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35

第十一节
弹雨中的舰队(上)
  在罗晋明的电报发回舰队的时候,由邓子超少校率领的第二波轰炸机群正在起飞。谈仁皓并没有感到惊讶,也没感到紧张,反而松了口气。原因很简单,日本机群的出发时间竟然比他最糟糕的判断晚了半个小时。换句话说,第一特混舰队多了半个小时的战斗准备时间。
  邓子超驾驶的“鱼鹰”是最后一个离开“太祖”号航母的。此时,对琉球岛进行了第一轮轰炸的40架俯冲轰炸机,44架鱼雷轰炸机,还有得到了加强的24架护航战斗机都已经离开了航母。108架战机分成了三个编队,随后就离开了舰队上空,朝着日本第一航空舰队的方向杀去。
  三艘航母都没有立即回到舰队核心里来,而是继续将36架战斗机弹射了出去。这是谈仁皓拿出的舰队防空主力,这也是他剩下的最后一批战斗机了。算上一直在舰队上空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24架战斗机,此时,第一特混舰队上空已经集中了60架防空战斗机。虽然“食雀鹰”的性能比不上“零战”,不过庞大的数量仍然能够决定防空作战的形势。更重要的是,“食雀鹰”的高速俯冲性能,是防空截击机最重要的性能。打“零战”也许不行,但是要打“99舰爆”,“97舰攻”,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36架战斗机刚刚升空,张鼐鼎少校率领的机群就返回了舰队上空。三艘航母上的勤务人员再次忙碌了起来。这批机群有110架战机,按照谈仁皓的要求,必须要在20分钟之内将战机全部收回,然后全部放到机库里去。
  在此之前,雷少卿提出建议,要谈仁皓赶紧发出第三波轰炸机群,这样才能够在航母没有受到损失之前把舰队的打击力量都发挥出来。不过,谈仁皓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已经没有时间给这批轰炸机补充燃料,挂载炸弹,也没有时间让他们起飞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如果当时谈仁皓采纳了雷少卿的意见,那么第一航空战队肯定完蛋了。
  接收完了所有的返航战机后,三艘航母返回了舰队的核心。同时,第一特混舰队形成了防空阵型,所有重巡洋舰,驱逐舰,包括航母上的防空火炮都指向了天空。防空警报响起之后,所有的防空炮手都到了自己的战位上,等待着日本轰炸机机群到达。
  “参谋长,‘李靖’号雷达发现50海里外有大批飞机在接近。”
  “是不是罗晋明上校他们的战机?”一个参谋为了个很白痴的问题。
  谈仁皓冷笑了一下,立即说道:“拉响空袭警报,防空战斗机立即前去截击敌机,舰队进入战斗状态。”
  前来的正是由渊津美志雄少佐率领的轰炸机群。不过,他并不知道,唐帝国的重巡洋舰上安装了雷达,而且“李靖”号上的雷达的性能提高了不少,就算是在恶劣天气下都能够发现50海里外的机群,30海里外的单架战机。如果天气情况良好的话,甚至能够探测到70海里外的机群。
  60架接到召唤的“食雀鹰”迅速的朝着日本轰炸机群前来的方向杀了过去。日本海军航空兵仍然采取的是近距离护航的方式。护航战斗机在轰炸机前方,大概提前了5分钟的航程,而且飞行高度要比轰炸机机群高1000米。这种护航战术与唐帝国海军采取的前进护航战术各有优点与缺点。不过,在面临大规模的防空战斗机机群的时候,这种护航战术的缺点就极为明显了。
  第一批8架“食雀鹰”直接从5000米高度上俯冲了下来,攻击了在日本轰炸机机群前方飞行的24架“零战”。负责防空指挥的郝东觉给这8架“食雀鹰”的任务就是缠住护航的“零战”,为其他的防空战斗机攻击后面的日本轰炸机创造机会。
  就在“零战”与“食雀鹰”缠斗的时候,从另外两个方向上赶来的“食雀鹰”迅速的对位于3000米高度上的日本轰炸机群进行了攻击。30多架“食雀鹰”在第一轮俯冲攻击中就干掉了十多架日本轰炸机。接着,最后一批“食雀鹰”赶到战场,也立即发动了攻击。
  天空中,80多架日本轰炸机立即被打蒙了头,不过渊津美志雄少佐没有忘记呼叫护航战斗机,同时命令周围的轰炸机聚集到一起,用后座上的机枪相互掩护,抵挡唐帝国海军战斗机的攻击。渊津美志雄的指挥挽救了很多轰炸机,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非常清楚,在遭到了防空战斗机攻击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轰炸机相互掩护,如果单独行动,很快就会被战斗机击落。
  空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20多架“零战”立即摆脱了纠缠着他们的“食雀鹰”,返身杀回了轰炸机编队上空,迎击那些正在攻击轰炸机的“食雀鹰”。唐帝国的战斗机飞行员根本就不管“零战”的攻击,他们都很清楚,要确保航母的安全,就要击落日本的轰炸机,那些“零战”对航母是没有威胁的。同样的,日本的战斗机飞行员也很清楚,要想摧毁唐帝国的航母,他们就必须要保护好轰炸机,让轰炸机到达唐帝国舰队上空。
  空中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食雀鹰”追着日本的轰炸机开炮,而在“食雀鹰”的后面则是“零战”在猛烈的开火。双方的飞行员都在拼命了。“食雀鹰”的飞行员甚至不再做规避动作,他们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自己被击落之前,先击落一架日本轰炸机,那么他们就算是被击落了,那也划算。
  空战从距离舰队50海里的空中打到了舰队附近。已经有三十多架日本轰炸机被击落了。这时候,日本机群也分成了两批,“99舰爆”继续向舰队核心的航母突击,而“97舰攻”则盘旋着降低高度,准备从低空进入。
第十一节
弹雨中的舰队(下)
  看着从东面杀来的敌机,谈仁皓冷笑了一下,现在他已经无法干预舰队的作战行动了。防空战斗机是由郝东觉在指挥,而在舰队里的防空火炮开火的时候,战舰的指挥权直接下方到了舰长的手里,他这个舰队参谋长是不能轻易的干预舰长的指挥工作的。
  日本轰炸机飞行员的素质并不差,甚至要比唐帝国的海军飞行员好一点,战前,日本海军飞行员就进行了极为严格的训练,在偷袭那霸港的战斗中,他们的表现就非常突出,随后由在济州岛海战中得到了锻炼。以渊津美志雄为代表的这批日本飞行员的素质,恐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优秀的了。
  8架“99舰爆”直接朝“太祖”号杀了过来,领队的就是渊津美志雄。几乎同时,8架帖着海面飞行的“97舰攻”也摸了过来,准备对“太祖”号实行鱼雷攻击。位于“太祖”号右舷的“李靖”号上的数十门防空火炮疯狂的向日机喷射着炮弹。“太祖”号右舷的防空火炮也同时开火了。四架“97舰攻”在投下鱼雷之前就被击落。不过,这两艘战舰上的防空炮手都忽略掉了头顶上的“99舰爆”。
  当俯冲轰炸机发出呼啸正,开始向“太祖”号俯冲的时候,谈仁皓冲到了左册的舷窗旁。第一批4架“99舰爆”以接近90度的俯冲角度从3000米的高度上冲了下来。航母仍然保持着33节的最大速度。同时,部署在航母两舷的机关炮也将炮口对准了头顶上的俯冲轰炸机。此时,战舰上新安装的防空火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两架“99舰爆”在还没有投下炸弹的时候,就被炮弹给击中,然后歪着头,很不“情愿”的偏离了俯冲航道。不过,渊津美志雄少佐与他的僚机仍然在700米的高度上投下了炸弹。
  “太祖”号突然猛的向左倾斜,航母以最大的限度开始向左侧转向,同时防空火炮再次击落了改出俯冲航道的一架“99舰爆”,最后只有渊津美志雄的座机逃了出去。而就在两枚250公斤炸弹还没有落下的时候,另外四架“99舰爆”也从高空俯冲了下来。此时,航母上的防空火炮已经很难再瞄准头顶上的敌机了。
  两枚炸弹落在了“太祖”号右舷50米外的海里爆炸的同时,另外四架“99舰爆”也完成了投弹工作。“太祖”号就如同一头笨拙的大狗熊一样,马上向右急转弯,航母猛的向右倾斜,谈仁皓立即抓紧了旁边的扶手。舰长的操作非常及时,如果再晚两秒的话,那么就至少会有一枚炸弹命中航母。结果,四枚炸弹全都落到了航母左舷的海里,最近的一枚距离“太祖”好只有10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航母左舷中部的两个防空炮位上的十多名炮手都抛了起来,而在海面下横飞的炮弹也在航母的舯部留下了几个小窟窿。损管人员迅速的堵住了漏洞,这点小伤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太祖”号还没有改平,从海面上逼近的6架“97舰攻”已经投下了鱼雷。6条鱼雷在海面上留下了白色的尾迹,就如同6把长矛一样刺向了“太祖”号庞大的身躯。此时航母如果换成左转,将舰艏对准鱼雷的话,已经太迟了,舰长毫不迟疑的下达了右满舵的命令,航母继续右转,将舰艉对准了鱼雷来袭的方向,这样才能够减少航母的被弹面积,躲过鱼雷的攻击。
  两条鱼雷几乎是擦着航母庞大的舰身过去的,谈仁皓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时间,在确定鱼雷已经错过了航母时,他这才松了口气。同时,他也感到,“太祖”号简直就成了招炸弹的磁铁,每次海战,日本的轰炸机都会首先“照顾”这艘航母,难道“太祖”号要比别的航母更醒目一点?当然不是如此,实际上,“太祖”号招致日本轰炸机围攻的主要原因是,这艘航母上飘扬着舰队参谋长的旗帜,后来,唐帝国海军勒令旗舰不得在战时升司令旗等有明显标识作用的旗帜,也就是为了避免旗舰首先遭到敌人的攻击,从而导致舰队失去统一指挥。
  谈仁皓刚松了口气,突然一下猛烈的爆炸声传了过来,他心一惊,有战舰被击中了。
  “是‘李靖’号,旗舰被鱼雷击中了!”
  谈仁皓一惊,立即冲到了右边的舷窗旁。一条错过了“太祖”号的鱼雷正好击中了“李靖”号左舷艉部,猛烈的爆炸将左舷艉部的四座防空机关炮全都炸飞了,那里的官兵无一幸存,另外,在其后面的水上飞机弹射器,还有吊车都被炸飞。战舰的屁股上好像被怪兽咬去了一块一样。同时,“李靖”号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并且开始向左偏移,显然,战舰左侧的螺旋桨,还有推进轴也遭到了破坏。
  谈仁皓立即把一名参谋军官叫了过来:“立即询问纪晓宾司令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两分钟后,“李靖”号发来电报,纪晓宾安然无恙,爆炸没有影响到旗舰司令部,只有几个参谋受了轻伤而已。不过,“李靖”号的速度只能勉强达到14节,已经无法跟随舰队一起作战了。
  几乎同时,“太宗”号与“玄宗”号两艘航母也遭到了日本轰炸机的攻击,不过围攻两艘航母的日本轰炸机要比“太祖”号少得多,两艘航母都成功的躲过了炸弹与鱼雷,并没有什么损伤。当日机离开了舰队上空的时候,之前在防空火力网外围干着急的“食雀鹰”立即又围了上来,对这些返航的日本轰炸机一顿猛揍,“留下”了十多架日机之后,其他的日机才逃脱了“食雀鹰”的追杀。
  整个作战过程中,除了“李靖”号被炸成重伤之外,只有一艘位于舰队北面的重巡洋舰被一条鱼雷击中。不过,这条鱼雷也奇迹般的没有爆炸,不然这艘重巡洋舰肯定是凶多吉少了。当然,谈仁皓没有忘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立即出动第三波轰炸机,向日本舰队复仇!
第十二节
完美轰炸(上)
  因为日本轰炸机群是朝着第五舰队原先的位置飞去的,而邓子超他们出发的时候,第五舰队的位置已经偏离了原先的航道。因此,在邓子超他们向日本舰队杀去的时候,并没有与日本轰炸机群遭遇。当谈仁皓他们在躲避日本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与鱼雷的时候,邓子超已经率领着轰炸机群越过了琉球群岛。很快,他们就遭遇了另外一批日本轰炸机。
  这是南云一忠派出的第二波轰炸机编队。在遭到了攻击之后,南云一忠没有犹豫,立即就让之前已经起飞了的第二波轰炸机群出发了。本来,这波轰炸机群中也有24架“零战”,不过在之前的舰队防空作战中,首先起飞的“零战”担任了舰队防空任务,结果有18架“零战”因为油料消耗太多,已经无法完成往返的轰炸护航任务了,结果就被留了下来。实际上,为轰炸机提供掩护的只有6架“零战”。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缺点。
  在邓子超他们前面的36架护航战斗机首先发现了日本的轰炸机群。这次,率领护航战斗机的江文翰少校可没有罗晋明那么客气了,一看到护航的就6架“零战”,江文翰一不作,二不休,立即将护航战斗机分成了两批,其中一批12架去对付“零战”,而他则带着24架“食雀鹰”直接扑向了日本的轰炸机机群。
  从上空俯冲下来的“食雀鹰”机群吓了日本飞行员一跳,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唐帝国舰队能够这么快就派出了新的轰炸机群。也就是这一迟疑,13架位于轰炸机群最上面的“99舰爆”被集中了。完成了俯冲攻击的“食雀鹰”立即拉起高度,与笨拙的日本轰炸机进行缠斗。“食雀鹰”在缠斗方面不是“零战”的对手,不过那些“99舰爆”,“97舰攻”也不是“食雀鹰”的对手,在挂上了炸弹与鱼雷之后,就更不是“食雀鹰”的对手了。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日本轰炸机飞行员在第一时间内丢掉了携带的弹药,然后快速规避杀来的“食雀鹰”,虽然还有三分之二的飞行员没有丢掉炸弹,但是他们的座机速度更慢,更笨拙,也就更容易遭到攻击。江文翰少校也不是笨蛋,那些丢掉了炸弹与鱼雷的轰炸机已经等于被“废”掉了,他立即命令其他飞行员主要攻击没有丢掉弹药的轰炸机。这虽然是护航战斗机的“副业”,但是在江文翰看来,如果能够在半路上就干掉日本的轰炸机,那么他就为舰队立下了大功。
  等到邓子超率领轰炸机机群来到空战空域的时候,6架“零战”早就被数量更多的“食雀鹰”给赶走了,而70多架日本轰炸机也所剩无几。这个时候,江文翰才下令停止攻击,还能继续作战的32架“食雀鹰”从新编队,加速飞向了日本第一航空舰队。
  双方轰炸机群爆发战斗的消息很快就被双方舰队的指挥官知道了。南云一忠很是吃惊,此时他已经下令“加贺”号将剩下的轰炸机组织起来,对唐帝国舰队进行第三波轰炸。而“加贺”号已经脱离了舰队,正在逆风行驶,准备让飞行甲板上的战机升空。此时,日本航母没有弹射器,所有载机只能依靠自身的动力起飞的弊端暴露了出来(战争后期,日本在航母上增加了弹射器),如果航母不以最快速度逆风航行的话,那些挂上了炸弹与鱼雷的轰炸机根本就无法起飞。
  南云一忠面临着两难的决定,如果让“加贺”号回到编队的话,那就不得不放弃第三轮攻击。如果不让“加贺”号返回舰队的话,那么此时正在向北航行的“加贺”号肯定会成为唐帝国轰炸机首先攻击的对象,而且缺乏防空战舰掩护的“加贺”号将不堪一击。在这紧要关头,南云一忠用了五分钟时间做出决定,让“加贺”号继续起飞轰炸机,其他战舰进入防空战斗状态。
  半小时后,“加贺”号飞行甲板上的所有战机都升空了。其中有24架“零战”。不过,也就在同时,江文翰率领的“食雀鹰”机群也到达了日本舰队上空。双方的战斗机再次厮杀在了一起。这次,江文翰没有去对付那些正在编队的轰炸机,而是指挥其他战斗机直接与“零战”进行战斗,为邓子超少校率领的轰炸机群提供支持。
  不到五分钟,邓子超率领的轰炸机群到达了日本舰队附近,而邓子超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还没有来得及进入舰队防空火力核心圈的“加贺”号航母。当然,这个脾气暴躁,而且胆子比天还大的少校飞行员是不会有丝毫手软的。在让其他轰炸机分头对付另外三艘航母的同时,他带着8架“鱼鹰”,同时召唤了上空的4架“翠鸟”,直接就朝“加贺”号冲了过去。
  当时,“加贺”号周围就只有两艘驱逐舰,而这两艘驱逐舰上的防空火炮根本就对付不了这么多的轰炸机。8架“鱼鹰”首先进入了轰炸航道。虽然炮弹就落在了周围的海面上,炸起了一股股的水花,但是邓子超一点都没有惊慌,他的眼里就只有那艘硕大的航母。恐怕,当时邓子超是帝国海军中胆子最大的鱼雷轰炸机驾驶员了。按照帝国海军标准,在距离敌舰1000米的地方就可以投雷,可他硬是把这个距离缩小到了500米!
  几乎在邓子超投下鱼雷的同时,他这个小队(大队长有一个直接指挥的小队,中队长也一样)的另外7架“鱼鹰”也几乎同时投下了鱼雷。这八名飞行员平时都是一起训练的,在航母上也是居住在一起的,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他们都知道邓子超要做什么,而且有了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长官,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几乎在邓子超他们投下鱼雷的同时,到达了“加贺”号上的4架“翠鸟”也开始俯冲了。
第十二节
完美轰炸(下)
  “赤城”号上的舰队参谋部的军官,还有南云一忠都目睹了位于舰队北面的“加贺”号遭到攻击时的情景。8条在500米距离上投放的鱼雷,根本就无法全部避开。更要命的是,头顶上的那些俯冲轰炸机就是趁着“加贺”号规避鱼雷,忽略掉了头顶上的情况的时候发动攻击的!
  至少有四条鱼雷命中了“加贺”号,其中一条直接击中了“加贺”号的轮机舱,350公斤的高爆炸药产生的破坏力足足抵得上450公斤炸药爆炸产生的威力,而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长矛”鱼雷也不过就装了500公斤的炸药而已。遭到雷击的“加贺”号猛烈的震抖了几下,随后速度就慢了下来。这时候,其上方的4架“翠鸟”也到达了俯冲的最低点,4枚500公斤的航空穿甲弹脱离了轰炸机腹部的挂钩。在4架“翠鸟”拉起的同时,4枚炸弹全都命中了航母。
  为了达到最大的破坏力,这次“翠鸟”带的全是500公斤的炸弹,这让它们在完成了轰炸之后,必须立即返航,不然携带的油料就不够返回舰队了。同时,在攻击中,这些“翠鸟”也只能选择最直接的航线,而无法迂回,这都是因为在挂了500公斤的炸弹之后,“翠鸟”所带的燃料要减少两成,造成作战半径缩短了近100公里,而当时双方舰队已经处于“翠鸟”的极限作战半径上了,所以就只能减少在轰炸时的规避动作,用最直接的办法投弹。
  被四条鱼雷,四枚炸弹命中的“加贺”号并没有立即沉没,而是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了。邓子超在将飞机上升到1500米的高度,准备指挥其他机群攻击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一点。他立即召唤了另外四架“翠鸟”,再次向“加贺”号投下了4枚重磅炸弹。不过,当硝烟散去的时候,“加贺”号这艘满载排水量近4万吨的航母仍然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这下,邓子超也不敢乱来了,他可不能在一艘被废了武功的航母上浪费弹药。只要摧毁了其他三艘航母,下一波轰炸仍然能够要了“加贺”号的老命!
  第二艘遭到攻击的航母是“苍龙”号。这艘航母就在“加贺”号南面5海里的地方,位于日本第一航空舰队核心圈最北面的位置。这次,进攻的鱼雷轰炸机与俯冲轰炸机是同时到达的,那些在训练中苦练协同攻击的飞行员终于知道谈仁皓上校为什么要他们注意在轰炸中相互配合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两种轰炸机同时进入的话,那么战舰上的防空火力将受到很大的干扰。
  12架“鱼鹰”,8架“翠鸟”在邓子超少校的指挥下,都分成了两个机群,朝着“苍龙”号杀了过去。不过,首先攻击“苍龙”号的不是这些轰炸机,而是江文翰少校手下的4架“食雀鹰”。
  此时,江文翰已经带着20多架“食雀鹰”缠住了日本舰队上空的“零战”,而这四架暂时找不到空中目标的“食雀鹰”一见到海面上那么多的战舰,四个飞行员都马上俯冲了下来,而他们选择的就是“苍龙”号航母。
  “食雀鹰”上的机关炮对付战斗机是很厉害的,不过对付庞大的航母,恐怕就只是擦痒而已。不过,日本战舰上的防空炮手立即就把这四架“食雀鹰”当成了俯冲轰炸机(因为都采用了风12星型发动机,所以当时唐帝国海军装备的三种战机从前方看,机头是非常相似的),直接就将炮口对准了这四架“食雀鹰”。而战斗机飞行员要对付的也是日本航母上的防空火炮。立即,就有两架“食雀鹰”被击中,然后尖叫着一头撞到了海面上。不过,这两名英勇的飞行员并没有白白牺牲。就在日本战舰上的防空炮手对付这些“食雀鹰”的时候,第一批的6架“鱼鹰”,还有4架“翠鸟”已经悄悄的接近了“苍龙”号航母。
  当“苍龙”号上的了望员发现了海面上,从附近一艘重巡洋舰后面绕过来的6架“鱼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6架“鱼鹰”在距离“苍龙”号大概850米的地方投下了鱼雷。
  “妈的,为什么不靠近一点!”邓子超大叫了起来,如果是他的话,有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在400米的最短鱼雷投放距离上才会投下鱼雷。这样,六条鱼雷至少能够保证三到四条命中目标。而在850米的距离上,恐怕就只能命中了条鱼雷了。
  结果与邓子超判断的完全一样。两条鱼雷分别命中了“苍龙”号的舯部与艉部。巨大的爆炸破坏力几乎将航母从水面上抬了起来,特别集中航母舯部的那条鱼雷,因为其定深为6米,几乎就是在航母龙骨附近爆炸的。
  “苍龙”号的速度一下就慢了下来,而在规避俯冲轰炸机的攻击时,航母如果失去了速度,就等于是束手就擒。虽然航母上的防空炮火击落了第一架俯冲的“翠鸟”,不过接下来的3架翠鸟都成功的投下了炸弹。两枚炸弹落在了飞行甲板上,而第三枚炸弹也在航母左舷5米外的海面下爆炸了。
  包裹着“苍龙”号的硝烟还没有散去,第二批6架“鱼鹰”,还有4架“翠鸟”也几乎同时投下了携带的鱼雷与炸弹。在航母失去了速度的情况下,这样的攻击简直就是在让飞行员进行“训练”。6条鱼雷有4条集中了航母,另外两条也是从航母旁边擦过去的。而4枚炸弹全都命中了目标。
  等到轰炸机群离开了“苍龙”号上空的时候,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两万吨,能够搭载72架战机的航母已经成了一堆海上的篝火。战舰上的官兵忙着扑灭爆炸引起的大火,同时关闭战舰上的水密舱门,防止海水大量涌入。不过,6条全部命中其右舷的鱼雷在航母身上留下了6个直径超过了4米的大洞,恐怕要想阻止海水涌入,这要比登天还困难。
第十三节
围攻“赤城”(上)
  “苍龙”号完蛋了。这不仅仅是邓子超的想法,同时也是南云一忠的想法。
  “苍龙”级(“苍龙”与“飞龙”号两艘)航母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级标准的快速舰队航母。在其设计阶段,就直接采用了在之前数艘航母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不过,在建造“苍龙”号的时候,日本只剩下了两万吨的航母建造吨位,而当时《松江条约》还没有作废。因此,日本方面就在这两万吨的排水量做起了文章,即要保证航母可以携带足够多的战机,还要装备大量的火炮(甚至是大口径对海主炮),还要强调航母的生存力。这显然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后来,载机数量被减少到了72架(按照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编制,正好三个大队),同时不再要求装备203毫米的重炮(这是日本重巡洋舰上的标准主炮)。不过,以日本的舰船设计水平,特别是动力系统的技术水平,要在两万吨的排水量中保证装下72架作战飞机,还要能达到35节的速度,以及装备大量的弹药,油料,以及防空火炮,显然,这是很难办到的。结果,“苍龙”只能减少装甲防御,没有采用隔舱化设计的弹药库与油库,结果牺牲了战舰的生存能力。
  被6条鱼雷以及6枚炸弹命中的“苍龙”号是没有救了,就算暂时没有沉没,以其受损的程度,还有进水的速度,恐怕这艘航母根本就无法返回日本的港口。不过,也就在南云一忠心痛“苍龙”号的时候,那些还没有投掉弹药的轰炸机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南云一忠的旗舰“赤城”号上。
  “赤城”号是当时日本海军最大的一艘航母。其最初是“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一艘。不过在一战结束后,日本已经无力建造更多的主力舰,而且随着《松江条约》生效,日本的主力舰吨位已经超过了条约的最大限制。因此,“赤城”号面临着被拆掉的危险。后来,日本在经济稍微恢复了一点后,立即决定将“赤城”号改建为航母,这样即可以不浪费已经建造好了的舰体,同时又能够快速形成航空作战力量。
  这也是一艘很有名的战舰,是日本的第一艘快速舰队航母。不过,这艘航母的经历也是非常曲折的。最初的时候,航母上有三层飞行甲板,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设计。后来。“赤城”号进行了大改,主要就是拆掉三层飞行甲板,变成了全通飞行甲板。而在战前的最后一次改进中,拆掉了203毫米舰炮,换上了双联装127毫米防空炮。在济州岛海战之后,“赤城”号接受了全面维修,同时增添了三十多门25毫米机关炮,航母的防空火力明显加强。
  同时,这也是一艘很有名气的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六十五大将就曾经在这艘航母上当了两年的舰长。虽然,这并没有改变山本六十五对战列舰的迷信(这是日本在战争爆发后仍然坚持建造“大和”级战列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山本六十五也在担任“赤城”号的舰长期间对航空作战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来,山本六十五策划以航母为核心力量,偷袭那霸港,摧毁唐帝国最强大的第一舰队的计划,也就是在担任“赤城”号舰长的时候形成的。
  不过,现在的“赤城”号则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了。当“苍龙”号被炸成了一片火海的时候,还有近一半的轰炸机没有投下弹药。而邓子超的目光直接就锁定在了“苍龙”号身后的“赤城”号上。接着,他开始指挥轰炸机对“赤城”号发动了攻击。
  首先飞临“赤城”号上空的是12架“翠鸟”。这些轰炸机已经在战场上空盘旋了5分钟,它们所携带的燃料本来就不多,如果还无法在5分钟内对航母进行攻击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对外围的护航战舰进行轰炸,不然所剩的燃料根本就无法保证他们返回自己的航母舰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