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735

  甘永兴微微点了点头,等着谈仁皓继续讲下去。
  “另外一些涉及到了需要动用大笔经费,或者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细节问题,德国海军决定通过降低技术标准来解决。我们也大概统计了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很多,而且我们已经提议,在某些可以提高战舰性能,同时不会与德国海军的标准相冲突方面的细节问题采用帝国海军的标准。德国方面正在做详细研究,大概这几天就会给我们明确的答复。”
  “那么,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主要还是一些关键的细节问题,比如主炮的口径,动力系统,推进系统,装甲钢,炮塔结构,副炮的口径等等。这些直接关系到了战舰基本性能的细节问题,德国方面仍然不肯做出让步。而我们现在将这些问题分成了几个类别,提出分别进行谈判,逐一解决。”
  “德国人还是那么顽固,看样子,他们是在存心找麻烦了。”
  “参谋长,其实德国人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谈仁皓耸了下肩膀,“至少,这次德国人是很有诚意的,而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德国海军早就完成了‘俾斯麦’级战列舰后继舰的设计工作,只是他们一直没有资源建造这些战舰,而现在只能依靠我们。如果站在德国人的角度上,我们也会同样要求这些在性能上超过了‘俾斯麦’级战列舰的新式战舰能够尽可能的好,而不会在重要问题上做出让步的。”
  “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办法来说服德国人?”
  “如果要用统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话,这是几乎无法做到的,德国人也不会同意。”谈仁皓稍微停顿了一下,“我准备了几种办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在战舰动力系统方面,帝国海军的锅炉就一直比德国的好,而且实战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会建议德国海军采用我们的锅炉,而不是用德国的技术来生产锅炉。在战舰的主炮方面,德国的火炮生产技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某些方面比我们还要先进,而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我们会建议用双方的优势来生产新的火炮,而且采用帝国海军的火炮口径标准,这样,就能够满足弹药保障方面的需求,而不存在新开一条弹药生产线的问题。而在副炮口径,装甲等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德国的标准,甚至由德国直接提供这些部件,或者是按照德国的标准来生产制造。我已经安排了相关的参谋人员在做具体的工作了,过两天就能拿出具体的协议文件的,到时候,我们再与德国代表进行具体的磋商。”
  “也许这是唯一的办法。”
  “至少这是我们现在所能够找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德国人不是笨蛋,如果如果想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战舰的话,就必须得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要他们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那他们就得采纳我们的提议。”
  “看样子,你对德国人已经很了解了。”
  “参谋长,其实德国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而我们也已经表达出了足够的诚意,并且在具体的谈判中做出了让步,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拒绝我们的提议。”
  甘永兴笑了起来。“看来,校长安排你来做这个工作并没有错。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并不难解决,额外难题不过是谁保留得多一点,谁付出得多一点而已。”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他不是搞技术的,但是他很清楚,技术上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问题,技术之外的问题才是最难以解决的。
  “这么说吧,德国人现在最恼火的不是技术细节,而是我们的报价。”甘永兴转移了话题,“德黑兰那边的谈判进展很不顺利,德国开的价格与我们的要价差距很大,要谈到一起的话,需要很多的时间。另外,在支付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谈仁皓并没有感到惊讶,这几天他也听到了相关的消息。
  在战舰价格的计算方面,唐帝国坚持要把所有的改造成本计算在第一批战舰之中,这样德国如果采购第二批战舰的话,那就可以不计算改造成本,而德国如果不采购第二批战舰的话,那么唐帝国也不会亏本。可德国方面只统一在第一批采购的战舰中算入五成的改造成本,并且只与唐帝国签署购买第二批战舰的意向合同,而不是正式合同。另外,在战舰本身的成本计算方面,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距。这些问题综合到一起,双方的开出的价码差距就大的吓人了。
  支付方式方面,德国坚持以信贷的方式分年支付,而唐帝国则坚持德国应该以硬通货的方式支付。换句话说,德国希望通过正常贸易方式来支付采购战舰的费用,而唐帝国则坚持应该以战时标准来出售战舰。这两种支付方式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如果采用德国的办法,那么德国可以分十年,甚至二十年来支付这些战舰的采购费用,就算把利息算上去的话,那么德国也不会吃多少亏。而唐帝国方面的要求很直接,德国要么直接以黄金结算,要么就得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来购买战舰,而拒绝接受纸币,或者是其他任何新式的货币。
  这直观的体现出了两个国家在捍卫国家利益方面的所作所为,这也同时反应出了德国与唐帝国的真实关系。即使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可两个国家也仅仅只是利益同盟而已,因为国家利益的不同,所以在具体问题上就难免有则天壤之别了。
  “仁皓,你这几天忙完了,也好好休息一下吧。”甘永兴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价格方面的谈判与我们没有多少关系,我们只要做好技术谈判的工作就好了。所以,德黑兰那边的事情,你不需要去操心。”
  “我知道,那我就先告辞了。”谈仁皓也立即站了起来,“参谋长,你也早点去休息吧!”
  离开了甘永兴的办公室后,谈仁皓才长出了口气,即使是与盟友打交道,那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第三十节
军售
  与德国海军的谈判持续到了十一月下旬,在这段时间里,谈仁皓算是见识了德国人的精明,更准确的说,是德国人的原则性。这也算得上是日耳曼这个民族的一个民族特性吧。之前,谈仁皓就听古迅雷提起过德国人很死板,咬住个问题就不会轻易放口,而现在他也总算是亲眼见识,亲身体会到了。
  很多在谈仁皓等唐帝国海军将官的眼里根本就不算问题的问题,在德国人那里就是真正的问题,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说明这一点。当时,唐帝国海军战舰上的标准床铺的长度是2米,宽0.8米,这主要是根据唐帝国海军官兵的身材确定的,而德国人却坚持要将长度提高到2.2米,宽度增加到0.9米,而且表示这是德国的标准。也许这确实是德国的标准,毕竟德国人的身材普遍要高那么一点,可问题是,改变床铺并不难,可这就必须要扩大士兵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战舰结构的设计。另外,谈仁皓当时也有一份统计数据,德国海军士兵的平均身高也就1.85米左右,而且0.8米宽的床铺完全足够了,根本就没有必要采用德国标准,可德国人硬是不肯在这个细节问题上让步,结果不得不重新调整了战舰士兵舱的设计!
  小问题都是这个样,在大问题方面,德国人更是很少做出让步,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习惯性的问题上,德国人更是不会轻易的让步。比如,当时在战舰舰桥的设计上,唐帝国海军的传统是将动力仪表设在船台的左侧,而德国海军的习惯是在战舰的右侧。结果,德国人硬是要求按照他们的习惯来设计这个仪表的位置,带来的问题就是,战舰舰桥的布线方式的全部修改!
  在这二十多天的谈判中,谈仁皓终于体会到了古迅雷在欧洲战场上配合德军作战时是个什么滋味。德国人在谈判桌上表现出来的苛刻只能证明,在战场上,德国军人肯定是纪律最严明的军人,可同时,德国的将领也肯定是最为苛刻的将领。也许,这对一支军队来说是好事,毕竟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就是纪律。可对友军来说,这绝不是什么好事,也难怪当初古迅雷会冒险去“抢劫”德国人的运油车队了。
  当然,付出是肯定有回报的,二十多天来,大部分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涉及到战舰性能,以及建造工作的关键问题都的到了解决,而一些次要问题则留到建造工作开始之后,由双方的工程师在现场进行解决。
  在谈仁皓这边的谈判取得成效的同时,德黑兰那边的谈判也收到了成效。最终,德国与唐帝国各让了半步。
  在战舰价格方面,德国同意在采购第一批战舰的时候就将基础设施的改造费用计算到战舰的采购价格中去,唐帝国也降低了战舰本身的报价。另外,德国还与唐帝国签订了采购第二批战舰的意向合同。第一批采购的三艘战列舰的单价是“新省会”级的2.75倍。这显然远远超出了战舰本身的造价,甚至超过了将基础设备改造费用计算在内的造价。可按照德国海军的要求建造的战列舰的性能将远超过“俾斯麦”级,这是德国海军有望在短期内获得的性能最为强大的战列舰。其性能并不比“新省会”级(初期型号)差多少,超过了当时德国海军的主要对手,即英国海军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支付方法方面,德国将以黄金等硬通货,或者是实物等支付一半的建造费用,而另外一半的费用则将以信贷方式,分十年完成支付,而利息则以唐帝国的通货膨胀率计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支付方法,特别是在信贷利息的计算方面,之前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外贸军购采购方式,这也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解决办法吧。
  到十一月底,双方正式签订了相关的采购合同,这不仅仅是三艘战列舰的采购合同,而一整支舰队的采购合同。在采购了三艘战列舰的同时,德国海军还直接采购了六艘重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这些战舰将用来为三艘战列舰护航,并且共同组成德国海军的“远东舰队”。这是整个唐帝国历史上,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军购合同了。
  为了购买“远东舰队”,德国将向唐帝国支付至少450吨黄金,1200吨白银(德国的黄金储备本来就不是很多了,后来只能换成用白银支付部分采购费用),另外,每年还将向唐帝国支付至少1500万金元的采购费用(这些费用后来大部分都是通过实物支付的,而且十年后,这个数字将达到2500万)。这还仅仅只是舰队本身的采购合同,如果算上人员培训费用的话,德国就得另外再支付数千万金元了。也正是如此高昂的采购价格,德国后来取消了采购第二批战舰的计划,说白了,德国也没有那么多钱来购买舰队。海军可不是陆军,德国人也在这次采购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坚实的经济基础。
  除了三艘战列舰之外,其他的战舰都是采用了唐帝国的现成标准建造的,德国在辅助战舰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唯一的要求就是,使用与德国海军通用的火炮,以此减少德国海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麻烦。帝国方面也没有过于为难德国人,毕竟做了这么一笔赚钱的买卖,帝国获得的利益已经足够的多了。
  也正是德国人的这次采购,才加速了帝国海军建造新航母的进度。当时,帝国海军通过这次军售贸易获得的利润中,有八成是直接用在了帝国海军的造舰计划中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采购新的“岛”级航母。虽然帝国从来没有过相关的文献记录,但是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德国人提供的大笔资金的话,那么帝国海军的“岛”级航母晚上几个月服役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在战争期间也不可能完成那么多艘的建造工作了。
  当时,除了德国海军向唐帝国采购了“远东舰队”之外,波斯帝国也与唐帝国签订了一份大宗军购合同,而波斯帝国主要采购的就是三艘“新省会”级战列舰,以及相关配套的战舰。
  与德国人不一样,波斯帝国在采购战舰方面并没有太苛刻的要求,这一来是波斯帝国一直有向唐帝国采购海军战舰的传统,二是波斯帝国海军的标准与唐帝国海军的标准相差并不大,三是在人员培训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所以,波斯帝国几乎直接购买了帝国海军的现成品,而不是花钱搞新的设计,改造船台的基础设施,也正因为如此,波斯帝国采购的战舰的价格就要低得多了。
  当时,波斯帝国向唐帝国采购了三艘“新省会”级战列舰,四艘“江河”级重巡洋舰(二期改进型号,主要的变化就是将双联装240毫米主炮炮塔换成了三联装200毫米主炮炮塔。另外,出口型号上的指挥系统,以及雷达系统的性能都要差一点,这也变相降低了采购价格),十二艘“城市”级驱逐舰,其总费用只有德国“远东舰队”的六成左右。如果不考虑舰队官兵的素质的话,其战斗力并不在德国的“远东舰队”之下。而且,波斯帝国购买的“新省会”级战列舰是改进型号,其性能肯定比德国人购买的那三艘战列舰要好一些。
  也正是如此,后来波斯帝国还追加了一批战舰,在27年中期再次订购了四艘“新省会”级战列舰,八艘“江河”级重巡洋舰,以及二十艘“城市”级驱逐舰。这些战舰都在战争结束之前陆续交付给了波斯帝国海军。波斯帝国也成为了唐帝国之外,“新省会”级战列舰的第二大,也是唯一的用户。
  在支付方面,波斯帝国就要比德国人爽快得多了。当时,唐帝国一直在向波斯帝国进口石油,而且一直是贸易逆差,也就是说,波斯帝国是受益者,而唐帝国一直在向波斯帝国支出采购石油的费用。因此,在采购两批战舰的时候,波斯帝国直接抵消掉了唐帝国的欠款,并且通过输出更多的石油的办法来抵偿多余的费用。这对唐帝国也有很多的好处,至少,唐帝国当时不需要为石油的问题发愁了。
  其他的几个小国也向唐帝国购买了不少的战舰,不过都是以驱逐舰为主。当时,有好几个国家希望从唐帝国获得比驱逐舰性能更好,但却要比重巡洋舰更便宜的战舰。也正是如此,唐帝国的两家中型造船厂专门设计了一种用于出口的轻巡洋舰,并且在26年底开始陆续交付。从27年开始,唐帝国海军也采购了这种用来出口的轻巡洋舰,这主要是降低采购费用,而且在很多任务中,重巡洋舰显得过于庞大了,而驱逐舰却难以胜任,轻巡洋舰是更合理的选择。只不过,这些轻巡洋舰在战后都陆续以二手货的方式销售到了其他的国家去,唐帝国海军在战后并没有再保留轻巡洋舰,甚至取消了轻巡洋舰与重巡洋舰的划分,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如果将波斯帝国,以及其他同盟多军售也算上的话,那么这是唐帝国上千年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售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售。到最后,这实际上演变成了一种半送半卖的买卖,毕竟很多国家已经在战争中耗尽了国力,根本就无法支付起高额的欠款,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也是同盟国集团内部的最为广泛的一次合作。表面上看起来,唐帝国是在援助其他的盟国,减轻唐帝国海军的压力,增加其他盟国在战争中的地位,让更多的国家能够在海洋战场上尽到全力。可从根本上讲,这是唐帝国确立在同盟国集团内统治地位的根本象征。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唐帝国才有足够的实力为其他的盟国提供一支,甚至是数支完整的舰队,并且承担起舰队官兵的训练工作。
  众所周知,海军是一支烧钱的军队,没有经济基础,就别想拥有强大的海军。这是自海军诞生之后,特别是最近数百年中得到广泛证明的,只有最强大的国家才拥有最强大的海军。海战的残酷性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在一流海军面前,不管是多强大的二流海军,永远都没有获胜的希望。所以,这也注定了海军是一支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也许一支强大的陆军是捍卫国家的基础性力量,可同时,一支强大的海军绝对是一个国家基础实力的根本象征。数百年来,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拥有强大的海军,甚至可以放弃发展陆军,而追求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比如英国。
  通过这次广泛的军售行动,唐帝国的实力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特别是帝国在转入了全面战争状态之后,帝国的战争潜力已经不再是一个迷,而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这除了打击敌人的士气之外,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同盟国集团的士气,振奋其他国家的军心。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军事合作,更是一次政治意义极为深远的宣传活动。
  这次军售还直接影响到了战后的世界格局,确立了唐帝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也许德国曾经想过要与唐帝国抗衡,获得与唐帝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可仅仅通过这次军售,德国人就清楚的认识到,德国与唐帝国的差距几乎是无法衡量的,而德国更别想取代唐帝国的位置,甚至连与唐帝国比肩的可能都没有。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德国在战争后期,乃至战后的基本国策。从这个角度来将,这次军售更是一次漂亮的外交演出。
第三十一节
“逃犯”归来
  德国代表团是在十一月二十八日离开舟山的,正式的采购合同是在帝国京城签订的,而且是由德国政府代表签订的,这已经与德国海军的代表团没有什么关系了。送走了德国人之后,谈仁皓也终于轻松了下来。这天下午,他早早的就回到了家里,他所能想到的只是已经满月了的儿子,还有已经可以下床活动的妻子。
  “恩,小宝乖,让爸爸抱抱!”
  孩子刚被抱起来,就大声哭了起来,搞得谈仁皓手忙脚乱的,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仁皓,让我抱吧,孩子大概饿了。”古秀娟快步跑了过来,“你多陪陪小玉,这几天忙完了吧?”
  “忙完了,该忙的事都忙完了,妈,今天晚上弄点好吃的,我们庆祝一下。”
  古秀娟立即点头答应,然后就带着孙子出去了。
  “仁皓,陪我走一走吧!”廖颖玉在床上坐了起来,她的身体已经恢复了,而且发长胖了很多。
  谈仁皓立即扶起了妻子,然后带着妻子在房间里慢步走了起来。
  “德国人才走吧?”坐月子的时候,廖颖玉也一直在关注海军司令部的事情。
  “今天上午才走,总算是送走了瘟神,我还真怕他们多留几天呢。”谈仁皓笑了起来,“我已经跟参谋长说了,这几天不去司令部,在家休息几天。参谋长与校长都累坏了,他们也都想好好休息一下呢。”
  “那么,明天有空的话,我们到舟山去一趟吧。”
  “去市区干嘛?”谈仁皓朝妻子看了过去。
  “你难道忘了?”
  “我忘了什么?”谈仁皓更惊讶了。
  “我们还要去民政局给小宝办手续呢,这事已经拖了一个月了。”
  谈仁皓一愣,然后就恼了下头皮。“我还真给忙糊涂了,应该早点让爸妈去办这件事。”
  “我问过了,必须要孩子的父母去办理相关的手续,爸妈没办法帮忙的。”
  “好吧,那么我等下就去让杜兴准备一下,明天我们就去市区,你也憋了一个月了,我们到市区好好转转,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再去松江或者杭州。”
  “看时间吧,其实我现在已经可以回去工作了。”
  谈仁皓迟疑了一下,然后扶着妻子坐了下来。
  “前几天跟医院联系了一下,现在医院的人手很紧张,所以我想早点回去工作。”
  “不用这么急吧,产假至少有三个月呢。”
  “仁皓,你听我说。”廖颖玉握住了丈夫的手,“我知道你是在关心我,可我更清楚,现在医院需要医生,特别是创伤科的医生。我一直支持你,并且理解你的职责让你无法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家庭上。可我也是帝国的军人,而且是帝国海军的军官,我也有同样的职责。相对于其他的很多帝国军人来说,我们享受的特权已经够多的了,在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更不能留在后方享福。”
  谈仁皓暗叹了口气,这些道理他都明白,而且他一直用最严格的要求在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现在落在自己的妻子身上,他却感到无法接受。
  “从小,爸就一直以军人的方式在教育我跟我哥,你之前也感受到了,我与大部分的女孩子并不一样,这也许算是我爸留在我身上的烙印吧。但是,我从来没有恨过我爸,更没有埋怨过他。作为一名将军的女儿,我不希望比别人差,既然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可以为帝国流血牺牲,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颍玉,我不会让你冒险的,我们家里已经有好几个军人了……”
  “我知道,但这是你们的职责,而不是我的职责。”
  “可是,我绝不会让你去冒险,你也知道,如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