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735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回舰队去?”谈仁皓朝甘永兴看了过去。
  “别急,校长这两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没有让你立即过去,你要急着回舰队,也应该跟校长打个招呼吧?”
  谈仁皓一愣,立即笑着点了点头。
  甘永兴去拿来了一份文件。“这是太平洋战场下一阶段作战的总体计划,你先看一下。对了,还有一份文件……”
  谈仁皓走了过去,看着甘永兴在办公桌上成堆的文件里翻找着。
  “就是这个。”甘永兴将另外一份文件抽了出来,“这是海航新的战机资料,你拿去看看。本来计划在这个月就为舰队换上新战机的,不过第五特混舰队已经去了南大西洋,第四特混舰队在前线作战,第一特混舰队又很快有作战任务了,所以我们决定先在第二特混舰队换上新的战机,等这次的战役结束之后,再为第一特混舰队换装。”
  “第二特混舰队有新航母了?”
  “对,新服役的‘鄱阳湖’号航母将分给第二特混舰队,先恢复舰队的训练,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让飞行员适应性的作战飞机,这样可以节约不少的时间。”甘永兴把两份文件给了谈仁皓,“你这两天先看下这些资料,校长有空了,就会来找你谈话的。”
  谈仁皓没有多耽搁,立即就跟甘永兴告辞了,看来这次他又得在海军司令部耽搁一段时间。
第十节
海军的翅膀
  虽然谈仁皓也是航空爱好者,但绝不是郝东觉那种狂热的技术爱好着,他所重视的是战术,可战术的基础就是技术,什么样的技术决定什么样的战术。这就好比在坦克出现之前,绝不会有人想到“闪击战”一样。技术是基础,而战术只是在技术这个基础上,尽量的发挥技术优势的一种手段而已。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谈仁皓没有急着看那份战略计划,而是先看了海军新装备的技术文件,海军新式作战飞机的技术文件。当初,谈仁皓还在第五舰队服役的时候就参加过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工作,这让他对一些航空技术术语比较熟悉,不至于到看不懂技术文件的地步。很快,谈仁皓也被这份技术文件给吸引住了。
  飞机是在上次大战之前诞生的,在人类首次利用机械的力量飞上了天空之后,这种新出现的事物立即就引起了军方的注意,并且很快就被利用到了战争中去。在一战的初期,飞机的主要用途就是为炮兵提供校正参数,引导炮兵更准确的打击敌人。当时出现的只是现在所说的炮瞄侦察机。后来,为了对付敌人的侦察机,飞机上首次装上了机关枪,并且发展出了专门对付侦察机的飞机,这就是所谓的战斗机。而到了战争后期,很多侦察机飞行员携带了手榴弹,迫击炮弹,在飞到敌人阵地上空之后把手榴弹与炮弹投了下去,这就是最为原始的轰炸机,随后更大的,能够装载航空炸弹的轰炸机出现在了战场上。
  可以说,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都处于飞行技术起步的阶段,并且在这几年中诞生了大量的新技术,以及航空战术。到一战结束的时候,很多国家已经成立了单独的空军,而如同唐帝国与美国这类没有成立单独空军的国家也在陆军与海军中设置了规模庞大的航空兵部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杜黑提出了“制空权”理论,并且首次论证了制空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并且断言,未来战争的重点在天空之中,谁统治了天空,谁就统治了战场,而且,空军有能力单独摧毁敌人,并且获得战争的胜利(直到70多年之后,杜黑的这一论断才受次得到了实战的证明)。
  可以说,两次全球战争之间的二十多年“休战期”是航空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航空作战理论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在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之前的几年里,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在一战中,大部分的战斗机都是多翼飞机,这主要是发动机功率不够,单翼机难以提供足够的升力,而且灵活性不足导致的。而在这时候,单翼机逐渐成为了主流,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速度上,单翼机因为自身阻力更小,比多翼机有着天生的优势。另外,全金属结构,半硬壳,硬壳式机体结构的出现,都极大的改变了飞机的面貌。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内,航空作战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国家都出现了航空理论方面的先驱,也就是如同廖汉翔这类第一批支持航空作战制胜论的军人。唐帝国并不是这场革命的发起者,但也绝不是落后者。从战争爆发前三年开始,唐帝国就一直在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作战飞机的性能水平,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新式飞机的研制与开发工作。随着战争的爆发,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毁于一旦,剩下的三艘航母扛起了整个海军的脊梁,并且发动了战略反击,最终不但战胜了日本,而且还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航母已经取代了战列舰,成为了海战的绝对阻力!
  在此情况下,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在战机研发方面投入了更为巨大的力量。从“食雀鹰”到“秃鹫”,再到“隼”,唐帝国海军的战斗机不但改变了落后于敌人的局面,而且还在性能上压倒了对手。在轰炸机方面也不例外,可问题是,战争还没有结束,敌人还没有被打败,而且敌人也肯定在研制更好的战机,那么,唐帝国就不能停下新战机的研制工作,海军也需要更好,更先进的战机,以此来战胜敌人!
  在“隼”的研制工作结束之后,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就向沈飞,哈飞,南飞三家飞机制造厂下达了新的任务书,要求这三架公司拿出新战机的设计方案来,而海军提出的第一份技术要求就是,新的战机必须在性能上比“隼”提高20%以上,另外,还得针对“隼”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适当的改进(比如弹药过少)。
  这个任务并不简单,“隼”的极速已经达到了320节,如果提高20%的话,那么就要达到385节,而在海军下达新的技术指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一种合适的发动机能够提供如此强劲的功率,让战斗机飞得这么快!
  当时,沈飞首先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仍然采用“隼”式战斗机用的发动机,然后全面修改气动布局,增加铝合金的使用量(甚至提出了用新出现的镁铝合金来制造战斗机的主结构),修改战斗机的结构,减轻战斗机的重量,最终达到海军提出的指标要求。不过,这个计划立即就被否决了。一是太轻的战斗机在海军并不太适用,只有陆军才需要重量轻的战斗机。二是成本太贵了,如果增加铝合金的使用量,甚至用镁铝合金来制作战斗机的主结构的话,那么采购一架新式战斗机的价格足够买五架“隼”了。三是这种改进而来的战斗机的升级余地并不大,很快就会落后,而海军需要的一种全新的战斗机。
  当时,哈飞,南飞也提出了相应的总体设计计划书,可也都被海军给否决了。这两架飞机制造公司都在忙着生产战斗机,轰炸机,而且还承担了为陆航研制新式轰炸机的任务,因此难以集中力量为海航研制新式战斗机。
  到24年下半年,三家飞机制造厂多没有拿出让海军满意的设计出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战场上的情况出现了变化。美国陆军航空兵的P-51D“野马”式战斗机首先出现在了欧洲上空,开始为前往德国的重型轰炸机群护航。而同时,英国空军也装备了更好的“喷火”式战斗机。接着,P-51D出现在了太平洋战场上空,并且与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多次交手。
  敌人的刺激肯定是海军的最大动力,P-51D的速度超过了海军装备的“隼”式战斗机,甚至比岸基型号的“隼”(比舰载型号减轻了不少,速度更快一些)还要快不少。虽然“隼”更为坚固,而且火力更为凶猛,在战场上并没有吃多少亏,但是这无疑是扇了海军一记耳光,不管P-51D是不是比“隼”更好一些,对唐帝国海军来说,让敌人的战斗机比自己的飞得更快,那是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也就是在这时候,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向三架飞机制造厂下了死命令,必须要在半年之内完成设计,并且争取在25年中期完成试飞工作,让新式战斗机装备部队。而当时,沈飞的第二次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在收到了海军的死命令,以及新的设计指标之后,沈飞的工程师立即加速,并且再次修改了新式战斗机的设计。在25年3月份的时候,沈飞就拿出了设计方案来。
  这就是帝国海军航空兵在战争期间装备的第四种战斗机——“金鹰”。原本海军给这种战斗机取的名字是“鹰”,不过在第一架样机出厂的时候被涂成了金色的,因此后来就被称为了“金鹰”。
  新式战斗机的设计最大平飞速度(5500米高度)为375节,这比海军的要求稍微低了一点,但是也可以接受。最大升限达到了12500米,在不携带外挂弹药的情况下,使用机内燃料的最大航程达到了850海里,如果挂一枚250公斤炸弹,八具火箭弹的话,最大航程700海里,而使用大型副油箱的话,最大航程可以达到了1500海里。该战斗机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首次采用了无框架玻璃座舱,而且仿照美军P-51D的设计,采用了气泡式座舱(后来舰载型号换成了有框架的,主要是无框架玻璃罩太容易碎了,在航母上不安全)。该战斗机采用了输出功率达到了2400马力的“风16”改进型发动机,并且在设计的时候留有换装“风18”发动机的空间。其主要武器仍然是四门20毫米航炮(这已经被证明是大战期间威力与性能最好的航空机关炮),每门炮的备弹量提高到了350发。另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充当战斗轰炸机使用,其对地轰炸能力并不差。
  在沈飞保证“风18”的设计完成之后,可以立即在新战斗机上使用之后,海军没有再让沈飞去修改设计了(换上了新发动机后,“金鹰”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395节,是大战期间几种能够飞到每小时700公里以上的战斗机之一),并且立即让沈飞开始了全面的设计与试生产工作。另外,当时海军还提出了研制新轰炸机的要求,不过最后缺乏足够的研制力量,新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就被取消了。
  “金鹰”的试飞工作从5月份开始,到8月中结束,随后沈飞就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第一批提供给了海航的训练部队,九月底,才会为作战部队提供第一批正式生产型号,而且首先装备的就是舰载航空兵部队。
  除了“金鹰”之外,哈飞还在同期拿出了针对“射水鸟”与“海雕”的改进设计计划。当时,海军没有立即启动使用“风16”改发动机的轰炸机研制计划,也没有启动使用“风18”发动机的轰炸机的研制计划,原因很简单,“射水鸟”与“海雕”的性能比美国海军的同类轰炸机领先了不少,海军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不过,哈飞并不想放弃获得海军新订单的机会,因此,在沈飞全力发展新式战斗机的时候,哈飞就将重点放到了研制新式轰炸机上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改进型的轰炸机。
  新的轰炸机就是在“射水鸟”与“海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使用了“风16”改型发动机,增加了200马力的输出功率。另外,哈飞的工程师还针对轰炸机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气动布局做了一定的修改,另外增加了关键部位的结构强度,甚至在座舱附近设置了更厚的装甲。改进之后,两种轰炸机在飞行性能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而最大的变化是,这两种轰炸机都增重了不少,更为牢固,也更不容易被击落。
  这就是后来的“射水鸟”乙型,与“海雕”乙型。因为很多旧轰炸机都接受过相关的改进,所以海军只是在正式文件里用了新的代号,而在部队里仍然使用了原来的称呼,所以帝国海军并没有细分旧型号与老型号的这两种轰炸机。
  新式轰炸机的研制与试飞工作与新式战斗机同时展开,也计划在九月份提供给作战部队使用。当然,三种新式战机在正式投入战场之前,都必须得在作战部队进行至少一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特别是战斗机部队,在使用新式战斗机后,都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这样飞行员才能够全面掌握新式战斗机的性能。
  谈仁皓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看完这份技术文件。这算是一大好消息,“金鹰”的性能足够压倒战场上的所有对手了。也许美国海军也快要搞出新式战斗机来了吧,不过,只要“金鹰”能够顺利装备部队,那么帝国海军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
第十一节
重点:进攻
  吃过午饭后,谈仁皓在司令部里转了一圈,跟几个以前熟识的参谋军官聊了一阵,这才回到了办公室里。他看了眼放在办公桌上的那份战略计划书,去泡上了一杯茶之后,这才坐了下来。
  海军司令部现在主要就负责战略方面的策划工作,这也是甘永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战区司令部负责战役行动之后,海军司令部就很少关心战役方面的作战行动了。而作为海军的最高指挥机构,海军司令部必须要负责协调各战区的作战行动,这样才能够让各个战区的进攻发挥出最好的效能来。
  谈仁皓翻开了文件的第一页,很快就找到了重点——“进攻”。这分计划书明显是由甘永兴亲自完成的,而甘永兴在计划概要里面就强调了“进攻”的重要性,这也正是谈仁皓在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在“珊瑚海大海战”结束,谈仁皓率领舰队返回莱城的时候就一直在考虑战场上的局势变化,而在这三天中,他也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
  从美国参战到“珊瑚海大海战”的这一期间内,可以算做是唐帝国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僵持阶段,双方都在拼尽全力的想夺取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并且因此而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战役。而在“珊瑚海大海战”之前,唐帝国所拥有的战略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优势。而在此之后,唐帝国的战略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双方在太平洋上的舰队实力对比,地面兵力对比,乃至整个战场是局面上,唐帝国都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并且通过逐步建立起来的优势,最终获得了发动全面战略进攻的机会与基础。到此,僵持局面结束,唐帝国海军的下一阶段自然是要将实力上的优势转变为战局上的优势,从而获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将实力优势转变为局面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进攻,而不是防御。从总体战略上来看,在此之前,唐帝国海军一直在西南太平洋上主攻,而在中太平洋方向上主守。两个方向有轻重上的区分,而到现在,只要再进一步,那么帝国海军就能够在两个方向上都获得优势,同时发动进攻。而这最后一步就是能不能在中太平洋上击败美军的反击,并且最终歼灭第五舰队,为海军在中太平洋上的进攻奠定基础。
  甘永兴的计划正是针对这一点而制订的。西南太平洋上的战局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只要继续向西南太平洋增兵,并且让第四特混舰队配合陆战队行动,那么颜国忠迟早能够完成战略包抄,为最后进军澳洲大陆做好准备。唯一没有确定的就是中太平洋上的战局,美军是否会继续进攻,还是由攻转守,或者是干脆撤回到夏威夷群岛防线,这都不得而知。而且,在中太平洋上,美军的劣势并不明显,尼米兹与斯普鲁恩斯也不会轻易的罢休。
  如果帝国海军仍然在中太平洋方向上主守的话,那么就只会给美军更多的机会,让尼米兹与斯普鲁恩斯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相当于是把主动权交给了敌人。这显然是最为糟糕的结果,就算不在中太平洋上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为了能够配合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行动,那也必须要在中太平洋上牵制住美军的兵力,让美国海军无法分兵西南太平洋,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进攻。
  这份计划中,进攻部分的介绍是很多的。甘永兴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而且他设置了两个进攻方向,一个是威克岛,一个是夏威夷群岛。另外,他还针对这两个方向上的美军防御力量,美军可能做出的反应,需要投入的兵力,以及战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总结。
  如果这仅仅只是一份战略大方向上的计划书的话,那就显得有点过于详细了。这也反应出了甘永兴的严谨态度,也许他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没有能够完全适应新的角色吧。谈仁皓看到这也不免笑了起来,校长力主改革,成立战区司令部,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甘永兴了。也正因为甘永兴是校长的得意弟子,所以甘永兴不会反对校长的改革计划,而且还坚定的支持校长的改革计划,不然,光凭校长一个人的努力,是很难建立起新的指挥机制的。
  谈仁皓停了一阵,然后又继续看了下去。
  在两个进攻方面,甘永兴是比较主张先打下威克岛,然后再进军夏威夷群岛。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由。一是威克岛孤悬海外,离夏威夷群岛足够远,而且岛上没有防御纵深,进攻相对容易许多。其次,进攻威克岛足以起到牵制美军的作用,而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进攻夏威夷群岛的话,只会增添作战负担,而且削弱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投入,最终会与美军陷入苦战之中。
  谈仁皓在这个时候停了下来,甘永兴的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夏威夷群岛比较类似于所罗门群岛,不仅岛屿的密度大,而且防御兵力的密度也大。最重要的是,进攻夏威夷群岛的难度非常巨大。
  中途岛是进攻夏威夷群岛的跳板,也是进攻部队的前进基地。可问题是,如果没有打下威克岛,那么通往中途岛的航线就不会太安全,美军舰队可以利用威克岛这个据点自由进出中途岛西部海域,甚至可以出动快速舰队拦截帝国海军的运输船队。就算这不可能造成太大的破坏,也能够分散海军的舰队力量,同时起到延缓向中途岛输送兵力与物资的作用,这对整个进攻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将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次,进攻夏威夷群岛的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算把现在帝国海军的所有舰队都集中起来,也难以直接攻打瓦胡岛(珍珠港所在地,夏威夷群岛的核心岛屿),美军在瓦胡岛,以及附近其他岛屿上有十几座机场,部署了数千架战机,这些轰炸机足够将帝国海军的所有舰队都给淹没掉了。因此,进攻夏威夷群岛的行动肯定得分阶段进行,就如同当初开辟西南太平洋战区一样,以及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一样,得一步一步的来。而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投入巨大的兵力,以及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才有可能攻占夏威夷群岛。可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还有打下澳洲大陆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又能够在中太平洋方向上集中多少兵力,投入多少部队呢?
  这也是甘永兴论点中最为重要的两点,谈仁皓也很清楚这两条因素带来的影响,可他并不完全赞成放弃进攻夏威夷群岛的行动,而是全力进攻威克岛,他只有一个理由,可这个理由足够的充分,那就是,攻打威克岛能不能引起美军的注意?
  谈仁皓的这个疑虑不是没有理由的。随着第一特混舰队回到那霸,美军肯定也获得了相关的情报,那么尼米兹就能够判断出对手的大概计划。在第一特混舰队行动之前,他肯定会尽力恢复第五舰队的实力,并且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加强威克岛的防御,在威克岛上囤积大量的作战物资,部署最精锐的部队。到时候,就算美国海军失去了制海权,帝国陆战队想要打下威克岛,都得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还得花费不少的时间。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尼米兹需要的就是时间。如果威克岛上的战斗拖上一个月,甚至是两个月的话,尼米兹完全有理由将舰队派遣到西南太平洋上去。而帝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进攻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阻止美军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舰队,必须要把美国海军牵制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如果美军把第五舰队派到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去的话,就算第四特混舰队不会落于下风,这也肯定将影响到颜国忠进攻新赫布里底群岛,甚至是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行动。到时候,西南太平洋战区很可能在明年年初的时候无法完成战略合围行动,导致进攻澳洲的作战计划延迟。这个代价是不能承受的。
  谈仁皓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进攻威克岛也许无法让第五舰队留在中太平洋上。那么,要留住斯普鲁恩斯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攻打夏威夷群岛,就算只是个佯攻,那也得让尼米兹感到巨大的威胁,让他不得不把第五舰队留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去帮助麦克阿瑟。可问题是,真的发兵攻打夏威夷群岛的话,那么代价就太大了,该怎么办?
  想到这,谈仁皓也有点头痛了。尼米兹肯定也会认识到这一点,知道唐帝国海军没有足够的实力立即攻打夏威夷群岛,那么,他肯定会采取相关的措施,让唐帝国海军不得不派遣第一特混舰队到中太平洋战场上来,而且还得留在这里,另外他还可以让斯普鲁恩斯率领第五舰队南下。那么,尼米兹会采取什么战术安排呢?
  谈仁皓去把太平洋地区的地图翻了出来,然后又找了张比例稍微大一点的地图,然后看着地图思考了起来。
  相对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情况来讲,中太平洋战场上的局面更为混乱。现在唐帝国陆战队控制着中途岛,而且廖汉翔已经向韩绍锋送去了大量的弹药物资,几万人守在中途岛上,美军一时半会根本就打不下来。美军则控制着威克岛,而且尼米兹也在这里囤积了几万兵马,唐帝国陆战队也不可能迅速打下威克岛。双方都有突出部,而且都掐着对方的要害,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有足够的空间。
  别看威克岛只是一座面积仅仅几平方公里的小岛,可这座岛屿却直接关系到了双方在中太平洋上的平衡,关系到了接下来几个月的作战行动。那么,尼米兹会采用什么办法来拖住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呢?
  谈仁皓的目光落在了中途岛上。突出部有好处,也有坏处。就如同唐帝国海军会首先考虑打下威克岛一样,美国海军也肯定在考虑打下中途岛。只要美军打下了中途岛,那么唐帝国海军就无法威胁到夏威夷群岛,而且可以协助防守威克岛,将唐帝国海军的战线向西推了上千海里,并且回到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之后的态势。在这情况下,唐帝国海军唯一的选择就是先打威克岛,然后进军中途岛,而为了保证进攻顺利,就必须得有一支舰队在中太平洋上活动,而尼米兹则可以安心的让第五舰队南下,利用这两座岛屿拖住唐帝国海军的一支主力舰队!
  “对,肯定就是这里!”谈仁皓在一拳头砸在了地图上的中途岛上。
  “哪里?”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谈仁皓一惊,立即抬起了头来,校长正好走了进来,杜兴在门外无辜的耸了下肩膀,显然是校长让杜兴别来通知谈仁皓的。
  “天都黑了,还不回去吃饭吗?”
  “校长,我……”谈仁皓挠了下头皮,然后笑了起来。
  “晚上没有人约你吧?”聂人凤走了过来,“那就到我家去吃饭,怎么样?”
  “这……”
  “我已经叫永兴在外面等着了,你们不是一直在打我那几瓶酒的主意吗?”聂人凤也笑了起来,“快点收拾好东西,也该下班了。”
  谈仁皓没有再推辞,他立即收拾好了办公桌上的文件,然后让杜兴帮他带话给家人,这才跟着聂人凤离开了海军司令部。甘永兴就在外面等着,轿车停在了他的旁边。
  “仁皓,今天校长难得主动邀请我们,看样子,我们得把握好这次的机会。”
  谈仁皓笑着点了点头,校长家里的那几瓶酒可都是好酒。
  “你们就别多想了,难道我还亏待过你们的吗?”聂人凤朝两个学生看了一眼,然后就上了车。
  谈仁皓与甘永兴也立即跟了上去,想到晚上的大餐,两人都快要流口水了。
第十二节
座谈
  晚饭并不丰盛,谈仁皓与甘永兴并没有失望,吃过晚饭之后,聂人凤就让人取来了一瓶窖藏了近20年的葡萄酒,然后带着两人去了书房。
  “校长,这酒有点年成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