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735

  “北上,进攻中美洲地区。”韩绍锋这次就说得非常简短了。
  房间里安静了下来,谈仁皓三人的神色都不太好看。舰队的任务是杀入大西洋,而现在海军司令却突然下令攻打中美洲地区,这与之前的作战计划是完全不一样的。
  “需要我们协助?”过了一阵,常荐新才问了出来。
  “没有舰队的协助,我们不可能迅速攻占中美洲地区。”韩绍锋说着就去拿地图。
  “韩将军,我们暂时不讨论详细的作战计划。”谈仁皓叫住了韩绍锋,“这确实是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吗?另外,这次战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电报上写得很清楚。”韩绍锋走了回来,“最终的目的是攻占整个中美洲地区,将战线推进到墨西哥的南部,也就是说,我们要歼灭中美洲地区的所有美军,最终占领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以及伯利兹。”
  房间里又沉默了下来,这意思就是,舰队要首先协助陆战队完成这个任务,才能够去扫荡加勒比海地区。
  “那么,时间限制是多久?”谈仁皓感到有点头痛,看来是有什么原因让海军司令部不得不修改作战计划。
  “三个月,最多四个月,时间从这个月的一日算起。”韩绍锋拿出了香烟,“我的部队正在向北推进,可中美洲的地形对地面作战相当不利,北面的山区很难进入。上个月,我们就在巴鲁火山附近损失了三支运输部队。”
  “游击队?”郝东觉急着问了出来。
  “有游击队,也有美军组成的小股渗透部队。”韩绍锋把烟分给了郝东觉与常荐新,然后点上了,“这几个中美洲国家都对我们没有太多的好感,而且美军非常熟悉这边的地形。从俘虏交代的情况来看,美军专门组织了一支山地步兵部队,大概就是准备在这里对付我们的。”
  “也就是说,如果从陆路推进的话,我们不可能在这几个月之内完成作战任务吧?”常荐新问到了关键上。
  “对,仅仅依靠地面进攻,我们很难在短期内打下中美洲地区,这边的地形条件让陆战队很难在小股交火中占有优势,而我们的大炮,轰炸机也很难为小股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韩绍锋叹了口气,“我已经在组织人研究新的战术了,前线部队也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用的战术。前几天,我们还专门组织了一批山地部队,用来对付敌人的小股渗透部队,可效果并不怎么样。如果我们要在短期内打下中美洲地区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办法……”
  “敌后登陆?”谈仁皓问了另外一个重点。
  韩绍锋微微点了点头。“只有在敌后进行登陆,直接攻击美军防线后方,不与美军打山地战,这样才能够把陆战队,以及我们的舰队,航空兵优势发挥出来。这也需要舰队的支援,没有舰队的支持,我们打不了这样的战役。”
  “登陆舰队配属的支援舰队呢?”郝东觉显然也不想执行这样的任务。
  “最快要到年初才能到达,这是廖汉翔的答复,在我们打下瓦胡岛,攻占了夏威夷群岛之前,廖汉翔将军不会给我派来支援舰队的。而且支援舰队只能在夺取了制海权与制空权之后才能上去,而要夺取制空权的话,那就必须得依靠主力舰队。”
  到此,谈仁皓也大概明白了韩绍锋的意思,或者说是海军司令部的意思。
  “谈将军,这次作战行动肯定有很重大的意义,海军司令部的具体命令,以及详细的作战计划会很快送到,如果你们有什么疑问的话,还可以与司令部联系,如果……”
  “没事,就算是我们暂时放松一下吧。”谈仁皓打住了韩绍锋的话,“这几天,我们先休整一下,等到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到了之后,我们再讨论详细的作战计划,怎么样?”
  韩绍锋没有说什么,现在是陆战队遇到了难题,他也不好说谈仁皓的态度不积极,毕竟舰队之前并没有要来支援陆战队的意思。
第十八节
政治动机
  五天的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韩绍锋在第二天就去了巴拿马西部的圣地亚哥,到陆战队的前线司令部去指挥陆战队作战了。临走前,韩绍锋安排了几名参谋当谈仁皓他们的向导,带着三个将军,以及第一舰队里的重要将领与军官在巴拿马城好好的玩了几天。谈仁皓没有谢绝韩绍锋的盛情款待,毕竟这种拿公款旅游的事情在海军里是很常见的,也没有人会责怪他们,怎么说,这也是在了解前线的情况吧。而在这几天里,谈仁皓也没有怎么放松,他一直不明白,海军司令部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改变舰队的行动安排,难道进入北大西洋,迫使英国投降,以及合围美国的行动就不重要了吗?
  谈仁皓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答,在运输船队到达之前,他就已经大概想到了海军司令部临时改变作战计划的原因,只有一种力量可以迫使海军司令部改变作战计划,那就是来自内阁,或者说是首相的压力,而首相也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直接干预军队的作战行动,那就是这次的作战行动有着非常巨大的政治意义。
  海军司令部送来的作战计划以及命令是直接交给了谈仁皓的,送信的军官没有去找韩绍锋。文件分成了三部分,一是陆战队与舰队的共同作战任务,二是舰队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送给谈仁皓的一份机密文件的副本,这份文件最终解释了谈仁皓的疑惑。
  “需要去通知郝东觉与常荐新将军吗?”朱荣哲当时正好在港口处理一些舰队的事务。
  “不用,等韩绍锋回来再说吧。”谈仁皓知道那份绝密文件是不能给别人看的,“对了,你不是说有一批维修设备到了吗?先去看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就尽快把维修工作安排下去。还有,新送来的战机,以及补充的飞行员也要安排一下。”
  “那我就去处理这些事了。”朱荣哲很知趣的告辞离开。
  等到参谋长走后,谈仁皓吩咐杜兴不要让任何人进来,然后关上了门,回来拆开了那份绝密文件。在花了两个小时仔细的看完了这份文件后,谈仁皓也不再感到疑惑。
  命令确实是直接由内阁首相下达的,任务的也确实是占领整个中美洲地区,歼灭这里的所有美军,最终目的是解决墨西哥受到的威胁,或者说是向墨西哥施加压力,最终使墨西哥参战,成为进攻美国本土的一支主要兵力。
  文件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前面的只是其总纲,为要使墨西哥成为打击美国的一支生力军的话,那还有很多事要做。
  首先就是说服墨西哥政府,让墨西哥总统相信,美国迟早都会战败,而且战败后的美国将失去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墨西哥如果继续投靠美国的话,那将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而且还将成为唐帝国的敌人,并且最终被消灭,甚至是在美国之前被消灭掉。这是属于外交,以及秘密外交方面的工作,军队还没有办法插手。可是从首相安排海军攻打中美洲地区的行动来看,与墨西哥的秘密谈判也许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墨西哥已经动摇,却并没有完全转向,所以帝国海军必须要在中美洲地区展开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一来可以证明美国已经江河日下,二来还可以让墨西哥感受到实在的威胁,并且最终在唐帝国与美国之间做出选择。
  通过军事压力达到目的,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在美国参战后,墨西哥多次宣布保持中立态度,可实际上,墨西哥一直都不是如同巴西那样的中立国。从帝国情报机构搜集到的情报来看,从21年到26年,墨西哥向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甚至向美国输出了上百万的劳动力,这还不包括通过偷渡等非法手段进入美国的劳工。当时美国政府的一份文件也足以说明这一点,战争期间,美国纺织业从业工人中,墨西哥人就占到了大概四成左右!虽然墨西哥军队从没有参加战争,也没有在战争期间采取任何敌对行动,但是墨西哥一直在助纣为虐,这多少让唐帝国有点无法接受。
  作为一个由唐印后裔建立起来的国家,墨西哥应该是亲唐,而不是亲美的。使唐帝国与墨西哥产生如此巨大分歧的原因是众多的,而最主要就是唐帝国两次牺牲了墨西哥的利益,最终使这个北美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了一个二流,甚至是三流国家,失去了与美国竞争的潜力。也许,很多墨西哥人都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的孤儿,而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墨西哥要么就是被美国彻底的摧毁,要么就是苟且偷生,毫无疑问,墨西哥选择了后者,而没有选择前者。
  因为有着极为不愉快的历史,所以要想在这个时候说服墨西哥参战,仅仅是外交上的努力,甚至是签署几份保障墨西哥利益的条约都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目的的。军事压力就是一种很惯用的手段。墨西哥向美国臣服,是畏惧美国的强大军事压力,如果唐帝国的军事压力比美国的还要强大的话,墨西哥就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线了。
  除了军事压力之外,那还需要很大的好处,毕竟国家利益是最基本的动力。这一点,文件中也提到了,可没有完全说明。在谈仁皓看来,真正能够使墨西哥回心转意的动力还是利益,或者说是唐帝国去兑现在两百多年前没有兑现的承诺,帮助墨西哥夺回失地,恢复墨西哥在美洲大陆上的地位。
  在两次美墨战争中,美国从墨西哥掠夺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都是当年美国从墨西哥抢去的土地。这也是墨西哥历史上最大的耻辱,第二次美墨战争就是因为墨西哥想要夺回这些土地,而美国却先一步下手而爆发的。可以说,如果不是土地上的问题,墨西哥很有可能会成为美国的天然盟友,也正是这些土地上的冲突,墨西哥不可能与美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至少在当时的情况下,墨西哥是不会彻底甘心成为美国的附庸的。
  如果帝国同意在战后将美国强占的土地归还给墨西哥的话,那么墨西哥就将成为北美洲最强大的国家,从而成为美洲地区的新霸主。这个诱惑是相当巨大的,可问题是,唐帝国会承认一个新霸主吗?就算北美洲地区的情况与欧洲有很大的差别,唐帝国都无法容忍在这里再次出现一个类似于美国,有能力挑战唐帝国的国家。在文件中也没有明确提到会在战后让墨西哥收回失地,也许这正是墨西哥到现在还没有表明态度的关键因素吧。
  这也仅仅只是谈仁皓的猜想。如果要想在短时间内战胜美国,那么墨西哥的态度就极为重要。只要墨西哥向美国宣战,那么美国就不得不在其东南部地区部署大量的军队,分散美军的兵力。再进一步,如果能够从墨西哥杀入美国本土的话,那么美国就无法疏散其东部地区的战略工业基地,再结合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到时候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在美国东海岸地区打一场艰苦的登陆作战,都能够击败美国了。
  这也仅仅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可战争不由军人决定,而是由政治家决定的。薛希岳对待欧洲的态度非常明确,那他对待北美洲的态度也差不多。就算退一万步,唐帝国答应帮助墨西哥收回失地,在战后将美国强占的土地归还给墨西哥,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够使墨西哥成为进攻美国本土的一支强大力量,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军事援助。
  军事援助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出兵,二是提供武器弹药等战争物资。
  直接出兵的难度比较大,就算帝国会向墨西哥派遣兵力,也不可能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墨西哥没有太多的军事基地,同时后勤保障相当困难,一支帝国陆军步兵师的日消耗量是墨西哥同等部队的四倍以上,如果投入上百万的部队的话,对后勤保障而言,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另外,帝国也不希望在这边损失太多的人员,也许连陆军都不愿意在墨西哥花太多的力气。其他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地形条件对地面作战的影响,两军协同作战中可能暴露的问题,还有从墨西哥进攻美国本土最大可能产生的价值等等。因此,帝国不大可能在墨西哥这条战线上投入重兵,最多只能够起到辅助与加强的作用。
  战争物资援助方面的问题就简单得多了,墨西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而且大部分的普通物资,比如食品,衣物,药品等等都可以在本地直接获取,而不需要从帝国本土运送过来,因此帝国需要提供的只是装备以及弹药,另外,还得培训墨西哥的军队,让墨西哥军队能够在战场上击败更为精锐的美国陆军。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后勤保障力量,特别是海运力量,可是比起直接派兵参加墨西哥的战斗而言,提供物资援助的压力要小得多,反正墨西哥军队牺牲多少人,也与帝国没有太大的关系。
  通过这些手段,墨西哥有很大的可能倒向帝国,在28年初参加战争。这仍然是谈仁皓的推测,毕竟要让墨西哥参战的话,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现在,他们就要走出第一步,先把中美洲地区的美军给干掉,将战线推进到墨西哥的南部边境线附近。到时候,墨西哥在谈判的问题上肯定会软下来,在选择遭到帝国打击,还是遭到美国打击的问题上,墨西哥只能选择前者。
  看完文件后,谈仁皓去拿来了一幅地图,仔细的研究一番。
  从巴拿马向北进攻的难度确实很大,一直延伸到巴拿马东部地区的洛基山脉是帝国军队由地面进攻的最大障碍,这甚至比美军的抵抗还要麻烦。美军也正是借助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在给韩绍锋制造麻烦,让陆战队数个月之内还没有打到哥斯达黎加境内,而且还损失了不少的官兵。
  相对而言,直接在哥斯达黎加北部与尼加拉瓜接壤的地区登陆的话,这更容易击败美军。这里已经位于美军防线后方,而且以尼加拉瓜湖为中心的该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分布比较密,适合陆战队进攻。如果能够在这里投入几个师的陆战队,并且强化陆战队的装甲力量的话,肯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成这一步之后,陆战队也不需要直接由陆路向北推进,可以再发动几次登陆战役。比如在洪都拉斯南部的丰塞卡湾,在萨尔瓦多与危地马拉南部的沿海地区。这些登陆作战的主要目的都是夺取港口,建立前线机场,为下一步进攻做准备。最后,陆战队可以在墨西哥南部与危地马拉接壤的地区登陆。而最好是直接进入加勒比海,在危地马拉与伯利兹之间的洪都拉斯湾登陆,这边的地形更为平坦,可更适合陆战队作战。
  走完了这几步之后,中美洲地区的美军将被分割成为好几部分,只要舰队进入加勒比海,那么这些美军就将成为孤军,在得不到任何援助与补给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向帝国陆战队投降了。
  想到这,谈仁皓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作战计划,而整个作战行动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以及所需要的作战物资。登陆作战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同时消耗的物资远比正规地面战斗多得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充足的物资保障的话,韩绍锋不可能在四个月之内完成作战行动!
第十九节
贫微将军
  看完了这份由海军司令部转送的绝密文件后,谈仁皓的心情一点都好不起来。确切的说,此时没有几个有远见的帝国海军将领的心情能够好起来,要怪的话,那就只能怪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了。
  要彻底击败美国,并且使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在陆地上击败美国,只要美国人有足够的抵抗意志,以美国广袤的国土,丰富的战略资源,能够自给自足的物产,要想通过海上封锁,战略轰炸来击败美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要与美国打地面战争的话,只有三条进攻路线。
  一是从太平洋登陆,可以选择在美国西海岸,或者是北面的加拿大,或者是夏洛特皇后群岛,反正就是从太平洋方向直接发动进攻,这为西线。二是从墨西哥直接进攻美国的西南部地区,沿墨西哥湾向美国东南部地区推进,这为南线。三是从北大西洋直接攻打美国东海岸,可以选择在古巴,巴哈马,或者是纽芬兰岛建立前进基地,这为东线。
  这是进攻美国本土的三条线路,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这其中,不管是东线还是西线,最终都要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其难度是异常巨大的,远比攻打关岛,所罗门群岛,澳洲,夏威夷群岛,以及巴拿马困难得多。谈仁皓还没有具体计算过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才能在美国本土登陆,可这个数字不会少于100万,还仅仅只是地面部队的规模,如果算上航空兵,舰队,后勤保障部队的话,恐怕就要超过200万了。兵力应该不是问题,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可以轻松的抽调出大批兵力,可问题是,这么多部队所需要的装备,物资,还有投送部队的运输能力怎么解决?
  可以说,如果真要在陆地上与美国开战的话,墨西哥这条线路是最理想的选择。只要墨西哥参战,就不需要发动登陆战役,墨西哥的港口也可以接纳帝国的运输船队,作战物资可以方便是送到前线去,兵力投送也可以用运输船队来完成,而不是登陆舰队。另外,墨西哥本身就是一个前进基地,而不需要在登陆美国本土之前获得另外一个前进基地,还可以在墨西哥修建大量机场,部署大批航空兵。
  最理想的不等于最现实的,不管怎么说,谈仁皓作为海军将领,并不希望通过地面战争的方式来击败美国,如果通过战略轰炸能够达到目的的话,那为什么要成百万的帝国将士去送死呢?至于政府如何说服墨西哥参战,这不是谈仁皓应该关心的,他要关心的还是怎么打好眼前的战役。
  绝密文件的最后还附带了一份人事资料,谈仁皓还以为是给他派来了一名新的手下呢,可他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份美国将领的人事资料,一个他之前没有接触到,也没有多少认识的美国四星上将的资料,而这人就是差点扭转了战争结局的艾森豪威尔上将。谈仁皓开始还没有怎么注意这份人事资料,可当他看到后面的时候,立即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与尼米兹类似的,能够在战场上给帝国军队制造巨大麻烦的将军。
  艾森豪威尔出身在西元19世纪90年,也就是唐历1272年,毕业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后来的西点军校。与那个时代出身的美国绝大部分军官不一样,艾森豪威尔选择成为职业军人的动力不是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其贫寒的家境。他的六个兄弟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连中学都没有念完,而艾森豪威尔也是在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之后才免费进入了西点军校,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人生涯。更戏剧的是,在进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之前,艾森豪威尔曾经考取了美国海军学院,也就是尼米兹毕业的学院,结果却因为超龄而未被录取,如果当年艾森豪威尔进入了美国海军学院的话,也许他就将成为第二个尼米兹,太平洋战争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而整个第二次全球战争也有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
  艾森豪威尔进入了西点军校后,他的运气并没有好转,因为在他这一届的168名毕业学员中,足足诞生了56名将军,被成为“将星云集之班”,而在这168名毕业学员中,艾森豪威尔只是很普通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最普通的一个。
  在艾森豪威尔毕业的时候,第一次全球战争已经爆发,当时美国没有直接参战,却并不限制军人以个人身份去欧洲国家的军队服役,当时他的很多同学都去了欧洲,而他自己却留在了美国,为美国参战做准备,负责训练工作。26岁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晋升为陆军少校,并且利用在甥安东尼奥组织训练工作的便利机会,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随后,因为巴拿马运河区驻军司令康纳少将的赏识,艾森豪威尔到巴拿马去服役了三年。在这三年中,康纳给了艾森豪威尔特别的照顾,获得了多次进修学习的机会,其军军事知识与才能大有长进。后来,康纳将其送入了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接受再训练,到唐历1308年,也就是艾森豪威尔36岁的时候,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且被派遣到陆军军事学院再学习两年。
  因为其贫微的出身,以及两次大战期间的经济危机,美军大规模裁军等等因素的影响,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从26岁到46岁,整整20年中,艾森豪威尔先后从多所学院毕业,参加多次格外培训,并且都取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还先后在多个机构供职,担任过多个职务,甚至还获得了去欧洲实地考察的机会,甚至还曾经跟随麦克阿瑟干了整整6年,可结果,整整20年,艾森豪威尔只获得了一次晋升机会,那就是在他46岁的时候,由少校晋升为中校。这也算是一次非常意外的晋升,在30岁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实际上就已经过了由少校晋升为中校的最大年限,甚至还被确定“少校”为其永久军衔。
  大战爆发后,美军开始储备,并且提拔军事人才,艾森豪威尔的运气才开始好转。唐历1321年9月,也就是唐帝国与日本开战后不到一个月,艾森豪威尔就谢绝了麦克阿瑟的挽留,离开了澳洲,只身返回美国,并且先后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第3师参谋长,第9军参谋长,第3集团军参谋长等显赫职务。唐历1323年6月,也就是在美国参战前几个月,艾森豪威尔在他当年成为少尉的地方晋升为准将。也正是他在第3集团军参谋长任期内,曾经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受到了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重视。
  美国参战后,马歇尔将艾森豪威尔招回了国内,主要是因为艾森豪威尔曾在麦克阿瑟手下干了6年,对澳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问题非常了解,可最重要的还是其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随后,艾森豪威尔在美国陆军总参谋部先后担任了多个要职,比如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作战厅(由战争计划处升级而来)厅长,并且在此时成为了陆军少将。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艾森豪威尔进入了“统帅部”,开始了与马歇尔将军的长期合作。
  这时候的艾森豪威尔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到美国与盟国的战略高层问题,可是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的国家利益来指导美国的全球战略行动。比如,当时美国朝野上下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太平洋上,认为打败唐帝国海军才是获得胜利的关键,可艾森豪威尔却认为应该将重点先放到欧洲,协助英法等盟国先击败更为弱小的德国,然后围剿唐帝国。当时,艾森豪威尔的意见没有受到重视,可他没有就此放弃,利用其职务的便利,艾森豪威尔甚至提出一套完善的作战计划,比如将英国设为前线基地,将兵力大量集中到英国,并且利用英国来调遣美军。另外,还提出应该避免在欧洲战场上分散兵力,集中力量投入到西线战斗中去,集中优势航空兵夺取制空权,摧毁德国的战争基础等等具有超前目光的战略设想与计划。
  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将欧洲做为主战场的观点是正确的,至少是没有错的,如果当时他的意见能够得到重视的话,那么法国不至于那么快就战败,同时德国也不至于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俄罗斯,最终协助唐帝国围剿了俄罗斯,那样的话,欧洲战争至少还要拖上好几年,而德国很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就被拖垮了,即使德国不会被拖垮,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唐帝国的总体战略,迫使唐帝国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大陆战场上去,并且向德国提供更多的战略援助,最终,唐帝国也不可能在太平洋战场上那么迅速的获得战略优势,并且最终打赢了太平洋战争!
  法国战败成为了艾森豪威尔军人生涯的转折点。25年底,艾森豪威尔就去了英国,与英国协商共同防御的事情,这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大举进驻英国开辟了通道,而且正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后来对德国进行了大范围的战略轰炸,拖住了德国攻打英国本土的步伐,才让英国人坚持了下来,不然在26年的时候英国就很有可能在德国的战略轰炸下投降了。随后,艾森豪威尔又去了意大利,协助意大利将重点放在了其北部地区的防御上,使德军无法迅速翻过阿尔卑斯山,也从而使意大利多坚持了一段时间,不至于在法国战败之后就立即向德国投降。
  回到美国后,艾森豪威尔晋升为陆军中将,同时因为其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而且因为其出身贫微,艾森豪威尔很懂得那些普通军人的心理,更懂得什么样的军人才是优秀的职业军人,在马歇尔的评语中,艾森豪威尔坚定,果断,宽宏大量,且对部署充分信任。当时,英国的蒙哥马利等人都很看不起艾森豪威尔这个“乡巴佬”,甚至还发出过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不计前嫌,努力促成了美英之间的全面合作。
  真正让艾森豪威尔走到了战场前台上的还是他的老上级,也是他曾经最为崇拜的麦克阿瑟。澳洲沦陷,夏威夷群岛岌岌可危,美国的太平洋外围防线摇摇欲坠,在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已经被撤职,而顶替麦克阿瑟的正是刚刚成为了上将的艾森豪威尔。可西南太平洋上的残局不是艾森豪威尔凭一己之力就能够扭转乾坤的,在澳洲大陆战争结束后,西南太平洋上已经没有什么仗好打了。艾森豪威尔在惠灵顿渡过了最为艰苦的几个月,虽然策划了数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役,但最终都因为美军实力的原因而被放弃。
  唐帝国海军打下了巴拿马运河之后,艾森豪威尔接到了调令,并且很快就返回了美国本土。之前,谈仁皓收到的情报是错误的,当他回到舟山的时候,在南太平洋上主持大局的已经不是艾森豪威尔了。而艾森豪威尔的新任务就是到科罗拉多州的菲尼克斯,出任美国西部战区总司令,负责“太平洋壁垒”,以及美国西南方向上的战场总指挥。
  看完了这份人事资料后,谈仁皓的感受与当初看到尼米兹以及斯普鲁恩斯的感受是一样的,与那两个让谈仁皓非常头痛的对手一样,艾森豪威尔是一个经验丰富,且意志坚强,作风顽强,绝不会轻易服输的对手。要击败这样的对手是相当困难的,谈仁皓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可这次,不是让他头痛,而是应该是陆战队的韩绍锋,以及陆军的将领为此而头痛了。
第二十节
孤军深入
  韩绍锋在十三日,也就是在运输船队到达的第二天清晨就赶了回来,他直接就去找了谈仁皓。当时谈仁皓还没有起床呢,无奈之下,他也只能派人去把郝东觉与常荐新叫了过来。既然韩绍锋都这么积极,他们这些舰队指挥官也不得不积极一点了。
  “我去港口看了一下。”韩绍锋的神色很兴奋,“这次是两支运输船队一起过来的,而且路上没有遇到美军的潜艇,没有什么损失。我要了一份物资清单,海军司令部给我们送来至少三个月的作战物资。另外,增援的5个陆战师在20日之前就能到达,听说瓦胡岛那边的战斗已经差不多快打完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我们发动第二轮登陆战役的时候,廖汉翔将军就会把支援舰队派过来,到时候,第一舰队的作战压力就要轻得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