是由严宇龙出任联合舰队总参谋长的,而这个人事安排就更加的有意思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严宇龙是黄晓天的嫡系,而不是谈仁皓嫡系,不管黄晓天与谈仁皓的关系如何,当时把黄晓天调任战区总参谋部,严宇龙肯定会受到影响。随后,将第二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对调,由郝东觉担任第三舰队司令官,结果在第三舰队里,实际上就只有严宇龙的第七特混舰队不是谈仁皓的嫡系舰队了。另外,严宇龙与郝东觉的关系也只是一般,算不上密切。在这个时候把严宇龙调到联合舰队司令部来担任总参谋长,其作用自然非同寻常。
  第七特混舰队需要新的舰队司令官,后来是由原来的参谋长直接晋升为司令官,而郝东觉把第二特混舰队的参谋长安排到了第七特混舰队去担任参谋长,表面上,这是被贬,而实际上,却是为今后接管第七特混舰队打下基础。另外,严宇龙也获得了晋升,可同时却只能在联合舰队司令部与谈仁皓合作,这一方面可以加强两人之间的关系,把严宇龙争取过来,另外一方面,也自然削弱了严宇龙在第七特混舰队的影响。
  同样,因为成立了联合舰队司令部,很多原本属于特混舰队的参谋军官都被抽调了过来,其中第一特混舰队的参谋占了多数,而其他几支特混舰队也都派了人员过来,后来甚至还从第五特混舰队抽调了两名参谋过来。这样一来,就使更多的,以前很难获得晋升机会的参谋得到了提拔,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人也都欠了谈仁皓的人情,从而让谈仁皓的影响力,以及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次人事变动的规模绝不亚于一次大的舰队体制改革,而且,从这一系列的变动与安排上来看,聂人凤与甘永兴才算得上是玩权利斗争的老手。谈仁皓在获益匪浅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权利斗争的诀窍,大概,聂人凤与甘永兴都将这次的人事变动当作了一次课堂教学,正是希望谈仁皓能够从中学习到经验。
  当然,从这次人事变动上来看,聂人凤也已经完全确定了谈仁皓在海军中的地位。如果说甘永兴当时是海军的二号实权人物的话,那么谈仁皓就算得上是第二号半实权人物了。如果聂人凤没有想过要让谈仁皓成为未来的海军司令,甚至是有那么一点点怀疑与犹豫,他都不可能主动帮助谈仁皓在海军中扩大与巩固势力,并且打压其他的所有竞争对手,把谈仁皓的嫡系安排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去。这也是聂人凤第一次帮助谈仁皓打下基础,而且一出手就是大动作,根本就不给其他任何人机会。也许,这就是聂人凤与甘永兴的区别,甘永兴往往只能够在暗中协助,而且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而聂人凤就要豪气得多了,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敢于置疑聂人凤在海军中的权威性。
  可以说,这次看起来风平浪静,没有搞出什么大的风波,而且基本上只是在海军内部完成的人事变动对帝国海军在战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是谈仁皓作为海军司令接班人的身份已经得到了正式确认,其次,通过这次变动,谈仁皓在海军内的影响力几乎覆盖了整个舰队,其拥有的地位,威信,以及威望已经达到了海军司令官的要求。当然,谈仁皓最缺的还是资历以及年龄,而这就不是其他任何人,或者是谈仁皓自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第十三节
超级舰队
  十一日的时候,事情基本上就订了下来,谈仁皓也要准备启程返回北美洲战区,回去指挥他的舰队了。也就是在十一日的下午,甘永兴突然找到了谈仁皓,叫上他去了司令部南面的港口。
  “参谋长,你不会让我乘坐运输船去巴拿马吧?”谈仁皓有点不解,参谋长带他去港口做什么?
  “当然不是,就算你肯,我都不肯。”甘永兴拍了拍前面司机的肩膀,示意司机开快点,然后又对谈仁皓说道,“你先别急,到了码头上你就知道了。”
  谈仁皓也没有多问,肯定有什么好事,不然参谋长不会这么兴奋。实际上,还没有等轿车开到码头上,谈仁皓就知道甘永兴为什么要带他去港口了。轿车刚拐过最后一个弯,谈仁皓就看到了停在港口里的那些威武的战舰,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那三艘外形非常独特的航母,一种之前谈仁皓只在图纸上见过,还从来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的航母。
  “怎么样,没有叫你白跑一趟吧?”甘永兴拉开了车门,首先下了车。
  谈仁皓跟着下车后,这才发现,靠在码头上的航母比他在远处见到的要大得多,而且比他以前见过的任何战舰都要大得多。这就是帝国海军花了数年时间设计,并且花了一年多才建造完成的“岛”级航母,这三艘航母分别为“台湾”,“海南”,以及“库叶”号,这也是帝国本土最大的三座岛屿。如果按排水量计算,这三艘航母是当时帝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其满载排水量已经超过了经过了两次改进后的“新省会”级战列舰。
  “岛”级航母的诞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可以说,这是帝国海军航母发展史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证明了帝国海军在发展战舰方面的实用主义特点。从最初立项,到第一批服役,期间整整经历了六年半的时间,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
  在战争爆发之后不久,当时的帝国海军司令还是萨季亭元帅,在认识到航母的巨大战斗力之后,帝国海军在21年底的时候就提出了要求发展一种超过所有对手的航母。而当时“湖”级航母的研制工作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不久,为了能够加快航母的研制与建造速度,海军在这个时候就为确定了“岛”级航母的研制项目。而这仅仅只是立项,正式的研制工作却并没有立即展开。
  随后,帝国海军换了两任司令官,在聂人凤上台之后,海军又需要首先处理体制改革,以及编制改革的问题,还要处理姜邦国遗留下来的很多难题,“湖”级航母的研制进展也相当顺利,而且当时全世界范围之内,恐怕也就只有美国正在研制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能与其匹敌,所以聂人凤在当时没有注意到已经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岛”级航母的研制计划。当时,这个计划甚至连一个正式的名称都没有呢。
  直到25年初,随着“湖”级航母大规模服役,建造工作全面展开之后,甘永兴在处理海军25年的造舰计划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被搁置的项目,接着就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正式启动了这个项目。而当时,“湖”级航母的性能是得到了承认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制造新的航母,只需要保证建造更多的“湖”级航母就行了。因此,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在启动了这一项目之后,也只是委托几个造船厂进行基础研究,而没有给出新航母的性能需求数据。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四个造船厂也都在忙着建造更多的“湖”级航母,也不是很重视这个项目,而且很多参与研制的工程师都认为,海军需要的实际上就只是一种比“湖”级更大,能够携带更多战机,航空作战能力更强的航母,因此按照“湖”级设计,进行同比例放大就行了。显然,这个研制方向是绝对错误的。
  随着美国参战,太平洋战场上的血战开始,“湖”级航母在战斗中也迅速的暴露出了很多缺陷与不足,特别是在25年到26之间,连续损失了数艘航母,同时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进攻陷入了僵局的时候,发展更新,更好的航母才真正得到了重视。也就是在26年的时候,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提出了具体的性能要求,“岛”级航母的研制工作才正式展开。
  参加竞标的四家船厂都错误的理解了海军的要求,仍然认为只需要同比例放大,让航母多搭载几十架飞机就行了,可当时海军要的绝不是放大版的“湖”级航母,而是一种全新的航母。结果,反而是在战争期间升成了甲级造船厂的高雄船厂提出的方案最为符合海军的要求。这就是“岛”级航母的第一个设计方案,仍然采用直通甲板,满载排水量提高到了48000吨,载机数量仍然只有120架,全面提高了航母的水下防护能力,并且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与装甲主甲板,采用封闭式舰首,并且在机库四周设置隔板,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半封闭式机库。也就是说,这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设计方案,而其航空作战能力实际上并无实质上的提高。
  最符合,并不表示就一定会被采用。实际上,海军对高雄船厂的方案也不满意。结果,三个月后,海军送出了第二份招标书,其中明确提到,必须要借鉴实战中的经验教训,在全面提高了航母的生存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全面提高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而且允许船厂采用新技术与新设计,成本控制也放宽了不少。
  这份招标书最终确定了“岛”级航母的基本特点,而之前表现优秀的高雄造船厂因为缺乏足够的工程师,而设计航母绝不是设计作战飞机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工程师队伍,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航母。这次胜出的正是帝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江南造船厂。当时,江南造船厂已经意识到,海军很有可能停产“湖”级航母,转为订购新的航母,而新的航母造价更高,那他们的利润也就越多,如果能够获得海军的订单,这对船厂也极为有利。在此情况下,江南造船厂组织起了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艇设计团队,拿出了一套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设计方案,这就是采用了斜角甲板,安装了四部弹射器,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的“岛”级航母的原始设计方案。
  当时,很多设计都是闻所未闻的,或者就是海军之前所摒弃的。比如,斜角飞行甲板就是第一次出现,另外,海军之前就曾经放弃过半封闭式机库,认为这会限制载机的数量。而安装四部弹射器,这更是让人觉得有点过头了。不过,事实证明江南造船厂的设计是相当有远见性的,可以说,这些都成为了战后航母的标准设计,因此“岛”级航母也成为了帝国海军航母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承上启下的一种先进航母了。
  当然,初始设计仍然需要改进,比如斜角甲板与航母中轴线的夹角,最初只有5度,后来先是扩大到了8度,然后是11度,最后确定13度最为合适。还有四部弹射器的安装方式,舰尾阻拦索的设置位置,这些都改进了不少。而在所有的改进中,最明显的就是升降机的位置与数量。最初的设计中,仍然采用两部升降机,而且都在中轴线上,而且设计的是全封闭式机库(后来才改为半封闭式机库),可是在模型实验中,很快就暴露出设在中轴线上的升降机将严重影响到航母的航空出勤效率,影响了飞行甲板的利用效率。最后,工程师大胆借鉴了美国“埃塞克斯”的经验,将位于后部的升降机移到了航母舰岛的后方,可同时仍然保留了舰岛左侧的前部升降机。可这个设计仍然有问题,这部升降机的位置必然会影响到飞机起飞作业。最后,这部升降机被移动到了航母舰岛的前面。可工程师很快就发现,两部升降机都在右舷的话,那么设在左部斜角甲板上的弹射器的效率就会降低很多。最终的设计是,在舰岛前后各设一部升降机,同时在航母左舷的后面设第三部升降机。这样一来,航母就有了三部侧舷升降机,同时机库也成为了半封闭式。
  设计完成之后,江南造船厂首先制造了一具十分之一的木制模型,在进行模型测试的时候,还对航母飞行甲板的利用率进行了测算,而得出的结果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很是满意,甚至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忽略掉了航母仍然只有120架的载机数量,原因是,四部弹射器的利用效率非常高,其载机的出动率是“湖”级的1.5倍到1.8倍之间。这样一来,就算只能够携带120架作战飞机,但可以一次性的放出所有的轰炸机,从而增强航母的突击能力,这就相当于让航母的单次突击能力提高了近一倍。而在航母作战中,第一次突击就将决定胜负,很少有指挥官会考虑到第二次突击的问题。
  设计完成后,海军立即下了订单,26年末,江南造船厂就切割了首舰“台湾”号的第一块钢板。可问题是,在建造的时候,正好赶上帝国海军在27年开始的装备体制调整,而且当时海军的订购价格降低了很多,导致原本应该在27年底就服役的第一批四艘“岛”级航母迟迟无法服役,直到28年4月,前三艘的建造工作才完成,随即就交付海军进行海试,而由高雄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到7月都还没有完成栖装呢。
  “参谋长,这三艘航母会编入哪支舰队?”
  “这个应该由你来做主,反正不会是第五特混舰队。”甘永兴拍了拍谈仁皓的肩膀,“不过嘛,就算现在让它们起航,也要下个月才能到达加勒比海,所以,我只是带你来看看,你回去后,可以先了解一下各舰队的情况,然后再挑选最合适的一支舰队换装,记得在月底前给我相关的换装报告就行了。”
  “那好,我回去后就安排这件事情。”谈仁皓立即答应了下来,实际上他已经想好应该首先让哪支特混舰队换装了。“不过,淘汰下来的航母怎么办?”
  “这个嘛,也许会成立新的特混舰队,或者是让第六特混舰队改为航母特混舰队。这事现在还没有订下来,而且在成立了联合舰队之后,特混舰队的数量已经不受限制,到时候,我们再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决定。”
  “也好,那么换装工作可以先压一压,让官兵有更多的时间训练,同时等我们解决掉美国海军的最后一支舰队后,就有时间让舰队进行换装训练了。”
  “这事你来决定,你现在可是联合舰队司令官了,别什么事都问我。”甘永兴拍了下谈仁皓的肩膀。“现在我们先回去吧,你什么时候的飞机?”
  “傍晚前,大概要在飞机上吃晚饭了。”
  “那你就早点回家收拾行李,等下直接去机场就行了。”甘永兴先让谈仁皓上了车,然后他也上了车。“到了巴拿马,记得给我发封电报回来,其他的事,你可以慢慢处理,首先要解决好与罗云冲之间的配合问题。现在,联合舰队并不属于罗云冲的指挥范围,你有很大的独立性,所以你们之间的关系相当重要。”
  谈仁皓早就在考虑这件事,成立了联合舰队之后,舰队的独立性大增,而且不属于战区编制,只是由雷少卿,黄晓天来负责战区与舰队之间的协调工作。也就是说,谈仁皓不由罗云冲直接指挥,两人是合作关系。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将直接决定对美作战的进度。
  当天傍晚,谈仁皓就离开了舟山,临走前,甘永兴因为还有很多事要忙,没有来送他,却派人给他送来了一份厚厚的文件,名曰在路上打发时间,这可让谈仁皓有点头痛了,他一般习惯在飞机上睡觉,需要看文件打发时间吗?就算要,他也会选择几本通俗小说,而不是那些严肃的军事文件。
第十四节
新模式
  飞机起飞后,谈仁皓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就去睡了一觉,等到他醒来的时候,飞机已经到达关岛了。在降落加油的时候,换了两名飞行员,随即就再次起飞,下一站将是瓦胡岛。当飞机上升到了巡航高度之后,谈仁皓没有了一点睡觉的意思,无奈之下,只能拿起了甘永兴派人送给他的那份文件。
  这实际上是两份文件,第一份是当时海军获得的新战舰的名录。到7月初,一共有72艘战舰,即航母,巡洋舰,以及驱逐舰服役。这些战舰都暂时编在预备役部队,主要是官兵的训练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同时没有确定将这些战舰编入哪些舰队。甘永兴给谈仁皓这份名录,说白了,就是让谈仁皓首先挑选,等他挑完了,再给别的舰队挑。
  另外一份文件是由甘永兴亲自写的,主要就是给谈仁皓的建议,包括该怎么组建联合舰队,成立联合舰队司令部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成立联合舰队之后,应该怎么指挥舰队作战。可以说,这是甘永兴特别为谈仁皓准备的。甘永兴在出任帝国海军总参谋长之前,当了十几年的舰队指挥官,对指挥舰队作战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再加上他这几年在海军司令部积累的经验,可以说,他的建议对谈仁皓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许,当时甘永兴唯一帮不上的地方,就是应该怎么来安排新的舰队战术。
  看到这份文件的时候,谈仁皓也很是感动。参谋长在百忙之中还专门为他写了这份文件,其关怀之情表露无余。当然,谈仁皓也极为重视甘永兴提到的几个要点。特别是应该怎么安排联合舰队司令部的人事权利,怎么通过联合司令部的人事结构来制约每一个手下,以保证司令部的每一个军官都向他负责,而不至于形成小团体。这一点,是谈仁皓在以往所无法学到的东西。后来在组建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时候,谈仁皓把甘永兴给他的几点建议都用上了,这为他管理与指挥舰队作战有着巨大的帮助。
  在海军司令部的时候,谈仁皓考虑得更多的是海军内部的权利斗争,这也是他所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可是,在飞赴战区的路上,谈仁皓已经开始考虑作战行动了。对他来说,战争还没有结束,敌人也没有被彻底的打败,因此战争还是排在第一位的,击败敌人仍然是首要任务,至于权利斗争,这个在作战行动中是绝不能出现的。可当时,甘永兴并没有在联合舰队的作战行动方面给予谈仁皓很大的帮助,毕竟甘永兴离开前线部队已经好几年了,他以往的经验也过时了,而谈仁皓却有着丰富的实战指挥经验,这个问题,只能由谈仁皓自己来解决。
  如果从战术上讲,成立联合舰队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改变了以往由主力舰队与特混舰队所形成的海军基本战术。表面上,联合舰队只是扩大了规模的主力舰队,可是实际上,联合舰队与主力舰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按照当时聂人凤给联合舰队的定义来看,联合舰队不仅仅是一支庞大的舰队,同时也是相应战区里级别最高的舰队。也就是说,联合舰队司令部要负担起整个战区里舰队作战的任务,联合舰队本身就是海军的一个独立战区,与设在地面上的战区有着同等的地位。这一点,绝不是以前的主力舰队所拥有的。按照以往的指挥体制,不管是特混舰队,还是主力舰队,实际上都是属于战区的一部分,其地位在战区之下,由战区直接指挥,从而要受到战区的约束,就算舰队可以在多个战区之间调动,可是也不可能获得与战区同等的地位。
  可见,聂人凤成立联合舰队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海军舰队的地位。在成立了联合战区司令部之后,就算由海军将领担任了数个要职,可实质上,联合战区司令部的主体是地面部队,而且肯定是陆军,而不是陆战队。在此情况下,要保证海军的地位,就必须要提高舰队的地位,让舰队拥有更高的自主权与灵活性。从这一点上来看,聂人凤确实算得上是老谋深算,其对军队内部权利斗争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谈仁皓是在会议之后确定了联合舰队拥有与战区司令部同等地位的事情之后才看出校长的这个意图的。这让他更加的佩服校长的手腕了,而且也让他觉得,在军队内部的权利斗争方面,他比校长还差得太远了。校长这一招可谓一石三鸟,而且让严定宇根本就无法应付,毕竟,这是海军内部的事情!
  这些都是关系到海军,以及帝国军事制度根本的问题,谈仁皓没有插手的余地,只是,在联合舰队成立之后,要怎么样才能够将舰队的战斗力彻底的发挥出来,从而最终击败敌人呢?这就是谈仁皓必须要应付的难题了。
  成立联合舰队是肯定利大于弊的,毕竟将舰队置于统一指挥之下,这样舰队的作战效能才能够得到提高,而像以往那样由舰队司令官通过协作来指挥舰队,就算谈仁皓仍然是实际的指挥者,可他仍然与别的舰队司令官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指挥起来就不会那么灵活了。比如,在去巴哈马群岛作战的时候,就是因为谈仁皓考虑到与黄晓天的厉害关系,所以没有办法展开手脚来调动第三舰队,从而导致错过了不少的机会,也让他的作战计划不够完善。如果当时谈仁皓可以像指挥第一舰队那样指挥第三舰队的话,也许美国大西洋舰队早就完蛋了。
  从这一点看,聂人凤力主成立联合舰队,大概也正是希望通过这个办法来解决舰队司令官之间的问题,由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取代不明确的合作关系,解决指挥上的矛盾。至于聂人凤是不是主要考虑到这一点,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看完了甘永兴给他的文件后,谈仁皓一路上都在考虑该怎么来完善舰队的战术。时间也因此过得很快,在他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的时候,飞机就到了瓦胡岛。与在关岛的时候一样,飞机在降落补充燃料的时候,换了一组新的飞行员。这次不同的是,地勤人员需要对飞机的发动机,以及一些关键设备进行检查,而且还要为谈仁皓安排护航的战斗机。因此,谈仁皓在瓦胡岛耽搁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当地的基地司令官请他吃了午饭,下午,谈仁皓躺在不会颠簸的床上睡了一觉,等到他在傍晚醒来的时候,飞机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下一站就将是圣佩德罗苏拉了,大概在十三日的下午,他就能到达巴拿马城。
  因为在机场睡了几个小时,飞机再次起飞后,谈仁皓仍然很是精神,他还在思考着舰队作战的问题。当时,他主要有两个选择,一是将指权细化的特混舰队,甚至可以是航母战斗群,通过建立更多的指挥通道,来指挥更小规模的部队,从而达到精确指挥的目的。另外一个选择就是下放权力,建立从航母战斗群指挥官,特混舰队司令官,舰队司令官,再到联合舰队司令官这样的纵向指挥系统,从而减轻谈仁皓的指挥压力,让更多的人有发挥的机会,同时也让下层部队有更大的灵活性。
  形象的说,前者属于横向指挥结构,即指挥环节少,由最高指挥官到基层部队,没有,或者是只有一个中间指挥单位。后者是纵向指挥结构,即指挥环节多,由最高指挥官,到次级指挥官,再到下级指挥官,最后到作战单位,有好几层。如果用几十年后的技术来衡量,自然是前者更好一些,可是当时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两种指挥结构有好有坏,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哪种指挥结构更适合部队作战。
  横向指挥结构的好处就是,谈仁皓可以直接指挥前线部队,灵活的调动作战兵力,做到精确分配兵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将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出来。可弊端也极为明显,首先是指挥通道将超过他的控制范围,其次是他在后方指挥,不一定能够掌握前线战场上的局势,也就不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下达正确的命令。后面这一点更为重要,谈仁皓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身先士卒的在前线指挥舰队作战了,那么,他就肯定无法对战场局势有准确的判断,如果做出了错误的决策的话,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纵向指挥结果就正好解决了前者的问题,指挥通道少,而且很多时候是由前线指挥官做决定,从而能够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可是,纵向指挥结构的问题也同样突出。首先是谈仁皓得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分配兵力,同时分配任务,导致前线指挥官无法灵活发挥。其次是各部队之间的调动存在着局限性,部队难以根据战场的情况进行调动,从而将战斗力彻底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是,前线指挥官的素质往往比后方司令官的能力还要重要,而且某个前线指挥官的失误,很有可能最终影响到整个战役行动,甚至导致整个战役行动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谈仁皓几乎不可能提前察觉,而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做修补,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调整,以避免出现漏洞。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谈仁皓不得不承认,后者更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可作为一名在战场上打了几年仗的将领来说,谈仁皓肯定不想立即就把作战指挥权全部下放给前线指挥官,因此,在他决定采用纵向指挥结构的同时,也决定建立更多的指挥通道,并且与每一名前线指挥官,至少是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建立直接联系。这样一来,只要出现出现了意外情况,他还能够及时调整,及时弥补,而不是在收到了失败的消息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
  有了这个想法后,就有很多的实际工作要做。在旅途中,谈仁皓就把一些重要的,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先确定了下来,准备在到达舰队之后,首先处理。比如,设置联合舰队旗舰,航母上的那点空间肯定无法容纳下联合舰队司令部了。其次,需要设置多少的通信通道,以及需要配备多少的通信军官。联合舰队司令部的编制,以及他所熟悉的参谋中,有哪些应该被调过来,哪些应该留在第一特混舰队。
  把这几个问题列出来后,谈仁皓就没有再去想了。此时飞机已经从瓦胡岛起飞四个多小时,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到达美洲大陆的机场。谈仁皓也抓紧时间去休息了一会。可他没有睡着,只是躺在床上继续思考问题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