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735

  “这个我们可以今后考虑,至少现在舰队的训练工作还没有完成,而且另外两支新编的特混舰队的状态也没有到位,我们最快也要到20日才能离开阿普拉港。”谈仁皓没有让黄晓天继续说下去,“还有十来天的时间,也许这期间会收到与美舰队有关的消息,如果到时候仍然没有足够的情报,舰队也将离开阿普拉港,有消息的话,可以用电报联络。”
  “这个我会安排好的,放心吧,我想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送来了。”
  “那补给的问题怎么解决?”黄晓天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快速战斗支援舰队将跟随运输船队一同出发,在中途岛附近海域集结待命。”廖汉翔很耐心的回答了黄晓天的问题,“舰队的作战物资都将同期送出,因此快速战斗支援舰队不大可能单独暴露,这是你们要求了的。而补给地点可以选择在我们占领的任何一个岛屿附近的锚泊地,当然,具体的地点,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决定。时间也由你们决定,只是要记得提前通知,不然的话,补给船就不可能及时到位。”
  “这个我们会解决好的。”谈仁皓又朝黄晓天看了一眼。
  “看来,确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黄晓天立即会意,他站起来说道,“舰队还有些事情需要我去处理,我就先告辞了。”
  两人目送着黄晓天出去后,都笑着摇了摇头。
  “黄晓天就是有这个缺点,总是希望尽善尽美。”廖汉翔又拿出了根烟,“其实很多时候,事情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过高的要求,往往只能让人疲于奔命。”
  “爸,少抽点。”谈仁皓把火柴抢了过来,“伍显昱将军的事我知道了,现在他的情况怎么样?”
  廖汉翔一惊,神色立即黯淡了下来。迟疑了一阵,他才说道:“很糟糕,离开舟山之前,我去看过他,医生已经尽了全力,也最多只是多给他争取几天的生命而已。”
  “那他的家人……”
  “这些都会有安排的,我跟甘永兴谈过,他让我们不要担心。”
  谈仁皓也叹了口气。“希望伍显昱将军不会有什么痛苦,真是没有想到。”
  “是啊,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想到。”廖汉翔放下了手上的烟,“不谈这些事了,老伍也不希望因为他的病而导致我们分心的。对了,在我离开舟山的时候,第五特混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已经离开了狮城,听说,德国的‘远东舰队’也将从东地中海赶回来,编在我们的舰队里一起前往南大西洋,你知道这事吗?”
  谈仁皓点了点头。“这是参谋长的意见,德国的那支舰队在东地中海也无所作为,而且现在波斯海军的那几艘战舰也已经服役了,让他们继续留在东地中海简直就是浪费力量,所以就随同我们的舰队一起征战大西洋。”
  德国的“远东舰队”在服役之后,先在帝国南洋地区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训练,主要就是由帝国海军的教官训练那些乘坐火车来到帝国的德国水兵,让他们熟悉新战舰的操作方法,并且熟悉新的战术。完成训练之后,“远东舰队”就被调往了东地中海,保护从苏伊士运河到比雷埃夫斯,也就是雅典外港的这条海上航线。这是德国的生命线,苏伊士运河以南到曼德海峡,以及从曼德海峡到霍尔木兹海峡这两段是由波斯海军负责的,再东面的就是由帝国海军负责的。当时,因为没有别的任务,而且德国方面一直希望“远东舰队”尽快回到本土。因为在大西洋非洲沿岸,以及美洲沿岸都没有可以供舰队停泊与补充的港口,所以舰队只能走地中海航线,可在英国海军扼守着直布罗陀海峡,意大利海军控制着马尔他岛,且两国的舰队都在地中海中部活动的情况下,“远东舰队”是不可能杀透重围,返回德国本土的。
  “这是你的主意?”
  “不,是参谋长提出来的。”
  廖汉翔微微点了点头。“这也好,至少现在我们是两面开弓,美国人顾此失彼,而只要有波斯的舰队在地中海活动,英国与意大利海军不敢轻举妄动。如果翁一鸣能够用十个陆战师的兵力北上的话,恐怕还真能够创造出奇迹来。”
  “那边不是主战场,美国海军也不会投入太多的兵力。”谈仁皓的观点与廖汉翔并不完全一致,“另外,英国海军也在恢复元气,他们的那几艘‘前卫’级战列舰应该造好了吧?听说英国海军还在建造足以与‘埃塞克斯’级相媲美,甚至比其还要好的舰队航母。也许在英国本土被炸成废墟之前,英国海军还真能够给我们制造不小的麻烦。”
  “这应该是翁一鸣与姜仲民头痛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次再不济,姜仲民也不会败退到科伦坡!”廖汉翔笑了笑,“好了,别去想南大西洋的事了,就算姜仲民一路打到英国去,他也只是个二流角色,我敢肯定,这次打好了,黄晓天都将超越他,成为帝国海军二号舰队司令官。”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他觉得可能性不大。
  “对了,还有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差点给忘了。”
  谈仁皓看着岳父急匆匆的走出去,不多时又急匆匆的赶了回来,手里还拿着些东西,好像是信件。
  “这是小玉寄回来的,全是给你的。”廖汉翔把一叠几十封信都放在了谈仁皓的面前,“女儿大了,连老爸都不亲了,给你寄了几十封,而给我就一封,哎,养了几十年,终归还是要飞走的!”
  谈仁皓立即笑了起了爱。“爸,你不会是吃醋了吧?”
  “我吃什么醋?”
  “哎,你也要想想,颍玉还是你的女儿,而且她对你是重质量,不重数量。另外,还多了个女婿,你这不是赚翻了吗?”
  廖汉翔乐呵呵的笑了起来,他当然不会吃女婿的醋。
  谈仁皓没有去看那些信,而是决定回去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再看。“爸,那我就先走了,今天就回舰队去住。”
  “好吧,我也不多留你,现在我手头的事也没有理顺,等有时间,我们翁婿俩再聊聊。”廖汉翔站了起来,“回去后,多注意休息,你在舟山住了几个月,看起来起色还差了一些。”
  谈仁皓点了点头,知道岳父要跟自己聊什么,这也是他不想留在阿普拉港的原因,因为他还没有做好与岳父深入讨论的思想准备。
第六节
笼子里的野兽
  对唐帝国海军来说,27年将是获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可对美国海军来说,27年将是生死存亡的一年,甚至对整个美国来讲,27年都是决定美国命运的一年。
  在26年11月底,也就是尼华岛上的战斗基本上结束,在明确了唐帝国海军不大可能立即攻打考爱岛,而且其舰队多半已经撤回了后方港口之后,斯普鲁恩斯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短暂休假机会,他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国内,这也是战争爆发尽三年来,斯普鲁恩斯第一次以休假的方式回国。
  三年前,斯普鲁恩斯离开了本土,前往太平洋舰队报道,并且在那个时候成为了哈尔西手下的巡洋舰编队司令官,从此开始了他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征战。当时,美国国内是很繁荣的,对所有美国人,包括斯普鲁恩斯这样的军人而言,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与骄傲,而且国内舒适的生活也让很多美国人忘记了外界的危险,认为东西两边的大洋将美国与世界隔开,美国是世界上最安全,也是最富裕,最繁荣的地方。
  参战前的美国确实是值得美国人骄傲的。在21年初,也就是战争爆发的那一年,美国的国民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唐帝国近三成,其国民生产总值与唐帝国基本上持平。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才刚刚在美国消失,就仿佛才经历了寒冬,迎来了春天的大地一样,美国的发展速度在19年,20年,21年三年达到了巅峰,几乎平均每年都有一成多的增长率。另外,美国不需要负担沉重的军费,不需要大量的额外支出,相对低的税收,以及大量投入到公共建设中的资金成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这也是美国在经济危机之后发展最快的三年,一个创造了奇迹,而且几乎就能够再次创造奇迹的三年。
  也正是这三年的蓬勃发展竖立起了美国人的野心,准确的说,是最终激活了美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充满了征服,掠夺,霸占的欲望与野心,最终让美国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在美国短暂的国家历史中,扩张的野心,征服的欲望一直是美国的核心思想之一,这曾经使美国一度成为了仅次于唐帝国的世界二号强国,并且最终使美国获得了复员辽阔的国土,广袤的农田,丰富的资源,可最终,野心与欲望也将美国推入死亡。对比一下唐帝国与美国的发展史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差别了。
  唐帝国现有的辉煌是通过上千年的积累获取的,虽然在唐帝国的历史上也充满了扩张与征服,可在上千里的历史中,唐帝国的疆土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在唐帝国的扩张与征服中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那就是思想。与西方列强的扩张与征服不一样,在唐帝国军队的铁蹄征服了某块地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上的征服,通过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同化,那些曾经是被征服的地区成为了唐帝国天然的一部分,成为了唐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连当地的居民也认同了自己作为唐帝国百姓的身份。唐帝国的民族政策也是以包容,吸纳为主的,这与构成唐帝国主体的汉族本身的发展史是一样的,因为汉族本身就是一个由众多民族在经过了数百年,上千年的融合之后形成的一个大民族,而所有新加入的民族也将在数百年的融合后,成为唐帝国的一部分。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如果说唐帝国是一个巨人的话,那么在千年以前,唐帝国只是一个小矮子,是通过了上千年的锻炼,并且有条理的吸收养分,最终成长为了一个巨人。
  美国也是一个巨人,可这个巨人的生命到现在也才200多年,比起唐帝国上千年,甚至是在唐帝国之前的其他东方帝国数千年的历史来讲,这200多年,就如同是蚂蚁与大象的生命一样。如果从扩张的相对速度来看,美国在这200多年中的扩张速度甚至超过了唐帝国在1300多年中的扩张速度。在诞生的时候,美国只有现在东部的十三个州,面积不过30万平方公里,而现在美国的面积是900多万平方公里,扩张了足足30倍!而唐帝国在1300多年里,就算是把所有的海外领地都算上,面积也不过只扩张了不到3倍。从人口来看,美国的速度仍然是惊人的,其成立之初,只有400多万,而到现在,美国的人口是2亿多,扩大了近50倍。而唐帝国的最初人口是4000多万,而现在是接近5亿,仅扩大了10多倍。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美国的扩张速度都是相当惊人的。可以说,美国就是一个暴发户,是一个在短期内吸收大量的营养,从一个小矮子迅速的成长起来的巨人,而这种快速发育肯定会带来很多的疾病,甚至是先天不足。
  三年来的变化,让斯普鲁恩斯根本就不敢相信。斯普鲁恩斯能够清楚的记得,在他三年前离开家的时候,附近的邻居都很快乐,草坪上有很多孩子在玩耍,而且还有不少的青年会在街头玩棒球,可是现在,大街上冷冷清清的,除了远处工厂高炉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外,几乎见不到活动的事物了。更让他感到痛心的是,那些在三年前还成天无忧无虑的少年还有青年,恐怕已经大部分在战场上阵亡了,能够活着回来见到自己亲人的又有几个呢?
  斯普鲁恩斯只在家里住了三天,他再也呆不下去,他觉得自己也变了,仅仅三年的时间,他就变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仅仅三年的时间,他就觉得周围的环境是那么的陌生。他没有直接返回珍珠港,而是先去了华盛顿。海军部的办公室就设在了白宫附近的行政大楼里。这是一栋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物,也许算得上是华盛顿最丑陋的建筑物了。当年建筑这栋大楼的人是想用维多利亚式的风格震慑住周围的土著居民,带来一丝安全的感觉。
  在这里,斯普鲁恩斯得到了可靠的消息,唐帝国海军不会在年内发动进攻,美国的情报部门已经获得了唐帝国国内的一些情报,并且判断出唐帝国国内出了问题,因此其海军很难在这个时候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最多维持住现在在澳洲那边的进攻行动,并且确保在中太平洋上的优势。
  这几乎让斯普鲁恩斯看到了希望,在与唐帝国海军作战的这三年时间里,只要有时间,斯普鲁恩斯就会去找一些唐帝国的资料,更多的了解这个对手。本来,斯普鲁恩斯就是一个很博学的人,而且他对历史也比较有研究。在阅读了大量唐帝国的资料后,斯普鲁恩斯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能够击败唐帝国的绝不是外界的敌人,因为上千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外界敌人击败过这个国家与民族,唐帝国真正的敌人是他自己,因为上千年来,唐帝国输掉的每一次战争几乎都是因为其国内动乱而导致的!
  这个观点差点让斯普鲁恩斯绝望,因为这证明了美国,即使算上英国等所有的盟国,就算是全世界共同对抗唐帝国,也不见得能够击败唐帝国,这就如同第一次全球战争的结果一样,在德国几乎快要战败,波斯帝国内忧外困,只剩下了唐帝国在坚持作战的时候,唐帝国仍然能够击败所有的敌人,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出面“调停”,并且施加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压力的话,唐帝国将肯定能够最终击败英法等敌对国,再次获得胜利。
  这同样也让斯普鲁恩斯看到了希望,特别是他在海军部看到那份情报时,更是觉得希望很大。如果唐帝国爆发内乱的话,就算唐帝国海陆两军仍然坚持奋战,可最终,唐帝国肯定会乞求和平。到时候,就算无法真正击败唐帝国,战争也会结束,而且是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结束,唐帝国在战争期间的所有战果都将化为泡影,甚至连起战前所拥有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这样,唐帝国的国力必然会被严重削弱,当战争再次爆发的时候,唐帝国战败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因为所掌握的情报相当有限,所以斯普鲁恩斯对唐帝国国内发生的事情不是很清楚。可如同他一样,大部分的美国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了唐帝国的内乱上,而且都很清楚,如果唐帝国首相薛希岳在内部斗争中失败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完蛋了。事情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斯普鲁恩斯的预料,就在斯普鲁恩斯回到了珍珠港之后不久,新的消息就送了过来,唐帝国首相已经平息了国内矛盾,在内部斗争中获得了胜利,而且是通过最高法院,兵不刃血的就获得了内部斗争的胜利。唐帝国没有发生内乱,也没有爆发内战,唐帝国的军队仍然在前线奋勇作战,战争仍然在朝着对美国很不利的方向发展。
  在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知道战争结束了,至少在他看来,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就已经等同于结束了。唐帝国仍然在作战,而且在其内部矛盾被平息下去之后,唐帝国能够爆发出来的战争实力将远远超过美国,就算此时美国没有经历那么多的失败,仍然处于巅峰状态,就算美国海军没有在战争中损失一艘战舰,拥有十几艘航母,也不可能在太平洋上取得胜利,更不可能获得这次战争的胜利。
  如果斯普鲁恩斯是美国总统的话,他会谋求和平,某求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结束美国公民,以及美国军人的困难与牺牲。可斯普鲁恩斯不是总统,他也不是政治家,他也没有用政治家的头脑来思考问题。当时,美国国内确实出现了反战浪潮,可都被迅速的平定了下去,甚至可以说是镇压了下去。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结束战争,选择向敌人乞求和平,这与自杀没有两样。而当所有的政治家都抱着这个想法的时候,那么战争就不可能结束,直到美国被彻底击败之前,战争都不会结束。也正因为斯普鲁恩斯不是政治家,不是总统,所以他无法决定战争在什么时候结束,他只能服从命令,继续在战场上奋战,尽到一个职业军人的职责与义务。可以说,到此时,支持着斯普鲁恩斯继续战斗下去的已经不是获得胜利的希望了,而是他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而且,就算他现在退却,他现在放弃,也会有别的人来顶替他的位置。而对斯普鲁恩斯来说,他需要追求的也不是胜利,而是尽可能的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让更多的孩子回到他们的亲人身边,在抚慰战争的伤口的同时享受生命与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这种新境上的变化让斯普鲁恩斯痛苦不堪,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名将军,不再是一名指挥者数万官兵的司令官,而是一头野兽,一头被困在了笼子里面,而且眼看着死亡一步步的靠近,做着绝死挣扎的野兽一样。这种感觉让他很痛苦,也让他很迷茫。挣扎有用吗?抵抗有用吗?可是除了挣扎与抵抗之外,他还能做什么?
  在国内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所经历的事情让斯普鲁恩斯改变了很多,这些改变不在他的神色与外貌上,而是在他的内心与思想上。回到珍珠港之后,斯普鲁恩斯仍然在按部就班的做着他的事情,尽到一名舰队司令官的职责。
  时间就这么的流逝着,很快就到了27年,当两支崭新的舰队进入了珍珠港的时候,其他的美军官兵都在欢呼,可斯普鲁恩斯却并没有一点的喜悦,在他看来,那一艘艘的战舰不过是准备给唐帝国海军增添战绩的靶船,而那一张张幼稚的面孔中会有一大部分将成为阿灵顿墓碑上的名字!
第七节
强心针
  斯普鲁恩斯的绝望感并没有影响到他人,至少没有影响到那些远离战场的,在美国本土辛勤劳作的工人。国家本身就是一台巨大的机器,一台暴力的机器,而战争正是暴力的一部分,美国这台制造着战争与暴力的机器仍然在不断的,快速的,有条不紊的运转着,而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去。
  对海军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舰船的建造能力,特别是对此时的美国海军来讲,更多的,更好的,更强大的战舰是美国海军最需要的新鲜血液。而美国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中用来制造战舰的那一部分的运转效率并不低,而且一直在提高之中。
  与唐帝国一样,美国的舰船工程师是相当优秀的,而且在世界上任何一家造船厂里,建造战舰都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说任何一艘战舰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战舰本身既是一件单一的武器,同时也是一套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的武器系统。
  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工程师可以用好几年的时间来设计,并且建造一艘战舰。以“依阿华”级战列舰为例,美国的工程师花了五年的时间来设计这艘战舰,并且在原始的设计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力求使战舰的性能达到最好。随后,美国的造船厂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来建造这艘战舰,力保每一个零件都安装到最正确的位置上,每一个部件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来,使战舰的战斗力到达最佳程度。实际上,这也是和平时期的一个主要特点,设计战舰的设计师,技术人员,建造战舰的工程师,工人,都得养家糊口,都得生活,那就都得有事情可做,因此在和平时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在力求完美,而不是追求数量,力争每一艘下水服役的战舰都是最先进的。当初,英国海军甚至会单独设计一艘战舰,而不是建造同样的,更多的战舰,以力求达到完美。
  战争期间,美国的造船工业发展相当迅速,其战舰的建造能力几乎达到了唐帝国的水平。如果不是德国与唐帝国的潜艇在大洋上击沉了成百上千艘商船,迫使美国必须得建造更多的商船以弥补运输航线上的损失,弥补运输能力上的损失的话,恐怕早在26年的时候,美国建造战舰的能力就已经超过了唐帝国。而战争期间建造战舰的一大特点就是:大批量,大规模的建造。如同驱逐舰这类中小型战舰,一个级别的就有数种,甚至数十种变型,建造数量上百艘,甚至是数百艘。比如,唐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就建造了300多艘“城市”级大型驱逐舰,以及近1000艘的小型护卫舰(这是后来的称呼,当时被称为护航驱逐舰)。在大型战舰方面,也是尽可能的批量建造,每一批可以早数艘到数十艘,而每一型战舰都可以建造数批,甚至是十几批,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弥补战争中的损失。比如,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就计划分十一批,一共建造40多艘!
  就如同美国从来不会小看唐帝国一样,唐帝国也不会小看美国,特别是美国的工业实力。对唐帝国海军来说,最应该重视的就是美国的造船能力。从24年美国参战开始,几乎每一年,美国的造船能力都有巨大的提升,其中24年美国建造的战舰总吨位是23年的2.8倍,提高了140%。25年是24年的1.7倍,提高了70%,26年是25年的1.2倍,提高了20%。每一年都有巨大的增长,可增长速度却明显降低了很多。按照当时唐帝国情报部门的估计,美国27年建造的战舰总吨位与26年持平,最多增加10%左右。如果德国海军与唐帝国海军的新型潜艇能够取得更好的战绩的话,也许美国在27年建造的战舰总吨位比26年还会有所下降,主要是美国必须得保证其运输船只的总量。
  影响战舰建造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效的规划与管理。从25年开始,美国海军就调整了战舰的建造计划,采用了与唐帝国海军类似的办法,即大型战舰集中在每一年的中期,以及每一年的年底,或者是次年年初的时候服役。这实际上是由战舰的建造周期,以及建造效率本身所决定了的。当时,唐帝国的造船厂在十个月之内就能完成一艘航母的建造工作,算上测试以及验收,也就一年的时间。美国的造船效率也差不多,一艘“埃塞克斯”航母从铺设龙骨到最终服役,也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而大型战舰的建造工作一般要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船台建造,二是栖装。因此,船厂就会将船台充分的利用起来,在一艘航母下水开始栖装的时候,另外一艘航母开始铺设龙骨。这样,两艘航母服役的间隔时间一半都在半年左右,也许会长一点,也许会短一点,但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半年就交付一批航母。另外的大型战舰,比如战列舰,巡洋舰的建造工作也是比较类似的,只有驱逐舰,潜艇这类中小型战舰的建造工作可以连续进行,或者是直接在船台上完成所有建造,下水后就可以服役,最多也只花很少的时间进行栖装,主要的工作都集中在船台上进行。
  在26年底,美国海军就获得了新的一批战舰,这恐怕也是自战争爆发以来,美国海军获得的数量最多的一批战舰了。
  这批战舰中包含了6艘“埃塞克斯”级航母,按照服役先后顺序,分别为CV-39“张伯伦湖”号,CV-37“普林斯顿”号,CV-40“塔拉瓦”号,CV-33“奇沙治”号,CV-32“莱特”号,CV-47“菲律宾海”号。因为美国航母的舷号是在开始建造的时候就确定了的,而各船厂所获得的原料,以及效率并不完全一样,就导致了一些后建造的航母先服役,而先开工的航母后服役的情况出现。实际上,这也证明了一点,即美国的工业实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不然就不会资源分配不均匀,导致各船厂建造效率不一的情况发生。
  另外还有4艘第二批“依阿华”级战列舰服役,按照服役的先后顺序,分别为BB-65“伊利诺伊”号,BB-66“肯塔基”号,BB-67“内布拉斯加”号,BB-68“艾奥瓦”号。其中前两艘是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确定了下来要建造的,而后两艘则是在25年的时候追加建造的。当时,美国海军正在决定是继续建造第三批“依阿华”级战列舰,还是改为建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设计工作的,更为强大的“蒙大拿”级战列舰。
  除了这两种主力战舰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在25底完成初步设计,在26年初完成了设计修改工作,并且同期开工建造的12艘“底特律”级大型防空巡洋舰。而其设计基础实际上就是短命的“阿拉斯加”级。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海军没有认识到大型防空巡洋舰的重要性,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快速战列舰会损失得那么快,而防空能力唯一值得称道的“巴尔迪摩”级重巡洋舰在战争中的损失也相当巨大,其防空能力也不足以支撑起舰队的防空网。当时,最优秀防空战舰就是“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可其造价高得根本就无法承受。因此,在25年,美国海军就提出了需要一种防空能力与“阿拉斯加”级相当,对海作战能力只需要达到“巴尔迪摩”级的水准,同时不需要具备其他任何多余功能,价格能够降低到大规模采购水平的专用防空巡洋舰。这就是“底特律”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的由来。
  “底特律”级的设计基础就是“阿拉斯加”级,或者说是缩小简化版的“阿拉斯加”级。其排水量降低到了18500吨/22450吨(满载),主炮换为三座三联装203毫米炮塔,副炮全部采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首次采用了12门76毫米高射炮,另外还尽量安排了40毫米,20毫米高射炮的炮位。除了减小排水量,减小主炮口径之外,“底特律”级彻底取消了“阿拉斯加”级上面没有发挥过任何作用的舰队指挥系统,唯一保留下来的是雷达,这也是防空战舰最重要的装备。另外,“底特律”级还首次配备了综合雷达指挥系统,具备了由雷达引导高射炮作战的能力,这要比那些改进后具备这一能力的战舰好得多。另外战舰上保留了水上飞机,还在2号烟囱后面保留了安装第二部雷达的位置。
  经过精心的设计,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装备,甚至不惜降低对防空巡洋舰来说并不重要的防御能力等等措施,“底特律”级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是当时美国海军最为重视的“性能”吧。其第一批建造的12艘的单价仅为“阿拉斯加”级的一半左右,而从第二批开始,因为减少了设计费用,加上大规模采购所节约的费用,其成本还可以降低不少。
  相对而言,“底特律”级的防空作战效率比“李靖”级的初期型号要好一些,毕竟“李靖”级最初的设计目标不是防空,而是对付日本的重巡洋舰。“底特律”级大概能够达到“李靖”级改进型号的防空能力,比“瑞兽”级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雷达,以及由雷达引导大口径高射炮作战方面,“底特律”级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对当时的美国海军来说,“底特律”级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且这肯定是美国海军在当时除了4艘战列舰之外最强大的防空战舰了。最重要的是,“底特律”级是可以“损失”的战舰,其采购成本比“巴尔迪摩”级高不了多少,比战列舰低了很多。按照当时的汇率,“底特律”级的采购成本与“李靖”级相当,只是比帝国海军在27年采购的“瑞兽”级稍微贵一点,主要原因还是帝国海军成功的让造船厂降低了价格。
  除了这三种对美国海军来说至关重要的战舰之外,同期服役的还有12艘“巴尔迪摩”级重巡洋舰,另外,取代“巴尔迪摩”级的“迈阿密”级重巡洋舰的第一批也在当时加入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
  “迈阿密”级是与“底特律”级一起设计的,其主要就是针对唐帝国的“江河”级重巡洋舰,并且在设计中全面提高了防空能力,实际上这就是“巴尔迪摩”级的加强型号。当初,美国海军也要求配备比203毫米更大的主炮,可问题是,如果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那还不如增加建造“阿拉斯加”级的数量。直到唐帝国海军将“江河”级的双联装240主炮换成了三联装200毫米主炮后,美国海军才放弃了过分的要求。因此,“迈阿密”级实际上就是增加了排水量,加强了防御,并且从设计之初就全面考虑到了防空能力的“巴尔迪摩”级的加强版,其定位与“江河”级很相似。
  另外,还有一批“弗莱彻”级驱逐舰,大量的潜艇,以及支援舰队作战的快速补给船等舰船同时服役。这些战舰不仅可以与六艘航母组成两支完整的航母特混舰队,还可以补充第五舰队现有三支航母战斗群的护航力量,组成另外一支航母战斗群。
  可以说,这些战舰就如同一支强心针一样,让美国海军这个垂死的病人看到了一丝希望,确实,在这些战舰进入了珍珠港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希望。可斯普鲁恩斯却没有看到一点点的希望,他知道,强心针不过就是强心针,只能让垂死的病人回光返照,而无法最终拯救病人,只是让其多活一点时间而已。当时,能够拯救美国海军的不是战舰,甚至不是优秀的官兵,而是一些不由美国决定的因素,非常渺茫的因素。
第八节
反击!?
  实力的增强就如同一股催化剂一样,激活了美国海军的野心,也激活了一些军人的野心。就在这批战舰到达了珍珠港之后,就有人提出了再次发动反击,甚至是反攻澳洲的想法。而这其中,叫嚣得最厉害的莫过于麦克阿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