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735

  舰队没有继续前进,在刚果河口等了一天,在一个陆战队步兵营赶来后,姜仲民将他的水手从要塞里撤了回来。第三天,也就是五月十六日上午,陆战队的主力部队到达。姜仲民让一个陆战团留在了马塔迪,另外安排了两艘驱逐舰搭载着两个营的陆战队逆河而上,去扫荡英国人设在刚果河沿岸的据点。
  这支深入刚果河的部队花了近十天的时间,逆河前进了近1500公里,沿途拔除了英军设置的十几个据点,并且在第三天的时候炮击了金沙萨,但没有占领这座城市。这次扫荡行动也基本上清除了英国人在刚果河流域的影响力。后来,翁一鸣还派遣了一支远征军深入刚果河腹地,这不是一支征战性质的部队,更像是一支探险队。后来,很多非洲腹地的大发现都是这支部队打下的基础,而且该部队的行军路线还修建成为了公路,数十年之后,这条公路还是刚果内地最大的交通动脉。
  因为运载舰队弹药,以及重油,航空汽油的船队没有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第二舰队在刚果河停留的时间比预期的多了两天。到五月十七日,舰队补充满了弹药,燃料之后才继续北上。而此时,沿途的英军据点都收到了消息,而且英国远征军还从拉各斯抽调了100多架飞机部署到了沿途的野战机场上。
  这没有吓退姜仲民,那点飞机还无法对第二舰队构成威胁呢。姜仲民的主要目的不是夺取据点,而是沿途拔除敌人的要塞,并且借此机会锻炼舰队的官兵。更让他头痛的是陆战队跟进的速度。翁一鸣一直在开普敦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甚至将陆战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了姜仲民。大批的作战物资还囤积在科伦坡的仓库里呢。另外,登陆舰队也是问题百出,到现在,还一直是由舰队在支持陆战队,登陆舰队一直留在了开普敦,没有赶上来。
  这也正是帝国海军在大西洋上作战的一大难题。漫长的后勤补给线,上万海里的运输航程,极大的限制了部队的推进速度,也限制了陆战队投入兵力的数量。从当时帝国海军自己的统计结果来看,要让一名舰队,或者是陆战队的官兵在前线作战,就至少需要在后方安排四名后勤保障人员。而第二舰队拥有大概3万名官兵,远征的陆战队至少需要有两个师的兵力在前线作战,这又是3万多名官兵。这就需要至少25万后勤保障部队,需要动用至少400艘运输船只来运送作战物资。不说沿途需要消耗多少物资,仅仅是指挥与安排这些后勤保障部队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麻烦还不止这一点,到五月二十日,也就是在姜仲民指挥的舰队轰炸了圣多美的第二天,德国的“远东舰队”到达了开普敦。这支舰队的规模只比第六特混舰队小一点,也有一万多名官兵,也需要大量的弹药燃料。这些,都得由帝国海军提供。可以说,当时最忙碌的不是在前线的姜仲民,而是在后方组织后勤工作的翁一鸣。
  帝国陆战队没有去攻占圣多美,翁一鸣与姜仲民在这个时候都认识到了沿途北上的麻烦有多大,敌人的抵抗还是次要的,最大的麻烦还是后勤补给,以及占领沿途要塞与据点需要投入的陆战队数量。
  二十二日,姜仲民率领舰队返航了。在谈仁皓回到舟山之前,姜仲民就回到了开普敦,而且随即就与翁一鸣一起向海军司令部提交了新的远征计划。显然,两人都放弃了之前的作战计划,知道沿途北上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这份新的作战计划就在文件的后面,谈仁皓没有急着看。他反复思考了第二舰队在南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姜仲民没有犯错误,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指挥出色,而是敌人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当然,真正的麻烦不是敌人的抵抗,而是南大西洋上独特的地理因素。在前后思考了一番之后,就算还没有看姜仲民他们的新计划,谈仁皓也能够大概猜出,姜仲民与翁一鸣的新想法了。
第八节
北上的通道
  不管是陆战,还是海战,对后勤的依赖性都是特别巨大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在千年前就被古代军事家总结出来的名言就足以证明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到了现代战争阶段,弹药,燃料,食品,水,零备件,衣物,药品等等战争物资的消耗更加惊人,而这些物资都属于后勤保障的范围,没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那就不可能有前线上的辉煌胜利。
  纵观整个大战期间的战役,都可以明确的发现一点,那就是每一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后勤投入都远远大于在前线的投入。太平洋战场上也是如此,从25年开始,唐帝国海军投入前线的作战部队总数很少超过50万,而在后方执行后勤保障任务的兵力则一直在200万以上。在进攻澳洲大陆前后,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后勤保障兵力甚至超过了300万!
  相对而言,太平洋战场对帝国海军是比较有利的,广袤的海洋,便捷的,基本上得到了掩护的运输航线,完善的基地网络,以及适宜的天气,这些都是后勤保障方面的有利条件。一般情况下,从帝国本土港口出发的船队只需要半个月到二十天的时间就能够将物资送到前线战场上去,船队往返一趟,算上装卸货物的时间,也就最多两个月而已。而全年中,除去正常维修的时间,一艘运输船能够在前线与后方跑至少五个来回。另外,采用分段式运送的方法,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船只的利用效率。可正是在这一比较有利的情况下,帝国海军仍然得在太平洋上集中超过2000艘的运输船只才能够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
  南大西洋上的后勤保障条件就要恶劣得多了。
  从航程上考虑,就算从帝国南端的广州港出发,在不遇到任何恶劣海况的理想情况下,一艘平均速度为12节的运输船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到达开普敦港。这还没有计算沿途靠港补充燃料,以及天气因素造成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时候,一支船队平均需要四十天的时间才能够从广州到达开普敦,如果出发港口是在帝国东部的话,那还得加上两三天。也就是说,一艘运输船往返一趟需要三个月,除掉正常维护的时间,一艘运输船一年最多在广州到开普敦的航线上航行三次多。这就相当于运输效率降低了近四成!如果采用分段式运送的方法,为了确保一支主力舰队,以及三个陆战师在前方作战,至少需要在南洋,印度洋,以及南大西洋上部署共1200艘万吨轮,而随着远征军北上,这个数量还会持续增长。
  这也就是当时姜仲民与翁一鸣面临的最大问题。与太平洋那边不一样,帝国远征军在南大西洋上作战受到的限制因素太多了。
  印度洋沿岸,以及非洲大陆一直是世界上最落后,最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商船不再需要绕到好望角,这更加让南印度洋,以及南部非洲成了世界的角落。没有足够多的大型港口,就无法支撑起足够多的运输船队。最麻烦的是几乎所有的作战物资都要从帝国本土运送到南大西洋去,而这条漫长的海上补给线是任何一支军队都会头痛的大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太平洋上几乎都不存在,因此谈仁皓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可姜仲民与翁一鸣却不得不把后勤保障放在首要位置上。
  第二舰队的第一次北上就这么失败了,根本原因就是后勤保障跟不上。姜仲民与翁一鸣提交的新的作战计划中,重点解决了后勤保障麻烦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后勤保障投入,二是尽量缩减战斗中的消耗,减轻后勤保障的压力。
  加强后勤保障是海军司令部的事情,这一点是比较容易满足的。从甘永兴附带的一份文件来看,随着澳洲大陆那边的战斗进入尾声,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投入的运输船队已经有了多余的运送能力,因此可以调遣一批运输船队前往印度洋与南大西洋,加强那边的运送能力。另外,帝国还可以与波斯合作,由波斯帝国为远征军提供燃料,这样就不需要从帝国本土运送燃料到南大西洋去了,船队直接从波斯湾出发,这样能够缩短大概4000海里的航程,为运送燃料的船只节约至少近一个月的航行时间。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可以起到作用,比如在印度次大陆,或者是锡兰建立食品加工厂,纺织厂。在沿途的主要港口,比如狮城,科伦坡,开普敦等地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可以供运输船只检修时使用的船坞,这样就不需要让船只返回帝国本土进行维修,这也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船只的在航率,也就提高了运输效率。具体的措施是由海军司令部负责安排的,这些都不属于战区司令部需要负责的事情。
  而节约战斗消耗就是翁一鸣与姜仲民的事情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开敌人的据点网络,减少战斗的次数,以及每一次作战的强度。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达到这一效果,那就是改变北上的线路,放弃沿着非洲海岸线北上的进军计划。
  这也正是这份新的作战计划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不管是舰队,还是陆战队,都需要基地的支持。按照帝国海军的一般情况,每一次推进的距离都必须控制在2000海里范围之内,最好能够控制在1500海里之内,这是帝国海军进攻能力的极限。如果这个距离超过了2000海里的话,那么舰队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往返航行中,降低了舰队的作战效率。同时,也将增加前线后勤保障的难度,让陆战队的战斗力打折扣。更麻烦的是,这会使进攻作战变得更困难。
  太平洋战场上,帝国海军正是按照这个看不见的规律在进攻的,从本土到琉球群岛,再到马里亚纳群岛,然后是所罗门群岛与马绍尔群岛,接着是新喀里多尼亚以及夏威夷群岛,每一次推进的距离都在2000海里之内。
  虽然南大西洋上的情况比较特殊,英国远征军建立的据点的防御强度是不可能与美军设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相提并论的,而且英国投入南大西洋的兵力也相当有限,这些都是有利条件。但是,如果推进距离过远的话,仍然会对远征行动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策划新的远征计划的时候,姜仲民与翁一鸣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推进距离,及沿途必须要攻占的地点。
  在这套新的计划中,舰队与陆战队将不再沿着非洲大陆北上,而是直接攻占南大西洋上的岛屿。通过夺取岛屿,并且将夺取的岛屿建设成为下一次进攻的后方基地,然后一步步的北上,最终完成扫荡南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第一个需要攻占的岛屿就是距离开普敦大概1800海里的圣赫勒拿岛。这是一座非常小的岛屿,一座几乎没有任何成为军事基地的岛屿,同时,这也是一座没有军队看守的岛屿。因此,谈不上是去攻占圣赫勒拿岛,只是派遣一支工程兵去圣赫勒拿岛上建立起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并且将一些重要的设备送过去。这里将成为舰队,以及运输船队临时停靠补给的地点,登陆舰队也可以在这里集结。
  第一个真正需要攻打的是英国军队驻守的阿森松岛。该岛在圣赫勒拿岛西北大概700海里之外。岛屿的面积也不大,但足以修建一条上千米长的跑道,并且有足够的面积修建军营,仓库,甚至还可以修建一条临时码头。这是一个极为理想的前进基地。更关键的是,英国人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已经“帮助”远征军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驻扎在岛上的英军并不是很多,其中包括一支拥有两艘老式驱逐舰,十几艘快艇的小舰队。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第二舰队杀过去,英军就不可能守住阿森松岛。
  攻占了阿森松岛,北上行动就成功了一小半。下一步就是在西非突出部夺取一个据点,切断英国远征军的退路,并且为继续北上奠定基础。这个地点也许在蒙罗维亚,或者是弗里敦附近的某个地方,具体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在这里建立了供舰队与陆战队活动的据点,那么在黄金海岸的英国远征军就将被切断后勤补给线,最终不是投降,就是等到英国战败,宣布投降后向帝国远征军缴械,反正结果是一样的。
  完成这一步,远征行动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佛得角群岛,加拿利群岛,马德拉群岛,最后到达北大西洋,杀入直布罗陀海峡,或者是北上进入比斯开湾,从南面威胁英国本土。
  这些,都是谈仁皓自己的分析,如果让他来指挥的话,他就会走这条进攻路线。这几乎就是当年帝国远征舰队杀入欧洲的路线是一样的。不管从哪个方面讲,这都是最有效,而且最能够节约时间,节约兵力,同时重创敌人的进军路线。而整个作战行动中只有一个难点,那就是英国海军的反击。
  随着英国远征舰队被歼灭,英国海军元气大伤,可却没有到被彻底击溃的地步。到现在,英国人还有十几艘战列舰,而且新建造的“前卫”级战列舰,以及“鹰”级航母都已经陆续服役,英国海军正在恢复之中。比起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德国陆军来说,姜仲民指挥的帝国海军远征军的威胁更大,特别是第二舰队,以及德国海军的“远东舰队”。只要让这两支舰队杀入了北大西洋,英国就可以宣布战败了。这个靠海洋生存的国家只要失去了制海权,失去了海上优势,那就只有灭亡。在此情况之下,英国绝不会坐以待毙,英国海军也不会无所作为。
  英国海军的优势是其规模庞大的战列舰舰队,而北大西洋的天气情况是比较适合战列舰作战,而不太适合航母作战的。姜仲民应该很清楚这个问题,同样的,英国海军的将领也很清楚这个问题。那么,姜仲民就会选择天气好的季节北上,而英国人则会尽量挑选天气恶劣的时候对付第二舰队。
  选择的决战时机是输赢的关键,就算这还只是推测,可谈仁皓很清楚,姜仲民绝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宁愿迟一点杀入北大西洋,也绝不能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与英国海军决战。而真正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太平洋这边的第三特混舰队。如果第三特混舰队能够前往大西洋战区的话,那么帝国海军与德国海军就拥有12艘战列舰,在数量上接近了英国海军所拥有的战列舰,而在质量上处于绝对优势的位置。可问题是,只要太平洋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第三特混舰队就不大可能被派往大西洋战场。
  想到这,谈仁皓突然笑了起来,他有点杞人忧天了。姜仲民现在还在开普敦呢,也许要数个月,甚至28年的时候才能进入北大西洋。而太平洋这边的战斗也需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打完,谁能够预测一年之后的战局会是什么样子?也许那时候德国人的坦克部队已经在泰晤士河两岸的平原上纵横驰骋了。另外,那也是姜仲民的战斗,而不是谈仁皓自己的战斗,他有必要为姜仲民担忧吗?
  当谈仁皓合上手上的文件时,已经是半夜了。南大西洋那边的事情与他无关,甘永兴也最多是让谈仁皓熟悉一下整个战争的情况而已。至于姜仲民到底能够表现出什么水平,谈仁皓确实不太关心,只要他在太平洋上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别说一个姜仲民,十个姜仲民加起来也不可能超越一个谈仁皓!
第九节
末日疯狂
  刺眼的阳光把谈仁皓给唤醒了,当他睁开眼的时候,才发现妻子就坐在旁边。昨天晚上他没有回卧室去睡,就在书房的沙发上过了一夜。
  “大懒虫,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床?”
  “老婆大人,我这不是起来了吗?”谈仁皓立即翻身坐了起来,“现在几点了?”
  “反正不早了,我本来想早点叫你的,但是看你睡得那么香,也就不忍心了。”
  谈仁皓朝窗外已经高升的太阳看了一眼,确实不早了。“难得啊,很难得睡个懒觉,怎么样,今天想做什么?”
  廖颖玉朝书桌上的文件堆看了一眼,然后转过了头来。“我准备带小宝去市区逛逛,昨天晚上好些商店都关门了,还有一些东西没有买呢。”
  “那我陪你们去吧。”谈仁皓站起来伸展了一下腰身,在沙发上睡觉后的最大痛苦就是起床后浑身酸痛。
  “不用,我叫清涟跟我去就行了。”廖颖玉也站了起来,“你先去洗漱一下吧,妈准备了好几样你喜欢吃的菜,今天提前半小时开午饭。”
  谈仁皓点了点头,然后一把抓住了妻子的胳膊,把妻子抱在了怀里。“颍玉,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我们也好久没有亲热了吧。”
  廖颖玉一惊,立即挣扎开来。“现在是什么时候?而且大家都起来了呢,晚上早点上床。”
  谈仁皓立即笑了起来。“是,这次一定会执行老婆大人的命令。”
  看着丈夫一蹦一跳的跑了出去,廖颖玉笑着摇了摇头。她一夜都没有睡好,好几次想到书房来叫丈夫去休息了,可她忍住了。现在看到书桌上那么多的文件,她就知道丈夫有很多事情要做,更没有让丈夫陪她去市区购物。在与谈仁皓结婚之前,廖颖玉认为做一名将军的女儿很不容易,而现在她觉得,做一名将军的妻子更不容易。
  午饭很丰盛,而且有好几道菜都是谈仁皓最喜欢吃的。廖鸿鹏也是赞不绝口,他在外面过了一夜,在开饭前半小时才赶了回来。吃过午饭后,廖鸿鹏又要出门办事,正好可以送廖颖玉与谈清涟去市区。谈仁皓去花园里坐了一会,陪父亲拉了一会家常,在父母去睡午觉的时候,他回到了书房里。
  看到那堆文件,谈仁皓真想点把火给烧了。他在心里把甘永兴诅咒了几遍后,无奈的坐了下来。战争期间,军人是没有法定假期的,但是军人也需要休息,需要过正常的生活吧。谈仁皓觉得自己像是变牛做马式的,而且还摊上了甘永兴这么一个不知疲倦,也要手下不知疲倦的上级。他也只能怨天尤人,在面对那些文件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囚徒一样,只能够继续忍受这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的煎熬。
  这次谈仁皓拿起的还是一份战报,不是海军的战报,而是陆军的战报,是陆军这几个月内在俄罗斯战场上的战报。
  对俄作战是除太平洋战争之外,帝国另外一个主战场。从上次大战开始,帝国陆军就一直将俄罗斯当作最大的敌人,而且在战后,帝国陆军的预设作战计划中,超过七成的都是针对俄罗斯的。可以说,在美国正式成为帝国最大的敌人之前,日本是帝国海军的头号敌人,而俄罗斯就是帝国陆军的头号敌人。
  俄罗斯战争的最后阶段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与盟友赛跑,而不是与敌人赛跑。导致唐帝国,德国,波斯帝国在俄罗斯战场上投入重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三个国家在发动最后进攻之前签署了一份分割俄罗斯的秘密协议,而该协议的重点就是,在击败了俄罗斯之后,将按照三国军队的实际控制线肢解俄罗斯,以此避免俄罗斯再次成为一个陆上强国。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份名副其实的“强盗协议”。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将失去一切。要怪,也只能怪俄罗斯命苦,所在的位置太差了。俄罗斯是唯一一个同时对唐帝国,德国,以及波斯帝国构成了陆上威胁的国家。仅凭这一点,同盟国三巨头都不可能让俄罗斯在战后仍然存在威胁。也许,在对待日本,法国,英国这类战败国家的时候,战胜者都不会将其肢解,而是会设法单独控制。可是,对于俄罗斯而言,要想使其不再构成威胁,同时又能够保证三个主要战胜国的利益而言,不管是战后由谁来控制俄罗斯,都将对其他的战胜国构成威胁,也就只能将其肢解,形成如同印度次大陆那样的大国缓冲区,以避免大国直接对抗。
  这份“强盗协议”在战后还成为了解决俄罗斯问题的基本协议,也正是因为这份协议,俄罗斯先是被直截成了四个部分,在战后成立了一个共同管理委员会,由唐德波芬四国各自派遣代表负责管理俄罗斯的事务。最后,在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占领区成立了俄罗斯民族共和国,而在德国与芬兰的占领区则成立了俄罗斯民主共和国。从此,俄罗斯就被分割成为了两个国家,直到数十年之后,这两个“俄罗斯”都没有能够统一到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暂且不去讨论战后俄罗斯会变成个什么样子,在当时,正因为这份协议,俄罗斯成为了三个国家最主要的地面战场。对唐帝国陆军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打下莫斯科,然后扩大控制区,掠夺更多的利益。而真正攻打莫斯科的行动是四月份开始的。
  随着春天到来,俄罗斯的严寒不再是帝国陆军最大的敌人,而俄军的天然盟友也随之远去。可以说,在26年到27年的冬季,俄军凭借其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强悍战斗力给进攻的军团制造了不少的麻烦,或者说,严寒成了所有进攻军团最大的敌人。从唐帝国陆军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最寒冷的四个月里,唐帝国陆军有三成以上的重型装备无法使用,后勤保障能力降低了一半,在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步枪的枪栓都被冻结在了一起。而在这四个月里,有5000多名帝国陆军官兵被严重冻伤!
  相对而言,帝国陆军的冻伤人员还不算多。德军因为准备不太充分,结果超过3万名官兵被严重冻伤,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因此而残废。最惨的是波斯陆军,习惯了在炎热的沙漠中生活的波斯人在面对俄罗斯的严寒时,连正常活动都变得困难。在波斯陆军5万多名冻伤员中,竟然有200多人是在小便的时候被冻伤的!
  也正因为三国陆军都不太习惯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结果在冬季的四个月中,三国军队的推进速度相当缓慢。唐帝国陆军的进攻算是最犀利的了,可结果在开春的时候,仍然没有能够合围莫斯科。而波斯陆军一直在南面的乌克兰平原上作战,可到开春的时候,还没有推进到基辅城外呢。德军是最惨的,其主要任务是攻打圣彼得堡,德军在冬季到来前就将战线推进到了距离圣彼得堡不到250公里的普斯科夫,结果,在冬季结束的时候,德军不但没有能够前进,反而还退到了里加附近,依靠海运补给线才顶住了俄军在冬季的猛烈反击!
  从这点上看,也不能怪德军没有在作战中配合唐帝国陆军,毕竟德军自己的战线都在后撤呢。严寒是俄军的天然盟友,在严寒过去之后,这头在冬季才能够焕发出战斗力的北极熊也该完蛋了。
  陆军合围莫斯科的行动只花了十天的时间。虽然开春后道理变得更为泥泞,而且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小雨也给进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是在四月二十日之前,帝国陆军的先锋部队仍然比计划提前了大概三天攻占了莫斯科东北的克林,在这里成功与德军会师。三日后,另外一路先锋部队攻占了莫斯科东面的维亚济马,切断了莫斯科与斯摩棱斯克的交通线,把两股俄军切割开来,并且在这里与德军会师。到此,合围莫斯科的行动完成,负责莫斯科防御的俄军中央方面军被切割成了三部分。当时被困在了莫斯科的俄军大概有125万,斯摩棱斯克有75万,另外在莫斯科西北的弗拉基米尔有60万。
  到四月三十日之前,帝国陆军在包围圈上投入了至少55个步兵师,用来强化包围圈。同期,帝国陆军在前线集结了至少75个师的兵力,准备用来攻打莫斯科。这75个师中包括了25个装甲师与摩步师,还有18个炮兵师。除此之外,陆军还在莫斯科周围集中了至少20个航空兵师,以及15个独立重炮团,10个火箭炮团。准备的重兵器包括35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3000辆装甲车,12000门各类火炮,迫击炮与火箭炮,450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超过了3000架。除掉后勤保障部队,总兵力投入达到了125万。
  代号“毁灭”的战役行动在五月三日开始,上万门火炮,数千架战机同时在凌晨五点开始了长达三个小时的火力准备,猛烈的炮火在俄军防线上直接开辟出了几个突破点。八点,担负突击任务的8个坦克师首先从北面,东面,东南,以及南面四个方向上发动了突击,12个摩步师紧随其后,负责扩大突破口。
  俄军的第一道防线在中午的时候就崩溃了,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深夜,装甲部队突击了25到20公里。俄军的抵抗比预料的顽强得多,另外泥泞的道路,以及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沼泽也给地面部队带来了许多麻烦。
  第一阶段进攻持续了五天,俄军基本是和放弃了莫斯科东面与东南面的外围阵地,退到了城区附近。而北面与南面的俄军抵抗得更顽强,这两个方向也不是帝国陆军的主攻方向,因此突击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从五月九日开始,陆军投入了第二梯队,从东南方向插入,首先分割了北面的俄军阵地,围剿这一地区的15万俄军花了四天的时间。五月十四日,坦克部队再次分割了南面的俄军阵地,将近20万俄军堵在了莫斯科的城外,这边的歼灭战一直打到了五月二十日才结束。到五月底,也就是谈仁皓返回舟山的时候,陆军已经推进到了莫斯科城区外面,正在发动最后的进攻。
  为了扩大战果,或者说是抢夺胜利的果实,陆军在攻打莫斯科的同时,还在向北面与西面推进。五月二十三日,由25个师组成的西线军团包围了斯摩棱斯克。两天后,由近30个师组成的北面军团推进到了切列波茨维,在到达了德军阵地前才停了下来。这两支突击部队几乎都进入了之前划给德国的占领区,还因此引发了不小的外交纷争。
  莫斯科的战斗还在进行之中,陆军的战报中重点提到了俄军的英勇精神,而且还重点提到,俄军已经开始征召十五岁以下的儿童参加战斗,帝国陆军已经在战场上俘获了大批少年军人。
  谈仁皓对俄罗斯的了解并不多,可他知道,俄罗斯是一个顽强的国家,一个顽强的民族。自从这个国家成立以来,就是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俄罗斯不会轻易的屈服,俄军也不会轻易的放下武器。这从俘虏的俄军官兵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大部分俄军俘虏都是在负伤之后才放下武器的,甚至有很多俄军伤员向前来帮助他们的帝国军人开枪!这也导致战场是和发生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牺牲,很多部队甚至明确不收俘虏,原因就是俄军的俘虏直接威胁到了帝国军人的安全!
  战争就是战争,既然俄罗斯军人不愿意投降,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毁灭。陆军对战场上发生的“杀降”事件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甚至连严定宇元帅都不怎么重视这个问题。为了保证在年中击败俄罗斯,恐怕严定宇也不能过分的要求陆军官兵。至于帝国政府会不会重视这些问题,谈仁皓不知道,他只清楚一点,等待俄罗斯军人的结局只有两个,一是阵亡,二是投降!
第十节
澳洲捷报
  谈仁皓看完陆军的战报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去用凉水洗了个脸,然后又泡上咖啡,走到了窗前。书房是朝向东南面的,他是看不到夕阳了。谈仁皓只是想轻松一下,换换脑筋。当喧哗声从窗外传来的时候,谈仁皓的注意力集中了过去,一大群军官正从别墅区外面通过。就在他觉得这些军官的素质低下的时候,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谈仁皓迟疑了一下,然后就走了过去,拿起了话筒。
  “仁皓,我是甘永兴,现在没事吧?”听筒里传来了急切的,而且很兴奋的声音。
  “参谋长,这么晚了,不会是你请我吃晚饭吧?”谈仁皓头大了,这都是傍晚了,难道甘永兴又一时大脑充血,要他去司令部加班?
  “吃晚饭的事情好说,只要我有空了,随时请你。现在没有事的话,就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就这样,我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