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735


第九节
美国人的奇迹
  “勇猛”号与“大黄蜂”号为“埃塞克斯”级的第三艘与第四艘,编号分别为CV-11与CV-12。原本这两艘航母计划在25年服役,可随着战争进程的加快,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数次失败,六艘航母相继战沉,美国不得不加快“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建造工作,将这两艘航母的服役时间提前到了24年底,并且批准了大规模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计划,从第三批开始,就是一次性建造六艘了。
  与唐帝国不一样,唐帝国海军的战舰主要的是名称,然后才是编号。比如“太祖”号航母的编号是501,数字“5”表示航母,而后面的“01”则表示为第一艘。在正规情况下,一般只称名称,而不用编号,只有在文献记录中,为了避免混淆与错误,才会用上编号以详细说明。美国海军的战舰则主要的是编号,次要的是名称。比如“埃塞克斯”号的编号为CV-9,其中“CV”为舰队航母,而“9”则代表是第九艘。美国海军中大部分时候用其编号,因此美国海军中有很多战舰是重名的,比如“大黄蜂”这个名字就曾经用在了编号为CV-8的航母上,而现在又用在了CV-12这艘航母上。
  两艘航母并没有去中途岛,而是在返航的途中转向,在几艘驱逐舰的护送下直接返回了珍珠港,并且十二月二十九日就进入了珍珠港,随即就被拖入了美国海军修船厂的船坞里面,开始接受全面大修。之前,珍珠港只有一座船坞可以容纳两万吨以上的战舰,而在战争爆发之后,需要维修的大型战舰数量剧增(之前就出现“企业”号与“大黄蜂”号争抢船坞的事情),所以美国海军在这里增加了一个大型船坞,并且在十月份就已经建好,正好赶上为航母提供维修帮助。
  两艘航母受到的创伤不算轻,可都不致命,这也主要得益于“埃塞克斯”级航母的优良设计。比如装甲飞行甲板,加强了的装甲列板(水线下厚度超过100毫米,主轮机舱壁的厚度近80毫米),多分舱布局等等,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航母的生存能力。
  “勇猛”号在战斗中挨了四枚炸弹,一条鱼雷,虽然在回到珍珠港的时候,已经进水3000多吨,航母左向横倾数度,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动力,但是这艘航母还是坚强的返回了母港,并且在补上了漏洞,抽出了航母里的海水之后,被拖进了船坞(如果不抽出海水,船坞就承受不了航母的重量)。
  “大黄蜂”号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这艘航母在战斗中虽然避开了所有的鱼雷,可却挨了三枚炸弹,最严重的创伤是命中了航母升降机,钻到了机库下放爆炸的那枚炸弹,不仅有上百名舰员被炸死,而且还破坏了航母上一半的发电机,导致在随后的损管抢救中,因为没有足够的电力供应而无法立即扑灭大火,航母上三分之一的舱室被烧毁,大量官兵被活活烧死。
  送进船坞之后,美国的工程师估计这两艘航母至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尼米兹只给了他们两个月的时间,而且是从十二月底,也就是航母返回珍珠港那天的时候算起的(“勇猛”号是在返回珍珠港五天之后被拖进船坞的)。幸运的是,当时美国正在大批量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有大量的零备件供应,为了能够在两个月之内修好这两艘航母,美国海军调动了数艘运输船,将储存在东海岸船厂里的那些零备件全都运到了珍珠港来。另外,还从后方的造船厂调集了一批熟练工人来帮助修理航母。最后,这导致第三批航母中的两艘建造周期延长了一个月,可这是很划算的,至少在25年初,美国海军还有两艘航母可以投入使用吧。
  实际上,航母的建造与维修考验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一艘航母从小到螺丝钉,大到弹射器,有上万种零件,由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零件组成。不说别的,将这些零件分门别类,整理成册的话,都有上千页厚。可以说,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还真造不出航母来,至少造不出好的航母来。比如说德国,“齐柏林”号从设计到建造就花了五年时间,到现在还停在船台上。波斯帝国在战前也就建造了几艘小型航母。而法国这类的欧洲大国,到现在也没有把他们的航母造出来。而当时,真正有实力大规模建造航母的就只有三个国家:唐帝国,美国,英国。这其中,英国的航母与唐帝国与美国的航母很不一样,而且数量并不多。所以,真正将航母摆在头号位置上的还是唐帝国与美国。
  从双方建造航母的计划上,实际上也能够体现出两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有多么的强悍。“湖”级航母是在21年批准设计建造的,22年第一次拨款就建造四艘,23年拨款建造8艘(后增到10艘),24年拨款是12艘。几乎同一时期,美国海军也开始拨款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其中在23年的拨款就达到了11艘(实际就4艘),24年原先拨款2艘,在战争爆发后改为10艘,而25年的拨款达到了8艘。也许这些数字会让人觉得造航母就如同搭积木一样的容易,可实际上这直接反映出了两个国家的雄厚工业基础,不说别的,造一艘航母需要的上万吨优质钢材这就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可以拿得出来的。
  战场上,拼的是双方军人的意志,士气,斗志,以及战术的优劣。在战场之外,拼的就是国家的总体实力,特别是工业与科技实力。当战争需求提高到首位的时候,很多平时根本就无法想像的事情都成了家常便饭,在大战爆发之前,谁能预料到航母将主宰海洋,同时,谁又能想到,当国家工业机器全速运转起来的时候,航母是几十艘的建造,而不像以往那样,造几艘都觉得难以承受。
  也许日本人更猖獗,但绝不可怕,日本没有基础,如果在第一场战斗中无法获得绝对性的胜利的话,那么日本就注定会失败。美国不一样,美国参战前考虑了很多,参战的决定也很慎重,这从美国的工业调整上就能看得出来。美国人也不狂妄,很清楚的知道其与唐帝国的差距,所以在战场上一直表现得很谨慎,并不梦想着迅速取胜。这样的对手,而且还是有着强大基础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对手。
  在两艘航母还在维修的时候,美国海军得到了第二份礼物,即由“克利夫兰”级巡洋舰改造而成的“独立”级轻型航母。最先改造完成的“独立”号已经在年底服役,而后两艘“普林斯顿”号与“贝劳伍德”号也将在三月之前服役,随后就将赶到太平洋战场,参加这边的战斗。这一级航母的改造速度远远超过了唐帝国情报部门的估计。
  美国海军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将“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造为轻型航母的。在24年初的“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之后,“列克星敦”号与“黄蜂”号战沉,另外的四艘航母全部带伤,美国海军顿时失去了所有的航母。而“埃塞克斯”级的服役时间,以及服役的速度根本就无法满足海军的需要。因此,美国决定寻找一种比较合适的战舰,将其改造为航母,结果就选种了九艘“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独立”号之前为“阿姆斯特丹”号巡洋舰,其改造工作从24年2月份就开始了(唐帝国情报部门认为是从6月分开始的),并且在年底之前服役。而其他八艘的改造工作也陆续进行,并且都将在25年服役。因为“独立”号第一个完成改造,所以这九艘轻型航母也被命名为“独立”级轻型航母,其编号从CVL-22到CVL-30。
  该级航母标准排水量10662吨,满载排水量14750吨。全长190米,宽22米,飞行甲板长166米,宽33.25米,平均吃水6.4米。四台蒸汽轮机,四台锅炉,四轴推进,最大输出功率10万马力,最大速度31节,15节时巡航能力13000海里。防御武器为两门127毫米高射炮,16门40毫米高射炮,以及10门20毫米高射炮。一般情况下携带45架战机,其中一个中队的战斗机以及一个中队的轰炸机(多为SBD)。全舰官兵(含航空人员)近1600人。
  除了速度之外,“独立”级在各方面都不如大型舰队航母,而且人员编制偏多(“埃塞克斯”级只有3000人左右,而载机数量是“独立”级的近两倍以上)。可最重要的性能“独立”级是有的,其速度足以跟上大型舰队航母作战,而不会被落单。另外,“独立”级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美国海军缺少航母的问题,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很成功的航母吧,是一种战争催生的产物。
  在唐帝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奇迹,将一艘又一艘的航母推下船台,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时,美国人也在创造着奇迹。当美国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的时候,恐怕连唐帝国都不敢小看这个对手。不说别的,那么多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在船台上建造,九艘轻型航母正在陆续服役,还有美国人用商船改造,或者是新建造大批护航航母正在陆续下水。这些都是唐帝国一点都不敢轻松。这是唐帝国在其统治世界数百年来遇到的最为强悍的对手,也是最难以战胜的对手。
  在谈仁皓回到了那霸港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消息送了过来。主要还是两艘美国舰队航母的修复工作的情况。到二月十日左右,运载着修复航母所需要的零备件的船队到达珍珠港,帝国情报部门确定,那两艘在“第二次威克岛海战”中被重创的航母将在三月下旬完成修复工作,随即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妈的!”郝东觉咬牙切齿,好像恨不得冲到珍珠港起,把那两艘航母给吞到肚子里去,不过,他还没有这么大的肚皮。“当初真应该让我们的巡洋舰杀上去,炸弹解决不了这两艘航母,就用炮弹把它们给干掉。”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他当初还真想过这个问题,可当时两支舰队的距离在200海里以上,而那两艘航母的速度都在20节以上,要用20多个小时来追赶,而20多个小时后,这两艘航母就进入了中途岛的岸基轰炸机的掩护范围了,巡洋舰杀上去也是送死。
  “放心吧,它们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时间还多着呢,说不定,下次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可以开回船厂了。”
  “也是,仁皓,听说元帅要给我们做新的安排?”
  谈仁皓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立即转移了话题。“等官兵陆续归队之后,让大家都活动起来,说不定,我们下次就要被派到西南太平洋战区去了。”
  郝东觉点了点头,还准备问下去的时候,谈仁皓离开了司令舱。关于灵活配制舰队的这个问题,谈仁皓基本上是持赞成意见的,可他并不想讨论得太多。
  没过几天,一封新的情报送到:一支航母编队进入了珍珠港,而且肯定其中至少有一艘快速航母,但无法确定航母的舷号。那艘发现了这支航母编队的潜艇是在黄昏时用潜望镜观察到的,而且只观察了半分钟,然后就紧急下潜,并且在摆脱了驱逐舰的打击之后,在第二天把电报发出来的。
  战斗警报立即拉响,虽然还无法肯定那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航母,但这肯定是一艘航母,而且是一艘载着轰炸机的航母,那么,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谈仁皓在收到消息之后就立即去了那霸司令部,等着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更多的情报。
第十节
战火重燃
  等了两个多小时,海军司令部终于送来了新的情报。谈仁皓迅速的看完了这份不算长的电报,随即就交给了郝东觉。
  “轻型舰队航母?”
  “对,就是我们之前所知道的‘独立’级航母。”谈仁皓看了郝东觉一眼,然后与基地司令部的通信人员告辞,带着郝东觉朝停在外面的吉普车走去。
  “这些航母不是要三月份才能服役吗?”郝东觉很快就跟了上来,抢先坐到了驾驶员的位置上。
  “那就是我们之前的情报有错误。”谈仁皓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一个严重的错误,看样子,也许还不止一艘轻型舰队航母会在三月份之前造好,也许很快就会有更多的航母到达。”
  “妈的,这下麻烦大了。”郝东觉把车开上了水泥路,朝着码头方向而去。“如果多来得了几艘这样的航母,我们恐怕就要吃亏了。”
  “也许吧,参谋长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们现在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佬准备在什么方向上挑起战火。”谈仁皓叹了口气,然后摇了摇头。现在帝国正在改造的那几艘航母最快也要到四月份,甚至五月份才能服役呢。
  “你要回司令部吗?”郝东觉看了谈仁皓一眼。
  “海军司令部?不,不回去了,回去的话,又要忙死忙活的,还不如留在这里等电报好了。”谈仁皓苦笑了一下,“回去后,通知休假的官兵尽快归队,还有,让回来的官兵都活动起来,现在不是偷懒的时候。”
  郝东觉加快了车速,谈仁皓决定留下里,也让他松了口气。每次谈仁皓返回司令部的时候,他都累得快要倒下了,毕竟舰队这么多的事情,不是他这个参谋长能够管得过来的,多一个人,也就少了一份负担。
  两天之内,郝东觉给那些还没有归队的官兵都打了电话,或者是发去了电报,要这些官兵用最短的时间返回舰队。谈仁皓也在忙碌着,他做的多半是脑力劳动,并且抽空给一部分获得嘉奖的官兵授予了勋章。舰队里的气氛也很快就紧张了起来,关于美国航母到达珍珠港的消息传开之后,官兵门都自觉的动员了起来,做着舰队出发之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特混舰队并没有收到离港的命令,在判断出美国海军的进攻方向之前,第一特混舰队还得继续留在那霸港,并且用港口司令部的电台,电话与海军司令部联系。只有在明确了敌人的战役安排之后,才回让舰队开赴战区。与此同时,第二特混舰队也留在了关岛的阿普拉港,并且也在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在美国的航母编队到达珍珠港的第三天,“呼伦湖”号航母被拖回了那霸港,并且在第二天就被送进了船坞,开始进行大修。整个大修需要大概4个月的时间,万幸的是,航母的主龙骨并没有损伤,如果龙骨受损严重的话,恐怕这艘航母就只能报废了。主要的修理工作都是在水线以下,补上那几个窟窿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经过工程师估计下来,修复这艘航母的花费是建造一艘同样的航母的八成左右,加上前期的投入,恐怕与建造一艘新航母的花费都差不了多少了。
  二月二十三日,另外一条重要情报送到,一支庞大的美国舰队正在通过巴拿马运河,准备进入太平洋,而这支舰队中至少有四艘战列舰,而且都是新式战列舰,情报人员通过战列舰的主炮塔设置,判断这四艘战列舰都是“南达科他”级。另外还有数艘巡洋舰,以及超过十艘的驱逐舰。
  到二十六日的时候,几幅照片送了过来。这就是那几艘美国战列舰的照片。情报人员在巴拿马运河区拍摄下了这些照片之后,立即就将照片送到了墨西哥的帝国使馆,随后再送往了巴西的帝国大使馆,最后通过巴西送回了帝国。帝国军事情报局的技术人员已经确定,这正是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即“南达科他”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与“阿拉巴马”号。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现役的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而且是美国海军第二级快速战列舰,其航速达到了27节,可以伴随航母舰队作战,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在战争爆发之后不旧,这四艘战列舰就被送去进行大改,主要的改进就是加强了战列舰的防空火力,同时增加了雷达,以及雷达瞄准系统。
  美国在发展战列舰方面很有一套办法,从上次大战开始,美国就成系列的发展战列舰。首先设计出一种比较先进的舰体,然后在此基础上边造边改,比如美国在一战期间建造的“内华达”级在设计上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但是都不严重。而美国海军就利用“内华达”级的成功设计,并且在改进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对手的变化修改了火炮,装甲等指标之后,在“内华达”级战列舰还在建造的时候,就先后建造了好几级战列舰,而后面的这些战列舰都有着“内华达”级的影子。这样一来,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性能逐步提高,总能够跟上对手(唐帝国)的步伐,不至于落后得太远。
  这种发展方式有其可取之处,而在大战爆发之前,所有国家海军都将战列舰的速度列为了重要指标(之前的战列舰是不怎么追求速度的,不然也就不会出现战列巡洋舰了,当然,其前提条件是更先进的动力系统),以“内华达”级为蓝本的那几种战列舰的速度也都只有20节左右,根本无法满足快速舰队的需要。美国海军在这个时候也提出了发展快速战列舰的要求,而且设计出了“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本身带有试验性质,所以只造了两艘(另外一艘为“华盛顿”号)。这是美国海军第一种摆脱了“内华达”级痕迹的战列舰,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比如三联装406毫米主炮,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之前的大部分战列舰采用的是电力推进系统,这太超前了),大量的装甲隔舱化设计等等。而这也成为了新式战列舰的标准设计,“北卡罗莱纳”级成为了美国海军新一代的“标准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就是在“北卡罗莱纳”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基本性能很接近,采用了同样的主炮,动力装置相似,速度都差别不大。主要是将舰长缩短了15米,减少了装甲带的长度,这就等同于提供了战舰的防御能力,使战舰的主装甲带能够更厚一点,而且战舰的排水量略有减少。在初始设计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改进之后,其防空能力也要比两艘没有进行大改的“北卡罗莱纳”级强很多(这两艘战列舰后来在珍珠港也增强了防空火力)。
  除了后来的“依阿华”级之外,“南达科他”级可以说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强悍的战列舰了,其满载排水量达到了46000吨,长207米,宽33米,吃水10.7米。速度达到了27节,15节时的续航能力17000海里(比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还要强)。9门406毫米(45倍口径身管)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70门40毫米高射炮,70门20毫米高射炮,其防空火力远超唐帝国的“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水线装甲307毫米;炮塔正面457毫米,侧面229毫米,顶部184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406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
  从这些性能上来看,“南达科他”级与唐帝国的“新省会”级相差不是很大,主要的差距在速度上,当然,实战能力,“南达科他”级还是要差一点,这主要体现在了战舰的内部设计上。
  “美国佬肯定是被我们给逼疯了!”郝东觉看着那几幅照片,然后直摇头,“除了还在栖装的那几艘新式战列舰之外,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几乎没有一艘像样的战舰了,难道他们就不害怕自己的东海岸遭到袭击吗?”
  “谁去袭击美国东海岸呢?”谈仁皓看了搭档一眼,“不过,这四艘战列舰确实是个巨大的威胁,加上之前到达的两艘,现在美国在这边有六艘战列舰了,而我们只有四艘。”
  “反正我们也不会让第三特混舰队去跟他们打炮战的,打起来的时候,航母的轰炸机一出动,这些战列舰都得完蛋。”
  谈仁皓没有去接话,他可不这么认为。实战已经证明,在夜战中,战列舰仍然是足够强大的。如果在比较狭窄的海域,战列舰甚至可以依靠岸基战斗机的掩护主动出击。美军调动六艘最先进的战列舰赶过来,目的是什么?
  想到这,谈仁皓翻出了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海图,然后就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郝东觉也凑了过来。
  “你不觉得美国海军现在的排兵布阵有什么含义吗?”谈仁皓看了搭档一眼,“我们还有四艘航母可以作战,就算美国海军在三月份之前获得四艘‘独立’级轻型航母,他们在航母实力上也最多与我们打平,而在舰队航空兵方面,却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还差我们不少。可根据现在的情报来看,在三月份之前,美国海军不可能获得四艘‘独立’级航母,至少没有办法在太平洋战场上部署四艘这种小型航母。”
  这次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在三月份之前,美国海军最多向太平洋战场部署三艘“独立”级航母。
  “而到三月底,颜国忠他们就应该打下瓜岛了。瓜岛失守,美军就将极为被动,其所罗门群岛防线将彻底崩溃。”谈仁皓在海图上的所罗门群岛位置上画了条红线,“所罗门群岛被我们攻占之后,珊瑚海就向我们敞开了大门,而我们就进入了一片广阔的海域。到时候,美军在航母方面不占优势,他们恐怕很难获得珊瑚海这边的制海权了。”
  “然后我们就将进攻新赫布里底群岛?”
  谈仁皓点了点头,用铅笔点着了这片群岛。“打下了新赫布里底群岛之后,美军向澳洲增援兵力,运送物资的航线就将受到很大的威胁,而且新喀里多尼亚岛也将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到时候美军就将无法向澳洲提供增援,我们进攻澳洲的时机也就成熟了。所以,无论如何,美军都会死拼所罗门群岛,阻止我们进入珊瑚海,进攻新赫布里底群岛。而在所罗门群岛这片狭窄的海域,恐怕就是战列舰唱主角了。”
  “所以美军才调集这么多战列舰到太平洋战场来。”
  “这就对了,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确认美军新的进攻方向,但是从现在的迹象来看,美军加强在所罗门群岛的防御,死守瓜岛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谈仁皓丢掉了铅笔,“六艘战列舰,外加两艘舰队航母,三艘小型航母,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啊。第三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占不到任何便宜,美军的406毫米穿甲弹可以干掉我们的战列舰。当然,主要还是看怎么打,如果打得好,这里就将成为美军战舰的坟场。”
  郝东觉微微点了点头,如果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与美国舰队死拼的话,那么夜战与炮战将是主要的战斗方式,而他们这几支航母特混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白天为第三特混舰队提供掩护,并且阻止美军战列舰在白天杀过来。
  谈仁皓也笑了起来,他可不习惯当配角,打了三年多了,他一直在当主角,就算没有条件,那也要创造条件,战机是自己把握的,当然,机会更需要创造,只要有可能,那就不能让敌人给溜掉!
第十一节
滚滚铁流
  随着双方实力再度恢复,新战役也开始浮出水面。唐美双方都在尽量让其海军恢复到顶峰状态,而新战役的焦点仍然将在制海权上。
  到三月十二日的时候,两艘“独立”级航母通过了巴拿马运河,这意味着,在三月下旬,这两艘航母就将到达珍珠港,随后就将投入到进攻战役中去。到这个时候,美国海军部署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舰将达到了两艘舰队航母,三艘轻型航母以及六艘战列舰,二十多艘巡洋舰,数十艘驱逐舰的水平。相对,唐帝国集中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舰有四艘舰队航母,四艘战列舰,近四十艘巡洋舰,以及数十艘驱逐舰。
  双方的总体实力将再次拉平,至少在六月份唐帝国的六艘“湖”级航母,改装的轻型航母,还有第二批四艘“新省会”级战列舰服役之前,唐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没有多大的优势。而在六月份之前,美国海军最多再增添四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四艘“独立”级轻型航母,以及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如果双方在六月份之前均无重大损失,或者是损失相当的话,实际上仍然将导致双方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
  这种能守却不能攻的局面对双方实际上都没有好处,在你来我往的互攻战斗中,双方都将损耗大量兵力,也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压力。不说别的,仅“第二次威克岛海战”就迫使双方都提高了25年度的生产计划。国家实力是有限的,而且工业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还不能长期维持在一个高产出,少积累的状态下。因此,双方都想打破这种战略上的平衡,谋求战略上的优势,争取在一次,或者是几次战役中重创对手,让自己获得兵力上的优势,从而可以集中力量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
  在双方的工业实力都爆发了出来,而且差距并不明显的情况下,要改变战略平衡,就只能在战场上尽量多的获取胜利,而且是完胜,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那种胜利。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双方拼的主要是工业实力,而最关键的则是前线指挥官的能力。工厂都在大后方,只要产业链条没有问题,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前线指挥官的表现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这么说吧,如果在某场战役中,一方能够歼灭另外一方的主力舰队,并且自己没有多大的损失的话,那么战场上的平衡就会被彻底的打破,至少在半年到一年之内,胜利的一方将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而失败的一方甚至连防守都将显得很吃力,而结果就是,失败的一方就一路败退下去,而胜利的一方则很有可能一路高唱凯歌,获得最终的胜利!
  对于谈仁皓这类前线指挥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获取胜利,并且在尽量减少自身伤亡与损失的情况下获取胜利。在收到美军两艘轻型航母进入了太平洋战场的消息之后的第二天,海军司令部的新命令送到了:第一特混舰队立即赶往西南太平洋战区,支援陆战队的进攻作战,并且留意美军的行动。谈仁皓还同时收到了一份任命书,他将是第一三四舰队总司令。换句话说,第三特混舰队,第四特混舰队都将听从谈仁皓的指挥,因为这只是个临时编制,所以没有安排总参谋长。
  “老雷他们也收到了命令,过几天就将离开阿普拉港,他们将被派往马绍尔群岛海域,如果美军仍然选择在中太平洋方向上进攻的话,他们将先缠住美军,等待增援。”郝东觉耸了下肩膀,“这次他们只有一艘航母,看来日子不会好过的。”
  “放心吧,美军不可能进军中太平洋的。”谈仁皓早就想通了,“美军的目标肯定是所罗门群岛,不然也不会把我们安排到西南太平洋战区去了。另外,第二特混舰队被安排在马绍尔群岛,这也证明了美军将进军西南太平洋,到时候,如果我们打不过的话,那么就将让第二特混舰队驰援,多一艘航母,就多了一分力量!”
  郝东觉点了点头。“那么,我们就先赶过去吧,也许到时候还要老雷来当救火队员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