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735

  朱荣哲去与陆战队联系了,谈仁皓又朝岛屿方向看去。现在已经是三月十四日了,舍尔的舰队是在二月二十七日离开直布罗陀要塞的,已经出发了十七天,怎么说,也进入了北海,或者是快要到北海了吧。如果萨摩维尔收到了准确的情报,而且英国本土舰队已经做好了拦截准备的话,也许战斗已经打响了,甚至舍尔已经完蛋了。
  想到这里,谈仁皓有点焦急,帝国海军司令部迟迟不让他们北上进攻英国本土,肯定是要留出时间,让英国人把舍尔的“远东舰队”解决掉。可按理说,在萨摩维尔去对付“远东舰队”的时候,帝国两支主力舰队就应该尽快北上,趁英国本土舰队无法照顾两个方向的机会迅速攻打英国本土。陆军的参战部队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翁一鸣甚至把攻打蒙罗维亚的陆战队派了过来,地面部队早就做好了登陆英国的准备,难道说,是英国已经准备投降,只是在投降条件上还没有与帝国谈判好吗?
  不管怎么说,这么拖下去不是个办法。德国人迟早要动手,也许就在舍尔与萨摩维尔决定的时候,德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已经上船了。那道只有几十公里宽的海峡是挡不住德国陆军的,只要萨摩维尔被舍尔缠住,那么德国陆军就很有可能在空军的掩护下登陆英国本土。或许,这正是德国人让“远东舰队”回去的主要原因。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德国陆军很有可能已经动手,或者是即将动手!
  谈仁皓回到了司令舱里,他准备再发一封电报回去,确认舰队的下一步行动,不能再拖了,舍尔已经是羊入虎口,而他们却迟迟不北上,海军司令部到底有什么计划?
  “已经联系上陆战队了,他们明天就返回。”朱荣哲刚与陆战队取得联系。
  “那就好,我们再发封电报回去。”谈仁皓走了过去,“舰队要尽快出发,不能在这里耽搁时间。”
  朱荣哲微微皱了下眉毛,旁边的通信参谋已经拿起了纸笔,准备记录下谈仁皓的命令。就在这个时候,电台上的指示灯亮了起来,谈仁皓与朱荣哲都是一惊,而负责接收电报的参谋军官已经戴上了耳机,并且开始在电文纸上记录收到的信号。
  十分钟后,电文翻译了出来,谈仁皓只看了一眼就给了朱荣哲。
  “让我们现在返回里斯本?”朱荣哲有点头痛了,这是什么鬼命令?
  “准备转向,联系其他特混舰队与第二舰队。”谈仁皓没有多迟疑,“速度设为24节,让主机都转动起来,尽快返回里斯本。”
  朱荣哲没有再问,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谈仁皓也不会耐心回答他的问题。
  三月十五日,也就是舰队在返回里斯本的途中,谈仁皓收到了第二封电报。登陆部队已经从直布罗陀要塞出发,舰队尽快与登陆部队会合,由波斯帝国的“地中海舰队”负责掩护登陆部队,而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合并一处,由谈仁皓任联合舰队司令官,负责统一指挥两支主力舰队。姜仲民为副司令,负责配合谈仁皓。电报中没有提到具体的作战计划,可意图是很明显的,这次,他们将不会在路上有任何耽搁,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英伦三岛。
  确定了新的命令后,谈仁皓没有让舰队返回里斯本,而是直接与波斯“地中海舰队”取得了联系,确定了新的会合地点后,舰队就转向朝北航行。他们将在葡萄牙西北海域直接与登陆舰队会合。接着,谈仁皓就与姜仲民取得了联系,确定第二舰队也收到了同样的命令,明确了两人之间的指挥关系后,谈仁皓让第三特混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首先合并为一支特混舰队,由常荐新全权指挥,谷甄云则继续在第六特混舰队旗舰“合肥”号上配合常荐新。第五特混舰队被放在了最后面,姜仲民仍然直接指挥第五特混舰队。谈仁皓不想与姜仲民发生直接冲突,因此把第五特混舰队安排在了殿后的位置上,没有绝对必要,他不想动用第五特混舰队。
  十七日,谈仁皓看到了从南面赶来的登陆舰队,以及在其西北方向上的波斯“地中海舰队”。在两支舰队会师的时候,一架从里斯本起飞的小型运输机降落到了“龙感湖”号航母上,将情报以及最新的战斗报告送了过来。这些情报是直接由舟山发出,中途用了十几架飞机接力传送,花了两天时间才送过来的。主要是情报信息量太大,而且很多是绝密资料,用电报传送不保险。
  海军司令部再次明确了谈仁皓与姜仲民的隶属关系,这算是给了谈仁皓正式的任命,姜仲民也就只能乖乖的听谈仁皓的指挥了。为了确保姜仲民不添麻烦,谈仁皓将相关的任命书的副本派人送给了姜仲民。
  新的作战计划也很明确,谈仁皓的首要任务是歼灭英国本土舰队,同时掩护地面部队登上英国本土。此时,谈仁皓才首次知道,帝国与英国确实是在进行秘密谈判,而且谈判进展得并不是很顺利,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在卢金斯上将被击败之前,英国在谈判中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随着唐帝国海军的主力杀入大西洋,英国肯定会战败,而差别只是投降,还是被同盟国地面部队杀入本土,最后被击败。因此,在里约热内卢,英国的谈判代表一直在争取获得更多的战后利益,而没有就是否投降的问题发表别的意见。
  萨摩维尔在“斯卡格拉克海战”中打了一次漂亮的战斗,英国人的态度也就强硬了起来,这大概就是英国人的脾气吧,或者说这让英国人看到了一线希望,认为可以通过海上胜利体面的退出战争,而不是耻辱的投降,更不是无条件投降。
  实际上,纵观英国历史就不难发现,只要在海上击败了英国,那么英国就会主动投降,相反,如果让英国人在海上打了胜仗的话,那么“约翰牛”的脾气就会爆发出来,甚至是到死都不投降。“斯卡格拉克海战”就如同一支兴奋剂一样,可这最多也只是让濒临灭亡的英国回光返照,而不可能扭转英国的命运。
  三月份,唐帝国与英国的秘密代表在里约热内卢的谈判进展得很不顺利。唐帝国已经在谈判中做出了不少的让步,比如保证在战后不由德国占领英国,同时保证在战后为英国提供重建的资金与物资,保证英国在战后的欧洲有着与德国同等的发言权,甚至还保证英国将成为首批进入国际组织的战败国,免除英国对唐帝国的一切战争赔款。反正,这些条件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可英国人提出的要求却更高。比如,要求唐帝国在战后恢复法国,以抗衡德国。另外还得在战后免去一切战争罪行。反正,英国提出的很多条件是唐帝国无法答应,或者是无法做到的。
  谈判也就在这个时候陷入了僵局,而解决矛盾与冲突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英国人吃点苦头,把“斯卡格拉克海战”的作用给抵消掉,让英国人认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制海权,他们已经在海上被击败,而投降,向唐帝国投降,是保证英国不被分割,并且在战后仍然是欧洲强国的唯一途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在海上击败英国本土舰队,毁掉英国人最后那点希望,夺走英国人手里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就是谈仁皓的新任务,而且这也让他明白,舰队这十多天无所事事,是由双方的谈判所决定的。从法国战败之后,唐帝国就一直在争取英国主动投降,然后迅速派遣远征军进入英国,避免英国被德国占领。在西班牙投降之后,唐帝国更是抓紧一切时间努力争取“和平”解决掉英国,可结果,“约翰牛”的脾气让帝国忍无可忍了。
  当然,在送来的情报中还有一份战报,德国“远东舰队”的战报。萨摩维尔几乎成了英国人的救星,也许正是英国本土舰队在北海的骁勇表现再次让英国人强硬了起来,让英国人盲目的认为,他们是海神的传人,在海上无人可以击败英国。而谈仁皓就要去证明英国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不是海神的传人,唐帝国才是龙的国度,而龙是大海之主!
第四十一节
舍尔的抗争
  “远东舰队”的最后航程是相当悲惨的,可比起卢金斯,舍尔又幸运了很多,至少,舍尔知道他不是萨摩维尔的对手,并且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自己的任务,将舰队带回德国本土的港口,而不是在风高浪急的大海上与英国本土舰队决一雌雄。在更大程度上,并不是舍尔的决定改变了“远东舰队”的命运,而是那些从唐帝国采购的战舰最终改变了舰队的命运。
  萨摩维尔在二月底的时候就收到了命令,尽快整顿好本土舰队,做好与德国“远东舰队”决战的准备工作。当时,“勇猛”号的损伤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这艘战列舰足足在北海爬了三天,才爬回了阿伯丁。另外三艘“前卫”级战列舰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前卫”号被打掉了一座炮塔,“挑战”号有近五分之一的舱室被炸毁,而受伤最轻的“决心”号也有三门火炮被打坏。萨摩维尔接到的是死命令,而他也是幸运的,八艘老式战列舰无一损伤,都可以立即出海作战,另外,阿伯丁有足够的维修能力与充足的零备件。
  维修工作在二月底就紧张开始了,为了能够尽量保证三艘受损比较轻的战列舰能够顺利归队,“勇猛”号的维修工作放在了最后,甚至还直接从没有完工的第六艘“前卫”级战列舰上拆了不少的零件下来,以保证将另外三艘战列舰在十天之内修复。结果,阿伯丁船厂花了十四天的时间,也就是在三月九日的时候才将三艘受损的“前卫”修好。“前卫”号换了一座主炮塔,“挑战”号的水密舱没有能够完全修复,但这不影响战舰的战斗力,可最终却成了其致命的隐患。“决心”号更换了被打坏的主炮,并且换上了一部新的雷达。另外,三艘战列舰上被摧毁的副炮也都得到了更换。在三月十日,即萨摩维尔率领舰队紧急出发的时候,三艘“前卫”级战列舰的状态都有点问题,可当时没有更多的时间让萨摩维尔来整顿他的舰队了。
  三月十二日,英国本土舰队到达了设得兰群岛与奥尼克群岛群岛之间的海峡。当天萨摩维尔就收到了情报,德国“远东舰队”出现在了法罗群岛附近海域,一架远程水上飞机曾经跟踪了德国舰队两个小时,可后来因为大雾而跟丢了目标。当时,德国舰队仍然在向北航行。萨摩维尔立即判断,舍尔向绕最远的航道,从法罗群岛与挪威之间的海域南下进入北海。因此,当天下午,英国本土舰队就火速北上,准备在设得兰群岛东部拦截德国“远东舰队”。
  舍尔是在三月十一日的时候收到英国本土舰队离开阿伯丁的消息的,他的预感也很准确,英国人准备拦截他。当时,舍尔原本计划从法罗群岛南部穿过,这一情报迫使他改变了计划,决定绕得更远一点,以避开英国舰队。另外,德国空军在挪威部署了战斗机,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白天由空军掩护其南下。
  当时,舍尔没有急着发电报回去,毕竟舰队的隐蔽性要比得到空中掩护重要得多,萨摩维尔已经采取行动了,如果他贸然暴露舰队位置的话,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可问题是,如果他不及时联系海军司令部的话,那么他就无法确定新的南下航线。直到十三日,也就是“远东舰队”已经到达了法罗群岛东北部海域,正在准备南下的时候,舍尔发出了电报,要求驻扎在挪威的德国空军尽量为其提供空中掩护,并且出动侦察机寻找在北海活动的英国本土舰队。
  这封电报最终暴露了舍尔的意图。英国设在本土以及设得兰群岛上的监听电台都接受到了信号,虽然英国的情报部门还没有办法破译德国海军的新密码,但是萨摩维尔在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就摸准了舍尔的意图。“远东舰队”将尽量靠近挪威海岸线航行,而且肯定会争取在白天的时候南下,而不是在夜间南下。这样,部署在挪威的德国空军轰炸机就可以为其提供掩护。
  萨摩维尔是一个经验极为丰富的海军将领,他做出了极为准确的判断。舍尔肯定正躲藏在挪威的某个海湾里面,如果舍尔要想在白天12个小时里就穿过北海,进入斯卡格拉克海峡,而其舰队的最大持续航速为30节的话,那么舍尔的藏身之地肯定在挪威东部俾尔根附近的某个海湾里。也许会更靠北一点,以避免过早进入北海,同时在进入夜晚之后再进去斯卡格拉克海峡。
  确定了舍尔的大概藏身地之后,萨摩维尔迅速的拟定了作战计划。他不是那种莽撞的人,虽然在北非的“弩炮行动”时他的表现确实挺莽撞的,但是萨摩维尔此时很冷静。他也有点惧怕德国空军的那些轰炸机。部署在挪威的德国轰炸机炸沉了上百艘前往俄罗斯的商船,而且还炸掉了好几十艘英国的战舰。更要命的是,北海这几天的天气比较反常,海上的大雾并不是太浓密,舰队很容易暴露。如果他过早的靠近挪威海域,那么就很有可能被德国的侦察机发现,然后遭到德国轰炸机的围攻。因此,萨摩维尔只有一个选择,在夜间接近,并且尽量将战斗控制在夜间进行,不去招惹德国空军。
  作战时间确定了,可新的问题却几乎让萨摩维尔放弃了作战行动,因为那八艘老式战列舰的最大速度只能达到22节,根本就无法与最快速度接近30节的“前卫”级战列舰一起作战。如果丢下那八艘战列舰的话,萨摩维尔就失去了兵力优势,而唐帝国卖给德国的“新省会”级战列舰的性能绝不在“前卫”之下,如果三打三的话,恐怕舍尔还会奋起反击,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可要带上了那八艘战列舰的话,萨摩维尔就不可能在上半夜赶到德国舰队南下的航线上去,更不可能拦下舍尔了。
  怎么办?放弃拦截是不可能的,如果让“远东舰队”逃回了基尔港的话,那么德国人就将士气大振,而英国本土舰队也就只能继续留在北海,而无法南下对付唐帝国的舰队了。可真要打的,那该怎么打?
  十四日,侦察机再次发来消息,德国舰队在挪威东北部海域出现,而且一艘在附近活动的英国潜艇也证实了这份情报,只是因为大西洋上的雾气仍然很大,侦察机与潜艇都跟丢了目标,舍尔再次藏了起来。从侦察机的报告来看,德国舰队正在南下。萨摩维尔推算了一下,德国舰队很有可能在十五日白天通过北海,而此时他还在设得兰群岛东部海域活动,如果要拦截德国舰队的话,那他就不能再迟疑了。
  当天下午,萨摩维尔就下令舰队向东南方向航行,拦截海域被设在了俾尔根附近,这里是德国舰队必须通过的地方。萨摩维尔也没有强行带上那八艘速度快不起来的老式战列舰,而是先带着三艘“前卫”上路了。
  萨摩维尔的计划有点复杂,如果舍尔直接南下的话,他就必须要尽量拖住舍尔的南下速度,如果能够耽搁舍尔几个小时的时间的话,那么德国舰队就无法在天黑之后进入斯卡格拉克海峡,到时候,舍尔很有可能放慢南下速度,或者是另挑机会南下。如果舍尔要强行闯关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海峡外再次拦截德国舰队了。正是根据这一分析,萨摩维尔决定先带着三艘“前卫”去拦截德国舰队,而另外八艘战列舰则全速南下,守在海峡附近,组成第二道防线。
  可以说,这是萨摩维尔犯下的一个极端严重的错误,如果舍尔能够准确判断出英国本土舰队的行动,并且抓住这个机会的话,那么舍尔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击败英国本土舰队的德国海军将领。当时,舍尔的舰队是完全有实力击败萨摩维尔亲自率领的那三艘“前卫”级战列舰组成的北方分舰队的。然后舍尔可以利用“新省会”级战列舰的速度,火炮射程,以及火炮威力方面的优势,在远距离上打垮另外八艘战列舰组成的南方分舰队。可惜的是,舍尔根本就没有决心与英国人作战,他所想到的只是逃回本土,而不是打一次漂亮的海战!
  十四日夜,舍尔的舰队到达了挪威附近海域,他没有急着南下,而是再次与驻挪威的德国空军取得了联系,确定舰队在十五日白天南下,而在天亮前,舍尔就要到达俾尔根附近海域,天亮后,德国空军将派遣战斗机与轰炸机为舰队护航。也同样因为北海海面上的大雾,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并没有在白天发现正在从设得兰群岛全速赶来的英国舰队,更没有发现正在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峡的另外一支英国舰队。
  到此,舍尔与萨摩维尔都走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都朝着战斗爆发的海域前进,可双方心里都没有底。
  说到底,萨摩维尔对三艘“前卫”能否击败三艘“新省会”没有太大的信心,而他是很清楚“新省会”的性能优势的。能够在炮战中打垮美国的“依阿华”的战列舰绝不会比“前卫”差。在主炮火力方面,“新省会”有九门,而“前卫”只有八门。防御方面,“新省会”的装甲不比“依阿华”差,甚至还要更好一点,而“前卫”的装甲最多与“依阿华”相当,甚至在某些部位还不如。最大的差距还是火控系统,唐帝国海军已经在实战中多次应用雷达指挥舰炮射击,其夜间炮战能力相当强悍,就算德国的“远东舰队”还没有这样的机会,可那几艘“新省会”级上也安装了炮瞄雷达,这要比“前卫”上的雷达好得多,而这在夜战中是相当关键的。
  萨摩维尔是看过美国海军的那些战斗报告的,美军对“新省会”的性能是羡慕不已,不然也不会急着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了。作为一名“资深”炮战专家,萨摩维尔很清楚战列舰性能的好坏。“前卫”不过是应对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以及那些还只存在与图纸上的H级战列舰的威胁而建造的,而“新省会”的性能比“俾斯麦”级高出了许多,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他不一定能够占到便宜。萨摩维尔不知道的是,德国海军拿到的“新省会”只是“次品”,在性能上比唐帝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差了不少呢!
  同样,北面的舍尔也没有太大的信心,而他所担心的不是战舰的性能,而是战舰的数量。英国人还有11艘战列舰,而他只有3艘,这个巨大的数量差距就足以让他那点质量上的优势变得毫无意义了。对德国海军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数量,而不是质量。从一战到这次大战,德国的船厂建造了比敌人更好的战舰,可却永远无法在数量上与敌人抗衡。一战时的“日德兰海战”,德国的战舰就比英国的更优秀,可结果仍然被英国本土舰队赶回了波罗的海。而在之前爆发的战斗中,卢金斯正是因为数量上的劣势最终遭受惨败。
  如果是一对一的战斗,舍尔不会害怕任何一个对手,他对“新省会”的性能有着足够的信心,可现在几乎是一对四,他可没有半点信心。当然,舍尔并不知道,此时挡在他南面的萨摩维尔实际上就只有三艘“前卫”,双方的兵力对比就是一比一,而不是一比四,如果舍尔早一点知道的话,也许他就有足够的胆量去与萨摩维尔比个高低了。
  海战本身就是充满了偶然性的,双方都在大雾弥漫的北海上摸索着前进,而且都因为对敌人的了解不多而充满了担忧,战斗就是在这种双方都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打响的。
第四十二节
俾尔根海战
  萨摩维尔已经意识到了德国舰队正在南下,因此在十四日下午,他再次命令舰队转向,将拦截海域移到了俾尔根西北,这样他可以多获得大概4个小时的战斗时间,不管是击溃舍尔,还是转身逃命,这四个小时都是非常宝贵的。晚上十点半,萨摩维尔命令三艘“前卫”上的雷达全部启动,同时仍然派遣了两艘装有雷达的轻巡洋舰到北面执行侦察警戒任务。这一战术极为老套,可也非常管用。
  此时,舍尔的舰队正在南下,速度18节,距离萨摩维尔的巡洋舰警戒线大概70海里,也就是说,舍尔的南下时间比预定的提前了两个小时,这主要是争取在天黑前能够进入斯卡格拉克海峡,避免在夜间遭到英国舰队的拦截。此时舍尔并不知道,萨摩维尔已经在南面摆好了架势,就等着他到来呢,而舰队里,只有跑在最前面的“舍尔海军上将”号上的雷达在运转,后面的“斯佩海军上将号”,以及“吕佐夫”号上的雷达都没有启动!
  德国从唐帝国购买的三艘战列舰沿用了之前“德意志”级小型战列舰的名称,而三艘“德意志”级小型战列舰一直在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并且都已经战沉。三艘战列舰中的首舰为“舍尔海军上将”号。这是以第一次全球战争时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舍尔上将命名的,而这位上将正是现在的“远东舰队”司令舍尔的祖父。舍尔将以其祖父名字命名的战舰设为了旗舰,大概也正是想以此纪念那位差点就率领德国公海舰队击败了英国本土舰队的先祖,或者说是想完成祖父没有完成的遗愿吧。
  当时,英国人严阵以待,而德国人却浑然不知,可海战确实有很大的偶然性,首先发出战斗警报的不是英国的巡洋舰,而是“舍尔海军上将”号!十五日凌晨一点,“舍尔海军上将”号上的雷达就探测到了南面20多海里外的那几艘英国战舰,并且拉响了战斗警报。直到半个小时之后,英国巡洋舰上的雷达才探测到了北面的那几个大家伙,而此时,德国舰队已经完成转向,正在朝西面绕过来,而且双方的距离已经不到20海里了!
  萨摩维尔收到巡洋舰的报告后也是大吃一惊,他首先认为舍尔是有备而来的,德国人已经摸清楚了他的意图,舍尔决心与他决战,这可把萨摩维尔吓了一跳,如果舍尔真要与他决战的话,他就只能逃命。很快,巡洋舰再次发来报告,德国舰队正在对他们进行炮击,请求撤退。收到这一报告后,萨摩维尔才稍微放心了一点。如果舍尔是有备而来的话,那么就不会首先炮击巡洋舰,而是该快速逼近,与后面的战列舰对轰。也就是说,舍尔很有可能没有意识到南面还有战列舰编队!
  英国舰队此时正在向西航行,萨摩维尔立即命令见队左转,同时把速度降低到了14节,炮口全都朝向右侧。德国舰队在其西北方向上,而且正在南下,速度已经提高到了20节以上,双方的距离大概是28海里,按照当时的情况,在凌晨三点之前,双方就将进入炮战距离,而且将向南航行大概30多海里。如果能够拖到天亮的话,那么萨摩维尔部署在南面的那八艘战列舰就将派上用场了。
  此时,北面的舍尔不是没有意识到危险,他已经下令舰队加速,就表示他想尽快穿过英国舰队的封锁线。而在他下达命令之前,几艘重巡洋舰就冲了上去,对那两艘英国海军的轻巡洋舰一通猛打,而德国人采购的“江河”级重巡洋舰上的主炮口径为200毫米,英国水兵将200毫米炮弹在海面上爆炸产生的水柱判断为战列舰主炮的炮弹,结果引来一场误会,也让萨摩维尔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凌晨两点十分,“舍尔海军上将”号上的雷达探测到了正在南行的三艘“前卫”级战列舰,雷达操作手准确的判断出了那是三艘战列舰,而且是三艘“前卫”级战列舰。舍尔收到报告后也是暗暗一惊,他没有想到英国人这么快就修好了这三艘战列舰,而更让他担心的是另外八艘英国战列舰在哪。当时舍尔做出的判断是,另外八艘战列舰肯定在南面某个地方组成了战列线,正在等着他撞上去,而三艘“前卫”的速度更快,所以出现在了西南面,以防止他进入东面的海湾。做出这一判断后,舍尔再次命令舰队向左转向,速度提高到了24节,显然,他不想与萨摩维尔来一场骑士般的决斗,只是想快点离开战场,快点离开这个鬼地方。
  “前卫”号上的雷达是在两点二十五分的时候探测到了正在转向的德国舰队的,发现德国人突然向东航行,萨摩维尔也是大吃一惊,难道舍尔要抄他的后路?如果舍尔要抢占“丁”字头的话,那他也不应该在英国舰队的屁股后面转向吧?而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在德国舰队转向成功之后再绕回来的话,就很有可能被敌人占据有利位置,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击败舍尔了。萨摩维尔立即下达了同样的转向命令,舰队全速左转!
  当时,两支舰队的斜线距离是20海里左右,舍尔在萨摩维尔的300度方向上,因为德国舰队的速度更快,在完成转向之后,两支舰队航线之间的距离已经不是20海里,而是10海里!三点不到,双方距离缩短到了14海里,舍尔在萨摩维尔的330度方向上。双方战列舰之间的炮战就在这个时候打响了,因为“新省会”的三座主炮炮塔有两座在前面,因此舍尔可以集中三分之二的火力轰击萨摩维尔,而萨摩维尔却只能使用一半的主炮还击,舍尔获得了第一个有利的机会。
  萨摩维尔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前卫”主炮炮塔只能左右旋转110度,而且B炮塔因为靠近了司令舰桥,其旋转角度只有100度。虽然对面的“新省会”尾炮塔也无法指向他们,可对方用六门主炮开火,而他只有四门主炮可以使用,这个劣势是相当明显的。在此情况下,萨摩维尔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降低速度,让德国人追上来,而是加速转向,绕到德国人前面去。如果降低速度的话,对手可以采取同样的战术,而且战舰的灵活性大受影响,很难避开对方打来的炮弹,无奈之下,萨摩维尔只能命令舰队加速转向,争取尽快绕到舍尔的前方去,抢占有利位置。
  英国舰队刚开始转向,舍尔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也立即命令舰队加速转向。“新省会”的最大速度是31节,而“前卫”不到30节,在速度上,舍尔并不吃亏。可这样一来,双方的速度都超过了炮战时允许的最大速度,其炮击的精确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纠缠了近一个小时,双方各浪费了数百发炮弹后,萨摩维尔终于以切外圈的方式让舍尔追了上来,双方的主炮都能够指向对手,并且发挥威力了。四点,舍尔首先下令减速到18节,这是“新省会”炮战时的最大允许速度,萨摩维尔也随即让舰队减速到了16节,而此时双方的航向都是20度左右,几乎就是在朝北航行了!
  前几轮的炮击仍然没有什么收获,对双方的炮手而言,大范围的机动是最令人讨厌的,而且之前的交战距离也太远了点。直到四点二十五分,双方的距离只有不到15000码的时候,“斯佩海军上将”号首开记录,其乙炮塔(德国海军的编号不一样,这里用帝国海军的标准)打出的一发炮弹准确的命中了对面的“挑战”号,而且这发炮弹的命中点极为精确,几乎就在上次被“提尔皮茨”号击中的舰舷中部水线附近,弹着点几乎都是一样的,23式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对“前卫”级有着致命的威胁,更可悲的是,“挑战”号的大部分水密门没有修复,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隐患,而且都是致命的隐患!
  “挑战”号再没有了“斯卡格拉克海战”时那样的运气了,炮弹在舰体内爆炸后引燃了附近的所有易燃物品,大火很快就蔓延到了锅炉舱,随后又蔓延到了机舱。当战舰上的水兵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控制火势。在中弹后大概二十五分钟,“挑战”号的尾部发生猛烈爆炸,火焰窜起数百米高,其中尾部的上炮塔几乎被直接炸飞。不到十五分钟,这艘排水量五万多吨的巨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这是自“胡德”号之后,第二艘在海战中只挨了一发炮弹就被击沉的英国战舰,除了德国人的运气好之外,也许英国战舰设计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吧。
  萨摩维尔是亲眼看着“挑战”号沉没的,可此时他也没有办法,“前卫”号成了重点打击目标,“舍尔海军上将”号与“斯佩海军上将”号的炮口都对准了“前卫”号。五点前,“前卫”号已经有三座炮塔被摧毁。可好运同样没有离开英国人。就在萨摩维尔快要绝望的时候,上帝终于站在了英国人的身后。
  “前卫”号剩下的最后一座炮塔,也就是尾部的D炮塔在第31轮射击中打出的两发炮弹竟然全都命中了“舍尔海军上将”号,这简直就可以用奇迹来形容!两发炮弹分别命中了“舍尔海军上将”号的尾炮塔与乙炮塔下方的水平装甲,当时的交战距离是12000码,穿甲弹直接打掉了尾炮塔,并且洞穿了战舰的垂直装甲,在乙炮塔的弹药库附近爆炸。自动注水系统立即打开,迅速涌入的海水阻止了火势蔓延,同时也避免了弹药舱爆炸。可这样一来,“舍尔海军上将”号失去了所有的主炮火力,只能提前退出战斗。
  五分钟后,位与编队最后方的“决心”号再建奇功,其第29轮齐射打出的六发炮弹有两发命中了对面的“吕佐夫”号。这两发炮弹分别打在了水上飞机弹射器附近,以及战舰的司令剑桥上。当时的交战距离大概是14000码,“新省会”司令舰桥上厚达400多毫米的装甲挡住了穿甲弹,却没有能够保住里面的德国官兵,数十人被横飞的弹片打死,没有死的也全部重伤,“吕佐夫”号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十五分钟之内没有能够打出一轮像样的齐射出来!
  此时,“前卫”号也退出了战斗,其最后一座炮塔很快就被“斯佩海军上将”号上打来的穿甲弹给端掉了,而且还有一个轮机舱进水,萨摩维尔可不想在这里与德国人拼命,只能提前撤退。到这个时候,海面上就只剩下了“斯佩海军上将”号与“决心”号,两艘战列舰都只剩下了六门主炮,而“吕佐夫”号也在五点三十四分撤出了战斗。
  两艘战列舰的战斗一直打到了六点十五分,“斯佩海军上将”号上只剩下了甲炮塔还在作战,而“决心”号上也只有B炮塔能够正常使用。双方的官兵都在拼命,可在实力旗鼓相当,而且炮击准确率都好不到哪里去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奈何对手。而最后,“决心”号率先撤出了战斗,损伤惨重的“斯佩海军上将”号也放弃了追击,跟随已经撤退的舰队向北返回了俾尔根。
  炮战结束后,双方的航空兵还在北海上空打了几个会合,最后“不欢而散”。对萨摩维尔来说,他成功的完成了任务,阻止了德国舰队返回本土。对舍尔来说,他保住了每一艘战舰,可同时也无法继续返航了。这场战斗打得很短暂,也很激烈,战术上,德国人获得了胜利,干掉了“挑战”号,可是从总体结果而言,英国人是胜利者,德国“远东舰队”失去了战斗力,受损的三艘战列舰不可能在德国本土修复!
第四十三节
敲门砖
  谈仁皓不知道海军司令部是从哪里搞到德国海军的作战报告的。此时舍尔正躲在俾尔根附近的某个海湾里,德国海军也正想法修复三艘战列舰上的动力系统,然后设法让舰队回到德国本土。“远东舰队”基本上失去了作战能力,三艘战列舰受的损伤都比较严重,就算不至于沉没,也难以恢复战斗力。大部分的损伤都无法在德国本土的港口修复,特别是被打坏了的炮塔,损坏的主炮,这些都是德国人造不出来的,只能送回帝国的船厂进行维修。也就是说,谈仁皓不用担心德国人抢先登陆英国本土了,英国海军还有足够的实力封锁英吉利海峡,而德国海军却只能在一旁看着干着急。
  “德国人打得确实很勇猛,‘斯佩海军上将’号坚持了好几个小时。”
  “可结果仍然一样,萨摩维尔没有丢掉制海权,英国海军还有足够的实力。”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了。”谈仁皓朝郝东觉与常荐新看了过去,“英国本土舰队是在今天上午的时候回到了阿伯丁,那两艘‘前卫’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从德国人的战报来看,英国海军很难迅速修复三艘‘前卫’级战列舰,他们现在只有八艘老式战列舰。”
  “如果仅仅只有这八艘战列舰的话,我们第三特混舰队都能够将其解决掉。”常荐新冷笑了一下,他没有说大话,五艘“新省会”有足够的能力干掉八艘在一战前后建造的战列舰,甚至是取得完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