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735

  “那我们先去吃饭,等下边吃边聊。”颜国忠站了起来,“我可是饿坏了,战区还有些情况你必须要了解,等下我大概给你讲一下。”
  雷少卿立即跟着颜国忠出了办公室,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他对颜国忠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如同之前在太平洋战区所认识的韩绍锋一样,颜国忠身上有着典型的陆战队将领的特色,即说话快人快语,做事雷厉风行,根本就不打任何哈哈。在战场上,这绝对是优点,这也是陆战队战斗力强悍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在战场之外,这就肯定是个缺点了,这也是为什么陆战队将领难以爬上高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饭桌上,颜国忠向雷少卿大概的介绍了一下西南太平洋这边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主要的将领,以及部队指挥官的情况。舰队里的情况是不用多说了,唯一让雷少卿有点惊讶的是,现在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司令官的是第一特混舰队的李文龙准将,他没有跟随谈仁皓一起去印度洋,在第一特混舰队出发的时候,李文龙得了急性阑尾炎,他还没有出院,舰队就出发了,随后他就被派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区来,负责指挥直接归属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战区舰队作战。
  总体上来讲,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与太平洋战区不一样,因为地理条件的差别,以及作战本质上的差别,在西南太平洋战区上,除了舰队这个主力之外,陆战队也是主力,而且配合陆战队进攻的海航岸基作战部队也是主力。另外,从参战部队的规模上来看,西南太平洋上的军队规模也远超过了太平洋战区。正因为参战部队众多,所以情况才很复杂,特别是各部队的协调,还有后勤保障等方面,在战斗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太平洋战区所没有的。
  “小雷,不是我看不起舰队,说实话,当了这几年的战区司令官,我挺佩服你们的。”颜国忠显然喝高了,而且还改变了称呼,与雷少卿看起来像是多年的好友一样。“在以往,我一直觉得陆战队才是海军真正的精华,可现在我知道,没有舰队,陆战队就什么都不是。不说别的,拿攻打维拉港的行动来看,舰队的功劳远在陆战队之上。而现在在新喀里多尼亚那边,舰队的作用更为明显,如果没有第二特混舰队的全力支持的话,我们的第一次登陆行动肯定失败了。如果说陆战队是我的右手的话,那么舰队就是我的左手。而现在,我把这只左手交给你来指挥。我没有别的什么要求,只是希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舰队能够与其他部队密切配合,达成我们的共同目的!”
  “颜将军,你言重了,我们都是帝国军人,所作所为,都是为帝国奋战,指挥好舰队,尽力与其他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这是我的本职工作。”雷少卿可没有喝多少,他仍然很清醒。
  “这就好,我也多次听小谈提到你,知道你们两个是老乡,好像当年还是你把他拖去加入海军的吧?”颜国忠笑了起来,“郝东觉那混小子也多次提到你,当初你,谈仁皓,郝东觉还有常荐新可以说是第一特混舰队的‘四大金刚’,而现在你们四个都成了将军,也都独当一面,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吧。听说你过来了,郝东觉还想跟我一起回来呢,不过现在他根本就走不开……”
  “颜将军……”
  “别这么客气,以后叫我老颜就好了。”
  雷少卿迟疑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老颜,今天也不早了,你也赶了一天路,早点回去休息,我们明天再谈作战的事情吧。”
  “没事,我还不累。”颜国忠招手把餐厅的服务员叫了过来,“再来两瓶女儿红!”
  雷少卿立即叫住了那名有点犹豫的士兵,然后把最后一杯酒也喝掉了。“好了,我们都先回去休息,明天一早,我再来找你。”
  颜国忠还要说什么,雷少卿可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把颜国忠的副官叫了过来,两人扶着颜国忠离开了餐厅。战争给人的压力是相当巨大的,而作为战区司令官,颜国忠身上的压力比谁都大。雷少卿觉得颜国忠喝醉酒并不是什么大事,如果颜国忠身上的压力一直无法卸掉的话,那么他迟早得垮掉,而让他喝醉一次,明天一早,颜国忠又是那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帝国陆战队上将了。
  第二天一早,在雷少卿回到了战区司令部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颜国忠正在安排那些分配给他的参谋的工作,而且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甚至看不出他昨天晚上喝醉过。这让雷少卿不得不佩服,而他也早就听说过,陆战队的将军个个都有好酒量,以往,能不能当上陆战队的将军,还得看酒量大不大呢。
  “小雷,你暂时将就一下。”颜国忠把雷少卿叫了过去,“这里条件简陋了一点,不过维拉港那边的战斗就快结束了,要不了几天,我们就转移到维拉港去。我已经让人把美军第三舰队的司令部清理了出来,今后那里就是你的司令部了。”
  “我们转移到维拉港去?”雷少卿有点惊讶,他可没有听说过这个消息,不过这属于战区内部事务,没有必要提前通知海军司令部。
  “对,莱城只是个小地方,而且距离前线太远了,来去都不方便。我已经跟甘永兴联系过了,司令部批准了我的要求。等到维拉港的局势稳定下来后,战区司令部就转移到维拉港去,在那边指挥战斗也要方便得多。”颜国忠转过身来,朝自己的办公室走了过去,雷少卿也立即跟了上去。“另外,我们会设法尽快修复维拉港的基础设施,之前那里就是美军第三舰队的母港,有足够的能力容纳我们的特混舰队。只要基础设施修复,那么我们的特混舰队就不用返回帝国本土的港口进行维护,可以直接在前线后方得到后勤支援,这对舰队作战有很大的帮助。”
  雷少卿微微点了点头,第四特混舰队为了进行维护保养,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在路上航行,如果能够在维拉港就完成相关的维护保养的话,那么这十几天就可以节省下来,这就变相的提高了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这可是很重要的事情。
  “那么,是不是将有舰队转移到维拉港,以维拉港为母港?”
  “这个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颜国忠等到雷少卿进了办公室之后把门给关上了,“甘永兴已经在考虑这方面的安排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维拉港的基础设施什么时候可以修复,还有,安排哪支舰队在这边比较合适。这些,现在都没有一个定数,我们得首先确定维拉港的情况,并且修复维拉港的基础设施,在有了明确的时间安排计划后,再确定驻扎舰队也不迟。”
  雷少卿坐了下来,随着进攻澳洲大陆的计划逐步展开,今后肯定会有舰队常驻西南太平洋战区,而以维拉港有作为舰队母港的天然条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美军在撤出维拉港的时候,将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炸毁了,而要修复这些基础设施是相当麻烦的,仅仅投入工程兵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很多大型设备都需要从帝国本土运来,还得组织一批专业工程人员,工程量相当的巨大,能够在什么时候修复维拉港,这可没有人敢先定论。不过,这是颜国忠的问题,雷少卿并不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
  “等下,你与那些分配给你的参谋熟悉一下,之前他们都是在战区司令部负责舰队作战方面的事务的。”颜国忠也坐了下来,“你尽快把需要补充的人员名单给我,我这几天就帮你安排。如果有时间的话,你要抓紧了解一下战区,以及整个太平洋上的情况,特别是美军的情况。”
  “我知道,等下我就去处理,下午就把人员名单给你。另外,李文龙现在在哪?”
  “李文龙?”颜国忠微微皱了下眉毛,“他还在前线指挥舰队作战,不过你需要的话,我可以让他回来,让郝东觉暂时替他指挥战区舰队。”
  “不用,等我们去了维拉港之后,我再找他吧。”
  “也好,到时候,战区舰队也应该进行维护了。”颜国忠站了起来,“那我们就不多耽搁时间了,这几天没有什么大事,你尽快适应这边的情况,到了维拉港之后,我可不会让你轻松下来的。”
  雷少卿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就与颜国忠告辞了,他也知道,自己在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区后,就不会有轻松的日子过了。
第三节
进驻维拉港
  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在维拉港的扫荡战斗结束了五天之后,雷少卿的战区舰队司令部就首先转移到了维拉港,而颜国忠的战区司令部也将随后转移过来,只是当时战区司令部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所以颜国忠才让新成立的战区舰队司令部先转移过去。雷少卿也就有了一个新的任务,即在颜国忠的战区司令部到达之前,他得先在这边做好迎接的准备工作,这也算得上是一个额外任务吧。
  在前往维拉港之前的几天时间里,雷少卿对西南太平洋战区,以及颜国忠分配给他的那些人员也大概有了一些了解。情况并不让他感到乐观,特别是分配给战区舰队司令部的这批参谋军官的素质,在雷少卿看来,比他在第二特混舰队时的舰队参谋班子的素质还要差得多,而这也是当时的一个普遍情况。
  作为海军的主体,舰队在海军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远远超过了海军的其他兵种,也可以说是海军历史最悠久,而且最为重要的兵种。相对而言,陆战队,航空兵等等,都是后来成立的,而其其地位一直不如舰队。战区制也是在大战期间出现的,因此战区司令部实际上是一个多兵种合成司令部。就如同海航在分配飞行员的时候一样,所有最优秀的飞行员都将首先分配到舰载航空兵部队去,而剩下的才会分配给岸基航空兵部队。在参谋军官的分配方面也是一样,舰队首先挑选最优秀的参谋军官,在舰队挑过之后,再由战区司令部来挑选。而这就形成了一个结果,被分配到战区司令部负责舰队作战事务的参谋军官实际上都是舰队挑剩下的,在素质方面自然无法与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相提并论了。
  在第二特混舰队的时候,雷少卿觉得这个安排合情合理,毕竟舰队是在一线作战的,而舰队司令部参谋军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舰队的战斗力。舰队不是依靠司令官一个人指挥的,司令官的指挥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得依靠由舰队参谋长所指挥的舰队司令部参谋军官,可以说,包含舰队司令官在内的舰队司令部实际上是整个舰队的神经系统,舰队司令官只是舰队的大脑,而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就是神经网络,大脑的命令能否及时下达到各个肢体,也就是舰队里的各艘战舰,各个作战部门,神经网络的反应速度,以及对大脑指令的理解就极为关键了。可现在,雷少卿却感到有点头痛了,颜国忠给他安排的那些参谋军官的能力是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参谋军官甚至连随同舰队一起作战的经历都没有,那又怎么去理解舰队的战斗方式,怎么来策划舰队的作战行动呢?
  也许,任何一个参谋军官的能力只是个小问题,可当这么多的小问题集中起来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能否有效的发挥战区舰队司令部的作用,参谋军官的能力又至关重要。无奈之下,雷少卿只能根据这些参谋军官的服役记录,从中挑选出了一批能力稍微好一点的,让其担负起一些重要的职责,并且让他们负责培训那些能力较差的参谋军官。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战区舰队司令部的作用,那么就得设法提高参谋军官的个人能力。不说别的,仅仅是阅读那些参谋军官在海军服役的个人档案,这就让雷少卿花了不少的时间,而且这些个人档案是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为了能够加强战区舰队司令部的作用,在十九日下午,雷少卿就把他需要的人员名单给了颜国忠,让颜国忠帮他设法把这些人要过来。
  雷少卿开出的名单中,主要的都是第二特混舰队的参谋军官,当然,他没有去挖郝东觉的墙角,而是挑选了一批之前因伤离开第二特混舰队,或者是已经被调派到其他地方去的参谋军官。这些人当年都跟随雷少卿在第二特混舰队服役,雷少卿是比较了解这些军官的个人能力的。另外还有一批原本属于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专门负责舰队作战事务的参谋军官。之前,雷少卿指挥的第二特混舰队就一直在太平洋战区活动,他与太平洋战区司令部里那些负责舰队行动的参谋军官也有过不少的接触,对这些人的个人能力也比较清楚。
  雷少卿只负责提出要求,至于颜国忠用什么办法去把这些军官搞到手,他可管不了那么多,但他可以想像,当颜国忠拿到这份人员名单时会有什么感想。还有郝东觉与廖汉翔在知道雷少卿准备挖他们的墙角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可雷少卿没有去管那么多,他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让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司令部成立起来,并且开始发挥作用,而这些人是必不可少的!
  也就在雷少卿准备前往维拉港的时候,这批军官就陆续前来报道了,后来在他到维拉港建立起了战区舰队司令部的时候,最后一批军官也陆续赶了过来。雷少卿不得不佩服颜国忠的能力,其中很多军官已经在其他重要部门任职,而颜国忠能将他们挖过来,显然费了不少的力气,甚至还欠了别人不少的人情呢!
  二月二十日,也就是在雷少卿到达了维拉港的第二天,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司令部正式宣告成立,而当时,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都没有完成。比如,雷少卿还与众多的参谋军官在一个大的仓库里办公,而原本计划用来做战区舰队司令部的地点,也就是美军第三舰队司令部的清理工作还没有结束呢。这天,雷少卿给所有的参谋军官下达了一条命令,那就是在三天之内,掌握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具体情况,然后就要正式担负起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区内各舰队行动的任务了。
  实际上,到这个时候,雷少卿对西南太平洋上的情况也没有彻底搞清楚。
  当时,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的主力舰队是第二特混舰队,郝东觉在十七日的下午就给雷少卿发来了电报,除了恭喜雷少卿重新归队,坐上了战区舰队司令官的“宝座”之外,郝东觉还大概的介绍了一下第二特混舰队的情况。
  第二特混舰队已经在西南太平洋上执行了一个多月的作战任务,其表现可圈可点,在郝东觉的指挥下,第二特混舰队,这支几乎是彻底重新建立的舰队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的显眼,特别是对陆战队的航空支援,不但获得了颜国忠的肯定,还得到了众多陆战队将领的一致好评。郝东觉在航空战术方面的才能也彻底的发挥了出来,在他的安排下,第二特混舰队简直成了战场上的主角,只要哪里有麻烦,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就会出现在哪里。更为甚者,郝东觉还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的战斗机飞行员都在实战中加强了轰炸能力。当时,第二特混舰队受到的空中威胁并不大,为了尽量提高对陆战队的航空支援,第二特混舰队的战斗机承担了至少三成的轰炸任务。“金鹰”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执行轰炸任务的要求,最多可以携带两枚250公斤的航空炸弹,其轰炸能力甚至不比“射水鸟”差,而在郝东觉的应用下,这些战斗机几乎全都变成了“轰炸机”,第二特混舰队的很多空战王牌也都变成了“轰炸王牌”。不说他人,江文翰就在这一个多月内执行了40多次轰炸任务,投下了近百枚炸弹,摧毁了30多个地面目标,甚至很多轰炸机飞行员都比不上他呢!
  除了第二特混舰队之外,由李文龙指挥的战区舰队也在作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李文龙原本是第一特混舰队“兴凯湖”号航母战斗群的司令官,在“兴凯湖”号航母战斗群被分配给了第二特混舰队之后,郝东觉把李文龙留给了谈仁皓,可结果,第一特混舰队在刚刚恢复战斗力之后不久就奔赴了印度洋,而李文龙当时还在医院里做阑尾切除手术呢,因此没有能够跟随第一特混舰队出发。在其出院后,他就被分配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区,负责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战区舰队。这是一支由两艘小型航母,以及十多艘护航战舰组成的小舰队,其直接任务就是支持陆战队进攻。在第二特混舰队唱主角的情况下,李文龙没有任何机会撼动郝东觉的地位,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一点都不差。在跟着谈仁皓干了好几年,还有指挥航母战斗群的经验,在指挥两艘小型航母方面,李文龙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
  除了这两支舰队之外,在广州港完成了休整的第四特混舰队也正在奔赴战场。本来,第四特混舰队计划在二月中旬就到达战区,可在离开广州港后,发现有几艘战舰的状况并没有完全恢复,接着舰队就改道去了高雄港,在那边再次接受检修,而这其中就有“巢湖”号航母(荡妇负责这艘航母维修工作的广州造船厂的几名工程师事后受到了严厉处罚)。黄晓天也在高雄港发来电报,第四特混舰队到达战区的时间将延迟到至少二月下旬,在舰队的检修工作结束之后,他们将尽快赶过来接替第二特混舰队。
  也就是说,到二月下旬的时候,西南太平洋上至少仍然有两支舰队在执行作战任务,而按照现在的战况来看,第二特混舰队不大可能在第四特混舰队到达之后,按照计划离开战场,主要还是进攻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并不顺利。
  二月上旬,颜国忠的第一批陆战队在袁野少将的指挥下登上了新喀里多尼亚岛之后,战斗就打得相当不顺利,这有敌人顽强抵抗的原因,可同时也有陆战队自身的原因。这次登陆战役打得很仓促,投入的兵力严重不足,而且后勤准备不到位,舰队与航空兵支援火力不到位,这些都使陆战队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上陷入了险境之中。如果不是郝东觉与李文龙两人的全力支持的话,袁野指挥的那点陆战队恐怕早就被美军给赶进了珊瑚海,跟别说去攻打努美阿了。
  美军的顽强抵抗多少都超过了颜国忠的估计。在维拉港被攻陷,新赫布里底群岛落入了帝国陆战队之手后,新喀里多尼亚已经门户大开,失去了防御屏障。在登陆新喀里多尼亚之前,颜国忠估计美军的抵抗不会太强烈,麦克阿瑟将把宝贵的兵力撤回澳洲大陆,用来加强澳洲大陆的防御。可实际上,颜国忠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麦克阿瑟没有退却,而是加强了新喀里多尼亚的防御,给帝国陆战队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最大的麻烦还是战役时间上的限制。颜国忠最初是计划在三月初就打下新喀里多尼亚,然后在这边囤积兵力,为接下来进攻澳洲大陆做准备。可现在,时间已经拖到了二月下旬初,照现在的样子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在三月底之前能不能打下努美阿都是个问题。而努美阿又是进攻澳洲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跳板,是登陆舰队,补给船队的主要集结地点。因此,颜国忠只能继续扩大投入,争取按照计划打下努美阿。而要保证按照战役计划时间完成作战行动,除了继续投入大批陆战队之外,舰队的支持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海航的岸基航空兵部署到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机场之前,舰队对陆战队的支援是最为重要的。
  也正是如此,第二特混舰队不大可能在第四特混舰队到达之后就撤出战斗,返回后方休整。当时,雷少卿没有直接向颜国忠询问第二特混舰队的安排,他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第二特混舰队的状况不是个大问题,可除此之外,敌人的因素也许比舰队内部因素更为重要!
第四节
外因
  对战场上任何一支参加作战行动的军队来说,除了其内部的因素之外,敌人的因素,也就是外界因素,也将左右其作战行动。在雷少卿搞清楚了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舰队情况后,而在其决定舰队的下一步行动之前,他还得首先弄清楚敌人的情况。
  早在雷少卿还在医院里接受康复治疗的时候,帝国的情报部门就从多条渠道,包括德国的情报部门所提供的帮助下获得了美国海军的最新情报。而这一情报有两个重要部分,一是美国海军新服役战舰的情况,二是美国海军人事变化的情况。另外,帝国的情报部门还在26年年初的时候,对美国在25年所发挥出的战争实力做了总结,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的情报,对美国在26年所能够继续发挥出来的战争潜力做了预测。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而且这些情报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帝国,以及帝国海军在26年的总体战略安排。而雷少卿在到达了西南太平洋战区之后,一些与海军作战的情报也送了过来,当然,那些与美国总体战争实力的情报并没有必要送给雷少卿,他只是前线指挥官而已,没有必要了解战略大方向的事情,而这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美国在26年到底能够发挥出多强大的战争实力,将直接关系到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推进速度,以及太平洋上的战局变化。
  美国在25年爆发出来的战胜实力是相当惊人的。在总体工业产能方面,美国几乎达到了唐帝国的水平,而且在部分工业产值方面甚至超过了唐帝国。比如在煤炭,钢铁这两项重要的工业产能方面,美国就略微超过了唐帝国。从当时唐帝国情报部门获得的情报来看,在十五项最重要的工业产能方面,美国与唐帝国差距最大的是电力,另外在特种钢材,橡胶,化工等方面略比唐帝国差,而在石油产量(不计算唐帝国从波斯进口的石油),钢铁,煤炭等方面却比唐帝国多,特别是石油产量。另外的几个方面双方基本上持平。
  这也正体现出了美国的可怕之处,同时证明了唐帝国情报部门在两年多前做出的预测。美国在参战之前就已经在几个重要的工业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按照战争标准的调整。换句话说,就是美国在正式参战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经济方面的动员,而且对工业基础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不然的话,美国无法在参战之后就立即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工业力量来。而美国在参战之前的经济调整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性政策,还通过向其他参战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与军事输出,提高了重工业,以及军事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从唐帝国在日本获得的一些文件来看,在战争爆发,到美国参战的这段时期内,美国向日本输出的物资,特别是军事物资,以及与军事有关的物资就超过了两年中,日本国内相关工业的总产量。如果将损失在运输途中的物资也算进去的话,仅仅向日本输出的那些工业物资就足够美国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一年了!如果再将美国提供给英法俄西意等欧洲国家的物资计算在内的话,美国如果在战前不进行经济结果大调整的话,那么就根本生产不出这么多物资来。
  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帮助美国完成了战前经济动员与调整,可同时也带来了两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一是美国在这两年中自身实力的增长是相当有限的,这一点,从美国海军在参战时的情况就能看得出来。另外一个就是美国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甚至可以说都是相当严重的。
  战前,几个主要国家的主要劳动力都是轻壮年男子,而妇女的就业率一直不是很高。特别是在唐帝国与美国,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工业生产效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拥有大量的海外市场,所以并不需要妇女大量参加生产劳动,大部分的妇女都是家庭妇女,而承担劳动的多半都是轻壮年男子。可在战争中,大部分的轻壮年,特别是男性青年都被征召入伍,而能够参加工业生产劳动的男性明显减少。以唐帝国为例,25年底,唐帝国的军队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500万,而战前不到200万,也就是说,在战争期间,军人数量增加了1300万,如果算上阵亡,伤残的军人的话,那么在到25年年底的时候,唐帝国就已经有至少1500万年轻男性被征召入伍。而在和平时期,这1500万军人中,至少有1300万应该参加社会劳动,而不是去参军。如果算上在这期间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的部分的话,那么,唐帝国当时缺少的劳动力超过了2500万!这个劳动力的缺口是非常巨大的,而当时唯一能够补上这个缺口的就是只有轻壮年妇女了。
  在工业生产效率无法迅速提高的情况下,要扩大产能,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规模,说明白一点,就是建造更多的矿山,工厂。而这就必须要扩大劳动力队伍。当一个国家进入了战争化状态后,工厂就是另外一个军营,所有的工厂都进行军事化管制,劳动时间延长,取消一切休假(只适当保留一部分,但也是在保证工厂不停止生产的情况下轮休)。而工业队伍就是另外一支“军队”,工人也需要培训,也需要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说白了,军队在前面拼,工人在后面拼,没有工人制造出来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军队拿什么在前线跟敌人作战?
  交战双方的工业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在无法获得更多的男性劳动力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早在21年底,唐帝国政府就颁发了《妇女劳动就业法》,当时这还是一份战时法律,而主要就是为了保障妇女在社会上的劳动地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唐帝国国内出现了众多的妇女劳动技能培训班,很多都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组织的,经过了简单培训的妇女被补充到了各个岗位上。到25年底,参加工业劳动生产的帝国轻壮年妇女已经达到了2000万,加上延长劳动时间,延迟退休时间,以及将最低劳动年龄降低到16岁等等办法,帝国的劳动力紧缺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而当时,帝国的工业总劳动力也才8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帝国妇女已经成为了帝国劳动者大军中不可否缺的一部分。
  相同的,美国也在24年中期,也就是在其正式参战后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公布了类似的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案。美国妇女也开始走出家门,加入到了社会劳动生产中去。到25年底,美国已经有1200万妇女在各个岗位上承担着社会劳动的重任。其他的,比如英国,德国等国,也都在纷纷鼓励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生产,以提高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而正是在大战期间内,大量妇女走出家门,参加了社会劳动生产,而且为了保障妇女的权益,各个国家都先后颁发了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因此在战后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虽然有众多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生产,但是美国国内存在的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当时唐帝国所掌握的情报来看,美国的社会劳动力缺口大概有2300万左右,而且随着战争的深入,这个缺口将继续扩大。而当时,美国动员的妇女,以及其他的劳动者只有大概1800万左右,存在500万的劳动力缺口。如果美国政府不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的话,那么这个缺口很有可能继续扩大。这实际上就限制了美国的整体工业产能。就算美国政府在25年10月份的时候,第一个将日劳动时间延长到了12个小时,并且取消了除星期天之外的所有休假(随后还将周假期缩短到了半天),但这仍然不足以解决劳动力欠缺的问题。
  也正是根据这个情况,唐帝国的情报部门做出了分析,在26年,美国的工业产能不会超过25年,至少不会再继续大幅度的提高,甚至有可能出现萎缩。这对唐帝国来说肯定是好事,而且在随后不久,也就是26年4月份的时候,帝国政府也将日劳动时间延长到了12小时,将旬休假时间缩短到了一天半(之前是两天)。这样一来,帝国在26年的总劳动时间将增加大概一成左右,相对而言,工业产能也将提高一成左右。这样一来,双方的工业产能差距将被拉大。说直接点,唐帝国在这个时候还有进一步挖掘工业潜力的能力,而美国则已经到了极限状态。
  一个国家的总体工业能力直接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第二次全球战争是世界上第一次完全依靠国家的工业实力来衡量战斗力的战争,战争拼的就是工业实力,拼的就是一个国家能够制造出多少的武器弹药。也许,这个形容有点极端,可在战场上,工业力量决定战争能力却在每一个地方都表现了出来。也正是因为美国的工业潜力已经快要发挥到了极限,因此,美国海军的战斗力也就基本上到顶了。
  在26年初的时候,美国海军在参战后的第三次大扩军开始,准确的说,是第三次大补充。从一月份到三月初,美国海军将陆续获得六艘舰队航母,十八艘重巡洋舰,二十四艘轻巡洋舰,以及四十余艘新式驱逐舰。这些战舰在服役之后都被编入了太平洋舰队。另外,美国海军还从英国租借了一艘“光辉”级航母,用来执行训练任务。除了这些主力作战舰艇之外,美国海军还将有二十多艘护航航母将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而之前,美国海军的护航航母并没有参加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在没有更多的舰队航母时,美国海军也开始考虑让这些护航航母到太平洋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了。
  关于美国海军的补充情况,帝国的情报部门是通过多条渠道证实的,并且将准确的消息提供给了前线的司令官。雷少卿拿到的也就是情报部门在经过了分析与证明之后提供的详细的,完整的情报。到二月下旬的时候,这些美国战舰已经在其东海岸完成了训练工作,并且正式编入了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序列,大概在三月底之前就能到达太平洋战场。
  除了补充的战舰之外,美国太平洋战区的人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米切尔顶替哈尔西出任第三舰队司令官,可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米切尔都不可能像哈尔西那样不受麦克阿瑟的影响,而让他出任第三舰队司令官,大概也是个无奈的安排吧。
  斯普鲁恩斯仍然留任第五舰队司令官,尼米兹原想让他出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但美国总统没有批准,尼米兹仍然继续担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实际上,当时尼米兹是以退为进,在第五舰队被击溃后,斯普鲁恩斯很有可能被调走,而尼米兹提出让斯普鲁恩斯出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一方面是他仍然信任斯普鲁恩斯,另外一方面就是让总统没有理由把斯普鲁恩斯调走。结果也确实如同尼米兹所料,美国总统在驳回了尼米兹的提议后,继续让斯普鲁恩斯留在第五舰队。
  美军还有一些人事调动,不过都不是什么大的调动,麦克阿瑟仍然负责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指挥工作,尼米兹照样坐镇夏威夷群岛。雷少卿在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之后,对太平洋战场上的变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着美国海军恢复元气,太平洋上将再次抛起波澜。
第五节
预测
  二月二十四日,也就在雷少卿的战区舰队司令部正式转移到了以前哈尔西的司令部的当天,黄晓天赶在舰队到达之前乘飞机来到了维拉港,而郝东觉在提前得知黄晓天将赶来后,也把第二特混舰队的事情丢给了魏东北,从前线赶了回来。当天下午,雷少卿就迎接了两位将军的到来,并且在晚上的时候,让副官去弄了一桌酒菜过来,在他的新司令部里款待了两人。
  “现在城区内的清理工作还没有结束,而且宪兵还在排查可能潜伏下来的敌谍报人员,所以,我只能在这里为你们接风了。”
  “老雷,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郝东觉一边说着,一边给三只杯子里倒上了酒,“看到你回来,不管在哪还不是一样,我们又不是来吃你这顿饭的。”
  “东觉的话没有错,而且应该是我们为你接风。”黄晓天比郝东觉还要客气一点,“你能够回来,我们就已经很高兴了,如果不是舰队的事情拖着走不开,我前几天就应该赶过来了。”
  “那我就要感谢你们了,等仁皓与老常回来了,我们再好好的喝一顿。”雷少卿也笑了起来,“你们一路上也饿了吧,我们先填饱肚子,等下在谈别的事情。”
  三人也不多罗嗦,黄晓天与郝东觉确实饿了,在飞机上颠簸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等到吃晚饭的时间,看着满桌子的菜肴,不饿才是怪事。三人也没有什么客气好讲的,都是老朋友了,十多分钟下来,桌上的菜肴少了一大半,三个人也都差不多吃饱了。在副官来收拾桌子的时候,雷少卿将郝东觉与黄晓天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这里也是他接待客人的地方。
  “不错嘛,还是真皮沙发,而且家具都是红木做的。”郝东觉有点羡慕的摸着那柔软的沙发靠背,“老雷,你小子运气很不错的,赶在颜国忠将军到来之前,就把这么多好家具弄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了,不知道等颜国忠赶过来的时候,他会怎么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