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735

  回到办公室后,谈仁皓将需要接交的工作都处理好了,然后就准备回家吃晚饭,如果顺利的话,他明天就可以直接去阿普拉港,甚至比舰队还要稍微早一点到达呢。这次战役的头号任务就是干掉美军第五舰队,特别是那四艘一大三小的航母,让美国海军彻底丧失反击的能力,因此,第一特混舰队的作战负担的最为沉重的。
  “杜兴,不用换茶了。”谈仁皓朝进来的杜兴看了一眼,“晚上到我家去吃饭吧,说不定我们明天就要回舰队了。”
  “将军,外面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杜兴不是进来给谈仁皓换茶水的,他一边说着,还一边朝门外看了一眼。
  “发生了什么事情?”谈仁皓惊讶的看了杜兴一眼,然后就放下了手上的文件,朝门外走去。
  “我也不知道,只是那些军官好像一下都兴奋了起来。”
  不需要杜兴再多做解释,当谈仁皓看到走廊里那些神色兴奋,语言还显得有点激动的参谋军官的时候,立即就明白了过来,肯定有什么重大的,而且是好事发生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颜国忠的陆战队打下了莫尔兹比港,他反过来一想,现在才九月上旬呢,颜国忠的速度没有这么快吧。
  “仁皓,走,跟我到校长那边去!”这时候,甘永兴走了过来,“才收到的消息,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谈仁皓立即跟上了甘永兴的步伐。
  “到了校长那里就知道了。”甘永兴朝谈仁皓看了一眼,“反正是很好的消息。”
  “是不是颜国忠打下莫尔兹比港了?”谈仁皓很是好奇,有什么事能让参谋长这么兴奋呢?
  “那还不算,莫尔兹比港迟早都是我们的,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谈仁皓一愣,甘永兴已经推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他也没有再去瞎猜,立即跟在甘永兴的后面进了校长的办公室。
  聂人凤站在窗户后面,在甘永兴与谈仁皓进来后,他转过身来,对甘永兴问道:“消息已经得到确证了吗?”
  “已经确证了,古迅雷指挥的装甲远征军,还有由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德国机械化军团正在继续突击,大概就这几天内能够打到巴黎去。”
  谈仁皓心里一惊,立即明白了过来,欧洲西线战场上有了巨大的突破,说不定,欧洲西线的战斗就要结束了!
  “现在他们距离巴黎还有多远?”聂人凤走了过来,示意两人都不用站着,然后自己也坐了下来。
  “不到100公里,法军已经崩溃了,现在古迅雷正在与德军配合,准备从英法两军的防线结合部突破,由古迅雷负责歼灭英国军团,德军则继续向巴黎挺进。”甘永兴拿出了香烟,“具体的战报还没有完全收到,现在只确定了一点,那就是法国肯定快要完蛋了,他们的最后一条防线就将被突破!”
  聂人凤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朝谈仁皓看了过来。
  “报告!”这时候,一名参谋军官赶了过来,“新收到的欧洲西线战报。”
  “仁皓,你先看一下吧。”聂人凤接过战报后,直接给了谈仁皓。“德国人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们不但按照计划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正在加快推进速度,大概在今年年底就能完成扫荡欧洲西部战场的作战行动。”
  谈仁皓迅速的翻开了那份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文件,这是参谋部的军官才打印出来的,而里面是西线战场的详细战报。
  在唐帝国与德国确定了新的战略计划之后,德军就一直在准备进攻法国,而且由古迅雷率领的帝国装甲远征军也很快就转移了过去,并且部署到了欧洲西线战场的前线。当时,唐帝国与德国一共在欧洲西线战场上投入了至少20个坦克师,30个摩步师,装备的坦克达到了3500辆,装甲车辆4000余辆,外加150000门火炮,4000余架作战飞机,以及250个步兵师,超过了300万的庞大兵力全部集中在了德国的西部地区。
  进攻行动在七月底开始,当时德军负责从埃登森林,也就是英法军队的结合部突破,而古迅雷指挥的帝国远征军则在战线的南部负责牵制住马其诺防线上的法军主力部队,并且在德军取得突破之后,立即发动突击,协助德军将法军切割成两部分,最终分而歼之。
  这个战役计划并不复杂,重点就是德军能不能在正面迅速突破,以及古迅雷能不能在南线战场上牵制住法军数百个师的主力部队。当然,战役的进展并没有如同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在德军突入了埃登森林之后,由戴高乐将军指挥的法军主力装甲部队迅速北上,想要将德军阻挡在防线外面,而由勒克莱尔将军指挥的另外一支装甲部队则留在了马其诺防线后方,负责阻挡唐帝国远征军。
  战役打到了八月初,德军的损失大大超过了预先的估计。戴高乐指挥的装甲集团军在埃登森林让古德里安指挥的德国B集团军群吃了不少的苦头,而负责牵制进攻的德军A集团军群(几乎全是步兵)甚至没有能够到达法军的防线。双方进入了胶着状态,似乎又要回到形成几年来的苦战局面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古迅雷指挥的帝国远征军的迅猛突击彻底的扭转了战局,法国人要为轻视唐帝国陆军的战斗力而付出惨痛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代价。当时,负责支持马其诺防线的勒克莱尔手里只有两个坦克师的装甲力量,而在古迅雷的手里则有足足八个坦克师,十二个摩步师的强大装甲突击力量,另外,还有四十个德军的步兵师负责支援帝国远征军。
  在古德里安还没有撕开英法联军的防线时,古迅雷就已经在马其诺防线北部取得了突破,并且从洛林高原南部之奔巴黎,摆出了要直接攻占巴黎的架势。
  情急之下,法国最高统帅部立即命令戴高乐回防巴黎,并且抽调了部分第二条防线上的部队来加强巴黎的防御。这正好中了古迅雷的圈套,他指挥的那点兵力是很难打下巴黎的,而他的目的是要让戴高乐后退,让古德里安能够杀出来,然后与古德里安围歼法军最强大的装甲集团军群。而戴高乐回防巴黎,就正好让古德里安有了突破的机会,法军的防线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八月的最后二十天,古德里安与古迅雷两人的任务就是干掉戴高乐指挥的装甲集团军群,并且把法军与英军的防线分割成两部分。而这场战役就足足打了二十天,最后在两支强大的装甲部队的夹击下,戴高乐也回天乏力,单独飞回了巴黎,而他的部队在九月的第一天就向德军与帝国远征军投降了。
  这是欧洲西部战争的转折点。此时数十万英军已经被围困在了法国北部,以及低地国家,守着一块面积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且已经与法军失去了联系,等待他们的只是撤回英国,或者是被彻底消灭。法军的主力正在向巴黎方向集中,可因为缺乏运输力量,而且德国空军,以及帝国陆航远征军已经夺取了战场的制空权,两百多万法军的步兵难以迅速返回巴黎,甚至难以回到第二条防线上来。
  德军与帝国远征军也需要时间休整。原本制订的向巴黎突击的计划被迫延迟,因为在此之前的激烈战斗中,德军与帝国远征军损失了近一半的装甲力量,突击能力大大削弱。另外,官兵的伤亡也很巨大,这些都迫使德军与帝国远征军停了下来,一边等待补充,一边让部队休整。
  九月七日,德军与帝国远征军再次发动进攻。而这次,古迅雷的任务就是去干掉英国派遣到欧洲大陆上的远征军,古德里安则负责向巴黎突击,争取尽快打下巴黎,迫使法国投降,结束西线战场上的战斗。
  到今天,也就是九日,德军已经突破了法军的第二条防线,正在迅速向巴黎推进。古迅雷的装甲集群也正在迅猛突击,压缩英军的防区,争取把英国人赶到大海里去,不然,英军就得向帝国远征军投降!
  打到这个时候,英国远征军离完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而法国离完蛋也不远了。谈仁皓对地面战争并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对装甲部队的作战行动不是很清楚,所以他重视的只是结果,也就是战报的最后一部分,而不是战役经过。
  他很快就注意到,在战报的后面提到了两条重要的信息。一是法国政府很有可能转移到马赛去,二是英国正在想办法,组织力量救援被围困的那几十万远征军官兵。看到这,谈仁皓朝甘永兴与聂人凤看了过去。
  “法国很有可能放弃巴黎。”聂人凤显然早就知道这两条消息了,“如果他们不想让巴黎毁于战火的话,那么他们就得主动放弃巴黎。可问题是,如果法国政府不愿意投降,那么他们就会继续战斗下去,也就是说,法国政府很有可能会迁移到马赛去。”
  “法国这边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法国的工业区都在北部地区,而法国南部,与东南部地区并没有多少工厂。另外,德军不会停下脚步的,只要法国不投降,那么德军就会一直进攻,曼斯坦因肯定会让古德里安继续推进,法国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甘永兴补充了校长的话,“最重要的问题是,古迅雷能不能歼灭英国远征军,如果让那几十万英军逃回不列颠岛的话,这对今后进攻英国将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英国人就算是拼了老命,也会把这批官兵救回去的。不过,古迅雷应该很清楚这批英军的重要性,只要德军在南面的进攻顺利的话,那么他就不会转移进攻方向。法国也很有可能在今年战败。”聂人凤笑了起来,“也就是说,陆军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抽调部队到太平洋战场上来了。只要法国战败,西班牙在强大的压力下,肯定会选择退出战争。意大利就算不退出战争,也得将更多的兵力留在本土的北面,而不是派往北非战场。这样,陆军可以在命年春末夏初的时候与德军发动进攻俄罗斯的作战行动。大陆战争很有希望在26年结束。”
  “那接下来就是对付英国与美国了。”谈仁皓把校长没有说出来的话说了出来。
  “对,接下来就只剩下英国与美国了,如果这些计划都实现的话,那么26年将是我们走向胜利的一年。”聂人凤叉起了双手,“具体的作战行动我们还得与德国商讨,只要能顺利战胜俄罗斯,最后迫使西班牙与意大利退出战争,那么,我们很有希望在26年打败英国,在27年,最多28年结束这场战争!”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甘永兴点上了烟,“现在的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在太平洋上迅速获得胜利。如果英国战败的话,那我们就必须得进军北大西洋,还得按照承诺向德国提供海军支援。海军就必须得分散兵力,因此,我们得在此之前战胜英国。”
  “然后从两个方向上夹击美国,最终迫使美国投降?”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
  “这是肯定的,不过嘛,具体怎么打,这得看我们双方的商定结果。”聂人凤站了起来,“好了,欧洲西线战场上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只是看热闹的。现在的重点是,我们得干掉第五舰队,完成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行动。仁皓,你尽快返回舰队吧。”
  谈仁皓立即站了起来。“我明天就回舰队,尽快完成战役准备工作。”
  聂人凤点了点头,让甘永兴与谈仁皓离开了,战局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而在太平洋这边,也应该有所变化了。
第十五节
四两拨千斤
  欧洲西线战场的战斗看似与地球另外一边的太平洋战场没有任何关系,可正是这边的变化对美国的战略决策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影响。
  作为“倒唐联盟”的主导国,美国在参战之后,其战略计划决定了整个联盟的战略计划。早在24年初,美国就确定了总体战略计划,即首先完成在太平洋上的进攻,然后全力支援英法打败德国,推进到波斯帝国,占领苏伊士运河与海湾地区,最后围攻唐帝国,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个战略计划总体上是没有问题的,美国的头号对手就是唐帝国,而唐帝国对美国最大威胁就是太平洋战场。因此,美国首先保证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这直接关系到了美国的切身利益,更可以通过太平洋战场来牵制住唐帝国。如果计划顺利的话,那么最后唐帝国不得不在本土留下众多的地面部队,以防止美军对唐帝国本土的打击。可问题是,太平洋战场也是唐帝国的主战场,而且是唐帝国必须要全力争取的战场,美国首先就得在太平洋战场上与唐帝国较量出个高下来。
  也正是因为双方在太平洋上的血战,结果美国没有能够按照计划在25年初向欧洲大陆派遣远征军(按照美军的计划,如果在24年能够确定太平洋上的优势局面的话,就将在25年初派遣远征军参加欧洲战争)。可同样的,唐帝国也因为在太平洋上投入了过多的力量,结果没有能够按计划在25年击败俄罗斯!太平洋上的血战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迫使唐帝国与美国数次修改战略计划。
  欧洲西部战场上的那条防线只是整个战争中数十条防线中的一条而已,可正是这条防线,最后迫使美国不得不再次修改战略计划了。
  在“珊瑚海大海战”之后,美国就已经修改了战略计划。按照美国的新计划,向欧洲派遣远征军的时间延迟到了25年年底,甚至要到26年初,美国陆军的地面部队才会在欧洲大陆战场上作战,而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之内,美军必须要全力以赴的加强太平洋上的防御,争取时间让海军恢复战斗力,稳定住太平洋上的防线。因此,美国没有能够在25年8月份的时候就向欧洲大陆战场派遣第一支远征军。
  当时,原本计划派遣到欧洲大陆战场上去的30多个美国陆军师都被送往了太平洋战场,其中20个陆军师被派往了西南太平洋,10个陆军师留在了夏威夷群岛。而随着唐帝国进军澳洲大陆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麦克阿瑟要求至少再获得50个陆军师的增援兵力,以及2500架作战飞机,250万吨的作战物资,他才能够在澳洲大陆上坚持下去,而不是被唐帝国迅速击败。考虑到夏威夷群岛的重要性,尼米兹也要求将夏威夷群岛的防御兵力增加到35万,也就是再增援至少15个师的地面部队,另外再获得至少1500架作战飞机,以及上百万吨的作战物资。
  如果满足了麦克阿瑟与尼米兹的要求的话,那么美国陆军就不得不向太平洋战区再增援至少70万地面部队,4000架作战飞机,而那些物资至少需要组织六支各拥有50艘货轮的船队来运送。而这样一来,美国根本就没有办法立即向欧洲大陆战场派遣远征军了,其参加欧洲大陆战争的时间肯定得拖到26年!
  完全可以想像,在英法得知美国将再次推迟进军欧洲大陆战场后有多么的愤怒与失望。德军与唐帝国远征军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大规模集结,而且德军与唐帝国陆军已经停止了在俄罗斯战场上的进攻行动,这些情报反复证实,德国将与唐帝国联手,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发动规模庞大的,而且肯定是以击败法国为最终目的的战略进攻。而当时,法国已经快要垮掉了,英国也在数条战线上作战,根本没有办法给法国提供更多的支持(英国陆军的战斗力一直不怎么样)。西班牙一直没有出多少力,仍然有所顾忌。意大利则全力应付北非战场,在那边打得极为吃力,还要在欧洲南线战场上拖住几十个师的德军。俄罗斯则遍体鳞伤,能够获得喘息的机会就已经很不错了,哪有能力发动进攻,去撕开由数百个师构成的两条战线?英法唯一的希望就是美国能够迅速出兵欧洲西线战场,扛起最沉重的任务。
  为了能够让美国出兵欧洲大陆战场,英国答应向南大西洋派遣一支强大的远征舰队(此时英国已经确证德国那几艘可怕的战列舰正在船厂大修,而且因为零备件匮乏,两条战列舰的修理工作也许得持续一年以上,而英国空军还在想办法轰炸德国的船厂,破坏修理工作),法国海军也很积极,还提供了两条战列舰,编入了英国海军的远征舰队。而英法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美国必须要在25年年底出兵欧洲大陆战场(实际上,当时英国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即美国陆军航空兵承担七成的对德战略轰炸任务,美国也满足了英国的这个要求,派遣了数千架重型轰炸机进驻英国)。
  到8月份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始组织远征军了。为了能够让英法坚持下去,美国甚至没有完全满足麦克阿瑟与尼米兹的要求,最后新增援到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美军地面部队只有25个师,另外还有大概2000架作战飞机(其中有500架重型轰炸机)也被派了过去。而被安排到中太平洋上的美军增援部队只有10个师,提供的作战飞机为1000架(包括300架重型轰炸机)。通过削减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以及新扩充的部队,美军集中了一支有50个师(包括5个坦克师)的军团,准备派往欧洲大陆战场,参加西线作战。
  这批美军预计在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就到达欧洲大陆,而这个时候,英国的远征舰队也应该进攻开普敦了。按照美国的计划,在英国远征舰队攻打开普敦的时候,唐帝国海军必然分兵南大西洋,守住在大西洋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因此,唐帝国海军将难以立即在太平洋上组织新的进攻,甚至不得不减慢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推进速度。可问题是,从八月下旬开始,唐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各方面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到了美军的手里,这下,美国人头痛了。
  美国收到的正是唐帝国海军全面加强中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部队,第一特混舰队返回中太平洋地区,唐帝国陆军向中太平洋地区增援10个师的兵力,另外,唐帝国海军在这个方向上集结了大量的登陆舰队,运输船队,还向这边运送了大批作战物资,其航空兵也在全面转移。唐帝国加强中太平洋上的兵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进攻夏威夷群岛!同时,唐帝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只在全力进攻莫尔兹比港,而没有急着攻打新赫布里底群岛,只有第四特混舰队在珊瑚海上活动。
  结合各个方面的情报,美军的判断就是,唐帝国将首先打下夏威夷群岛,为今后攻占澳洲大陆做好准备!这下美军陷入了困境之中,如果不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力量(特别是航空兵)的话,那么夏威夷群岛很有可能被唐帝国迅速攻占。可问题是,根本无法从西南太平洋战区抽调兵力去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麦克阿瑟已经打得很艰苦了,而且唐帝国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进军澳洲大陆的。那么,就只能从本土抽调兵力去增援夏威夷群岛了!
  就在美国准备派遣兵力去加强夏威夷群岛的时候,欧洲西部战场上的重大转折出现了。法军的主力装甲部队被歼灭,其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法国根本就没有多少战略纵深,其第一道防线的意义非常重大)已经被突破,英国远征军被压缩到了海边,接着德军迅速撕开了法军的第二道防线,正在向巴黎快速推进。法军守住巴黎的希望并不大,而法国政府已经开始向马赛转移,英国也正在组织力量救援那批被围困在海边的远征军。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美国可以说是首尾难顾,是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还是赶在法国战败之前增兵欧洲大陆?以当时美军的实力来看,最多只能够照顾到一个方面。到九月十日的时候,美国总统在征求了尼米兹的意见之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暂时不增援夏威夷群岛,远征军立即出发,前去拯救法国。而在这批远征军到达之前,美军驻扎在英国的20个陆军师将首先前往法国,协助法军挡住德军的进攻。
  美国在这个关头做出的决定是救援盟友,而尼米兹也向总统保证,将尽力守住夏威夷群岛,至少将战斗拖延到26年初,等待新的增援,以及海军恢复战斗力。实际上,问题落到了尼米兹的手里,他根本就不知道能不能守住夏威夷群岛!
  在最初收到那几份唐帝国海军的兵力调整情报时,尼米兹还有点不敢相信,毕竟唐帝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奋战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在一步步的将战线推进到澳洲大陆去。随着大陆战场上的变化,唐帝国陆军肯定能够在26年派遣兵力参加太平洋上的战斗,那么唐帝国进攻澳洲大陆的条件就都成熟了。而在此之前,唐帝国海军的首要任务就是打下莫尔兹比港,新赫布里底群岛,乃至新喀里多尼亚,为进军澳洲大陆做好准备,有什么理由让唐帝国海军在这个时候分兵进攻夏威夷群岛呢?
  尼米兹首先考虑的就是唐帝国海军进攻夏威夷群岛的理由,或者说,他必须得帮助唐帝国海军找出一条理由来。当然,他很快就联想到了一条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唐帝国海军要努力在登陆澳洲大陆之前,集中兵力荡平中太平洋上的美军,到时候,就可以集中全力攻打澳洲大陆,而不需要担心中太平洋上出现问题了。
  这是尼米兹自己找的理由,可其中明显有很大的漏洞,最大问题就是唐帝国海军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攻占夏威夷群岛的行动。就算最乐观的估计,唐帝国海军也得花上大半年的时间来攻打夏威夷群岛,那么其进攻澳洲大陆的时间就将延迟到26年中期,而不是26年初。这明显是矛盾的。如果唐帝国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打下澳洲大陆的话,那么就不应该重新开辟一条需要消耗大量兵力的战线。最理智的选择应该是在中太平洋上获得一定的优势,然后巩固防线,等到澳洲大陆那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再一鼓作气的打下夏威夷群岛。
  这些问题让尼米兹不得不考虑唐帝国海军是不是在中太平洋上采取佯攻,以牵制住美国海军的舰队。可到了九月初,各方面的情报都证实,唐帝国海军正在中太平洋方向上集结兵力,仅仅是地面部队的数量就超过了25万人,而且唐帝国陆军已经向中太平洋战场上派遣部队了。另外,唐帝国海军集结的登陆舰队,运船队都足以支撑起一场规模庞大的登陆作战行动。而这些情报都证明了一点,唐帝国海军正在为中太平洋方向上的战略进攻做准备,而且目的肯定是夏威夷群岛西部的某座岛屿!
  到此,尼米兹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他原本想让斯普鲁恩斯率领舰队进军西南太平洋,可现在夏威夷群岛受到了威胁,如果再让斯普鲁恩斯南下的话,就等于是敞开了大门,让唐帝国海军来攻占夏威夷群岛了。无奈之下,尼米兹只能够让斯普鲁恩斯留了下来,准备与第一特混舰队决战。
第十六节
无奈的抉择
  在“富兰克林”号航母返回了珍珠港之后,斯普鲁恩斯就亲自负责这艘航母的修复工作。而这次修复航母所需要的时间就要比上一次多得多了。
  相对来讲,航空炸弹装药量的比重要比航空鱼雷大得多,可航空鱼雷对战舰的破坏却要比炸弹大得多,因为鱼雷是直接命中战舰水线以下部位的,而炸弹一般都命中战舰水面上的部位。比如在“中途岛海战”中,“富兰克林”号挨了四枚炸弹,可这四枚炸弹只破坏了战舰的水上部位,对战舰的舱室损坏很大,但是没有在战舰的水线下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在维修的时候,航母不需要被拖入船坞,只需要停靠在有重型起重机的码头旁就能进行维修作业了。而这次,“富兰克林”号是被一条鱼雷击中的,其舰艏水线下部位有一个巨大的窟窿,导致相邻的大量舱室进水,而修复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个窟窿补上,然后抽出舰体里的积水。因此,航母就必须得拖到船台上进行维修。
  维修工作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航母在当天就被拖上了船台,并且首先修复舰体水线下的损伤,然后光是抽出舰体内的积水就花了一天的时间。接着,数百名海军船厂的工人与工程师开始检查航母的主体结构,在确认主体承力结构没有遭到破坏之后,就拆掉了受损部位上方的飞行甲板与主甲板,修复航母内部的损伤,更换一些新的设备。完成这一步的修复工作之后,再装上主甲板与飞行甲板,做最后的检查后,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最后的修补工作。
  实际上,“富兰克林”号航母的损伤情况并不止这么简单。在上次的修复工作中,因为时间仓促,留下了很多的隐患(这些隐患有的甚至无法消除,这也是“长江”号航母为什么一直没有能够完全恢复战斗力的原因),修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预先的计划。直到九月十日,工程师才彻底检查完了这艘航母,确定了修复计划。当斯普鲁恩斯得知修复航母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后,他只给了工程师十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九月中旬的最后一天,“富兰克林”号的修复工作必须完成!
  在修复“富兰克林”号航母期间,斯普鲁恩斯也一直关注着战场上的变化。第三舰队惨遭歼灭,这让他难以相信,可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甚至不得不接受哈尔西阵亡的事实。可问题是,现在只剩下第五舰队,一艘舰队航母,三艘小型航母这点兵力,而唐帝国海军至少还有七艘舰队航母,两艘小型航母。另外,在巡洋舰,驱逐舰等方面,唐帝国海军的优势也极为明显,这仗怎么打?
  在得知唐帝国海军新成立的第五特混舰队奔赴南大西洋战区之后,斯普鲁恩斯稍微松了口气。虽然第五特混舰队就只有一艘舰队航母,两艘小型航母,但是这支舰队如果留下来的话,美国海军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而在第五特混舰队离开太平洋战场后,唐帝国海军就得安排另外一支特混舰队到中太平洋战场上来,结果就是,唐帝国海军两支能够作战的特混舰队分别部署在两个方向上,而第五舰队有能力对任何一支特混舰队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美国海军至少还有一点点希望吧。
  接着,第一特混舰队返回那霸的消息也发了回来,斯普鲁恩斯在得到消息后立即就去找了尼米兹,把自己的判断告诉了尼米兹。即唐帝国海军正在让舰队轮换休整,短期内,第一特混舰队不会前往西南太平洋战区,在那边只有第四特混舰队在珊瑚海上活动,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干掉第四特混舰队的话,那么美军的被动局面就将有所改观,甚至有希望夺回主动权。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第五舰队南下,去珊瑚海上寻找第四特混舰队决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