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735

  “当然不是,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这次回去后,还得给参谋长送份大礼呢。”谈仁皓笑着转移了话题,“听你的话,我们很快就会有新的任务了?”
  “这个……”雷少卿迟疑了一下,然后坐到了谈仁皓的旁边,“开始我已经说过了,现在海军司令部主要考虑的是怎么解决意大利问题,是否由我们攻打马耳他岛。如果最终我们与波斯帝国达成协议的话,那么就将出兵攻打马耳他岛。可这只是个次要方向,从参谋长的态度来看,这多半会安排给第二舰队去执行,你也别感到委屈,这摆明了是让第二舰队长期驻防地中海,从而把第一舰队解脱出来。”
  “那你还听到了什么消息?”谈仁皓紧跟着就问了出来。
  “这个嘛,就要看你能够给我什么好处费了。”
  “得了,你嫂子不是在帮你拉红线吗?你要是提什么好处的话,那小心你后半辈子的幸福。”谈仁皓鬼笑了起来。自从雷少卿在医院里认识了那个漂亮的护士后,廖颖玉就在主动与那个护士套近乎,甚至设法将她调到了海军总医院,还多次去她家里摆放过,摆明了就是在牵红线,解决雷少卿的终生大事。
  “老兄,你这招太损了!”雷少卿立即叫了起来。
  “那么,你还听到了什么消息?”
  “很多,我都不知道该从哪说起了。”雷少卿故做神秘的笑了起来。“那你想听什么消息?”
  “随便爸,只要与舰队有关系的就行。”
  “这个嘛……”雷少卿思索了一下,说道,“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与英国的谈判,这件事你应该知道吧?”
  谈仁皓立即点了点头,他早就知道帝国与英国的秘密代表正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进行谈判呢。
  “在我走之前,参谋长才安排了一次秘密旅行,好像是内阁的某个大臣要去里约热内卢,旅程是由海军司令部的一个专门小组安排的,那几天政府还派了不少的官员过来,看样子,这次去里约热内卢的是个重要人物。”
  “首相?”谈仁皓暗暗一惊,如果真是首相去的话,那就足以证明与英国的谈判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英国很有可能即将投降。
  “不,应该不是,在我走之前,首相还在京城,而且正是首相确定要强化直布罗陀要塞的地位呢。”雷少卿微微摇了摇头,“可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件重要的事情,之前派到里约热内卢去的最多只是副外相一级的官员,而这次去的至少是个大臣级的官员。我觉得,与英国的谈判肯定有了重大进展。你想想,现在英国海军基本上完蛋了,就算那个牛脾气的英国首相还不肯投降,他手下的官员,还有英国国王会继续坚持下去吗?”
  “如果英国投降的话,那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肯定的,我觉得,有九成的可能,英国会迅速投降。”雷少卿稍微迟疑了一下,“在我出发前,参谋长还特别叮嘱要加强对陆战队的协助,同时尽快完成陆战队作战物资的囤积与运送工作。我当时还意味是要去攻打英国本土呢,而这几天送来的几乎都是粮食,食品,以及帐篷,衣物等生活物资。你认为这些物资是做什么用的?”
  谈仁皓心里已经认同了雷少卿的分析。这些生活物资是无法用于登陆作战行动的,如果英国投降的话,那么进入英国的帝国陆战队肯定要担负起拯救战争难民的工作,而英国已经遭到了数年的封锁与轰炸,肯定缺少粮食与药品。另外,很多大城市都被炸成了废墟,就更需要帐篷,衣物等物资了。
  “其实嘛,英国投降对第一舰队来说是绝对的好事。仁皓,你再想想,如果英国在近期内投降的话,那第一舰队会别派到哪里去呢?”
  在雷少卿问出来之前,谈仁皓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正如雷少卿所说,如果英国投降的话,那么第一舰队肯定会被派到其他的战场上去,而且是重要的战场。
第四节
舰队的未来
  雷少卿从海军司令部带来的消息也让谈仁皓对未来战局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判断。接下来几天,谈仁皓一直在要塞司令部,没有回舰队。到三月二十九日的时候,针对受损战舰的检查已经完成。当时需要维修的大部分战舰都隶属于第三特混舰队,特别是五艘战列舰都被确定需要进行维修,万幸的是,第三特混舰队的战列舰并没有在炮战中受到严重的损伤,都可以在直布罗陀要塞由工程维修船进行维修。
  相关的维修工作是由雷少卿亲自安排的,受损最严重的“贵阳”号与“南昌”号首先进行维修,两艘战列舰都同时由两艘工程维修船进行维修。工程师在二十九日那天就拿出了维修评估报告,确定这两艘战列舰需要大概十天的维修时间。相对而言,这个维修时间是比较短的,如果需要返回帝国本土的话,那么仅仅花在航行上的时间就有两个月呢。其他战舰的维修工作也很快被安排了下来。
  第六特混舰队是在三月三十日的时候离开了桑坦德港,除了严重受损的“福州”号必须要在桑坦德港再停留几天,把舰体水线以下部位的漏洞先堵上,然后才能返回直布罗陀要塞之外,其他的战舰都在三十日的凌晨出发了。该舰队在四月二日晚到达了直布罗陀要塞,并且立即由工程维修人员进行了全面检查。
  与第三特混舰队的情况完全相反,除了“南京”号没有遭受战斗损伤,只需要更换几个出了故障,或者是存在故障隐患的零部件之外,“合肥”号与“松江”号都不可能在直布罗陀要塞得到完全修复。“松江”号的损伤比较严重,很多维修工作都需要大型起重机,而这是工程维修船上所没有的,因此必须要返回帝国本土。“合肥”号就比较倒霉了,这艘战列舰只挨了一发炮弹,可这发炮弹正好就落在了甲炮塔的前面,并且震坏了甲炮塔下面的液压旋转机构,导致一个超大尺寸的零部件出现裂痕。虽然可以通过修复其他部件使甲炮塔继续使用,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就必须要更换那个出现裂痕的零部件,而这就必须要将炮塔整体吊起,需要两台600吨的起重机,而工程维修船上的起重机最多只能起掉250吨的物件。因此,“合肥”号也必须要返回帝国本土进行维修。
  其他几支特混舰队的情况就要好得多了。第五特混舰队的“千岛湖”号航母上的一部弹射器出了故障,在战斗进行的时候,经过紧急抢修还可以暂时使用,随后舰队回到了直布罗陀要塞,经过检查,最后必须要更换一部新的弹射器。万幸的是,当时工程维修船上带了几套完整的弹射器,而且更换工作并不麻烦,只需要拆下航母首部的飞行甲板,就能够进行维修了。第二特混舰队只有两艘巡洋舰的动力系统出了小故障,根本就不需要工程维修船,在只需要一些零备件,数日之内就可以修复。第一特混舰队的情况最好,没有一艘战舰需要维修,只需要进行正常的保养维护。
  在战舰进行维修的同时,舰队官兵也轮番上岸休整。当时,已经有三个陆战师到达了直布罗陀要塞,另外还有至少5000名工程人员在要塞里忙碌,另外还有几个陆战师不得不留在了休达港与丹吉尔港。要塞里根本就没有足够多的地方供舰队官兵使用,雷少卿不得不出面联系了拉利内阿的波斯占领军司令官,由波斯占领军向帝国海军开放拉利内阿,这样舰队官兵就能够到拉利内阿去度假了。
  还有很多的细节事务是必须要及时处理好的,比如在战斗中俘获的数千名英国官兵都得及时的送回帝国的战俘营,这些战俘都在四月分到来之前被安排到了返回帝国本土的船只上,由陆战队负责押送工作。另外,伤员也要得到及时的处理与照顾。直布罗陀要塞的前线医院的容纳能力相当有限,大部分的伤员都是先转送到了休达,然后再由运输机送到了亚历山大港,轻伤员将在这里得到治疗,而重伤员则将被送到德黑兰去,由波斯帝国的军事医院提供治疗。阵亡官兵的名单也在三月二十八日的时候送回了海军司令部,然后由海军司令部负责给这些官兵的家属发出慰问信与抚恤金。
  处理完舰队与官兵的事情后,还得为舰队下次行动准备好作战物资。同样因为直布罗陀要塞并没有完全恢复要塞的职能,因此大部分舰队需要的作战物资都储备在休达与丹吉尔,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由运输船送过来,这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让雷少卿不得不频繁的与波斯帝国的港口司令官联系,以确定物资已经及时送出。
  相对而言,谈仁皓在这几天里的事情是比较少的。舰队的内部事务都由朱荣哲负责处理,而后勤保障工作,以及战舰的维护工作是由雷少卿负责安排的。他只是在二十八日忙了一天,把牺牲官兵名单发回了海军司令部,然后就没有什么事好做了。当然,谈仁皓并没有轻松下来,他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英国投降,以及是否攻打马耳他岛的问题。可是当时海军司令部并没有把相关的消息发过来,也许连甘永兴都对里约热内卢那边的谈判工作不太了解呢。
  雷少卿带来的那些消息让谈仁皓意识到,舰队将很快离开直布罗陀要塞,前往新的战场。英国战败已经成了既定事实,而且随着第三舰队在加勒比海那边的行动取得进展,就算第一舰队不出动去切断英美之间的航线,美国也不大可能在这个时候继续照顾到英国。为了避免本土遭到直接攻击,出现更大的战争损失,英国就只能选择投降。可是到现在,仍然有两点是谈仁皓无法确定的。一是英国在什么时候投降,二是德国会不会抢在英国向唐帝国投降之前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大不列颠岛。
  因为直布罗陀要塞是当时欧洲战区由唐帝国直接控制的唯一一处军事要塞,大部分欧洲地区的情报都将由直布罗陀要塞司令部中转,所以谈仁皓对局势的发展也并不是一无所知。就在三月三十日,即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的受损战舰开始维修的那一天,谈仁皓收到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部署在德国西部,莱茵河地区的两个集团军正在迅速向法国加莱方向运动,同时基尔港的德国舰队也当天出港,进入了北海!
  这一情报立即引起了谈仁皓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很明显,德国陆军与海军的调动非常反常,可是仅依靠这一点判断德军将在近期内登陆英国本土并没有太多的可信度。首先,德国空军并没有同时加强对英国本土的轰炸力量。其次,德国海军的运输船队与登陆舰队并没有离开港口。最重要的是,英国皇家空军并没有失去本土的制空权,而且英国海军仍然有不少的巡洋舰与驱逐舰,没有完全失去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而德国海军并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去夺取制海权,在此情况下,德军登陆英国本土的难度相当大,甚至会遭到惨败!
  就在谈仁皓认为德军没有能力登陆英国本土的时候,海军司令部却针对德军的异常调动做出了迅速的反映。四月一日,海军司令部就发来电报,让雷少卿迅速为陆战队做好出发准备,同时,又第一舰队派遣一支特混舰队返回比斯开湾,密切监视德国海军的行动,同时向英国施加压力。很明显,海军司令部不会看着德国人登陆英国本土,如果德军确实准备发动进攻的话,那么帝国海军将抢在德军之前进攻英国。可在谈仁皓看来,这实际上是在向谈判桌边的英国政府代表施加压力,帝国与德国都已经摊牌,如果英国不立即投降的话,德军就将打到英国本土,而唐帝国为了避免英国被德国占领,必然会提前发动进攻,到时候,英国本土就将被战火彻底摧毁,而且在战后,英国必然会被分裂,而不可能保持统一与完整!
  收到这封电报后,谈仁皓就立即命令朱荣哲率领第一特混舰队离开了阿尔赫西拉斯湾。谈仁皓判断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不是攻打英国本土,不然出动的不会只是一支特混舰队,而是所有的舰队,另外,朱荣哲已经具备了单独指挥特混舰队作战的能力,在谈仁皓担任了第一舰队司令官之后,基本上就是由朱荣哲一个人在指挥第一特混舰队作战的,因此谈仁皓并没有跟随舰队一起出发,而是留在了直布罗陀要塞,等待海军司令部新的命令。
  局势的变化非常迅速,而且谈仁皓的判断在某些方面是正确的,当时德军确实没有能力渡过英吉利海峡。四月三日,当谈仁皓收到新的消息之后,他的判断的到了证实。这一天清晨,意大利正式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并且正式宣布退出战争。在意大利宣布投降后不到十分钟,部署在法国东南部地区的德军就进入了意大利境内,在当天上午十点左右进入了都令市。当日上午,三个德军山地师还进入了意大利北部山区,在当天下午,德军就已经到达了特伦托。最重要的是,当天,德军出动了五个空降师,动用了两千多架运输机,将这些部队分别空降到了米兰,威尼斯,博洛尼亚,佛罗伦萨,佩鲁贾,罗马,那布勒斯等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做出反应之前就控制了亚平宁半岛。到当天傍晚,除了半岛南部地区,西西里岛,撒丁岛之外,德军已经控制了意大利七成以上的地区,迅速的占领了意大利。
  意大利突然宣布投降,德军迅速果断的行动让谈仁皓等人震惊不已,当天下午,谈仁皓,姜仲民,雷少卿,常荐新,郝东觉,谷甄云等人全都在要塞司令部里守候着新的消息,观察着局势的变化。傍晚,海军司令部发来新的命令,舰队立即出发,前往西西里岛附近海域,封锁墨西拿海峡,另外还得封锁马耳他岛!到晚上八点,也就是在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准备出发的时候,海军司令部发来了新的命令,陆战队必须要在四月五日下午六点前占领马耳他岛,同时协助波斯帝国的军队攻占西西里岛。
  到此,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已经达成了协议,由唐帝国占领马耳他岛,波斯帝国占领西西里岛。当天晚上,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就离开了阿尔赫西拉斯湾。同一天晚上,运载着陆战第101师的登陆舰队也离开了休达港,准备与第五特混舰队会合之后前往占领马耳他岛。而第二特混舰队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墨西拿海峡,堵住德军进入西西里岛的通道。
  换句话说,此时唐帝国,波斯帝国与德国都在抢夺时间,看谁最后能够控制意大利。为了放慢德军的推进速度,四月四日清晨,部署在北非以及西班牙的帝国远征航空兵就全面出动,在部署与德国空军飞机的意大利机场上空盘旋,阻止德军运输机起飞。为此,双方的作战飞机还出现了严重对峙,如果不是因为双方飞行员都收到了明确的命令,严禁首先开火制造摩擦的话,恐怕当天唐帝国的远征航空兵就要与德国空军干上几次了。
  虽然唐帝国远征航空兵的重型轰炸机干扰了德军机场的运作,但是并没有能够阻挡德军地面部队的运动。到当天晚上,德军基本上已经控制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同日,从法国机场起飞的德国运输机群将2000多名德国伞兵空降到了撒丁岛,而负责守卫撒丁岛的意大利军队并没有做出任何抵抗,随即就向德军缴械投降了。
  四月五日中午,登陆舰队到达了马耳他岛附近,第五特混舰队在当天上午出动了轰炸机,轰炸了英军营地,下午,陆战第101师登上了马耳他岛的主岛,并且在瓦莱塔与意大利军队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到此,帝国陆战队正式进入马耳他岛!
第五节
地中海风云
  第二次全球战争期间,马耳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却有着“地中海心脏”的称呼。马耳他一共由五座岛屿组成,其中马耳他岛的面积最大,地势西高东地,其东南与东北比较平坦,适合建立军事基地。该岛最大的城市,即瓦莱塔港就在岛屿的东面。
  历史上,马耳他曾由菲尼基人控制过,后来又先后被罗马人与诺曼人征服,到唐帝国远征欧洲的时候,马耳他成为了唐帝国远征军在地中海上最重要的军事据点。可因为缺乏淡水资源,因此唐帝国远征军并没有将马耳他作为欧洲地区的军事要塞。到公元十九世纪,即唐帝国结束了在欧洲的殖民统治的时候,马耳他随同直布罗陀要塞一道由英国占领。随后,英国与意大利就马耳他的主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与对抗,甚至差点因此导致意大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前与德国结盟,向英国开战。在一战爆发后,英国为了争取到意大利的支持,在马耳他岛的主权问题上做出了让步,同意与意大利共管马耳他,并且以此稳住了意大利,最终获得了意大利的支持。到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前夕,意大利提出了对马耳他更多的主权要求,英国也在此时意识到,如果因为马耳他的主权问题而导致与意大利反目成仇的话,那将得不偿失。因此,在21年初,英国与意大利签署了《巴勒莫条约》,在该条约中,英国承认意大利拥有马耳他的主权,同时,意大利也承认了英国在马耳他的驻军权,并且将瓦莱塔港等五处军事基地以每年一英镑的价格租借给英国,租期为二十年。正是这份条约,最终使意大利成为了英国的盟国,并且在英国向德国宣战之后不久,意大利也加入了战争。
  到帝国海军陆战队前去攻打马耳他的时候,在岛上还驻扎有大概1500名英军官兵,另外还有大概3000名意大利军人以及维持治安的警察。当时,与陆战第101师发生冲突的并不是英国军队,而是意大利军队与警察部队。这是谈仁皓等人所没有预料到的,意大利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么意大利军队就应该向同盟国的任何一支军队缴械投降,而不仅仅只是向德军投降。虽然发生在瓦莱塔的战斗并不激烈,抵抗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就被击溃,陆战队迅速的控制了港口,到当天晚上,岛上的英意军队都已经投降了。但是,这场战斗也证明,意大利已经被德国控制,而且意大利军队没有收到向唐帝国投降的命令。次日,发生在西西里岛上的那些战斗也证明,意大利军队也同样没有收到向波斯帝国投降的命令!
  局势差点就在此时失去控制,如果没有德国的暗中支持,意大利政府是不敢命令军队与唐帝国,波斯帝国的军队作战的。而德国人的目的明显是要占领整个意大利,将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势力挡在意大利之外。结果,唐帝国陆战队,以及部署在北非的波斯帝国军队的行动速度也不慢,迅速的进入了马耳他与西西里岛。最终德国不得不承认事实,并且迅速出面进行了澄清。到四月七日的时候,西西里岛上的意大利军队开始向波斯军团投降,矛盾才得已化解。
  在这几日中,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发生在马耳他与西西里岛上的那些小规模战斗,而是四处出击的德国空降兵!如果没有这支部队的话,德国也不可能抢在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之前控制亚平宁半岛,更不可能占领撒丁岛。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空降兵就有过不少的精彩表现,这次的行动又使其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飞机问世之后,就有人提出了空降战术理论,认为通过飞机快速投送部队,可以避免在地面上直接攻打敌人的防线,通过在敌人后方的战斗来获取胜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后,飞机的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大型运输机出现之后,空降作战理论得到了众多强国陆军的重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包括唐帝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先后成立了空降兵,并且深入的研究了空降作战理论。无一例外的,所有国家的空降兵都是陆军的精锐部队,能够进入空降兵部队的也都是能力非常突出的官兵。可问题是,在两次大战期间,并没有办法检验空降兵的作战能力,也无法证实空降战术理论是否正确。当时,就有人提出,空降兵的战术理论存在问题,而空降兵本身也存在着能力方面的缺陷,断言空降兵不可能彻底取代地面部队,更不可能成为陆军的主力部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毕竟一种新生事物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后,空降兵迅速的出现在了战场上。当时,空降兵主要就集中在大陆战场,以及欧洲战场上,在太平洋战场上,因为主力是唐帝国海军,而当时帝国海军陆战队里没有空降兵这一编制,更缺乏足够的空运能力,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海军甚至没有几架像样的大型运输机!所以,空降兵在太平洋战场上并没有什么表现,甚至到后来攻打澳洲大陆的时候,都没有动用空降兵。
  在战争中首先使用空降兵的就是德国陆军。21年底,为了防止北欧地区落入英国之手,德国出动了三个空降师,迅速的占领了挪威,抢在英国人之前控制了北欧地区,这在后来的战争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法国战败之前,挪威的海湾成了德国潜艇前出北大西洋的主要基地。另外,部署在挪威北部机场上的轰炸机成为了绞杀北冰洋航线的主要力量之一。德国海军舰队也多次沿着挪威海岸线进出北海。也正是这次行动使德国陆军更为重视空降兵,加强了对空降兵的建设。早在22年初,德国统帅部就认为可以在短期内战胜法国,然后进攻英国。当时,德国统帅部制订的攻打英国的计划中就准备动用十个空降师,直接由空降师去夺取英国南部地区的某个港口,而不是首先强度英吉利海峡。
  有正因为德国空降兵在北欧的突出表现,英国与法国都先后认识到了空降兵的重要性。战前,法国就有两个空降师,在战争期间又扩充了其编制,顶峰时期达到了十个师的规模。英国人则更重视对付空降作战,主要是当时德国进攻英国本土的唯一办法就是动用空降部队,这导致英国将更多的战争资源用于本土防空。在22年底,也就是法国在西线战场上犯了几次严重错误,差点因此而战败的时候,英国政府甚至给南部地区每一个家庭发放了一把步枪,准备用民兵来对付德国的空降兵呢!
  相对而言,当时在战场另外一侧的唐帝国与俄罗斯对空降兵的发展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俄罗斯也很重视空降兵的建设,可受制于其有限的航空运输能力,俄军更为重视空降兵在战术层面上的应用,即在战役中,利用空降兵扰乱敌后秩序,破坏敌人的后勤保障线,从而为正面进攻提供协助与支持。唐帝国在发展空降兵方面的投入也相当巨大,当初成立陆军航空兵的时候,就专门成立了一个运输司令部,负责空降兵的投送任务。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陆军已经组建了五个空降师。可与德国人不一样,帝国陆军在使用空降兵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因为当时帝国陆军内部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对空降兵真实战斗力的置疑也相当严重。更主要的是,战争爆发时,帝国陆军仍然认为坚固的防线是无法突破的,而其主要的战争思想仍然是通过阵地消耗战最终拖垮敌人。而在这套战争思想中,进攻的部分少之又少,空降兵的主要能力就体现在进攻上,因此帝国陆军在应用空降兵的时候就没有德国人那么灵活了。
  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短暂的辉煌之后,空降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掉转。到23年初,法国恢复了元气,要想在短期内击败法国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当时德国统帅部就提出先干掉意大利,然后将原本部署在南线的几十个师投入到西线战场上去,这样才能解决掉法国。因此,德国陆军在这个时候提出利用空降兵在阿尔卑斯山南部地区发动进攻,夺取南下通道,最终击败意大利。随即,在23年中期,德国陆军发动了代号“高山之鹰”的战役行动,而这次战役最终以惨败告终。参加作战行动的三个空降师损失了六成以上的官兵,另外在意大利空军以及地面高射炮的猛烈拦截下,还有300多架运输机被击落。德军不得不在23年7月的时候放弃了首先击败意大利的想法,从新把重点放到了西线战场上。也正是这场战役,最终让空降兵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了置疑。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以空降兵为主里的大规模战役行动。相反,在战术层面上,空降兵的作用凸显了出来。特别是在大陆战场上,俄罗斯,唐帝国,德国的空降兵曾多次以连营级部队为单位,深入敌后地区,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系统,并且取得了许多战果。通过这几年的磨练,各国陆军也在实战中总结出了使用空降兵的一些要点,同时认清了空降兵的本质。
  要想让空降兵在战场上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有三点是必须要保证的。一是强大的空运力量,这不仅仅指将空降兵投送到敌人防线后方,还要在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中用空投的方式为空降兵提供后勤补给。二是要确保制空权,只有在获得了绝对的制空权之后,空降兵才能够顺利出击,如果敌人仍然有空中拦截能力的话,那么在执行空降任务的时候,运输机就很容易遭受惨重的损失。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进行空降作战地区的敌兵力密度不能太大,敌军的战斗力相对薄弱。实战证明,在地面作战中,只装备了轻武器的空降兵根本就不是装甲部队,甚至不是普通步兵的对手,如果敌人的防御密度过大,且拥有不少的装甲力量的话,那么空降部队就是去送死!
  弄清楚这一点之后,各国陆军找到了正确使用空降兵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在战争中后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空降战役,大部分的时候,空降兵执行的都是战术层面上的作战任务,并且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
  这次,德军出动数个空降师,在两天之内就完成了对亚平宁半岛以及撒丁岛的控制行动。虽然这算不上是一次作战行动,德国空降兵的任务只是去接受意大利军队投降而已。但是,也正是这次行动让世界各国再次提高了对空降兵的重视。可以说,德国空降兵的反应速度,以及迅速的行动,这些都是其他部队所不具备的。而这也正是空降兵最主要的优势,能够以地面部队所无法达到的速度迅速的到达战场,并且控制住局势!
  谈仁皓等海军将领绝对是空降作战的门外汉。海军拥有一支陆战队就已经引起陆军的强烈不满了,如果再成立单独的海军空降兵的话,那陆军肯定要闹翻天了。可同样的,德国空降兵的迅速行动也给谈仁皓等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暂且不轮那些陆军将领此时的感受,就谈仁皓等人在当时的感受而言,如果当时有一支帝国空降部队在欧洲战场上活动的话,恐怕就不需要舰队火速出动,前去抢夺马耳他的控制权了吧,甚至不需要出动陆战队,只要英国宣布投降,空降兵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到达英国本土!
第六节
生存妥协
  意大利的问题正好反映出了唐帝国,波斯帝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虽然最终矛盾以相互妥协让步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是正是这次冲突,最终让唐帝国在处理英国投降的问题上更为小心谨慎。
  到四月十二日的时候,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先后返回了直布罗陀要塞,结束了在地中海上的行动。此时,意大利全境已经被同盟国的军队占领,德国控制了亚平宁半岛与撒丁岛,波斯帝国控制了西西里岛,唐帝国则占领了马耳他岛。相对而言,德国占领区的面积最大,唐帝国的占领区面积最小,可是从重要性上而言,马耳他岛是最为关键的,这挡住了德国深入地中海的通道,同时又保证了唐帝国在地中海上的利益。
  到此时,谈仁皓也基本上肯定,英国很快就会投降。马耳他岛上的英军不但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甚至在意大利军队之前就向陆战第101师投降了。很明显,这些英军是在接到了命令之后才会主动投降的。可接下来好几天,除了不时收到德国空军的飞机出现在地中海上空,偶尔还会有德国的远程侦察机在要塞附近出现之外,谈仁皓就没有收到其他的消息了,海军司令部也没有发来舰队行动的进一步指令,仿佛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样,根本就不需要舰队去执行作战任务。
  实际上,就在谈仁皓焦虑不安的等待着消息的时候,里约热内卢那边的谈判已经接近了尾声。德国空降兵的迅速出击不但让唐帝国震惊不已,同时也刺激了英国人。如果德国空降兵如法炮制,出现在英国本土上空的话,那么英国就将被德国占领,最终成为德国的一部分,而不会再是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国家了。在四月六日,也就是在意大利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英国秘密谈判代表就做出了重大让步,使谈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谈判初期,双方的主要分歧是英国在战后的地位。唐帝国承诺将保证英国的完整性,甚至提出在战后帮助英国恢复经济,重振国力。可英国人开出的条件更高,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求保留一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队,以此抗衡已经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德国。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唐帝国是不可能接受这一条件的。当初,正是因为英国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导致唐帝国与欧洲列强打了一百多年的海上战争,最终使唐帝国差点崩溃,给了日本崛起的机会,从而导致唐帝国失去了全球霸权。因此,双方就英国应该在战后保留多少军事力量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谈判进行到中期的时候,唐帝国与英国都做出了让步。唐帝国同意英国在战后保持一支适当规模的舰队,毕竟英国是一个依靠海洋生存的国家,而且英国不可能在地面上与德国抗衡,如果没有一支超过德国海军的舰队,那么英国在欧洲就只是一个三流国家,这不符合唐帝国用英国牵制德国的根本战略。英国也适当的减少了保留舰队的规模。可问题是,双方的要求差距还相当巨大。当时,英国提出至少保留八艘战列舰,三艘航母,以及其他数十艘战舰,舰队总吨位为75万吨。而唐帝国只同意英国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四艘战列舰,两艘航母。
  因为双方的要求差距相当巨大,而且都不可能再次做出让步,谈判在此时差点破裂。到27年初,谈判再次开始。当时德国正在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而且德国的“远东舰队”正在归国的路上,英国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主动提出再次展开谈判,并且在谈判中首先做出让步,将舰队总吨位削减到了55万吨,其中包括六艘战列舰,两艘航母。可此时唐帝国对谈判并不热心,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让步,仍然坚持只能让英国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最多只是增加一艘航母的数量。
  随着第一舰队沿途扫荡了加拿利群岛,马德拉群岛,随后西班牙投降,葡萄牙也迅速改变了立场。到2月份的时候,英国人不得不再次做出让步,同时将舰队总吨位削减到50万吨,可仍然要求保留六艘战列舰,两艘航母。而此时,唐帝国的态度反而强硬了起来,仍然坚持只给英国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四艘战列舰,两艘航母。
  谈判陷入了僵局,就在英国人准备再次让步的时候,德国公海舰队突然杀入北海,随后萨摩维尔成功的击败了德国公海舰队,打破了德国海军夺取北海制海权的计划。英国人的态度也就因此而强硬了起来。显然,谈判对唐帝国已经非常不利。而从根本上讲,唐帝国一直在努力让英国投降。所以,就在英国秘密谈判代表准备离开里约热内卢的时候,唐帝国在谈判上做出了重大让步,同意让英国保留50万总吨位的战舰,可仍然只能有4艘战列舰,航母的数量则提高到了3艘。而当时唐帝国提出的理由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英国海军只有4艘“前卫”级战列舰可以在大战结束后继续服役,另外也只有3艘“鹰”级航母可以在战后继续使用,其他的那些战列舰都存在则舰龄偏大的问题,肯定要退役,而英国在战争结束后不可能立即动工建造新的战列舰,而德国海军也只剩下了“远东舰队”,只有三艘战列舰,因此英国保持4艘战列舰是比较现实的。
  唐帝国的让步挽救了谈判,可英国人却变本加厉,不但继续要求保留六艘战列舰,同时还要求唐帝国必须停止向德国出售战舰。当时,英国与唐帝国的谈判代表还进行了数轮闭门会谈,其会谈内容一直没有被公布。可是,随后德国“远东舰队”单独北上,唐帝国舰队则留在了直布罗陀要塞,最终导致德国“远东舰队”遭到英国本土舰队的截击,差点就被彻底摧毁的事情。显然,当时英国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很有可能要求唐帝国设法解决掉“远东舰队”。而在无法直接出手的情况下,通过孤立“远东舰队”,为英国海军创造歼灭“远东舰队”的机会,这是当时唐帝国唯一可以采用的办法。
  随着德国“远东舰队”被击溃,也许还有尝到了甜头,认为唐帝国的态度已经软弱了下来。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英国人的要求就变得更加的无理了。从当时的谈判记录上来看,英国人甚至提出,在战后又唐帝国援助英国建造两艘战列舰,而且唐帝国还得向英国出售新式战舰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雷达,高强度装甲钢板的锻造工艺,超高压蒸汽锅炉的制造工艺,自紧锻造大口径主炮身管的生产线等。
  英国人的无理要求最终导致谈判破裂,不要说向英国出售这些先进技术,在整个战争期间,唐帝国没有向任何一个国家出售过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工业技术,就算是提供给德国与波斯帝国的武器装备,也多半是二流货,而不是最好的。为了打掉英国人的傲气,让英国认清局面,帝国首相薛希岳亲自下达了歼灭英国本土舰队的命令。谈仁皓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使命,打掉了英国人最后的一点希望,也使英国人失去了最后一点点谈判的筹码。三月二十四日,也就在“英吉利海战”后的第二天,里约热内卢密谈就再次开始了。
  在重新回到了谈判桌旁后,唐帝国的代表就首先重申了帝国的谈判要求,即只答应在战后让英国保持3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4艘战列舰,2艘航母。这要比之前开出的条件还要少了10万总吨位。另外,这其中还对战列舰与航母的性能做了明确的限制,战列舰的最大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0毫米,且主炮数量不得超过8门。航母的最大排水量不得超过25000吨,且载机数量不得超过60架。
  毫无疑问,这是唐帝国要教训一下英国佬,让英国佬明白唐帝国的拳头更硬,而且更有获得胜利的信心。也正因为如此,谈判很快就陷入僵局,英国人已经降低了要求,可仍然希望保留50万总吨位的战舰,同时保留的4艘战列舰的最大排水量为55000吨,航母的排水量要能达到45000吨,载机数量为100架。
  到三月底,谈判眼看就要再次破裂。此时,薛希岳派遣内相宗汉钦前往里约热内卢,替换了副外相,直接负责谈判。英国也派来了外交大臣,谈判的级别提高了不少。很明显,到这个时候,双方都不希望再拖延下去,派遣更有决策能力的大臣来进行谈判,也更有助于解决实质性的分歧与矛盾。
  到四月一日,英国在战后所保留的舰队规模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最后确定的具体指标为,英国海军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包括4艘战列舰,2艘航母。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不得超过5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0毫米,主炮数量不得超过9门,这基本上就是“新省会”级的标准,这也保证了英国的战列舰在性能上无法超过“新省会”级。航母的排水量不得超过45000吨,载机数量不得超过100架。这个性能与“湖”级非常接近,而当时帝国海军已经在建造“岛”级航母了,因此英国在战后保留的航母也不可能在性能上超越唐帝国的航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