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735

  “这个我可不知道了,这应该是首相大人亲自安排的。其实,我们也不需要担心,你认为首相大人是那种会吃亏的人吗?”
  谈仁皓一愣,立即就笑了起来。“看来,这次德国还真得拿点真金白银出来,不然的话,就别想从首相大人手里得到那么多的战机。”
  古迅雷也笑了起来。“也许德国人应该感到肉痛呢,我们给的只是淘汰下来的二流装备,或者是多余物资,而他们能拿得出手的,而且能被首相大人看中的,肯定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吧。”
  这时候,两名德国将军走了过来,前面那个身材偏矮,而且神色很是严肃。谈仁皓与古迅雷立即站了起来,不需要古迅雷介绍,谈仁皓都认出了前面那人。
第十一节
贵族与平民
  曼施坦因看起来要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老一点,这大概与他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有关系吧。一头银发使他显得极有个性,他没有日耳曼人那标准的,棱角分明的五官,可却有着日耳曼人,以及普鲁士贵族的骄傲,严肃,以及一丝不苟的风格。
  “这位是曼施坦因元帅。”古迅雷主动帮着做了介绍,“这位是莫德尔将军。”
  谈仁皓的目光立即落在了曼施坦因侧后的那名德国大将身上,接着就想起了所看过的莫德尔的简历资料。
  莫德尔与曼施坦因不一样,他是普通平民家庭出身,父亲是个音乐教师,最多只能算是德国的中产阶级,这点与谈仁皓很相似。十八岁从中学毕业之后,莫德尔参加了德军,并且在一战中获得了铁十字勋章,随后进入了德军总参谋部。这对于出身平民,且没有进过军校的莫德尔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一战结束后,莫德尔的军事生涯迅速跌入低谷,直到大战前七年才晋升中校,两年后才当了上校。也许正因为其平民出身的身份,所以莫德尔得到了德国新首相(也同样是平民出身)的赏识与重用,并且在大战前一年晋升为将军。
  在大战初期,莫德尔的表现并不起眼,而他倔强而又暴躁的性格反而更为人所知,同时也因为他的出身关系,其他很多德国将领(德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有贵族血统)对这个小矮子都有点不那么在意,甚至是很瞧不起。作为将军,莫德尔在战略方面的眼光是备受指责的,可同时,他在战术,特别是在防御战术上的造诣却没有在战争初期得到表现的机会。直到俄军兵临柏林城下的时候,莫德尔才走上了其辉煌军事生涯的顶端。在这场对抗朱可夫的战斗中,莫德尔的表现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他用只有俄军三分之一的兵力挡住了俄军前进的步伐,为曼施坦因的反击创造了机会,同时在整个防御战中,莫德尔还通过犀利的战术反击使俄军伤亡惨重,最终为德军扭转东线战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正是这场战斗,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将军,莫德尔也从此成为了德军中的头号“消防队员”。不管是在东线,还是在西线,只要哪里战事吃紧,只要哪里德军的防线出了问题,他肯定就会出现在那里,并且通过其极为巧妙,精准的战术指挥瓦解敌人的进攻,扭转战局。也正是这一系列的表现,让莫德尔成为了欧洲战场上最厉害的防御型将领。
  就谈仁皓所知,莫德尔与曼施坦因的关系并不怎么样,主要是在柏林防御战中,莫德尔没有向曼施坦因提供全力配合,结果导致俄军大部分成功撤退。当然,以当时的局势来看,莫德尔能够守住柏林防线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他也根本没有能力配合曼施坦因进行大规模反击。
  “这位是……”
  “谈仁皓,谈将军吧!”曼施坦因的唐语说得并不是很标准,“久仰大名了,我也早就听闻谈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优秀表现,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谈将军竟然如此年轻。用你们唐人的话来说,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元帅,你过奖了!”谈仁皓很客气,可他对曼施坦因无时不刻不表现出来的那种贵族气质有点反感。
  “请坐吧。”曼施坦因更显得彬彬有礼,“听说谈将军这次要到德黑兰来,我就一直想跟将军好好聊一下。听古将军说,提出先西后东战略的正是谈将军?”
  “实际上,我只是胡说一番而已,作为海军将领,对陆战,我可不大清楚。”谈仁皓也坐了下来。古迅雷坐在他的旁边,而莫德尔则坐到了曼施坦因的身侧。
  “这也正是我所惊奇的地方。”曼施坦因很有风度的微微点了下头,“虽然谈将军是海军将领,但是在战略方面,海陆两军是相通的。从雷德尔元帅告诉我们的情况来看,贵国海军有很多类似谈将军这类的年轻将领。那么,谈将军对现在欧洲局势有何看法呢?”
  谈仁皓没有急着开口,他德国陆军名将前谈陆战,他简直就是在班门弄斧了。
  “元帅,我们开始正在讨论欧洲战场上的情况。”古迅雷出来帮谈仁皓解了围,“就我们所看,现在欧洲战场上最重要的还是英美的战略轰炸。”
  曼施坦因的面部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神色也黯淡了下来。与唐帝国不一样,德国空军是一个与海陆两军并存的独立军种,而且影响很大,特别是那个大胖子对首相的影响更大。德国陆军所指挥的仅仅是地面部队,而在战场上,陆军与空军的配合算不上完美,甚至可以说是矛盾百出。
  “谈将军,你认为可以通过战略轰炸来迫使英国投降?或者说,英美对我们的战略轰炸,会最终导致我们输掉这场战争?”莫德尔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谈仁皓朝莫德尔看了一眼,最后目光落到了曼施坦因身上。“其实,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摧毁日本,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在日本投下的上千万吨燃烧弹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结果我们没有派一兵一卒登陆日本,就完成了对日作战。当然,英国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战略轰炸只是击败敌人的关键性力量之一,而不是所有的必要条件,仅仅依靠战略轰炸,而不依赖其他的力量的话,还是不可能击败英国的。”
  “那么,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呢?在英国本土登陆?”曼施坦因也来了兴趣。
  “对付英国,日本这样的岛国,登陆作战都是最后的一步。实际上,英国与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国都获得了本国之外的强大支援,同时都非常依赖于海运,更强调制海权对本国生存的重要性。而英国与日本也有着很多本质上的不同,文化,信仰,国民的士气与斗志,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谈仁皓也没有任何保留的将自己的观点讲了出来,“通过对日作战,我们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教训。比如在战略轰炸的同时,夺取制海权,完全的海上封锁,潜艇绞杀战,港口布雷,夺取外围岛屿,并且逐步扩大轰炸面等等,这些都是击败日本的关键因素。这其中,战略轰炸,海上封锁,以及港口布雷所带来的意义最为积极,这三项缺一不可。”
  曼施坦因与莫德尔都沉默了下来。唐帝国对日战略打击中的经验与教训早就有人总结了出来,而结合战略轰炸,进行全面的海上封锁是使日本战败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其意义甚至在战略轰炸之上。而要夺取制海权就得有强大的海军,唐帝国不缺乏这一关键性力量,唐帝国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可问题是,德国没有,而且唐帝国的海军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到达北大西洋的。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完全封锁英国了。
  “以我的观点来看,短期内,战场上的重点仍然在法国这边。”谈仁皓也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绝不认为德国可以在短期内击败英国。“首先巩固西欧大陆上的战场,只要法国投降,那么西班牙退出战争就成了定局,到时候意大利的态度也将动摇,英国的大陆军团必然要撤回去,美国也不可能顺利登陆欧洲。这为可以为我们两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在此期间,通过战略轰炸来打击英国的士气与军心,并且瓦解英国本土的工业力量,为最终战胜英国奠定基础。”
  “关键还是美国的行动。”曼施坦因的神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从我们最新获得的情报来看,美国在今年六月所生产的商船达到了130万吨的载重吨,而我们的潜艇在当月只击沉了60万载重吨的商船,而且还损失惨重。如果我们无法阻止美国向英国输送战争物资的话,那么也就无法阻止美国向欧洲大陆派遣军队。”
  “阻止美国出兵欧洲战场的最好办法就是迅速击败法国。”古迅雷也开口了,“元帅,按照你们的估计,最快能在什么时候击败法国?”
  “这要看我们的投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大量的装甲兵部署在东线上,能够投入到西线战场上的坦克严重不足。另外,还有制空权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战斗机与轰炸机,我们在西线上的进攻肯定将失败。”
  曼施坦因看了眼莫德尔,接过话说道:“我们已经在进行进攻准备了,现在大概还缺少五个坦克师的兵力,等这些部队集中之后,最块可以在今年十月份左右发动进攻。按照我们的估计,如果法军没有在第一时间内组织起抵抗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在年底前打到巴黎,就算法国政府逃到马赛,我们也有望在明年中期之前获得胜利。”
  “这只是最好的可能?那么,最糟糕的可能呢?”谈仁皓觉得曼施坦因的估计太乐观了一点,法国有着欧洲大陆上规模最庞大的陆军(俄国除外),其坦克,火炮数量都不在德军之下。到现在已经与德国打了几年,不可能连半年都坚持不下去吧。
  “最糟糕的结果是,我们也许在明年六月之前才能打到巴黎去。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足够多的坦克,火炮,轰炸机,以及战斗机,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可以迅速获得胜利,如果没有的话,恐怕……”曼施坦因没有继续说下去了,他的意思是很明确的。
  谈仁皓朝古迅雷看了过去。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会议上详细讨论。”古迅雷很礼貌的笑了一下,然后站了起来,“元帅,这次的会议对我们双方都很关键,你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唐德只有联手作战才能获得胜利,如果能够帮上忙的,我们肯定会尽力而为!”
  听到古迅雷这番外交辞令般的说辞,谈仁皓立即明白了过来,显然德国人提出的条件还不仅仅这么一点呢。
  “对这两个德国人有什么看法?”等曼施坦因与莫德尔离开之后,古迅雷这才问了出来。
  “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平民。看样子,德军中的情况与帝国海军很相似。”谈仁皓回答得很直接。“开始曼施坦因与莫德尔为什么一再提到他们缺乏装甲兵的事情?”
  “这还需要问吗?”古迅雷立即笑了起来,“我们出去走走吧。”
  两人来到了花园外,宴会已经快要结束了,很多宾客正在陆续离开。
  “德国现在主要的麻烦是国内的坦克产量跟不上消耗,而且一直坚持应该在东线留下一支装甲部队,对我们提出的由帝国陆军帮德国守住东线的提议并不放心。因此,德军在西线战场上能够投入的坦克就很有限了。”
  “那他们的意思是,帝国派遣一支装甲部队到西线上作战?”
  古迅雷微微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也不大,实际上我们有足够多的装甲部队,可问题是……”
  “指挥权?”谈仁皓立即就明白了过来。
  “是啊,指挥权,德国人希望我们只提供部队,而不派遣指挥官。”古迅雷苦笑了一下,“说什么双重指挥只会限制军队战斗力的发挥。而严定宇元帅是坚决要安排我们的指挥官的,不然就不会派遣部队到欧洲西线战场上去,甚至连我们之前部署在德国这边的欧洲远征军都要撤出来。”
  “那现在商议的结果呢?”
  “会议上将做最后的决定,德国人应该会做出让步,毕竟他们也很清楚,帝国陆军是不会听从德国陆军指挥的。”古迅雷停下了脚步,“哎,不说了,我们准备回去吧,反正这次的会议只会持续几天,会议结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结果了。”
第十二节
一揽子协议
  为了尽快达成协议,会议的几个部分是同时开始讨论的,唐德波三国的参会将领对未来的战局走向做了相当深入的讨论,并且在制订总体战略方面尽量达成一致意见。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德国在西欧战场上的进攻,以及唐帝国向德国所提供的援助。
  从十九日开始,到二十五日,双方花了六天的时间来磋商细节问题,正如同谈仁皓所预料的一样,关于唐帝国海军何时进入北大西洋,以及德国是否应该出兵南欧成为了唐德两国之间的第一个分歧,而双方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唐帝国到底能够向西欧战场派遣多少装甲兵,另外,唐帝国装甲兵到底由谁来指挥。
  争论到二十五日,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唐帝国将向西欧战场派遣由五个坦克师,八个摩步师,大概22万人组成的一支装甲远征军(集团军群的规模),由唐帝国陆军委派一名将军前往指挥,而在作战行动上,装甲远征军将听从德国总参谋部的统一指挥,由德国向该远征军提供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协助,而这批部队将直接从对俄战场上抽调出来,从波斯帝国的欧亚大陆桥先转移到德国东线战场,再经德国本土到达西欧战场,大概在八月份部署到位。
  德军的总攻也将在八月份开始,实际上,德国能够投入到西线战场上的装甲兵规模与唐帝国提供的装甲远征军的规模相当。
  德军计划在西线战场上投入八个坦克师,以及十二个摩步师的装甲兵力,这大概有28万人,可从坦克,装甲车,以及火炮的配制上来看,德国坦克师与摩步师的规模都要比唐帝国的同类部队稍微小一点。八个德军坦克师有坦克2700余辆,而五个唐军的坦克师则有坦克2400余辆。因此,唐帝国装甲远征军将承担起西线战场上一半的作战任务,具体的安排则将由德军总参谋部确定。
  德国放弃了要唐帝国海军尽快进入北大西洋这个近乎无理的要求,可在此之外,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达成协议,唐帝国将尽量向波斯帝国提供海军援助,协助波斯帝国守住东地中海,以确保从唐帝国本土到东南欧洲的海上航线的安全。另外,唐帝国还将在北非战场上增加投入,巩固南大西洋上的据点,单独承担对付英国远征舰队的任务。
  这三个方向上的投入对唐帝国本身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东地中海上的战斗直接关系到了唐德海运线路的安全,而此时从唐帝国,波斯帝国运往德国的战略物资有八成是必须要走海运线路的,而唐帝国与波斯帝国提供给德国的战争物资占到了德国战争总消耗的四成。特别是波斯帝国的石油,当时德国所需要的七成石油都来自波斯帝国,而这其中,几乎有一半是依靠海运的。如果没有波斯帝国的石油的话,那么德国早就战败了。另外,东地中海战场又是北非战场的侧翼,如果欧洲联合舰队杀到了东地中海的话,那么亚历山大港的防线就肯定崩溃了,苏伊士运河就将落入敌人的手里,结果不堪设想。
  北非战场是当时大陆战争中第四大战场,之前一直由波斯帝国的陆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从23年起,唐帝国派遣了北非远征军前去协助波斯帝国作战。最初,北非远征军只有十个步兵师,以及两个高射炮师的规模,主要承担苏伊士运河的防御作战任务(主要就是防空)。到23年底,北非远征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二十五个师的规模,其中有两个坦克师。而到了现在,北非远征军已经达到了四十个师的规模,其中装甲部队就有八个师。唐帝国远征军已经成为了北非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力量,特别是那八个师的装甲部队,在北非的沙漠战场上打了好几次的漂亮战斗,让意西法联军根本就无法突破亚历山大港防线,更无法威胁到苏伊士运河的安全。
  南大西洋上的开普敦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在波斯帝国海军无力南下的情况下,只有唐帝国海军能够在这里阻挡前来的英国远征舰队。而这座港口的得失不仅关系到了唐帝国在大西洋上是否有活动的权力,更关系到了印度洋航线的安全,而这是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德国沟通的主要渠道。
  在整个唐波协议中,唐帝国将承诺向波斯帝国提供更多的战舰,为波斯帝国培训海军官兵,以及向波斯帝国提供建造新战舰的技术,培养船厂的熟练工人,建造基础设施等等。这已经是唐帝国当时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唐帝国无法为波斯帝国提供更多,更强大的援助。
  而在整个协议中,唐德协议才是最为关键的。除了承诺提供的十三个装甲师之外,唐帝国还以一揽子协议的方式向德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这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派遣远征航空兵前往德国的协议。
  唐帝国将在25年年底之前至少向德国派遣三个战略打击军的重型轰炸机部队,总规模达到了3000架以上的“狼鸠”将陆续飞往德国,而且将由唐帝国的飞行员来驾驶这些轰炸机,执行对英国的战略轰炸行动。除此之外,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将向德国派遣40个战斗机中队,主要执行护航任务,另外还将承担部分德国本土的防空任务。
  陆航方面,唐帝国陆军航空兵将在25年之前向德国派遣60个中队的远征航空兵,其中20个战斗机中队,40个轰炸机中队。这支战术远征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德国空军夺西线战场的制空权,并且在装甲部队推进的时候提供空中支援。
  为了迎接这些战机,德国将在25年年底之前为唐帝国的两支远征航空兵提供至少40个机场,并且准备好基础设施,为这些飞机提供弹药,燃料,飞行员的住宿,生活保障,乃至飞行员的津贴等等。换句话说,德国实际上是雇佣了唐帝国的飞行员为德国作战,这要比德国重新培养飞行员好得多。另外,在协议中还有一份附加条款,如果有需要的话,唐帝国可以随时招回这两支远征军,而在此同时,唐帝国将为德国培养飞行员,并且逐步替代在德国作战的唐帝国飞行员。
  相关的援助协议就更多了。
  唐帝国将为德国提供一条重型轰炸机的生产线,并且提供“狼鸠”式轰炸机的所有生产技术,让德国能够在26年的时候自己生产这种重型轰炸机。而第一批技术工人由唐帝国的飞机制造厂进行培训,在此之前,由唐帝国安排熟练工人前往德国,作为骨干力量进行生产活动。
  为了保障轰炸机有足够的弹药使用,唐帝国将援助德国建造两条燃烧弹的生产线,为其培养第一批熟练工人,而在此之前将由德国聘请唐帝国的熟练工人来维持生产线的运转。而生产燃烧弹(改进型号,比对日轰炸初期时使用的燃烧弹更好)的技术将由唐帝国无偿提供,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石油),则依据德波协议,由波斯帝国向德国提供。
  为了加速培训德国自己的飞行员,唐帝国将派遣军事顾问,在德国成立一所航空学院,主要培训重型轰炸机的飞行员,以及机组成员。另外,德国将委派三批飞行员前往唐帝国培训,以此逐步取代在德国服役的唐帝国飞行员。
  除了唐德,唐波协议之外,德国与波斯帝国也有一份一揽子协议,其中的关键就是波斯帝国向德国提供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
  波斯帝国出产的石油有七成都是外运的,其中大概四成流入了唐帝国,两成输往德国,另外一成提供给了其他的同盟国。当时,波斯帝国的海湾地区是整个世界中石油产量最大的地区(直到现在都是),是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最容易开采的地区。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波斯帝国在同盟中的地位就是由石油带来的。当时,唐帝国与德国都不是最主要的产油国(除波斯帝国之外,美国,俄罗斯是另外两大产油国),在和平时期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而在战争时期就更需要获得外界的石油了。因此,波斯帝国的石油对唐帝国与德国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在此之前,大部分的石油是运往了唐帝国,而不是德国。
  在新的协议中,因为唐帝国已经扩大了在南洋地区油田的开采量,因此德国要求从波斯帝国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波斯帝国在与唐帝国商议之后,修改了石油出口配额,其中输往德国的石油将占到波斯帝国石油产量的三成,输往唐帝国的石油为三成五。也就是说,德国每年可以从波斯帝国多获得大概1200万吨的原油,这将保证德军有足够的燃料可以使用。
  最后,三国达成了一个三方一揽子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虽然没有明确划分三个国家的任务,但是实际上说明了三个国家的地位。
  唐帝国将是三国同盟中最主要的工业国,其主要义务就是以借贷,或者是免费赠送的方式向其他同盟国提供武器装备。波斯帝国是三国同盟中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国,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其他国家提供石油,以及成品油(波斯帝国的化工工业,特别是石油精炼工业是非常发达的)。德国则主要肩负起地面战争的重任,不仅将在西欧战场上承担更多的压力,而且还将在西欧战场上的局面稳定下来之后,主攻东线,开辟南线战场,甚至出兵北非,承担起大陆战场上的主要责任。
  在二十七日,波斯帝国皇帝为唐德两国将领举办了送行宴会之后,谈仁皓就跟着甘永兴回国了。
  “那我们获得了什么呢?”在回国的飞机上,谈仁皓终于忍不住朝甘永兴问了出来。“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甚至派遣了20多万远征军前往西欧战场,为德国提供了大批的作战飞机,甚至让我们的飞行员在欧洲战场上作战,那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呢?减少的石油进口量,还是德国的一句承诺?”
  “你觉得我们吃亏了?”甘永兴笑了起来。
  “参谋长,我可不是国际主义者。不管德国是不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在付出了这么巨大的代价之后,总应该有点好处吧,可问题是,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呢?”谈仁皓可没有想要笑的意思,“这就好比是场买卖,我们先是慷慨的付出,结果我们很有可能吃哑巴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