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735

  谈仁皓拿出了香烟,烟盒里就剩下最后三根了。
  “问题并不是这样的,就算我们炸死了日本天皇又怎么样?战争不会结束,而且也不可能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结束。”甘永兴也点上了烟,然后将茶几上的一份文件丢给了谈仁皓,“这是情报局昨天傍晚送来的,让你失望了,日本天皇没有死,只是被炸成了重伤,八度烧伤,大概也活不了多久了。”
  谈仁皓微微一愣,他对医学没有多少了解,从甘永兴的话来看,日本天皇肯定离死就只有一步了。
  “轰炸的时候,天皇正在赶往避难所,应该是在第一轮轰炸时倒霉的。”甘永兴靠在沙发上看了谈仁皓一眼,“可问题是,日本天皇就算现在死了,战争会结束吗?”
  谈仁皓没有开口,在飞机上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如果我们是日本人,如果我们是日本首相,你想想看,天皇被炸成那个样子,我们会怎么做?”甘永兴靠近了谈仁皓,看着谈仁皓的眼睛,“少将,这是战争,这不是复仇,更不是孩子玩的游戏。如果杀死一个人就能够改变战争的话,那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制造那么多的轰炸机,派几个刺客就可以解决问题。可这根本就无法结束战争,反而会使战争变得让我们无法承受!”
  “参谋长,我知道!”谈仁皓的声音很低沉,“我也想通了,也许我当时太义气用事了,而且……”
  “你不用跟我谈这些。”甘永兴站了起来,“校长会在下午见你的,这事已经被捅到代首相那里去了,是卫伯瑜亲自写的报告。代首相是什么态度,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把你从这个旋涡里拉出来!”
  谈仁皓点了点头,然后暗暗咬紧了牙关,又是卫伯瑜那个混蛋。
  “我想,经过这件事之后,你也应该成熟很多了。”甘永兴又坐了下来,他的目光在谈仁皓身上停留了片刻,这才接着说道,“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与你一样,当时,我们杀进东京湾的时候,我也很想找几个日本人发泄一番。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步的,你也应该通过这件事情明白这个道理。”
  就在谈仁皓要开口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名少校参谋快步跑了进来。甘永兴看了那名参谋一眼,让他站在了门边。
  “仁皓,你是聪明人,好好想一想。”
  谈仁皓点了点头,看着甘永兴朝那名少校参谋走了过去,然后他拿出了倒数第二根香烟。
  甘永兴只跟那名少校参谋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就快步朝谈仁皓走了过来。“有新消息了,快拿上衣服,我们去校长那。”
  “参谋长,发生什么事了?”谈仁皓立即站了起来,拿起了放在桌上的军帽。
  “大事。”甘永兴迅速的穿上了外套,他看了谈仁皓一眼,“日本天皇死了,才收到的消息。”
  谈仁皓一惊,立即跟着甘永兴走出了办公室,然后径直朝聂人凤的办公室走去。
  聂人凤几乎同时与甘永兴收到了消息,他正准备派人来找甘永兴。见到谈仁皓之后,聂人凤只是多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感到有多惊讶。
  “谈将军是早上到的,之前一直在向我汇报轰炸的事情。”甘永兴在旁边解释了一句。
  “坐吧,都不用站着了。”聂人凤去倒了两杯茶过来,然后坐到了他那张摇摇椅上,“你们也听到消息了吧?日本天皇是在今天上午八点三十五分死的。情报部门提供的消息很模糊,只做出了基本判断,日本天皇并非自然死亡。”
  谈仁皓没有开口,还在回避聂人凤的目光。八度烧伤肯定很严重,那肯定不是自然死亡了。
  “校长,这是什么意思?”甘永兴听出了弦外之音。
  “情报部门怀疑,天皇是被害死的,当然不是指得我们的轰炸。”聂人凤习惯性的把双手抱在了胸前,“有人想天皇死,所以天皇就死了。日本内阁政府还没有公布消息,如果真有人希望天皇死,而且想在这上面做点文章的话,那他们就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来做准备。”
  “校长,这是什么意思?”谈仁皓一惊,这下反应了过来。
  “因为天皇死了的话,对某些人有好处。”聂人凤压了压手,没有让甘永兴帮他解释这个问题,“这么说吧,日本天皇死了,某些人就可以取代天皇,成为日本的最高统帅,获取国家的最高权力。如果这个人不希望战争就这么结束,也不想投降的话,那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麻烦事了。”
  “东条?”
  甘永兴微微点了点头。“对,如果东条完全掌握了日本的话,日本就绝不会轻易的投降。上次战争,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军队在攻入了东京,包围了天皇的皇宫之后,日本就宣布投降了,或者说是天皇宣布投降了。如果这次东条想将战争进行到底,用整个日本来为他的野心陪葬的话,那你们昨天的轰炸就帮了东条的大忙。天皇死了之后,在新的天皇登基之前,东条就是日本的最高领袖,他完全可以控制日本。另外,东条可以用天皇的死来蒙蔽那些无知的日本人,激励日本军民的斗志。这就是我们所担心的一点。现在,天皇已经完蛋了,而且是被人有预谋的杀害的,那问题肯定比我们所预料的还要麻烦。”
  “那我们该怎么办?”谈仁皓看了眼聂人凤,又看了眼甘永兴,显得很焦虑,他只是想做点什么来弥补之前的错误。
  “等待,耐心的等待。”聂人凤叹了口气,“日本的局势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向日本施加更强大的压力。而这正是你们之前在做的事情。陆军方面已经有所进展,很有希望在九月份之前消灭朝鲜半岛上的日军,将日本赶回本土去。南洋群岛方面的扫荡行动也在加速,数日前,陆军已经在苏门答腊岛上登陆了,狮城也已经光复,我们重新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现在剩下的,只是将其他岛屿上的日军消灭掉。战争正在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胜利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不过……”
  “校长!”
  “永兴,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聂人凤朝甘永兴看了一眼,然后起身去拿来了一份文件,“仁皓,有些事情你应该知道的,这份情报在我的抽屉里锁了好几个月了。这次轰炸京都之后,你肯定得换个位置。你也知道,卫伯瑜已经将你当作了最大的威胁,如果代首相那边听信了卫伯瑜的鬼话,那你就不得不离开西太平洋战区。”
  “校长,我明白!”谈仁皓不但没有感到什么不安,反而还暗喜了一下,这是因祸得福。
  聂人凤微微笑了一下,就示意谈仁皓翻开文件。
  当谈仁皓看到文件的标题时,心里就暗暗惊了一下,这是一份与美国有关的情报,是美国参加战争的情报。
  “说实话,我们得感谢日本人。”聂人凤又叉起了双手,“如果不是日本的话,帝国不会这么快就进入战争状态,我们也不会认识到战争性质的改变,更不会决定全力发展航母,而不是战列舰。相反,如果我们首先与美国开战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论是国力,军力,美国与帝国的差距都不是很大,而且太平洋上的战斗都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上,这对帝国更为不利。日本的挑衅让帝国全副武装了起来,拥有了与美国打下去的能力,也让帝国的战争机器早一步进入全速运转之中。现在,我们的国力,至少是战争实力实际上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美国,如果我们与美国爆发战争的话,那么帝国海军将不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谈仁皓勉强笑了一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日本实际上是让帝国在与美国决战之前做好了热身准备。这对今后的战争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帝国与美国贸然开战的话,那么就得在第一时间内面对最为强大的对手,而不是一个二流对手,那时候战场上会是个什么样子,恐怕谁都无法预料。
  “美国参战只是迟早的事情,我们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的举动。”甘永兴也不在隐瞒什么了。“从我们现在获取的情报,以及美国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的表现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日之间有一份秘密同盟条约。战争爆发的前两年,美国向日本输出了至少2500万吨的废钢材,也许更多,另外还向日本提供了250万吨石油,大量的橡胶,铝材,煤炭,铜矿石等等。这些都是日本发动战争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没有这些原料的话,日本恐怕连战舰都造不出来。另外,美国还一直在向日本输出军事技术,现在还准备向日本提供军火。如果美日之间没有秘密同盟条约的话,为什么要冒着与帝国开战的危险来做这些事呢?”
  “美国在向澳洲,以及夏威夷方向增兵?”谈仁皓这时候也看到了文件中的关键点。
  “从去年年底开始,美国就一直在加强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以及西南太平洋上的兵力存在。”聂人凤示意谈仁皓继续向后面翻看,“去年年底,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由旧金山转移到了瓦胡岛,珍珠港成为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现在,美国在珍珠港至少部署了三艘航母。今年年初,美国向关岛增兵5000,一支由五艘重巡洋舰为主的舰队也转移到了关岛。而三月份的时候,美国向澳洲派遣了三个师的兵力,同时还在扩大澳洲的港口,以满足航母等大型战舰停靠的需要。”
  “也就是说,美国正在构筑包围帝国的封锁线。”甘永兴接过了话题,“你应该很清楚西太平洋上的情况。如果美国完成了这条封锁线的话,那么帝国海军就无法迁出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美国人的手里。”
  “我们准备与美国开战?”谈仁皓暗叹了口气,该来的迟早要来。
  “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聂人凤朝前俯了下身子,看着谈仁皓的眼睛说道,“决定战争的大权在内阁政府手里,而不在军队手里。作为帝国军人,我们所能决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在帝国内阁政府做出了战争决定之后,我们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之内摧毁敌人,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少将,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这个道理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回去后,好好想一想,你不用回硫黄岛了。”聂人凤站了起来,“最近几天没事的话,好好看下这些文件,了解一些更多的情况。关于帝国内阁政府调查的事情,不用你来操心,我们会安排好的!”
  “谢谢校长!”谈仁皓也立即站了起来。
  聂人凤点了点头,谈仁皓就立即告辞了。天平已经开始倾斜,谈仁皓也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一节
潜力大爆发
  谈仁皓的离开并没有改变帝国加强对日战略轰炸的决定。六月初,聂人凤元帅就向帝国内阁政府申请增加海军军费开支,当月中旬,新增加的25亿军费开支就到位了,这足够让帝国海军所生产五千架轰炸机(“狼鸠”的出厂价格大概24万,而出口到波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单价是49万),或者是50万吨燃烧弹(燃烧弹在大批量生产之后,每吨的价格降低到了5000元,比普通炸弹便宜了很多),或者是15000架战术飞机,或者是三支航母舰队的所有战舰。
  这是一笔不小的军费,这也为帝国海军战略打击部队继续对日轰炸铺平了道路。各轰炸机生产厂,以及弹药工厂在拿到了一笔额外的奖金之后,都开足了马力,加快了生产速度,越来越多的轰炸机,燃烧弹被运送到了前线,投入到了对日轰炸中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笔开支,也才有了帝国海军的第二种重型轰炸机,真正能够满足海军的战略轰炸需要的轰炸机。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在“狼鸠”定型之后,罗云冲就提出了新轰炸机的发展要求,“狼鸠”只是在紧急时期的过渡机种,只能勉强对日本进行轰炸。按照罗云冲的想法,真正的轰炸机是能够携带至少六吨炸弹,作战半径达到2000公里的机种。这样,轰炸机才能够从济州岛或者是硫黄岛起飞,在日本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能投下足够多的燃烧弹,将整个日本变成一片火海。
  也就是在23年初,新轰炸机的研制启动了。这次,帝国海军没有公开招标,而是直接让沈飞与哈飞分别负责研制轰炸机的发动机与机体,最后两家飞机厂一起进行试飞与生产工作。在没有足够的经费的情况下,两架飞机厂的研制进度并不快。当聂人凤拿到了申请得来的大笔军费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两家飞机厂提供研制经费,加快新型轰炸机的研制工作,争取在23年底让新轰炸机飞起来,最迟也要在24年装备部队(这个计划很不现实,因为当时所有人都没有考虑到制造这种世界上最庞大的轰炸机所需要面对多少困难)。
  到六月底,哈飞首先拿出了三种设计方案(实际上是三个设计小组的方案,这是飞机厂内部竞争的结果)。其中一种方案采用六台“狼鸠”所使用的发动机,几乎就是将“狼鸠”等比例放大,然后再多装两台发动机的改进型号。另外一种采用了四台还没有研制成功的大功率发动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几乎是全新的设计。第三种方案则十分超前,采用飞翼布局,使用六台发动机作为动力,其设计指标甚至可以横越太平洋,对美国本土进行轰炸!结果,海军技术办公室选择了第二套方案,第一套太保守,第三套太超前,只有第二套方案才能在有效的控制住技术风险的情况下,让新的轰炸机尽快的飞起来。
  两家飞机厂迅速的集中了所有的研究人员,开始进行总体设计。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提出的要求是在年底前拿出第一架样机,不过这个计划并不现实。一种全新的,而且有太多技术创新(比如全封闭是气密座舱,大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电动炮塔,自动驾驶仪,自动轰炸仪,高精度陀螺仪,地形导航系统),几乎不可能在半年之内解决掉这些问题的。
  对日战略轰炸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轰炸机,载两吨炸弹,能够飞行到1800公里外投弹的“狼鸠”实际上已经足够使用了,问题的关键是在弹药上。如果没有充足的燃烧弹供应,那么对日轰炸就只能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难以迅速取得成效。因此,在保证轰炸机的生产,研制之外,弹药供应成为了最重要的项目。
  当时,帝国海军有十家弹药工厂,分别为海军提供炸弹,鱼雷,炮弹,枪弹,以及一些特殊的弹药。这其中有五家工厂在制造炸弹,并且都已经投入到了燃烧弹的制造工作中来。另外五家工厂也在迅速扩大规模(帝国不缺乏人力,至少在战争期间是不缺乏人力的),准备生产炸弹与燃烧弹。仅八月份一个月,这些工厂就生产出了12万吨燃烧弹,足够2000架轰炸机飞六个架次了。而九月份,燃烧弹的产量提高到了18万吨,十月份为22万吨,十一月份为26万吨,十二月份达到了创纪录的34万吨。这么多的燃烧弹源源不断的被送往前线,让轰炸机部队再也不需要为“断粮”的事情发愁了。
  海军拿到新增拨款之后的好处很多,当然,其他方面也没有耽搁。
  “隼”式战斗机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沈飞一共有三条生产线,一年可以制造至少3000架战斗机,而哈飞也建造了两条战斗机生产线,南飞也在建造战斗机生产线。最后,海军的指标是必须要有十条战斗机生产线,达到每年为海航至少补充一万架战术飞机的能力(当时,战斗机的生产线与海航战术飞机的生产线并无太大的区别)。而到七月的时候,海航的六支航母舰载机大队都得到了新的“隼”式战斗机。
  新的轰炸机也在七月份的时候完成了试飞,这实际上是帝国海军舰载航空的第三批轰炸机。早在“秃鹫”研制成功的时候,沈飞就开始着手用“秃鹫”所使用的发动机来研制新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海航一直坚持要求舰载机部队使用统一的发动机,以减少后勤负担,而这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策略)。结果,这两种轰炸机才制造了部分样机,准备做试飞试验的时候,日本舰队就完蛋了。“翠鸟”与“鱼鹰”被证明是可靠的轰炸机,所以海航就没有采购这两种轰炸机。在“隼”服役之后,海航下达了新的研制任务,要求以“隼”所使用的“风16”22缸大功率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新的轰炸机。
  因为当时沈飞还在继续修改“隼”式战斗机的一些技术缺陷,还要集中力量制造“狼鸠”,研制新轰炸机的发动机。所以两种新轰炸机(机体)实际上是分别由南飞与哈飞研制的。
  南飞负责的是俯冲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射水鸟”,使用了“风16”发动机(限制了最大功率),采用了经过改进的机体,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并且对机身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俯冲轰炸的性能。最大的特点是,轰炸机的腹部与背部各有一块巨大的减速板,这样轰炸机可以在尽量低的高度上投弹,然后改出俯冲。
  哈飞负责的是鱼雷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海雕”,使用的也是“风16”发动机(同样被限制了最大功率)。哈飞没有利用沈飞之前的研究成功(实际上,“射水鸟”就是在沈飞上一种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几乎是全新研制。同时,哈飞在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今后采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所以留有一定的改进余地。“海雕”能够成为一代名机,这与哈飞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一直奋战到战争结束的鱼雷轰炸机也成为了二战期间世界上最好的鱼雷轰炸机,特别是其采用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之后,其性能非常优秀。
  两种轰炸机的研制,以及初期试飞工作在九月份就已经完成了,但其生产计划却推迟到了年底,原因只有一个,沈飞提供的“风16”发动机几乎全部给了“隼”式战斗机,能够提供给轰炸机的很少。而沈飞的大部分发动机制造能力用在了轰炸机上,所以能够提供给海军战术轰炸机的发动机数量很少。
  可以说,23年是海军航空兵(包括了战略打击部队)的春天,随着新式战机陆续服役,以及大量的飞行员的加入,帝国海军航空兵在这一年完全恢复了元气,并且达到了鼎盛状态。后来,当太平洋上爆发了更为残酷的战争时,正因为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所以帝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海军航空武器方面之外,帝国海军舰队得到的好处也不少,特别是在新战舰的建造方面,帝国海军几乎在这一年之内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战舰总吨位),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的第三种航母。
  “长江”级航母被证明是很可靠的航母,其性能比“皇帝”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航空作战能力,抗打击能力,还是航海性能,各方面都很优秀。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优秀,海军也很快就发现了“长江”级航母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被总结出来之后,都落到了一点上,那就是排水量太小,过小的舰体难以满足所有的要求。结果,“长江”级航母也就只建造了四艘(当时,帝国有四个造船厂可以承建航母),海军就没有再下订单了,要求四家造船厂立即拿出新的设计方案来,要求得到更好的航母。
  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在23年初就已经完成,首先确定的排水量(轻载,如无特别说明,都指三分之一燃料时的轻载排水量)为24000吨。海军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方案,因为这只比“长江”级增加了3000吨而已,性能提高并不明显。三月份,第二份设计完成,排水量提高到了28000吨,海军仍然感到不满意。到六月初,第三份方案才被确定下来,排水量增加到了32000吨,满载时达到36500吨。海军采纳了这一方案,并且要求迅速完成设计工作,尽快开始新航母的建造。
  这种新航母被命名为“湖”级。其实,从命名上就能看出帝国海军对航母的重视了。之前,只有战列舰能用“江,湖,海”来命名,而从“长江”号开始,这些名字用到了航母上,这表明,海军已经将航母当作了头号主力战舰。
  设计工作在十月中旬完成,海军对新航母的各项指标都很满意。接着,四家造船厂几乎同时开工建造,头四艘航母在四家造船厂同时铺设了龙骨。按照海军提出的要求,第一批四艘航母必须要在24年年底之前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在生产工艺熟悉之后,新航母的建造周期将缩短到十个月(后来甚至达到了八个月一艘的水平)。海军还在筹建另外两家造船厂,争取能够同时开工建造六艘航母(实际上,后来四家造船厂各新建了一个大型船坞,帝国海军可以同时建造八艘航母)。
  除了新航母之外,“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的第九艘,也就是“长孙无忌”号也在六月完成了栖装。从“长孙无忌”号开始,后16艘大型防空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了1500吨(满载时增加了2000吨),加长了五米,将120毫米高射炮改为了80毫米高射炮(后期开始使用VT弹),其他防空火炮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整体防空战斗力加强很多。另外,战舰上的关键部位(特别是机舱)得到了更好的装甲保护,增强了战舰的生存能力。
  新的大型防空巡洋舰也在设计之中,而新建造的“河”级重巡洋舰(这又打破了帝国海军的命名规范)也在成批量的建造之中。潜艇,驱逐舰,海上巡逻机这些都成批的离开制造厂,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大量优秀的军人也在走出训练营,学院,兵营,加入到帝国海军中去。
  23年(唐历,公元1941年)是帝国海军的春天。帝国海军能够在这一年内获得如此多的战舰,战机,原因只有一个,帝国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帝国的战争潜力在22年年底就开始爆发,全方位的战争动员在23年年初就完成了。随着帝国潜力的爆发,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了。
第二节
轰炸在继续
  在谈仁皓接受了新的使命,开始就帝国与美国的战争做准备的时候,战场上的焦点仍然在日本这边。按照帝国的传统,只要日本不完蛋,帝国绝不会轻易的转移重点,把日本打爬下之后,帝国才能腾出手来收拾另外的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