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735

  郝东觉立即点了点头,然后跟着常荐新离开了会议室,去了上面的司令舱。这次演习让郝东觉几天都没有平静下来,当然,对谈仁皓来说,他关心的绝对不是一次战术意义上的演习结果。
第十一节
英伦定局
  下午三点,谈仁皓首先收到了由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随即他就命令通信军官将电台调到了国际公共通信频道上,在一阵嘈杂声之后,喇叭里响起了英国首相的声音。27年4月16日下午三点,首先由英国国王宣布向同盟国集团投降,接着,英国首相代表英国内阁政府宣布英国结束战争状态,要求各地英军向唐帝国等同盟国缴械投降,接受同盟国的军事管制。
  英国首相的投降宣言还没有结束,谈仁皓就收到了由姜仲民从英国扑茨茅斯港发来的电报,第五特混舰队已经将运载着五个陆战师的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安全的护送到了英国的几座港口,第五特混舰队也成功的进入了扑茨茅斯港,并且掌握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姜仲民将派遣军官前去其他的英国海军基地,与陆战队一同接管英国海军残余战舰。另外,第五特混舰队还将密切监视海峡对岸德军的活动情况。
  到此,谈仁皓才松了口气。姜仲民是在进入了扑茨茅斯港之后才发来的电报的,这与计划的不一样,大概是姜仲民考虑到英国政府还没有正式宣布投降,因此不用急着发出电报吧。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在计划之中。
  按照相关的行动计划,第一批到达英国的五个陆战师将重点控制英国南部的军事基地,包括扑茨茅斯港等几个重要的军港,以及英国皇家空军的机场,部署在英国南部沿海地区的雷达站,并且负责对英国皇家陆军的军营进行军事管制。这是最为重要的行动步骤,而且此时英国政府才宣布投降,在行动中很有可能出现军事冲突,因此第五特混舰队将一直留在英吉利海峡内,除了监视对面德军的动静之外,还得在必要的时候为陆战队提供支援。
  在英国首相宣布投降之后,部署在西班牙占领区内的唐帝国远征航空兵将首先出发,把至少500架作战飞机部署到英国的机场上去。另外,远征航空兵还将出动大概1200架各式运输机,争取在两天之内向英国本土运送3个陆军步兵师的兵力。这3个陆军步兵师将主要负责占领英国的大中型城市,同时负责接管投降的英国军队。
  可以说,英国政府正式宣布投降后的两天是最为关键的。按照帝国陆军与海军的投送能力,这两天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向英国部署更多兵力的。就算在16日下午,雷少卿已经命令停留在休达与丹吉尔的另外一批运输船队出发了,可是这支运载着另外三个陆战师,外加大量生活物资的运输船队最快也只能在19日夜间到达英国的港口。另外,远征航空兵几乎将所有能够动用的力量都派上去了,包括用重型轰炸机向英国机场运送战斗机需要的燃料与弹药等。因此,在两天之内将三个陆军步兵师投送到英国去,这已经是当时空运能力的极限。
  在这两天之中,英国海陆空三军将陆续向执行占领任务的唐帝国陆战队与陆军部队缴械投降,并且接受暂时的看押,等到局势平定下来之后,英国军人才会被释放。在此期间,英国军队不一定会老式的交出武器,之前为了保密,英国政府没有提前宣布投降的事情,因此英军的抵触情绪肯定会相当严重,闹不好,还会发生兵变。
  最让谈仁皓担心的还是德军有可能进行的干预行动。德国空降兵在意大利的行动给谈仁皓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考虑到德国空降兵迅速的出动能力的话,也不会在英国投降的事情上搞这么多的花样了。而在英国投降后的前两天,到达英国的帝国军队数量有限,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的英国军事基地,并且进驻所有的英国城镇。在此情况下,如果德军横加干预,强行出动空降兵进入英国的话,那就会导致整个行动失败。正因为如此,在当天下午收到了姜仲民的电报之后,也就是在傍晚前,谈仁皓就下令舰队转向,前往英吉利海峡。如果德军要强行进入英国,那么他就不得不做好拦截德军运输机的准备,就算因此与德军发生军事冲突,他也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实际上,谈仁皓等人过高的估计了德国空降兵的出动速度。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德国政府首先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不满,毕竟德国也是同盟国的一部分,也就有权利进入英国,在英国部署占领军。可问题是,德国人首先在意大利摆了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一道,其抗议的声音自然就弱了很多。
  到18日夜,也就是在第一舰队已经到达了比斯开湾北部,并且在当天出动了战斗机在英吉利海峡执行巡逻任务的时候,德国空降兵仍然没有出动。虽然在两天里,双方的战斗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发生了多次遭遇,并且出现过几次严重的挑衅事件,但是都没有酿成军事冲突,也没有发生空中交火的事情。
  实际上,德国空降兵并不是想出动就能够出动的。在策划占领意大利的军事行动时,德国就费尽心机,除了尽量在情报方面欺骗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之外,德国空降兵还提前一个多月进行了准备工作。要将数个空降师投送到上千公里之外,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了,不说别的,单是这些部队的集结,以及需要投入的运输机的部署就需精心,全面的策划与部署。
  当时德军一个空降师在满编的情况下大概14000余名官兵,而德国的主力运输机一次只能运送不到40名伞兵,就算是其大型运输机一次也最多只能运送60名伞兵。这样一来,就算一次只投送一个伞兵团的兵力,也至少需要同时出动上百架运输机。另外,还得为运送相关的作战物资,武器装备投入上百架运输机。以当时欧洲大部分机场的情况来看,240架运输机需要部署在至少4个大型机场上。那么德军要投入一个空降师,就需要至少20个以上机场的支持。另外,这些机场上还得有足够的燃料储备,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德军空降兵在出动之前照样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除了后勤保障之外,当时德国的主力空降兵部队都在意大利,因为意大利糟糕的交通情况,计划替换空降兵的德军地面部队至少要在四月底之前才能够部署到位,而空降兵返回基地需要时间,最多也只能在五月初的时候具备有再次出动的能力。另外,随着唐帝国舰队已经夺取了制海权,德军在四月初的时候就放弃了强攻英国本土的计划,没有打算与唐帝国在争夺英国控制权的问题上真刀实枪的干上一场,因此,在英国宣布投降的时候,德军根本就没有在法国北部的机场上部署多少运输机。
  就如同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不可能在意大利的问题上与德国人翻脸一样,德国也不可能在英国的问题上与唐帝国翻脸,特别是在唐帝国的态度极为强硬的情况下,除非德国有信心击败唐帝国,不然的话,德国就不可能在英国问题上真正的与唐帝国对着干。也就是说,谈仁皓对德国人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相反,在这几天之内,真正制造麻烦的不是德国人,而是那些不愿意投降的英国军人。
  在英国国王与首相宣布投降的当天下午,阿伯丁港内的英国海军基地就发生了暴动,一全不愿意投降的年轻军官带着一群不明事理,认为被出卖了的水兵冲破了宪兵把守的码头,准备强行驾驶战舰离开港口。幸亏当时已经接受了投降命令的陆战队迅速的控制住了港口的出口,同时切断了向战舰输送燃料的管道,那十几艘英国战舰才没有能够离开港口。可随即,愤怒的军官与士兵冲进了船坞,开始破坏正在修理的三艘“前卫”级战列舰。到半夜的时候,大批英国海军陆战队,以及宪兵部队到达,造反的官兵被压缩到了港区内。等到帝国海军陆战队在天亮时赶过来的时候,造反的英军官兵已经将十几艘战舰全都凿沉了。
  “阿伯丁暴动”只是一条导火索,随着海军官兵首先闹事,次日,英国北部地区,也就是苏格兰高地上的几个英国皇家空军基地的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也开始闹事。这些官兵在16日夜间进行了秘密联系。天亮后,飞行员就强行登机起飞,接着地勤人员开始捣毁机场的基础设施。当天上午,第五特混舰队出动了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前去镇压暴动的英国飞行员,并且与反叛的英国飞行员发生了数次空战。事态一直到中午的时候才逐渐平息。120多名造反的飞行员几乎全部被消灭,而造反的地勤人员也被迅速的控制了起来,其中很多都因叛国罪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
  负责守卫英国本土的皇家陆军反而没有闹多少事,只是在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地发生了小规模的骚乱。除了一些工程兵赶在唐帝国占领军到达之前炸毁了基地的军事设施,破坏了武器装备,并且将弹药物资处理掉之外,主要的问题就是出现了大量的逃兵。几乎各地英国皇家陆军军团里都出现了逃兵,有的地方甚至一个营只剩下了一个连的官兵,其他的官兵都是在英国政府宣布投降之后就秘密离开了部队的。这些逃兵绝大部分都返回了自己的家里,战后,这些人并没有受到惩罚,毕竟逃兵的数量太多了。另外还有极少数一批人搭乘最后一批离开英国港口的运输船只,前往美国,并且以加入美军的方式继续作战。而这些人中,除了在战争中死亡的那部分之外,其他的多半都留在了美国,或者是隐姓埋名,在战争结束后去了中立国。
  除了军队之外,英国政府里也出现了大量的骚乱。虽然这些政府官员的行为没有军人那么过激,但是其产生的影响却非常巨大。比如,当陆战队在16日傍晚到达斯旺西的时候,这里的英国官员已经焚毁掉了战俘人员名单,而当时,唐帝国海军大概有500名官兵在英国的战俘营里,唯一的一份战俘名单就保存在斯旺西!结果,直到战争结束了三十多年之后,唐帝国也没有搞清楚到底还有多少战俘的身份没有查清楚。战后,英国政府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战俘身份的部门,负责协助唐帝国等国调查那些曾经被关押在英国的战俘。
  最让人发指的事情发生在苏格兰的威廉堡。这里有英国最大的战俘营,当时至少有5000多名德国,波斯帝国,芬兰,唐帝国,以及其他同盟国的战俘被关押在这里。帝国陆战队是在18日的傍晚到达威廉堡的,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幅地狱般的景象:整个战俘营都成了废墟,地上躺着难以计数的尸体,空气着散发着难嗅的尸体被烧焦里的味道,而且还有成千上万的海鸟在啄食尸体上的腐肉!看管战俘营的英军军官已经不知去向了!
  战后,唐帝国等国专门成立了“威廉堡惨案调查委员会”,负责对这次大规模杀俘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有十二名涉案英国军官,以及政府官员受到了惩罚。而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当时逃往了美国的英国战俘营营长也在战争结束十多年之后被找到,并且最终被送上了军事法庭,成为了最后一名被战争法庭判处死刑的战犯。
  英国政府突然宣布投降,这在英国国内造成的混乱是相当严重的,甚至连很多英国平民都没有办法迅速适应这巨大的变化。可不管怎么说,英国已经战败,而且唐帝国如愿以偿的成为了英国唯一的占领国,这些都是最好的结果。至于在英国投降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那些问题,实际上也为唐帝国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在今后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第十二节
分裂的大陆
  第二次全球战争中,英国投降算得上是战后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了。可以说,英国投降不仅最终确定了战后欧洲的局面,确定了唐帝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因此而产生了唐帝国在战后实施的一系列的帮助世界恢复经济的政治与外交措施,也正因此,最终奠定了唐帝国在战后世界里的地位,诞生了新的世界霸权。而这一且,都可以追溯到英国投降这件事情上来。
  首先是战后欧洲局势的问题。英国是欧洲最后一个投降的国家,到此时,欧洲的局势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下来。出了英国,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与意大利的部分地区之外,整个欧洲(地缘政治意义范畴内的欧洲,并不是指实际地理意义上的欧洲)都已经在德国的控制之中。当时,除了波斯帝国的欧洲部分之外,德国与德国占领区的面积是欧洲总面积的七成,该地区的人口也占到了欧洲总人口的七成五。也就是说,已经有大半个欧洲在德国的控制之中,德国成为了欧洲新的霸主。
  如果英国也被德国占领的话,那么在欧洲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德国抗衡,颓弱的葡萄牙不可能是德国的对手,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也不可能是德国的竞争对手,而已经被德国的铁蹄所践踏的法国早就失去了成为强国的机会。结果,正是因为英国仍然独悬海外,最终挡住了德国冲出欧洲,走向世界的脚步。也正因为英国的存在,德国人才不得不在战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英国的身上,而不是与唐帝国争夺世界的霸权。
  英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唐帝国早就知道英国在欧洲的重要性,所以才不惜一切代价的要控制英国。当初,薛希岳首相除了全力争取英国向唐帝国“单方面投降”,并且开出了足以让英国在战后保持强大的条件之外,甚至还暗中默许帝国海军通过武力手段阻止德军进入英国。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德国空降兵要强行突破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本土上空进行空降的话,谈仁皓采取的任何拦截措施都不会遭到首相的责备,反而正好符合了首相的要求。另外,在与德国首相的秘密通话中,薛希岳首相多次暗示了使用武力维护唐帝国在英国的根本利益,也正是如此,最终导致德国首相在做出相关决策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小心谨慎,不敢贸然同唐帝国发生军事冲突。
  英国投降的时候,其大部分的城镇,军事基地,工业设施都被炸成了废墟。从唐帝国当时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整个大战期间,德国空军,以及唐帝国的远征航空兵一共摧毁了2100余万栋建筑物,英国本土八成以上的工业设施,七成以上的军事设施,以及六成左右的民用建筑物都被炸毁,或者是曾经被炸毁。如果轰炸再持续一年,或者说是美国的援助没有那么全面的话,英国早就已经被炸回了石器时代。可以说,真正摧毁英国,迫使英国投降的不是帝国海军,而是从24年开始,一直持续不断的战略轰炸。
  要想让英国在战后能够与德国抗衡,牵制住德国的步伐,那么就必须要让英国的经济迅速恢复,让英国拥有一支不算弱小的军队,从而具备与德国对抗的能力。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必须要在战后首先让英国的经济恢复元气。
  早在日本战败的时候,帝国内阁政府就有人提出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从而减少向日本提供的援助力量。提出这一计划的是一名内政部的高级官员,这名官员在其提案中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帮助日本恢复经济,要比由帝国政府出钱把几千万日本人养着划算得多,而且还能在今后为帝国带来更多的利益。可问题是,当时薛希岳首相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份提案,就算是看了,也不会重视。
  日本战败的时候,帝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正进入到关键时期,当时除了向日本输送必要食品等生活物资之外,帝国不需要在日本承担更大的义务。另外,日本战前政府已经流亡到了美国,日本是不是已经退出了战争,这还存在着争议。最重要的是,历史上,唐帝国曾经数词帮助日本进行经济建设,日本能够进入工业时代,就是依靠唐帝国的援助,可结果,日本却好几次利用唐帝国的帮助,在发展强大之后向唐帝国发出挑战,想击败唐帝国,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霸主,最终导致唐帝国两次被拖入全球战争,并且两次都费了巨大的力气才击败日本。因此,当日本再次被击败后,薛希岳首相肯定不会首先考虑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甚至不会把日本经济放在帝国政府需要处理的事务之中。
  在英国战败前夕,也就是在26年底,英国将很快战败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的时候,曾经指挥过帝国远征军,并且在俄罗斯战场上建立了重大功勋的陆军大将施鼐兴提出了帮助英国恢复经济的计划,这就是有名的《施鼐兴计划》。
  实际上,《施鼐兴计划》并不是施鼐兴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由当时陆军司令部里众多军官一起合作的结晶。在该计划中,施鼐兴详细的阐述了帮助战败国恢复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以他对西方国家的深入了解,证明了帮助曾经的敌人,使其成为盟友,要比进行压制,使其永远都是帝国的敌人要好得多。此外,该计划中还详细的提到了帮助英国恢复经济的方式方法,以及每一步应该做什么。最后,施鼐兴建议成立一个军事与政治同盟集团,以此来控制那些得到了帝国援助的战败国,最终使其成为帝国的盟友,而不再是帝国的敌人。
  这套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援助代替打压,并且通过恢复经济,让世界迅速摆脱战争的影响,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从而减轻帝国的压力,也将因此而提升帝国的国际地位,最终帝国用怀柔的方式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这一策略与帝国之前的基本战略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从殖民时代开始,帝国就一直以“拳头”来说服敌人,在经历了初期的辉煌,中期的徘徊,以及后期的痛苦之后,终于有人认识到,仅仅用“拳头”是不可能统治世界的。可以说,第二次全球战争即是“倒唐战争”的延续,又是让唐帝国的外交政策出现根本转变的一场战争,而《施鼐兴计划》就是这个转变的标志。
  与三年前不一样,这次,薛希岳很仔细的看完了由陆军司令部提交的这份计划。当时,首相正需要一个办法来解决英国问题。随后,薛希岳就召见了施鼐兴,在与施鼐兴谈了好几个小时之后,薛希岳基本上采纳了施鼐兴的提议,并且让施鼐兴在陆军司令部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准备与组织相关的工作。到后来,施鼐兴在严定宇之后出任陆军司令,并且主导帝国推广的“战后世界经济恢复计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的。当时,薛希岳并没有让施鼐兴立即采取行动,一是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且该计划不可能仅仅只针对英国这一个战败国,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一份计划,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些都需要时间。
  战后,英国首先获得了帝国的经济援助,并且是获得援助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因为帝国的经济援助,最终让英国迅速的走出了战争的阴影,其经济也迅速发展了起来。战争结束后仅仅十年不到的时间,英国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到40年代末期,英国经济就成为了欧洲第二,世界第五的经济强国。同时,唐帝国与英国的关系也得到了迅速的改善,随着唐帝国与英国签署了相关的军事与政治同盟条约之后,英国成为了唐帝国在欧洲与北大西洋最重要的盟国,也成为了唐帝国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最重要的盟国。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当年,唐帝国在英国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进行殖民统治,结果都没有能够同化英国人,可在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仅仅三十年的时间,唐帝国的文化就深入了英国社会,成为了英国的主流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上的认同,加深了唐帝国与英国的同盟关系,并且最终使英国成为了唐帝国在大战之后最为稳定,也是最为忠诚的盟友。
  “战后世界经济恢复计划”的受益者并不仅仅是英国,也不仅仅是战败国。包括的德国,波斯帝国等国家都成为了受益者。虽然在战后,德国与唐帝国迅速分道扬镳,但是在英国的成功经验让唐帝国认识到,稳定的经济秩序是维持世界和平的基础,因此,在制订相关的援助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将德国排除在外,毕竟让德国经济得到恢复,是防止德国走上与唐帝国直接抗衡,甚至是爆发战争的关键性力量。到最后,就连日本这个被唐帝国所唾弃的国家都得到了相当的援助,从而恢复了经济。
  在采用怀柔政策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力量来维护新的世界秩序。军事力量自然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唐帝国在战后没有立即大规模裁军的主要原因,可同时,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够的。因此,在战后,唐帝国着手组建了两个军事政治同盟。一个是以西太平洋为核心的“松江西太平洋公约组织”,简称“西约”。另外一个就是已北大西洋为核心的“北大西洋军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
  这两个军事政治同盟组织都是在战后成立的,并且按照地域分化,将大战期间的盟国,以及由唐帝国控制的战败国划分到了两个集团之中。虽然在同盟内部,唐帝国的绝对的核心,并且主要就是依靠唐帝国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同盟的集体安全,并且实现同盟的集体利益,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这是两个同盟集团,各同盟国都享受到了足够的利益,并且承担同盟条约内规定的义务。随后,德国成立了类似的同盟组织,唐帝国也将这两个同盟组织合并,三十多个成员国在唐帝国的松江签订了“泛太平洋与大西洋军事同盟条约”,简称“松江集团”。而这成为了“冷战”的开端。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可以看出,不管是战后的经济援助行动,还是成立军事政治同盟集团,这些都是从英国开始的。正是唐帝国在27年初接受了英国投降,并且开始考虑该怎么重组战后的世界秩序的时候才考虑到了这些方面,并且最终采取了行动。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正是英国在战后的地位最终让唐帝国用更为温和的手段,并且通过承认其他国家的利益的方式成为了真正的世界霸主。同时,也最终研制了德国人的步伐,让德国失去了在全世界范围之内与唐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能力。
  在欧洲的范围之内,英国的独立性使德国不可能成功统一整个欧洲,并且因为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德国不得不放弃了吞并其他国家的想法,在战后相继承认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国的独立性。就算最终德国在这些国家仍然有大批驻军,并且通过成立军事政治同盟机构保持着对这些国家的干预能力,可德国并没有完成欧洲的统一,欧洲也仍然四分五裂,不可能成为能够与唐帝国抗衡的,统一的世界强国。
  实际上,在解决英国问题时总结出来的经验后来还用到了美国的身上。并且对唐帝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都将在战后陆续体现出来。从这一点来看,英国的意义就更为重大了,唐帝国并没有跌入以往的轮回,最终承认了得到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成为了维持世界安定与和平的绝对力量。
第十三节
烽火再起
  第一舰队没有立即赶赴加勒比海战场,在没有收到更明确的命令之前,谈仁皓也没有必要率领第一舰队横渡大西洋。在英国正式宣布投降之后,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行动已经暂时停止,第三舰队回到了利蒙湾。谈仁皓几乎想像得出黄晓天会是个什么心情,可不管怎么说,随着英国投降之后,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行动迟早会展开,这是进军美国,击败最后一个敌人的关键一步。
  四月十九日,也就在英国基本上已经在帝国陆战队与远征军的控制之下,德国并没有采取任何过激行动,第一舰队已经离开了比斯开湾,正准备返回直布罗陀要塞的时候,谈仁皓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新的命令送到了。他立即将郝东觉与常荐新叫了过来,商讨新的作战行动。
  “让我们去拦截船队?”郝东觉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可是主力舰队,不是执行破交任务的‘海盗舰队’,让我们去拦截船队,这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你罗嗦那么多做什么?”谈仁皓对妹夫的反应有点不满。
  “东觉,你就少说两句。”常荐新这次也不帮郝东觉了。“命令说得很清楚,要我们将这支船队拦截下来,并且尽量避免击沉船只,同时也要阻止敌船员自沉船只。看样子,这支船队里有很重要的东西,不然海军司令部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会是什么重要的东西?难道又是几百吨黄金,或者说是英国的科学家想效仿日本人,集体流亡美国吗?”郝东觉冷笑了一下,“英国政府是主动宣布投降的,他们的科学家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吧,另外,英国政府也不会将自己的贵重物品送到美国去吧。再说了,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恐怕英国储备的黄金早就消耗光了,英美之间的技术交流也很深入,不会有什么让美国人感兴趣的新技术吧?”
  “这又有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别的什么事情。”常荐新拿出了香烟,“另外,现在除了第五特混舰队,以及在大洋对岸活动的第三舰队之外,大西洋上没有我们的袭击舰队,而这次海军没有请求德国人帮忙,明显就是不想让德国人插手这件事情。”
  “还有一点。”谈仁皓把泡好的茶端了过来,“我们是在发出电报,准备返回直布罗陀要塞的时候,海军司令部才发来这条命令的。电报是用新密码发送的,也就是说,海军司令部不希望我们的行动被更多的人知道,也就更不希望被德国人知道,因此,那支船队里肯定有一些我们与德国人都想得到,可同时又不想让别人得到的贵重货物,或者是重量级人物。命令中说得很明确,我们要尽量俘获那些船只,而不是击沉那些船只,这更加证明了这支船队的重要性,不然,海军司令部也不会将这个任务交给我们。”
  “好吧,那我们就去执行这个任务。”郝东觉也点上了烟,“可问题是,我们是舰队,要击沉船只并不困难,甚至不需要出动轰炸机,派几艘驱逐舰与巡洋舰去就行了。如果船队的船员早就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那么,我们就很难派人登上这些船只,就更难得到船只上的货物了。”
  “哎!”常荐新滩了口气,也不再说什么了。郝东觉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难解决的。如果这支船队里真的运载了贵重货物,或者是有超重量级的人物的话,那么船队的船员肯定不会轻易的让舰队靠近,更不可能让舰队官兵登船检查了。
  谈仁皓摸着额角,也沉默了下来。收到新的命令后,他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要拦截船队并不困难,最快的商船的速度都不会比战舰快,而且第一舰队还有好几百架作战飞机。问题是,怎么在不被敌人发现的情况下迅速靠近船队,并且迅速登船,控制住局势,避免船员凿沉船只。
  “还有一点,船队是在英国政府宣布投降之后就离开了港口的,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就算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走最近的航线,也需要至少四天的时间才能够追上。”郝东觉并没有停下来,“也就是说,前后七天的时间,船队已经到达了大西洋的西部海域,距离美国本土并不远了。如果这支船队真正运载着大批贵重的货物的话,那么美国海军就不会无动于衷,到时候,如果美国海军派遣大西洋舰队前来接应的话,我们怎么办?是首先对付大西洋舰队,还是先拦截船队?”
  “这个应该不是问题,如果大西洋舰队出动的话,我们就顺带把大西洋舰队也解决掉,我们有足够的兵力另外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常荐新立即回答了郝东觉新的问题。
  “那么,就算我们能够同时应付大西洋舰队,可你们别忘了,大西洋上,还有200多艘德国潜艇在活动呢。”郝东觉摇了摇头,“德国人肯定会采取行动,虽然他们的潜艇不可能在海面上拦截一支庞大的船队,更不可能登船检查,但是,如果德国人得不到船上的货物的话,那么他们会让我们得到吗?也许,在我们到达之前,德国人的潜艇就已经首先伏击了船队,我们去了又有什么用?”
  这次,常荐新没有反驳郝东觉。这种可能肯定存在。既然船队里运载的货物贵重到需要出动第一舰队前去拦截,那么德国人就不会有所迟疑,邓尼茨肯定在调遣大西洋上的潜艇,准备拦截这支船队。七天的时间,足够德国潜艇组织数次伏击了,也许在第一舰队赶过去的时候,这支船队已经被送到了海底。
  “这些可能都存在,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组的话,那么这就不是可能了。”谈仁皓没有与郝东觉争论。“不管怎么样,我们得做点什么。另外,现在的情报还很不详细,海军司令部会尽快给我们发来更多,更详细的情报,到时候,我们再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现在,舰队尽快转向,追上船队。”
  当天傍晚,也就是在谈仁皓收到命令后两个小时,第一舰队转向西北,前去追赶最后一支由英国前往美国的船队。当天晚上,海军司令部发来了第二封电报,送来了更为详细的情报。
  这支船队一共有23艘商船,其中12艘“自由轮”,11艘“胜利轮”。这23艘船只部悬挂美国国旗,因此在英国投降之后,船队离开了英国港口,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另外,船队得到了至少20艘驱逐舰与护卫舰的掩护,这全都是美国海军的战舰,之前一直在北大西洋上执行护航任务,并且长期往返与美国与英国之间。在英国投降之前,这些战舰都驻扎在英国的港口里,准备为返回美国的船队护航。结果,在英国政府宣布投降之后,就立即勒令这些舰艇要么投降,要么就离开英国的港口。
  16日夜,也就是英国正式宣布投降后几个小时,补充满燃料与其他物资的船队在护航战舰的掩护下向大西洋对岸的美国驶去。在出发之前,这些船只还运载了最后一批货物与客人,其中就有美国在英国的一批高级军事顾问,以及美国驻英国军事基地的高级军官。另外,在装到运输船上的货物中,有一批极为重要。海军司令部没有在电报中明确说明那是一批什么货物,只是将运载这批货物的船只清单发了过来,并且在电报中明确命令第一舰队必须要俘获这些船只,而不是击沉这些船只,同时还得避免美国船员凿沉这些船只。
  在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第二封电报中还提到了这支船队的大概航线,只是船队在离开英国港口之后,不一定会走原来设定的航线,因此,需要第一舰队进行全面搜索。至于德国海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以及美国海军会不会派遣一直停留在切萨皮克湾里的大西洋舰队前去接应,电报中并没有提到。
  收到这封电报后,谈仁皓不得不做更多的准备。如果船队已经遭到了德国潜艇的拦截,那么他就得尽快赶过去,将没有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运输船夺过来。因为船队有20多艘护航战舰,所以德国潜艇的拦截应该不会有多大的效果,至少在大西洋的破交作战中,很少有德国潜艇能够成功袭击有众多护航战舰掩护的运输船队。最重要的是,美国海军会不会前出接应,如果大西洋舰队出动的话,那么问题就更麻烦了。
  次日,也就是二十日上午,谈仁皓把作战行动发给了郝东觉与常荐新。行动的关键在于能否迅速,及时的找到正在逃跑的船队。其次就是能否在敌人无法察觉的情况下隐蔽接近,并且在敌人做出反应之前就登上那几艘最为重要的货轮,从而控制住货轮上的水手,避免敌水手自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谈仁皓着重利用了第二特混舰队的那批“侦察鹰”,并且把行动的时间设定在了夜间,由第三特混舰队去对付护航的美国战舰,然后由第二特混舰队派遣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快速靠拢船队,并且最终控制船队,而第一特混舰队则将在外围负责警戒,对付有可能出现的美国大西洋舰队。
  整个计划的核心就是第二特混舰队的“侦察鹰”能否在远距离上发现船队,并且不被船队发现。另外,“侦察鹰”在发现了船队之后,还必须跟踪船队,在夜间引导战舰靠近。可以说,如果当时第二特混舰队没有装备“侦察鹰”,或者是没有通过演习证明“侦察鹰”强大的搜索与跟踪能力的话,谈仁皓也不可能制订这样的计划,甚至没有办法前往拦截这支船队。
  在确定了行动计划后,舰队全速前进。当天中午,在谈仁皓准备去吃午饭的时候,一架远程水上飞机追上了第一特混舰队,飞机降落在“龙感湖”号航母旁边的海面上,然后迅速靠了上来。等到谈仁皓从参谋那得知这是一架从直布罗陀要塞赶来的远程水上飞机的时候,一名上校军官已经登上了航母,并且立即就被带到了谈仁皓这里来。
  “算了,帮我去弄份盒饭来吧,等下就在这里吃饭。”谈仁皓暗叹了口气,“对了,那个上校是谁?”
  “好像姓潘,具体叫什么,我们还没有问,雷少卿将军发来的电报中也没有提到。”
  谈仁皓微微愣了一下,他只认识一个姓潘的海军军官,而且还是个技术军官,如果这次他们要拦截的船队里有重要的货物的话,海军司令部就应该派一个技术军官过来协助他们,难道这真是潘泽康?谈仁皓的猜想很快就得到了正式,登上“龙感湖”号航母的正是多次给他写信,并且最终由谈仁皓的推荐,参与了秘密研制计划的潘泽康少校,现在,他已经是上校,而不是少校军官了。
  “谈将军,好久不见了!”潘泽康也是一脸的兴奋,看样子,他是在后方的秘密研究机构里待久了,恐怕也很难得外出一趟,更难得到上万里外的大西洋来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