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735

  如果要避开对手,那么常荐新就得让舰队尽量靠紧一点,别过于分散了,而且最好是直接向海峡北面航向,争取与第一特混舰队拉开距离。可要想缠住对手的话,那就应该去寻找对手,并且努力把对手控制在雷达监视的范围之内,同时又不过于靠近,不与对手发生战斗。显然,这是不可能同时完成的任务。到凌晨两点多,在第三特混舰队距离欧罗巴岛还有大概40海里的时候,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让舰队里所有战舰上的雷达全部启动,制造了大量的电磁信号。另外,他让一艘装备有电子信号探测装置的巡洋舰前出到舰队前方大概50海里处,尽可能的搜集陌生的电子信号。
  这个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英法战舰上肯定有电子信号接受装置,那么就应该能够接受到第三特混舰队战舰雷达发出的电磁波。而这就好比常荐新在黑暗的房间里点亮了一根蜡烛一样。而英法联合远征舰队要想准确的找到第三特混舰队的话,那么也得让自己战舰上的雷达开始工作,也会辐射出电子信号,这样,就可以被前出的那艘巡洋舰给发现,就算这无法准确的判断对方的位置,但是也可以知道对方的大概方向,到时候不管是选择规避,还是选择迎战,这都要比现在两眼一黑,什么都不知道好得多吧!
  可以说,当时常荐新确实是很害怕,英法联合远征舰队里的那十一艘主力舰可不是摆设,而第三特混舰队就只有五艘战列舰,虽然这五艘战列舰比任何一艘英法海军的战列舰都要强大,可是好汉敌不过群匪,敌人在数量上的庞大优势就足以压垮第三特混舰队了。作为第三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常荐新肯定得考虑这些,而且以他的性格,以及这次战役的目标,他肯定不会用牺牲第三特混舰队去拖住英法联合远征舰队,为第一特混舰队创造机会,而且谈仁皓也绝不会让他这么做!
  这也正是常荐新在这个时候选择逃跑的原因,他不得不逃,准确的说,这叫理智的撤退。打不过敌人,选择撤退,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地方,只有那些没月头脑的将领才会在战场上胡冲蛮撞。只要撤回去了,保住了舰队,那就还有战胜敌人的机会,而选择蛮干的话,舰队损失之后,就连回天之力都没有了。
  常荐新本人也是个以稳重见长的,从他与谈仁皓搭档指挥第一特混舰队,负责舰队的航海作业开始,他就一直很稳重。现在,明摆着打不过坎宁安,他肯定选择撤退,只要能够与第一特混舰队会合,或者是进入第一特混舰队的掩护范围,到时候再与坎宁安决战也不迟,在第一特混舰队的支持下,就算是坎宁安有二十艘战列舰,也不可能获得胜利!
  同时,远在“洪泽湖”号航母上的谈仁皓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即怎么掩护第三特混舰队逃回来,然后再寻找机会去对付坎宁安。他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天气,而是在他与常荐新之间隔着马达加斯加岛,而马达祭祀家岛是非洲第一大岛,其面积超过了唐帝国的大部分省份,而这就导致第一特混舰队在不进入莫桑比克海峡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更多的支持!
  当时,谈仁皓手里唯一的优势就是才装备的新式战斗机。“金鹰”的性能比“隼”提高了一个档次,其中巡航能力就提高了不少。从训练中的测试来看,在以最佳经济速度飞行的情况下,“金鹰”在不携带外挂副油箱的时候,可以飞行大概1100海里(这与出厂时的标准性能是不一样的,那是理想状态),而在挂一具大型副油箱的时候,其最大航程达到了1500海里以上。可问题是,在实际使用中,战斗机不可能一直以最佳经济巡航速度飞行,而且一些不可控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到战斗机的航程。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金鹰”在外挂一具大型副油箱,预留20分钟的空战用油,以及在返回舰队时可以盘旋15分钟的余油的情况下,其作战航程达到了900海里。而在同样指标下,“隼”的作战航程只有750海里不到,而且大多数时候得控制在650海里以下。从这一点上来看,“金鹰”的实际巡航能力比“隼”提高了近五成,这可以说是一个极为了不起的进步了。
  相对而言,同期换装的新式“射水鸟”与“海雕”的巡航能力就差得多。其实,当时海军也没有对舰载轰炸机的巡航能力有过高的要求,300海里的极限打击半径已经超过了美国海军的轰炸机,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航母的作战距离在200到250海里之间,出现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最主要的是,当时海军没有合适的轰炸机。而经过改进的“射水鸟”与“海雕”的极限打击半径与之前的型号并无太大的提高。在测试时,理想打击半径也就达到过370海里,而在作战时,一般会缩短这个距离,能够达到320海里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舰队在制订航空兵的打击要求时,是将这个距离限制在300海里以内的。
  换句话说,在隔着马达加斯加岛的情况下,谈仁皓只能在天亮后安排战斗机去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如果到时候英法联合远征舰队已经与第三特混舰队交火的话,那他根本无法出动轰炸机去支援第三特混舰队。当然,谈仁皓也准备了备用方案。他让郑冠华制订了轰炸计划,如果必须要出动轰炸机的话,他就只能让轰炸机出发。而这些轰炸机是不可能返回舰队的,因此,他只能让郑冠华告诉飞行员,在返航的时候前往水上飞机活动基地,在海上迫降,飞机损失了没什么,舰队返回科伦坡就能得到补充,只要飞行员能够回来就行,而且第一特混舰队的飞行员也不是头一次在海上迫降了,在以往的战斗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次类似的情况了,几乎所有飞行员都有迫降的经验!
  可以看得出来,谈仁皓首先提防的不是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战列舰,那些战斗机可不是拿去对付战列舰的。他要提防的是英国的那三艘航母。如果英国的三艘航母在其舰队里的话,只要第三特混舰队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遭遇,这三艘航母肯定会在夜间撤退,然后在天亮的时候出动轰炸机去干掉第三特混舰队。因此,谈仁皓首先保证的是第三特混舰队能够得到防空掩护。
  导致谈仁皓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无二,他不知道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具体情况,更不知道三艘英国航母在开普敦接受紧急维修,根本就没有随同舰队一起北上。在没有确切的情报时,他只能根据最糟糕的情况做出判断。
  相同的,在“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上的坎宁安也在想着怎么逃跑。虽然他想过去找第三特混舰队决战,但是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莫桑比克海峡名义上是海峡,可却比很多海都要大。就算能够找到第三特混舰队,可能否找到第一特混舰队。另外,寻找第三特混舰队与第一特混舰队需要花多少时间,解决掉第三特混舰队需要花多少时间,如果没有找到第一特混舰队的话,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逃出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范围?把所有的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夜间击败,甚至是歼灭第三特混舰队的把握还是挺大的,可最后他得用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所有战舰为第三特混舰队陪葬!
  当时,在“黎塞留”号战列舰上的歌德福伊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而且他还立即把消息发给了坎宁安,建议坎宁安放弃冒险行动,立即返回开普敦港。歌德福伊甚至暗示,如果坎宁安仍然不采纳他的意见的话,那么法国远征舰队将脱离编队,单独返回开普敦,不再与英国人去冒险了!
  歌德福伊的建议给了坎宁安一个台阶下,他立即采纳了歌德福伊的建议,而且还给歌德福伊回了话,表示舰队撤退是在尊重法国人,而且是要保存法国海军最后的舰队,这是法国海军重建的基础。反正,坎宁安用这个机会说了很多好话,这一来可以让歌德福伊稳住阵脚,而来也可以改善英国人在法国海军官兵眼里的形象。
  在联系上歌德福伊之后,英法联合远征监督在凌晨一点多的时候开始转向了。坎宁安选择了靠近莫桑比克海岸的航线南下,他没有想过从海峡中部南下,毕竟这里是最有可能遭到拦截的海域。在他看来,第三特混舰队就是来拦截他们,好让第一特混舰队在天亮的时候派出轰炸机。而且,这条航线也能够尽量避开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如果遇到轰炸的话,还可以尽量在靠近海岸的地方航行。
  到两点多的时候,好几艘英国与法国战舰上的电子信号探测装置都接收到了大量不明信号,而且这些型号都是从一个方向上传来的。因为战舰本身就在移动,而且战舰与战舰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无法通过三角法来测算出信号发出的具体海域。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信号肯定是从海峡内的某艘,或者是很多艘战舰上发出来的,而且很有可能是雷达发出的电子信号。
  这下,坎宁安更加肯定了第三特混舰队就在寻找他们,不然的话,那么多的战舰打开雷达做什么?这更加坚定了他撤退的决心。坎宁安一面命令各战舰严密监视这些电子信号的活动情况,一面下令舰队加速,尽快离开莫桑比克海峡,进入南面的风暴区,只要进了风暴区,那么舰队就安全多了!
  三支舰队都在按照其舰队司令官的判断行动,而且都没有想过要在这里与对方决战,甚至连打一场遭遇战的想法都没有。可以说,这也算得上是大战期间众多海战中的一个特例了吧,在以往的海战中,交战双方从一开始都以进攻为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摧毁敌人。可现在,双方都首先考虑到的是保全自己,而不是去摧毁敌人!
  其实,这也正是海战多样性的一个直接表现。因为战役目的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对手的不同,等等因素综合后产生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因此,海战的形式也就完全不一样。这同样也是海上战争的一大特色!
第二十五节
遗憾
  舰队在五点过十分的时候就开始转向,航母上的航空勤务人员也给战斗机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工作。五点半,在舰队刚刚到达预定的战斗机出发海域后,由安士乐驾驶的第一架战斗机就离开了航母,窜入了夜空之中。十五分钟之内,分别从两艘航母上起飞的三十六架战斗机全部升空,并且迅速的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谈仁皓看到最后一架战斗机的导航灯在夜空中消失之后这才转过了身来,朝通信参谋看了过去。通信参谋直接耸了下肩膀,表示还没有收到第三特混舰队的电报,司令官已经在晚上问过不下二十遍这个问题了。谈仁皓暗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眼航海钟,快五点五十分了。安士乐率领的那个中队的战斗机将在七点半到七点四十分之间到达欧罗巴岛附近,也许第三特混舰队就在那边吧。当时,谈仁皓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这些战斗机能够及时赶到。
  “轰炸机的起飞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接到第三特混舰队的消息后,我们就可以让轰炸机出发。”郑冠华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司令舱里,“我跟秋耿波与杨勤凯都单独谈过,他们都没有问题。”
  谈仁皓点了点头。“那就继续等吧,也许很快就有第三特混舰队的消息了。”
  司令舱里安静了下来,郑冠华去安排了一些细节工作后,就在他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谈仁皓也坐了下来。该安排的都安排下去了,而现在必须等到安士乐的机群返航之后,舰队才能转向,不然,安士乐他们就回不来了。天亮后不久,杜兴把谈仁皓与郑冠华的早饭送了过来。随后,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也开始陆续换班。吃过早饭后,谈仁皓仍然安静的坐着,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点都不焦急。这先让他感到很奇怪,以往在这个时候,他都有一种很冲动的感觉,可现在却完全没有这个感觉了。
  到七点半的时候,谈仁皓站了起来,他仍然先朝通信参谋看了过去,可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现在不但没有收到第三特混舰队的消息,而且连安士乐他们也没有发回任何消息。换句话说,安士乐他们还没有到达第三特混舰队上空。而且第三特混舰队还没有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遭遇,也没有遭到敌人的轰炸。
  谈仁皓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奇怪。他很清楚,此时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第三特混舰队只有在与敌人遭遇,或者是遭到敌人轰炸的时候才会主动发出电报。可他又很想知道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就是说想立即收到第三特混舰队的电报。这显然是矛盾的,可以说,谈仁皓的心情也很矛盾。他希望第三特混舰队能够度过难关,安全返回,可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这次的机会抓住坎宁安,出动舰队的轰炸机干掉英法联合远征舰队,就算轰炸机的飞行员都只能游上岸,那也要发动进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才过十分钟不到,谈仁皓觉得好像过了几个小时一样,他也开始焦急起来了,而且情绪正在变化。
  “将军,第三特混舰队发来电报!”
  谈仁皓一惊,在郑冠华抢着去接过电报的时候,他看了眼航海钟,刚好七点四十分。
  “常荐新将军发来的,我们的战斗机已经到达了第三特混舰队上空,可第三特混舰队没有遭到敌人的轰炸,也没有与敌舰队遭遇。”郑冠华迅速的看完了电报内容,然后把电报给了谈仁皓,“奇怪了,难道英法联合远征舰队北上了,或者是向南逃跑了,根本就没有与第三特混舰队遭遇?”
  谈仁皓也有点奇怪,坎宁安进入莫桑比克海峡的目的肯定是来找他们决战的,可为什么会避而不战?如果他真的逃跑了的话,那他有何必要进入到莫桑比克海峡的中部?
  “联系第三特混舰队,让他们立即北上,前往莫罗尼。”谈仁皓迅速的做出了决定,“告诉常荐新,路上小心点,提防敌人的轰炸,同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敌舰队。另外,联系姜仲民,让他立即安排所有的水上飞机反复搜索海峡北部海域,另外,我们将直接返回莫罗尼进行补给,补给船队不需要南下了。”
  两封电报迅速的发了出去,谈仁皓也安静了下来。现在,第一特混舰队还得继续在这一海域航行,安士乐的战斗机群大概在十点半左右返回舰队,到时候,舰队才能够北上前往莫罗尼,大概会比第三特混舰队晚一点到达莫罗尼。不过,谈仁皓已经不再感到有多担心了,在他看来,坎宁安应该没有北上,除非英法联合远征舰队冒险去炮击莫罗尼,不然的话,坎宁安没有任何北上的理由。因此,第三特混舰队不大可能遭到突然打击。而只要到了明天上午,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的距离就将缩短到150海里以内,到时候,就算坎宁安突然出现,他也不可能同时战胜两支特混舰队。
  可谈仁皓仍然对坎宁安出现在莫桑比克海峡中部,而又突然消失感到非常的不解。在安士乐的机群返回舰队之前,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有什么理由让坎宁安进入莫桑比克海峡,在明明可以与第三特混舰队决战,而且他有着更大的获胜把握的情况下,他为什么又突然消失了呢?这根本就说不通!
  想了两个多小时,谈仁皓没有理出头绪来,他感到自己脑袋里好像有几面锣被敲响了一样,脑袋痛得厉害,让他根本就无法细致的思考问题。在安士乐的机群回到舰队之后,谈仁皓下令舰队全速北上,争取尽快返回莫罗尼,并且让郑冠华负责调整与重新部署舰队的侦察行动。把这些事情安排下去之后,谈仁皓就回了住舱,准备先睡一觉,养好了精神之后,再来考虑这些问题也不迟。当然,他没有忘记让郑冠华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来叫他。
  这一觉足足睡了近十个小时,等谈仁皓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舰队正在向西北方向航行,而负责在白天执行巡逻任务的侦察机正陆续降落到航母上。而此时海面上的风浪已经很弱了,舰队已经离开了风暴区,正在前往莫罗尼的路上。
  “小郑,白天没有什么情况发生吧?”谈仁皓的精神完全恢复,人也爽朗了许多。
  “没有什么大的情况,侦察机也没有什么发现。另外,常荐新将军半个小时前发来了电报,他们已经进入了岸基巡逻机的搜索海域,没有与敌舰队遭遇,第三特混舰队预计在明天傍晚的时候几能到达莫罗尼。”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莫罗尼?”谈仁皓叫上郑冠华走出了司令舱,朝餐厅方向走去。
  “最快明天晚上十点左右。这边的海况好了很多,我问过航海参谋了,现在舰队走的是最近的航线。”
  “注意夜间的航行……”谈仁皓迟疑了一下,“我们先去吃饭吧,吃了饭,你去好好睡上一觉,晚上我负责舰队的指挥工作。”
  “没事,我还不累。”
  “你还不累?你已经两天多没有合眼了,别硬撑,就算我们相互调换了一下,到了莫罗尼后,我们再换回来就行了。”谈仁皓笑着拍了下郑冠华的肩膀,“养好了精神才能跟敌人打仗,是不是?如果你给累垮了,我现在到哪里去找个新的参谋长?”
  郑冠华腼腆的笑了下,他也没有再争执下去,他也已经累得快要坚持不住了。
  吃过晚饭后,谈仁皓就让郑冠华直接回去休息了,他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转了两圈,这才回到了司令舱里。参谋军官已经换了一班,谈仁皓直接找到了在夜间负责航海作业的参谋军官,让他重新修正了舰队的航线,并且提高了反潜规避的频率。接着,谈仁皓下达了几道命令,包括让舰队前方与西南方向上的两艘巡洋舰上的雷达启动,监视最为重要的两个方向。并且让参谋军官把第二天的侦察计划给他送了过来,在确定郑冠华制订的侦察行动没有大的问题之后,他这才没有再继续麻烦舰队的参谋军官了。
  把这些基本的工作处理了之后,谈仁皓这才安静了下来。他的精力已经恢复,思维也就灵活了起来。另外,常荐新在下午发来的电报中详细的介绍了第三特混舰队在留里汪岛附近发现了英法联合远征舰队行踪之后的行动。当谈仁皓再次把这次行动的前后经过串联起来之后,他很快就大概猜测出了坎宁安的行动,并且大概猜到坎宁安为什么会在昨天夜间仓促撤退了!
  当时,谈仁皓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次的作战行动的,虽然他只能用猜测来模拟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行动,但是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更能够清楚的看出双方指挥官在作战行动中的顾虑,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所采取的本能性行动。这也算是谈仁皓在多次与斯普鲁恩斯交手之后学会的一点本领吧。要想更为准确的判断战局,他就必须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战场上发生的事情!
  谈仁皓首先就判断出,坎宁安认为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一直在一起,而正因为他担心在天亮时遭到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所以才会选择在夜间全速撤退,根本就不敢去与第三特混舰队决战。而常荐新的选择是一样的,所以,双方几乎是擦肩而过,就算坎宁安在夜间判断出了第三特混舰队的大概方向,可他也不敢前去挑战,甚至不敢暴露自己。因此,常荐新在夜晚的时候没有发现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行踪,双方错过了决战的机会。
  至于坎宁安为什么会让舰队进入莫桑比克海峡,谈仁皓没有过多的猜测,他只是判断,坎宁安在这边获得燃料补给,并且在设法偷袭莫罗尼,或者是在完成补给后返回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面海域,继续截击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这只是直观判断,谈仁皓没有做过多的猜测,可他却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坎宁安让舰队进入莫桑比克海峡,而且深入海峡,那就肯定有偷袭莫罗尼的想法,而他敢于计划去偷袭莫罗尼,那么就只能趁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前往莫罗尼补给的时候下手。而这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在莫罗尼有英法的谍报人员,而且坎宁安已经收到了这些谍报人员发出的情报,不然的话,他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补给船队在莫罗尼,更不会想到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有可能前往莫罗尼进行补给!
  当谈仁皓想到这里的时候,他并不感到惊讶,可却感到头痛。科伦坡肯定有英法谍报人员,可科伦坡是座有几十万居民的大城市,根本就不可能杜绝敌人的谍报活动。可问题是,莫罗尼不过就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居民,而且这里的英法谍报人员发出的情报对舰队作战的威胁太大了。因此,谈仁皓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到达了莫罗尼之后,必须要想办法清除掉这里的英法谍报人员!
  他没有急着给姜仲民发电报,因为他无法排除在姜仲民的部队里面有内鬼,这次海军里就被抓住了几百个涉嫌出卖情报的内鬼,而姜仲民的部队里有很多是常年驻扎在海外的官兵,就更难以排除在这些官兵中有内鬼存在的可能了。因此,他不能让姜仲民提前做好准备,只能在舰队返回莫罗尼之后,再想办法挖出敌人的谍报人员来!
  谈仁皓也在考虑该用什么办法去找出敌人的谍报人员,可他很快就没有想下去了,这可不是他的强项,而且到时候更常荐新,姜仲民商量一下,多几个人来考虑,自然更容易找到办法。
第二十六节
鼹鼠
  谍报人员一般以伪装身份,隐蔽在平民之中,这就好比是藏在地下的耗子一样,因此,一般又把谍报人员称为“鼹鼠”。
  敌方谍报人员带来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甚至超过了一支敌军的危害性,往往一条重要的情报就能葬送一支军队,甚至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在第一次全球战争前后签署的各种以保护交战双方军事人员的国际条约中,都没有针对谍报人员的保护性条款,也就是说,在敌国活动的谍报人员是不受任何国际性条约保护的,而这些谍报人员被捕之后,几乎都会被处决。谍报工作注定是一项高危险,同样也是高回报的敌对活动。特别是在战争中,任何一方都希望能够尽量多的获得敌人的情报,可同时又得尽量保护好自己的情报,铲除敌人的谍报人员。因此,情报工作分成了两种,一是去搜集,刺探,夺取敌人的情报。二是打击敌人的谍报人员,以及内部的叛国份子,保护自己的情报。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自己专门的情报机构,而且往往会同时设置好几套情报机构。随着搜集情报,以及反情报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成立单独的情报部门,培养专业的情报人员与反情报人员,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在最初的时候,唐帝国的军事情报系统是直接由军人负责的,特别是驻外军团都有负责搜集所在地情报的任务。后来,帝国陆海两军都成立了单独的情报机构,并且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专业的情报人员。当时,陆海两军情报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其他国家,包括友好国家的军事情报。到大战爆发的时候,帝国政府将陆军情报局与海军情报局整合,成立了帝国军事情报局,并且直接隶属于内阁,由首相直接任命领导人,直接向首相负责。在情报局成立初期,帝国的情报系统是比较混乱的。直到美国参战之后,帝国的情报系统才逐渐恢复了过来,并且在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帝国海陆两军提供了重大帮助。
  谈仁皓并不是情报人员,他也只接受过最基本的反情报学习,即军队的保密学习。在回到了莫罗尼的时候,他立即就去了姜仲民的司令部,并且让郑冠华在安排好舰队的补给工作之后,也立即赶过来。
  第三特混舰队早几个小时到达莫罗尼,在谈仁皓赶到姜仲民的临时司令部的时候,常荐新已经先一步到了。三人相互问候之后,常荐新就首相把第三特混舰队的作战经过大概的讲了一遍,然后姜仲民也把他部署的那些水上飞机的搜索情况讲了出来,最后,谈仁皓把第一特混舰队的作战进攻大概的讲述了一遍。等到三人把各自的行动讲完后,郑冠华与谷甄云也赶到了。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没有在电报中提到。”谈仁皓这时候才把他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事情说出来,“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这一系列的行动上来看,我们可以断定一点,那就是坎宁安收到了很多准确的情报。”
  “这是肯定的,我们的情报部门已经在科伦坡逮捕了几名英法的谍报人员,可他们采用的都是单线单向联系方法,所以没有办法进一步扩大搜索面。而科伦坡有几十万居民,锡兰岛有数百万人口,要想全方位的普查,并且杜绝敌人的谍报活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姜仲民叹了口气,“我已经多次跟这边的情报负责人提出过,要他们加强反谍报工作,可是收效并不大,就算搞全城戒严,也不过就在两三天里能够收到效果。”
  “科伦坡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可是坎宁安获得的情报不仅仅是从科伦坡发出来的!”
  常荐新,姜仲民等人立即惊讶的朝谈仁皓看了过来。谈仁皓稍微迟疑了一下,然后把自己所想到的讲了出来。
  “最为关键的是,坎宁安肯定知道了莫罗尼这边的情况,不然的话,他的行动解释不通!”
  “我也这么认为,英法联合远征舰队没有任何理由要到曼戈河的入海口进行补给,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面有好几处避风海湾,他们完全可以在南面进行补给!”常荐新第一个站在了谈仁皓这边,“仁皓的分析有道理,莫罗尼这边肯定有英法的谍报人员,而且非常及时的将情报送了出去!”
  姜仲民微微点了点头,他也基本上赞同了谈仁皓的分析。
  “舰队暂时不会返回科伦坡,那么科伦坡那边的敌谍报人员的危害性就相当有限,可莫罗尼是我们的前进基地,是舰队活动的支撑点。”谈仁皓咬了咬牙,“如果我们无法铲除这里的敌谍报人员的话,那么舰队的行踪就将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而我们也肯定将被坎宁安给击败。这次还算是运气好,第三特混舰队逃了回来,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也许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
  “那我立即给科伦坡发电报,立即安排一批情报人员过来……”
  “不,我们还不能排除在我们的情报系统里有‘鼹鼠’的可能。”谈仁皓打断了姜仲民的话,“莫罗尼就只有几千人而已,大科摩罗岛上也就不过一万多居民。现在,我们甚至不能排除在军队内部有‘鼹鼠’的可能,所以,调查工作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做。”
  “可问题是,凭我们五个人根本就办不到!”常荐新有点惊讶的看着谈仁皓。
  “不是我们五个,而是我们必须找完全信得过的人来帮忙。”谈仁皓朝另外四人看了一眼,“我们可以抽调在舰队司令部里服役了三年以上的军官,以及各主要战舰上的舰长,以及高级军官来协助进行调查。这些军官都接受过一定的保密训练,而且都在海军服役了数年以上,他们的可疑性是最小的,也是最为可靠的。还有,仲民,你的部队里也应该有一部分类似的军官,可以将这些人组织起来。”
  “这个没问题,第五特混舰队司令部的军官都在这边,我可以挑选一批绝对可靠的人来协助调查。”
  “这些军官一共有几百人,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应该足够了。”谈仁皓叹了口气,“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得想到一个巧妙的办法,将隐藏在莫罗尼的敌谍报人员引诱出来,而且还得确定其位置,将其逮捕,至少也得将其监控起来!”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这才是最棘手的办法。五个将军在战场上都是很厉害的角色,可现在他们要对付的不是强大的敌舰队,而是那些隐藏在平民,乃至军队里面的敌谍报人员,这可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谈将军,我想到一个办法。”郑冠华打破了沉默。
  四个人的目光都立即转到了他的身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