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5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5/735

  对唐帝国来说,这显然是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手段,而且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帝国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可这却直接导致了其他国家的经济进一步衰退。特别是在让“唐元”贬值,以此增加出口,利用外界投资,以及全世界的资本市场来拉动帝国国内经济增长方面,这几乎搞垮了其他国家的经济。而正是这些政策,最终导致“金本位”的世界金融体系崩溃,贸易竞争最终严重激化了原本就不怎么好的国际关系,为后来的全球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薛希岳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中,似乎与军队没有多少关系,可实际上却有很大关系。比如,通过扩大军购刺激工业生产。另外,在基础建设方面,当时薛希岳规划了帝国的交通基础干线,其中大部分都在战争爆发前建成,而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造工作也需要军队的支持。反正,当时薛希岳要想让他的经济政策得以顺利推广,就必须要得到军队的全力支持。显然,薛希岳在这个时候提出成立空军的话,不仅不符合帝国的实际国情,还将使他失去海陆两军的支持,恐怕他的经济复苏政策就不会获得成功,至少不会完全成功了。
  因为这些众多的原因,成立空军的事情就拖了下来,而这一拖就拖到了战争爆发。在战争爆发前,没有人再提起过成立空军的事,而且受唐帝国影响,美国也没有成立空军,也正因为这个潜力最强大的对手都没有成立空军,那唐帝国有什么必要要成立空军呢?战争爆发后,薛希岳曾经提出过要成立空军的打算,可谁都清楚,在战争期间大规模改组帝国的军事结构,这是最不明智的事情。因此,薛希岳也不过就是提一提而已,并没有编入正式的日程安排。在他康复重新执政后,又提出过成立空军的事情,可聂人凤与严定宇都坚决反对,而且理由充分。最终,双方都各让一步,薛希岳保证不在战争期间成立空军,而聂人凤与严定宇也答应在战争结束后会与首相讨论成立空军的事情。
  也许在战争爆发前,要不要成立空军还存在着争议,毕竟当时航空兵才出现,没有完善的战术理论体系,而且谁都无法肯定航空兵在未来的战场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地位,是否能够主宰战争。另外,战争爆发前,军队规模有限,航空兵的规模也有限,作战飞机的性能更是很不理想,就算成立了空军,空军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另外,让陆军与海军各保留一支航空兵,这对陆海两军的指挥体系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到现在,恐怕就不再有任何人怀疑成立空军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了。
  航空兵的作用是不用怀疑的,其主宰战场的地位也是不用怀疑的。而成立空军的最大意义就是简化陆海两军的指挥系统,同时让航空兵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中间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军事指挥体系,二是军费。
  军事指挥体系很容易理解,任何一名将军都希望自己的指挥系统越简单越好,如果能够直接指挥每一个士兵的话,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当然,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繁杂的指挥系统都将降低军队的战斗力。随着航空兵规模的扩大,航空兵地位的提高,这肯定会产生很多的麻烦。比如,陆军航空兵是直接隶属于陆航司令部指挥的,可是在实际作战中,却要由前线司令部指挥。这就存在着两套指挥系统,不出问题还没什么,如果两套指挥系统下达的命令有冲突的话,那就要酿成大问题了。
  军费问题就更严重了。作为兵种,航空兵是没有独立申报军费的权利的,而其经费都只能由军种司令部分配。虽然在提交军费预算的时候,会详细列明有多少预算是分配给航空兵的,但是这仅仅只是预算而已。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在实际分配军费的时候,都不可能与预算完全一样,那么分给航空兵的军费就自然会存在偏差了,也就存在原本应该计划分给航空兵的军费被挪用,使航空兵无法拿到足够的军费。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航空兵一般拿到的军费都比预算得多,可军费的实际分配大权是掌握在军种司令部手里的,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肯定不利于航空兵发展。
  可以说,军费问题是最为关键的,而且是让航空兵独立出来,成立空军的主要理由。升为军种之后,空军就可以自己造预算,申请预算,而且可以决定军费该怎么分配,这也更能够适应航空兵的发展。可以说,其他那些成立了空军的国家也多半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成立空军的。当然,大部分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军队的结果,特别是军费的重要性,分配方式等等内部关系之后,才能够明白军费对航空兵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对而言,成立空军对陆军的影响最大,对海军来说是有得有失。如果成立空军的话,陆军航空兵肯定会被全部划入空军内,因为陆军没有任何理由再拥有独立的航空兵,且空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与陆军合作。海军却有理由至少保持一支独立的航空兵,即舰载航空兵,也许还能够保留一部分以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岸基航空兵。这主要是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任务特殊性,以及与舰队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决定的。另外,岸基航空兵中的海上巡逻机部队也主要是执行与海军,海战有关系的任务,由其任务的特殊性就应该由海军直接指挥。从这些方面来讲,成立空军之后,海军仍然能够保留航空兵。
  对当时的帝国海军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将失去战略打击兵,不过,这实际上也算不上是损失,因为海军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拥有那么多的重型轰炸机了。
  当初成立战略打击兵的时候,聂人凤就考虑到了今后成立空军时对海军造成的影响。如果将那些重型轰炸机编如了海军航空兵的话,那么今后海军航空兵何去何从?当然,这也有陆军妥协的因素在里面,毕竟战略打击兵所执行的任务与陆军航空兵战略轰炸机部队的任务基本上是重叠的,而战略轰炸机部队是陆航的主体之一。因此,对海军来说,战略打击兵实际上是“拣”来的部队,从先后安排廖汉翔,伍显昱,以及后来的罗云冲为兵种司令官就可以看出,聂人凤很清楚,这支部队是临时分给海军的,战争结束之后,海军就没有任何理由保留下战略打击兵了。
  从总体上而言,或者说是从海军或者陆军自身利益而言,空军的出现,无疑对这两个军种都没有好处。如果帝国在战争结束之后成立空军的话,那么仅从军费上看,海陆两军都无法接受。战争结束后,军费肯定大幅度缩减,本来两家分配军费就够紧张的了,现在还要将军费分成三份,自然就更加紧张了。更重要的是,只要航空兵保留在陆海两军之内,那么陆海两军在使用军费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这样就可以设法弥补军费降低时出现的漏洞。因此,不管是聂人凤,还是严定宇,都不希望看到空军出现,可两人也都知道,他们是没有办法阻止成立空军的。
  如果卫伯瑜不出事,没有被牵扯到刺杀首相的案件中去,或者说,他不是卫家的人的话,那么他肯定是空军首任司令官的头号人选,不管从阅历,资历,影响力等方面来看,卫伯瑜比罗云冲强了百倍都不止。而空军的主体就是陆军航空兵,那么由陆军航空兵司令出任空军司令,这也合情合理。而罗云冲当时不过就是海军战略打击部队司令,这甚至比其他的兵种司令还要差一点呢。
  卫伯瑜被卸职,给了罗云冲一个机会。实际上当时没有人比罗云冲更适合去担任首位空军司令了。
  谈仁皓在提出罗云冲的时候就知道,只要廖汉翔不出面与罗云冲竞争,那么就没有人可以从罗云冲手里抢走首任空军司令的位置。而廖汉翔应该不会与罗云冲竞争。首先罗云冲是廖汉翔的得意弟子,罗云冲当了空军司令,那么廖汉翔就是空军司令的老首长,这个地位也不错。其次是廖汉翔的年纪问题,到时候廖汉翔也60岁左右了,没有必要再去操劳。最后就是廖汉翔在海军的待遇也相当不错,而且是海军给了他机会,他没有任何理由“晚节不保”,成为海军的“敌人”。
  在想到这些之后,谈仁皓几乎敢肯定,只要首相摆平了聂人凤与严定宇,那么罗云冲就将成为帝国的第一位空军元帅,不过,他的这个猜测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第三十八节
理想人选
  谈仁皓没有怎么用心看手里的资料,他直接翻到了后面的几页。这是罗云冲的个人档案,早在他担任战区参谋长的时候,就看过了罗云冲的个人档案。与上次所看到的不一样的是,在其资历介绍的后半段增添了不少的内容,主要就是罗云冲在对日作战,以及现在在欧洲那边的行动的介绍。
  在海军之外,准确的说,是在谈仁皓这帮子兄弟伙之外,谈仁皓最喜欢,也是最敬佩的同龄将领只有两个,一是陆军的古迅雷,另外一个就是罗云冲了。而就谈仁皓个人对这两人的理解而言,如果说古迅雷是一头陆地上的猛虎的话,那么罗云冲就是天空中的雄鹰。两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古迅雷更为热情,也更为开朗,做事大大咧咧的,往往让人觉得他不够成熟,或者说不够稳重,与郝东觉很形似。而罗云冲则比较含蓄,不会过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可在某些时候,却能够让自己的热情猛的喷发出来,另外更为细心,也更为细致,这有点像常荐新。
  谈仁皓没有对两人的性格特点做太多的评价,也没有什么好恶感。可以说,古迅雷与罗云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与他们的经历,所处的环境,周围的人,以及所做的事都有着直接关系。谈仁皓与这两人都有过合作,而且都是很成功的合作。当年在轰炸日本的时候,罗云冲就是谈仁皓的助手,更准确的说,谈仁皓是罗云冲的助手,因为大部分的轰炸行动是罗云冲策划的,而谈仁皓的工作就是给罗云冲提供支持,保证轰炸行动能够顺利进行,而不会因为弹药,燃料,轰炸机,飞行员不足而导致轰炸无法持续下去。
  也正是这次合作,两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以及密切的关系。虽然自从谈仁皓回了第一特混舰队之后,两人就很少联系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两之间的友谊,至少谈仁皓是这么认为的。他与罗云冲共事了一年多,也在这一年多中了解了罗云冲,知道罗云冲不是那种会把感情挂在嘴边,也不是需要经常联系才能够保持友谊的人。当然,这也是谈仁皓自己的判断,至于罗云冲现在会不会是这样的人,那就不是谈仁皓可以判断的了。
  “不错,这小子确实是最佳人选。”甘永兴看得很仔细,“以前我还没有注意到呢,如果早有人推荐的话,我就让他当航空兵的司令官了。”
  “参谋长,你这就是在害别人了。”
  “怎么?难道海军航空兵司令官委屈他了吗?”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可海军这片天空有多大?罗云冲不是那种在笼子里可以过一辈子的金丝雀,他是一只雄鹰,一只注定要在天际间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翱翔的雄鹰,到时候,整片天空都将属于他,而不仅仅是那个鸟笼子。”
  “仁皓,你怎么不去当诗人?”甘永兴也笑了起来,“你小子还有当诗人的天赋嘛,看来,下一期的《海军报》我要让人给你留一块版面了!”
  “参谋长,你就别挖苦我了,我不过是这几天闲得很,顺便看了几本书而已。”
  “得了,得了,你有没有想好?如果被录用发表的话,还有一笔不错的稿费呢,我帮你活动下,问题应该不大,你请我吃一顿就行了。”
  “这可是假公济私,参谋长,你不会为了那顿饭就败坏了自己的名誉吧。虽然我不会说出去,但是别人呢?如果传出去了,帝国海军参谋长为了一顿饭,就让《海军报》刊登打油诗的话,那可是海军一大丑闻呢!”
  “我还是说不过你,可那笔稿费确实不少。”
  “除非你能让校长同意,不然我可不会想拿那比稿费。”
  甘永兴摇了摇头。“得了,你就知道搬校长来压我。那我们就不讨论诗的问题了,你觉得罗云冲会不会接受这个任命?”
  “问题不大,可有一点我们得考虑到。”
  甘永兴拿起了香烟,示意谈仁皓继续说下去。
  “罗云冲的资历不够,而空军的主体是陆军航空兵,现在他还是个中将,怎么说,今后的空军司令也是元帅吧……”
  “不会,最多是大将,这一点,校长已经肯定了。”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然后就明白为什么聂人凤,甚至还有严定宇会设法限制空军司令的军衔,因为海陆两军都不希望被空军超越,就得想法设法的限制空军的地位。其中,限制空军司令官的军衔就是一个办法。如果空军司令官只是大将的话,那就要比海军与陆军司令官低一级,自然说话的力度,影响力就要差一些了。当然,这只能算是小动作,产生的限制效果不会太明显。
  “好吧,就算是大将,那他距离大将还有多远?”
  甘永兴摸了下额头。“你的意思是,罗云冲还需要更多的机会?”
  “对,他需要更多的战功,需要更多的荣誉,然后才能够获得晋升。就算不考虑在离开海军时成为大将,因为这也不可能,那他至少得成为上将。”
  甘永兴微微点了点头。
  “而且还得是一级上将,与现在卫伯瑜的军衔平等,那样,他才比陆航的那些将领军衔高,才能压得住手下。”
  甘永兴又点了点头,谈仁皓的话说到了关键点上。
  “可我们都知道,要想成为上将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而要想成为一级上将,那更不容易。参谋长,你是去年才晋升为一级上将的吧?”
  “不,应该说是前年了。”
  谈仁皓愣了下,这才想起,现在已经是27年了。“那么,要让罗云冲在战争结束前成为一级上将的话,那我们可得多给他点机会了。”
  “不仅仅是我们给他机会,还得帮他想办法多争取到一点机会。”
  两人都沉默了下来,都在思考着。
  帝国的军衔晋升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服役年限,功劳,特别贡献,上级的格外提拔这些都是评定军衔的标准,而按照这套标准,越往上升,晋升的难度就越大,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军队的金字塔结构。
  以谈仁皓为例,他在才到第五舰队时,就以几次特别贡献,以及格外提拔迅速获得了几次晋升,甚至是越级晋升,可以说,他从少尉到准将,几乎是以火山喷发般的速度窜上去的。可在此之后,谈仁皓的晋升速度慢了下来,因为在成为了将领之后,上级的格外提拔就基本上没有用了,除了积累服役年限的正规晋升之外,最重要的评定标准就是功劳,包括战功与特别贡献。从准将到少将,再到中将,直到现在的一级中将,每次晋升的间隔时间都在延长,这是表面现象,本质则是每一次晋升都需要比上一次晋升所需要的更多的功劳。这些都是记录在谈仁皓的个人档案里面的,等他积累了足够的功劳,在上级,也就是海军司令认为他有足够的资格获得晋升之后,他才有机会,而且仅仅是获得晋升的机会,因为在中将之后,功劳是必要条件,可不是充分条件。
  对绝大部分军人来讲,能够成为上将,这就已经到头了,当然,九成九的军人是连将军都无法企及的。在海军中,上将不仅仅是军衔,更是职位的象征,除了已经退役的上将之外,几乎所有的上将都与相应的职位对等。比如海军总参谋长就是上将,战区司令官也是上将,大部分兵种司令官也是上将,一些重要的职能部门,比如后勤部的司令官也是上将。也就是说,每一个职位对应一个上将,只有职位出现空缺,或者新产生了相应职位的时候,才会出现新的上将,这个对应关系不会多,也不会少。
  其实,这正是限制现在谈仁皓获得晋升的机会,论功劳,他已经评得上上将了,可没有对应的职位空缺,所以他还得在一级中将的位置上等待机会。对罗云冲而言,职位不是问题,他是战略打击部队的司令官,属于兵种司令官,只是现在还没有正式确立战略打击兵司令官对应的最高军衔是上将而已,如果有需要,以及功劳达到标准,他就可以成为上将。问题就在功劳上。
  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即帝国海军对功劳的评定。实际上,罗云冲的战功并不少,不说别的,轰炸日本这一次作战行动,他的功劳就超过了大部分将领一生的功劳。而随后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他的功劳也不小。而在转战欧洲后,他更是成为了战略打击的代名词,不但在帝国海军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连德国人都对他佩服不已,而不是像古迅雷那样,惹得德国人恼火不已。问题就在这里,罗云冲在欧洲的战绩并不能够完全算在他的功劳里,因为欧洲不是帝国海军的战区,不是帝国海军的战场!
  也许这有点不公平,至少谈仁皓是这么认为的,轰炸英国本土,这对帝国来说也是有巨大功劳的,那为什么海军不把其计算在内呢?可谈仁皓也没有办法,他清楚帝国海军的功劳评定标准,而这套标准是相当严格的,当初制订与完善这套标准的那些元帅们是不会考虑到轰炸机将主宰战场的,因此,在这套标准中,是严格禁止一切舞弊以及造假行为的。因此对功劳的评定要求就相当严格,而在海军战场之外的就不计算在功劳范围之内,这本来是用来对付假造功劳的行为,结果影响到了罗云冲。
  所谓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帝国海军订下了严格的规范,这不是想改就能够改得掉的,而且当时聂人凤也没有精力来改掉这套实施了数百年的规范中的缺陷与漏洞,至少数百年来,海军的规范都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是相对公平的,没有任何理由要为一个人而改变将影响到数百万将士的规范吧。因此,谈仁皓与甘永兴也只能在别的地方动脑筋,或者说是寻找这套规范的漏洞。这是一件比较伤神的事。
  “也许,我们可以让首相帮忙。”
  “什么意思?”甘永兴朝谈仁皓看了过来。
  “既然我们不能给罗云冲海军上将的肩章,那为什么不通过首相这条途径,让陆军给罗云冲陆军上将,就算是名誉陆军上将的军衔也行。只要罗云冲拿到了陆军的名誉上将军衔,而罗云冲怎么说还是海军的人,那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给他海军上将军衔了,是不是?”
  甘永兴皱起了眉毛。
  “先成为上将,而从三级上将到一级上将的机会就更多了。”
  “可问题是,陆军为什么要给罗云冲名誉上将呢?这样的话,还不如在德国人身上下功夫?”
  这次轮到谈仁皓惊讶了,他马上就明白了甘永兴的意思。
  “罗云冲在欧洲那边基本上就是在帮着德国人作战,而德国人一直很佩服他,听说德国空军的那个胖子还接见了罗云冲还几次。只要首相出面,说不定德国人还会给罗云冲名誉元帅的头衔呢。”
  “那这就最好不过了,到时候,我们怎么也不能比德国人小气吧,虽然没办法给罗云冲元帅的军衔,但是给他个上将军衔是肯定的了。”
  甘永兴笑着点了点头。“说不定还是一级上将呢,可这事我还得更校长先谈一下,让校长去跟首相谈。”
  “问题应该不大,当然,首相得先认同罗云冲。”
  “那你就得跟罗云冲谈谈,过两天,罗云冲就要回来了,你先给他打好招呼,然后让他跟校长一起去京城,只要首相满意,那这事就没有问题了。”
  谈仁皓立即答应了下来,罗云冲这次回国,就是为了成立空军的事,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而已。谈仁皓也很想见见罗云冲,他也很有把握罗云冲将接受新的使命。
第三十九节
欧洲新闻
  看到从飞机这走下来的罗云冲时,谈仁皓的第一感觉是,罗云冲在欧洲的这一年多的变化太大了!当初,罗云冲与古迅雷几乎是同时被调派到欧洲去的,古迅雷回来的时候,除了喜欢吃法国菜之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变化了,而罗云冲简直就变了个样,不但皮肤更加的黝黑,而且更注重自己的着装,完全没有了当初与谈仁皓合作时那种不拘一格的样子,大概这是受德国人影响的吧。
  “小子,不错嘛,有没有泡上个德国妞?”
  罗云冲热情的拥抱了谈仁皓,还想做出更亲热的举动。
  “得了,我可不习惯德国式的亲吻!”谈仁皓立即闪开,“不过听说德国的交际花还都是上等货色,你不会如金山空手而归吧?”
  “仁皓,你可就太没有福气了,如果你还是单身的话,我可以给你介绍几个金毛狮王!”罗云冲也开起了玩笑,“说实话,德国的交际花还真不错,有机会到德国去看望弟妹的时候,我带你去领教下,怎么样?”
  “我可是有色心无色胆的。”谈仁皓领着罗云冲朝轿车走去,“不过嘛,你可以给我们那群年轻将军物色一下,郝东觉就免了,那小子现在是我妹夫。”
  “他跟你妹妹结婚了?”郝东觉结婚的时候,罗云冲还托人带了礼物来的,恐怕他早就忘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