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5

  聂人凤微微点了点头。“这就最好,第一特混舰队是帝国海军的头号主力舰队,能够尽快恢复战斗力,那么就能够尽快上战场。”
  谈仁皓没有去接话,他并不是很担心舰队的状况,郑冠华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能耐的。当初,郝东觉在去第二特混舰队之前,就是由郑冠华在负责第二特混舰队的重建工作的,另外,第一特混舰队在奔赴印度洋与南大西洋之前,也是由郑冠华负责舰队的训练安排的。作为舰队参谋长,郑冠华在组织训练,以及舰队的整编工作方面是很有一套的,这也算是他的一个强项吧。
  “谈点其他的吧。”聂人凤也在这个时候转移了话题,“你也应该听说了,前段时间关于设置战区舰队司令官的事情,在海军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当初,这个位置实际上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而且通过这几年的作战来看,当一个战区里有多支特混舰队活动的时候,战区舰队司令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之前,我们也就此事讨论过。可现在的问题是,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司令官的是雷少卿。”
  谈仁皓埋下了头,校长这次开门见山,谈到了重点问题上。
  “之前,永兴在提出让雷少卿去担任战区舰队司令官的时候,我没有反对。”聂人凤靠在了沙发上,神色稍微轻松了一点,“雷少卿也是我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你的关系也不错。这几年来,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此之前,雷少卿没有任何指挥多支舰队作战的经验与经历,他能否担负起这个重要的职责,这是第一个疑问。另外,雷少卿在舰队司令官中的地位与威望远远比不上你,他能否在战场上让各个舰队司令官听他的指挥,这是另外一个疑问。而他对战局的把握能力,以及协调舰队与其他部队的协作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这是第三个问题。也正因为有这三个问题,所以我一直没有明确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职权范围。”
  谈仁皓微微点了下头,这三个问题,他也早就考虑到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问题,即雷少卿在海军的地位还不够高,如果由他出任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话,能否顺畅的指挥各舰队,肯定要受到怀疑。校长的担心与疑虑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雷少卿无法肩负起这个职责,又由他来指挥舰队作战的话,那肯定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这必然会影响到进攻澳洲的作战行动,如果行动失利的话,那么校长就得担负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校长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昨天,我跟永兴,还有颜国忠,廖汉翔谈了一下。我们四个人的态度都一样,认为在集中四支特混舰队,以及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还有大批登陆舰队,运输船队同时到西南太平洋战区参战的情况下,设置一个有实权的战区舰队司令官是相当有必要的。”聂人凤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谈仁皓的身上,“如果没有统一的协调,特混舰队都各自为战的话,那么战场上必然将混乱不堪。可问题是,这个战区舰队司令官应该由谁来担任,以及其职权范围到底有多大,这些都值得商榷。”
  “校长,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做太大的人事变动。”
  聂人凤笑了起来。“这个我知道,如果临阵换将的话,这肯定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问题就集中在了一点上,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职权范围。”
  谈仁皓沉默了下来,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同时也是整个问题的焦点。更换掉雷少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可雷少卿到底能够获得多少实权,这就不是可以轻易猜测的了。
  “开始,我跟姜仲民谈了一下。”聂人凤观察着谈仁皓的神色变化,“他也认为,既然已经设置了战区舰队司令官,就应该让其有所发挥。看来,你也是这个态度吧?”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他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的,他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问题是,雷少卿到底应该获得多大的权力呢?”
  “校长,如果这个问题不好解决的话,我建议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听到校长第三次提到这个问题,谈仁皓知道自己无法再回避了。
  聂人凤微微皱了下眉毛,示意谈仁皓继续说下去。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我们攻打澳洲的时候,西南太平洋战区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各个部队的协调。陆军参战部队,海军陆战队,岸基航空兵,战略打击部队,舰队,后勤保障部队,运输部队等等,这么多的兵种同时参加一场投入上百万兵力的登陆作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部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相对而言,只要我们准备充分,美军的抵抗反而是个小问题。”
  聂人凤微微点了点头,谈仁皓直接就说到了登陆澳洲的关键问题上。这是帝国海军迄今为止策划的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仅仅兵力投入就超过了120万,如果算上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力投入,至少有近200万帝国海陆两军的官兵在为这场战役服务。而要将这200万人组织起来,并且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潜力,那么组织协调工作就极为重要。
  “舰队是这场登陆战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登陆作战初期,舰队几乎是唯一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作战部队了。因此,舰队在战场上的发挥决定着登陆作战的胜败。所以,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舰队能否与其他部队有效的协作。比如舰队为登陆部队提供的支援,舰队与后勤保障部队之间的配合,舰队之间的配合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也许,在作战的时候,各特混舰队的司令官都有能力指挥自己的舰队,按照战役计划执行作战任务。可这么多舰队同时参加作战行动,协调工作就异常的关键。所以,我建议,应该由雷少卿来负责协调各舰队,以及舰队与其他部队之间的协作,这样才能让舰队司令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战上,而不是去担心一些与作战无关的问题。”
  聂人凤微微点了下头。“那么,接下来呢?”
  “这实际上也是在考验雷少卿的能力,而随着战役发展下去,而雷少卿又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的话,我认为,就可以给他更多的权力,比如让他策划舰队的作战行动,而特混舰队司令官仍然负责实施作战行动。然后可以考虑让雷少卿指挥舰队参加低烈度的作战行动,一步步的拓展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职权范围。”
  聂人凤笑了起来,他立即就看了出来,谈仁皓是在步步推进。
  “校长,其实……”
  “说出来吧,你的最终想法是什么?”聂人凤也很干脆的提到了关键问题。
  “其实我觉得,现在海军的舰队编制已经不太适合下一阶段的作战要求了。”谈仁皓略微迟疑了一下,“如果一直采用特混舰队编制的话,那么要不了两年时间,我们很有可能拥有十支以上的特混舰队,而这些特混舰队是直接隶属于海军司令部的,只是在参加战役行动的时候由战区司令部指挥。而从之前的作战行动来看,战区司令部在指挥舰队作战方面的能力是不怎么样的。如果设置战区舰队司令部,专门负责指挥舰队作战的话,这肯定更有助于发挥出舰队的战斗力。”
  “还有呢?”这也正是聂人凤当初同意成立战区舰队司令部的原因。
  “另外,就是改变海军现在的舰队编制。”谈仁皓有点犹豫,在注意到校长的神色没有太大的变化时,他这才说道,“特混舰队是在战争的压力下产生的,这几年的战斗表明,在帝国海军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轻易的击败对手的时候,特混舰队这一编制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舰队的战斗力,让我们有限的兵力能够在多个战场上作战。可随着海军规模的扩大,特混舰队数量的增多,这必然会使海军的指挥系统变得更为复杂,这对舰队的作战行动必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另外,从人员培训与休整,战舰的维护与维修等等方面来看,特混舰队本身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采取两层体制的舰队编制了。”
  “什么意思?”聂人凤微微皱了下眉毛。
  “设立战区舰队,并且强化战区舰队的战斗力。战区舰队一般承担低烈度的作战任务,并且主要负责在本战区范围内协同其他部队作战。同时,保留一定数量的特混舰队,并且强化这些特混舰队舰队的战斗力,使其成为海军的中流砥柱。”谈仁皓壮着胆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样一来,可以简化指挥系统,同时还能够让战区司令官拥有更多的作战权限,降低了海军司令部的压力。而最为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时候,战区舰队本身就是特混舰队的预备队,如果特混舰队在作战中有所损失,战斗力被减弱,而海军又需要有特混舰队在前线作战的话,那就可以直接从战区舰队抽调兵力来加强特混舰队的战斗力。”
  “看来,你跟我考虑到同一个问题了。”聂人凤站了起来,“如果采用这套编制的话,那么战区舰队司令官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谈仁皓立即站了起来,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这也正是帝国海军现在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好吧,你的建议我会考虑的。”聂人凤朝谈仁皓点了点头,“你抓紧时间准备一下,多花点精力配合参谋长,等这次的战役计划部署下去后,你就回舰队去吧!”
  谈仁皓没有多耽搁时间,立即就与校长告辞了,而从校长的态度来看,他的建议实际上已经被采纳了。
第三十一节
台风登陆
  随着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太平洋战场上下一阶段作战行动的大概方案也确定了下来,随即,聂人凤亲自主持了几个重大会议,将任务落实到了各个部队上。作为甘永兴的主要助手,谈仁皓参加了大部分的会议。与他预料的并不完全一样,在确定具体的战役任务的时候,校长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细节上的调整。
  第四特混舰队仍然被继续留在了中太平洋战场上,黄晓天也得到了正式任命,在西南太平洋上出现重大转折之前,只有第四特混舰队在中太平洋上迎战美军第五舰队。而黄晓天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能够坚持到八月底,而在此之前,第四特混舰队将尽量避免与第五舰队决战。廖汉翔作为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全力配合与支持第四特混舰队。
  在会议期间,聂人凤与甘永兴都单独找过黄晓天,向黄晓天阐述了第四特混舰队的任务重点。与谈仁皓所说的一样,第四特混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中太平洋上尽量多坚持一段时间,迫使美军把第五舰队留在中太平洋上,而不是派往西南太平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只有第四特混舰队是不够的。因此,廖汉翔也有很重要的任务。即在攻打澳洲的时候,廖汉翔必须要在中太平洋上摆出进攻的姿态,对夏威夷群岛东部的重要岛屿构成直接威胁,以此迫使美军将第五舰队留下。
  相关的战役部署是,第四特混舰队将在中太平洋战场上自由活动,机动巡逻海域从中途岛到马里亚纳群岛,而具体的行动将由黄晓天自行确定。廖汉翔则在加德纳岛,莱桑岛加强陆战队的部署,同时加强对考爱岛等岛屿的轰炸,登陆舰队将在中途岛集结,而为陆战队提供作战物资的运输船队则留在阿普拉港。这只是进攻态势,而不是真正的进攻,只有在澳洲大陆上的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廖汉翔才能够启动攻打夏威夷群岛东部岛屿的作战行动。
  整个战役的重点仍然在西南太平洋上,颜国忠仍然负责进攻澳洲大陆的总体指挥工作,雷少卿为战区舰队司令官,袁野为陆战队司令官,古迅雷为陆军参战部队司令官,其他的司令官也得到了确认。最为重要的就是雷少卿的职权范围。
  在登陆阶段的作战行动中,雷少卿所负责的舰队指挥工作是相当有限的,各特混舰队仍然由舰队司令官指挥,而雷少卿能够直接指挥的只有得到了加强的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而该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是除陆战队登陆舰队所配属的火力支援船队之外,能够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唯一部队。另外,雷少卿还将负责调配各特混舰队的行动,协调舰队与其他部队的行动,负责安排特混舰队的补给工作等等。也就是说,在很大的程度上,雷少卿实际上只是各特混舰队的后勤保障司令官,对特混舰队的行动没有直接指挥权。
  在当时,这个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特混舰队仍然是帝国海军的主力作战部队,在指挥体系没有调整过来之前,战区舰队司令官的权力如果太大的话,反而会影响到特混舰队的作战行动。另外,雷少卿在后方也无法指挥特混舰队,这个事实必须得承认,而由他来调配各特混舰队的作战行动,实际上就已经给了他足够巨大的权力了。从指挥体系上看,雷少卿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承认,在整个作战行动中,是由他来指挥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并且负责协助特混舰队的作战行动,而不是由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向他发号施令。仅此一点,就让雷少卿有了足够巨大的权力。
  舰队的编制也做了一定的调整。第一特混舰队,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都被增强为三航母特混舰队,这是当时的指挥系统下最强大的编制了,而且三支特混舰队的护航战舰都是按照最大程度编制的,除了第二特混舰队暂时无单独的炮击编队之外,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都有单独的炮击编队。
  第三特混舰队的变化是最大的,原先计划在第三特混舰队返回后被派往南大西洋战区的四艘战列舰以及配套的巡洋舰,驱逐舰都被留了下来。这些战舰除了部分巡洋舰被编入了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的炮击编队之外,其他的全都临时编入了第三特混舰队,由常荐新负责指挥。而第三特混舰队是当时最强大的炮击编队,而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近距离上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
  战区舰队的编制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隶属于太平洋战区的战区舰队被派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来,与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合编为一支舰队,该舰队里的六艘小型航母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航母战斗群,在作战中,该舰队的任务仍然是为陆战队提供支援,而两个小型航母战斗群将轮番上阵,以保证能够持续不断的为陆战队提供支持。
  陆战队的登陆舰队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最大的变化是,刚刚服役的那批新建造的护航航母将全部编入陆战队登陆舰队的火力支援舰群里面,而且配属了直接隶属于陆战队指挥的航空兵(之前,陆战队并无单独的航空兵)。而该舰群除了为陆战队提供支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承担起为特混舰队以及战区舰队运送作战飞机的任务。
  地面作战部队方面,陆战队与陆军作战部队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颜国忠组织了至少30个陆战师,而这些陆战师的任务是负责登陆,夺取登陆场,并且巩固登陆场。也就是说,在登陆作战中,陆战队将承担起所有的任务,陆军参战部队并不参加登陆作战,而是在陆战队上岸,并且建立起了登陆场之后,陆军参战部队才会踏上澳洲大陆,顶替陆战队,负责发动大规模进攻。
  这30个陆战师被编为了陆战队第一集团军群,由袁野少将(已经确定将会晋升为中将)担任司令官。而该集团军群又被编成了“甲”,“乙”,“丙”三个集团军,其中“甲”集团军有8个陆战师,其中有6个主力陆战师,其任务为负责抢滩登陆,并且在随后的行动中拓展登陆场,掩护其他部队上岸。“乙”集团军编有12个陆战师,其中有4个主力陆战师,主要任务是承担第二轮进攻行动,打通几个登陆场之间的联系,拓展登陆场的纵深,在陆军参战部队上岸之前,负责向美军防线纵深发动进攻。“丙”集团军编有10个陆战师,其中有4个主力陆战师,这是整个战役的预备队,如果前期作战顺利的话,“丙”集团军将在随后的作战行动中与陆军参战部队配合,一起攻打悉尼港。而“丙”集团军的编制并不固定,在作战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从另外两个集团军中抽调部分部队进行加强,以增强其进攻能力。
  在整个作战安排中,古迅雷指挥的陆军参战部队是地面进攻的主力部队。而在会议中,古迅雷已经做出了保证,在六月中旬的时候,他手下的两个坦克师,以及新编制的炮兵师都将完成训练与整编工作,而且将在地面作战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从整个登陆战役计划来看,陆军参战部队的任务比重大概占到了一半,而且其主要任务就是在上岸后夺取悉尼,为后继部队,以及运输船队提供理想的上岸地点。实际上,夺取悉尼是整个澳洲战役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为登陆作战阶段,而只要夺取了悉尼,那么就将进入到地面作战阶段。
  最初,颜国忠并没有计划让陆军参战部队在此之前上岸,认为陆战队有足够的能力打下悉尼,可在确定具体的战役计划时,颜国忠做出了让步。当时,已经有迹象表明,美军正在加强悉尼的防御,虽然增派到悉尼的美军并不是很多,美军的主力仍然留在了布里斯班,但是随着悉尼防御力量的增强,如果仅凭陆战队的力量攻打悉尼的话,恐怕就得花上更多的时间了。另外,为了将美军第五舰队牵制在中太平洋上,廖汉翔需要更多的陆战队在前线摆出进攻的态势来,因此不得不将原本应该用到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10个陆战师投入到了中太平洋战场上去,这更迫使颜国忠考虑让陆军来承担起进攻悉尼的重任了。
  在第一阶段中,陆军将投入两个坦克师,两个炮兵师,以及六个步兵师的兵力,配合陆战队攻打悉尼,而在作战行动中,陆战队将沿着海岸线向悉尼推进,古迅雷指挥的陆军部队则在西面,沿着布里斯班与悉尼的公路交通线向悉尼推进。除了攻打悉尼之外,陆军参战部队还将负责切断悉尼与布里斯班的陆上通道,组织从布里斯班出发的美军到达悉尼。
  另外,运输船队,海军航空兵,战略打击部队也有相关的部署。在最后一次会议上,战役的具体时间被确定在了六月中旬的某一天,而这一天被确定为“起点”。在“起点”加四天的时候,必须得完成登陆行动,也就是说,登陆作战行动开始后的前四天,将是整个登陆战役的关键四天,这四天的战斗将确定整个登陆战役的成败。
  会议结束之后,相关的部队部署工作也立即开始了。
  五月十八日,姜仲民就离开了舟山,前往高雄与第五特混舰队会合,按照战役安排,第五特混舰队将在五月三十日之前到达西南太平洋战区,替换下第二特混舰队,让第二特混舰队能够获得一次临时休整。
  次日,雷少卿,与郝东觉也准备离开舟山了。
  “少卿,回去后先安排后勤保障方面的事情。”谈仁皓与雷少卿并肩朝着飞机走去,“这次校长给你的任务很重,校长还找我单独谈过,从校长的意思来看,这是你的一次重要机会,你的表现,将直接决定你在下一阶段行动中的位置。”
  “我知道,我也早就想到了。”雷少卿点了点头,“仁皓,这次我得感谢你……”
  “这些话先留着,等我们打了胜仗后,你再说也不迟,而且,你也不需要感谢任何人,这是你自己争取到的。”谈仁皓拍了下雷少卿的肩膀,“有些话我觉得没有必要说,但还是要提醒你一下。你与姜仲民的事情就此结束,在作战行动中,你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所以不要单独对待。”
  雷少卿笑了起来。“你认为我是公私不分的人?放心吧,既然校长给了我这个权力,那么校长就可以把这些都收回去,我可不想拿自己的前程,还有帝国海军的未来开玩笑。”
  谈仁皓多看了雷少卿两眼,也觉得没有什么好叮嘱的了。
  旁边,郝东觉与常荐新已经扯了很久,谈仁皓没有再次责备郝东觉,他也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责备郝东觉了,郝东觉正在逐渐适应他现在的位置。
  “好了,你们上飞机吧!”谈仁皓朝两个好友挥了下手,“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在维拉港见面的,没有必要这么恋恋不舍了。”
  “仁皓,你也多保重!”雷少卿首先告别,“老常,你也是,早点赶过来!”
  在常荐新与雷少卿道别的时候,郝东觉走到了谈仁皓旁边,有点欲言又止的样子。
  “东觉,那天我的话有点重,不过你心里有数,好好干!”
  “我知道。”郝东觉点了点头,“你也多保重。”
  谈仁皓拍了下妹夫的肩膀,他知道郝东觉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他也没有问,在他眼里,郝东觉仿佛永远都没有成熟一样。谈仁皓知道自己对妹夫很苛刻,可他更清楚,如果没有苛刻的要求,那郝东觉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第三十二节
返回舰队
  送走了雷少卿与郝东觉后,谈仁皓与常荐新乘车离开了机场。
  “老常,你什么时候回舰队?”
  “明天吧,飞机已经安排好了。”常荐新拿出了香烟,“昨天我去找了参谋长,这次参谋长给我放行了,如果再不让我回去,我还真想当逃兵了呢。”
  “也好,早点回去,这样也放心点。”
  “那你什么时候回去?”常荐新朝谈仁皓看了过去。
  “不知道,我还没有找参谋长谈过呢,大概也就在这两天吧。”谈仁皓叹了口气,“也该回去看看了,这几天一直忙着没有跟郑冠华联系,不知道舰队里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这个你大可不必操心,虽然郑冠华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东觉,但是他在管后勤方面肯定比东觉更出色。”常荐新笑了起来,“不过,你也应该回去了,说实话,我现在才知道,每次你回海军司令部的时候是个什么感受。”
  谈仁皓也笑了起来。“没办法啊,我也不想多留,可参谋长不放行,我能怎么办?难道真当逃兵不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