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78

  不管在工业基础,研发能力,以及实际装备方面,帝国海军的火炮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这也是白佑彬当初选择枪炮专业的主要原因。
  大战后,签署《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时候,就是因为帝国的海军火炮技术领先于其他所有国家,所以军备条约中对各型战舰主炮口径的限定有两套标准,即西方国家采用英制单位,帝国则采用公制单位。
  具体表现上,战列舰主炮的限制方面,西方国家为十四英寸(约和三百五十六毫米)。帝国则为三百五十毫米。重巡洋舰方面,西方国家为八英寸(约和二百零三毫米),帝国则为二百毫米。轻巡洋舰方面,西方国家为六英寸(约和一百五十五毫米),帝国则为一百五十毫米。
  显而易见,帝国海军受到的约束更为严厉。
  只是,几毫米的差距,对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火炮技术的大明帝国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
  另外,决定火炮威力的不仅仅有口径,还有身管倍径,以及弹药性能。
  “怎么,不好说吗?”
  “不,不是!”白佑彬长吸了口气,说道,“元帅,在我看来,后条约时代,帝国海军完全不用与敌人争一时之高低。”
  陈锦宽微微一笑,示意白佑彬继续说下去。
  “条约作废之后,各国肯定会建造更大,更强的战列舰。随着战列舰的吨位不受限制,其防护能力将迅速提高,帝国海军现装备的三百五十毫米口径的主炮肯定难以对付新式战列舰。问题是,火炮并不是口径越大越好。”稍微停顿了一下,白佑彬又说道,“上次大战的残酷事实证明,优秀的战列舰并不仅仅强调某项,或者某两项性能。只有火力、防护与速度合理搭配,才能拥有出众的性能。在现行技术条件下,战列舰的吨位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如果考虑到建造成本,以及批量建造的压力,更不应该一昧求大,大规模战争中,数量往往比质量更加重要。因此,我觉得,在满足了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帝国新式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不一定要超过对手,更不值得为了火力而牺牲其他重要性能。再说了,提高火力,特别是穿甲能力,靠的也不仅仅只是主炮口径。”
  “看来,你是‘均衡派’的军官!”
  白佑彬微微一愣,随即就笑了起来。
  战后,帝国海军军官中,就未来主力舰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流派。
  一是“保守派”。该派军官认为,帝国海军不同于日本,英国等国家,有其固有的重点防御方向,且作战范围明确,海外基地众多,所以帝国海军的主力舰仍然应该按照战前的思路发展,在适当牺牲速度的前提下,强化火力与防护。
  二是“防护派”。该派军官认为,帝国面对的敌人众多,且美国海军实力强大,帝国要想在未来战争中战胜对手,需要做到以一挡十。因此,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应该格外强调防护,争取在海战中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击败众多的敌人。
  三是“均衡派”。该派军官的观点与白佑彬的观点很类似,即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未来的主力舰不能仅仅强调某一方面,或者某两方面的性能,而应在主要性能间形成某种合理的均衡,并且力求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早期,还有一个流派,即“速度派”。在该派军官的眼里,帝国海军需要两线作战,在的数量不如对手的情况下,主力舰必然往返于两个战场之间,从而快速调遣舰队成了致胜的关键。只是随着战列巡洋舰的衰落,速度派的论调很快就消失了。
  只不过,这些年来,因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快速战列舰”的出现,速度派又有抬头的迹象。
  “其实,不管哪个流派,最终的目的都是击败敌人。”陈锦宽靠到了沙发上,“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摸索海军的发展方向,帝国也非常重视技术研法与工程应用。虽然《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明文规定,签约国在条约有效期内都不得设计与建造新式战列舰。但是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实际上早就在秘密研究新式战列舰的技术,甚至在两年前就着手进行设计。当然,这都是秘密中的秘密。”
  “元帅,你是说……”
  “帝国自然不会落后。”陈锦宽微微一笑,“五年前,也就是萧鼎昆首辅上台后不久,就秘密批准了‘八七二计划’。简单的说,就是争取在未来八年之内,解决提高帝国海陆两军七十二项主要技术问题的发展规划。按照该计划,帝国政府每年拨款上亿金元投入相关的科研与工程项目之中。你的那些师兄就主导了其中十多个项目,比如薄文翰搞的‘重油裂化工业生产法’,还有魏福莱搞的‘燃油型内燃机’,杜齐蜚主导的‘远程探测与测量技术’,汪华主导的‘船舶与舰艇综合生存能力项目’,田尚云的‘高压炮管自锻生产工艺’。这些都与海军有关,海军每年也从秘密经费中拨出了数千万金元。现在,除了几个重大项目之外,很多技术问题都已解决,甚至具备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能力。”
  听到这,白佑彬震惊万分。
  “当然,仅仅只有技术是不行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物,才能提高海军的实力。”看了眼瞠目结舌的白佑彬,陈锦宽又说道,“去年,在日本明确不会续约之后,我们就开始了新式战舰的设计论证工作。今年年初的时候,很多关键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全面设计的准备工作也基本上完成了。现在,只要海军提出具体的性能指标,并且得到内阁的同意,设计工作就能展开。当然,只要不涉及到具体的建造工作,也就不用申请额外的军费拨款,内阁那边不会有问题。至于具体的建造安排,恐怕得等到明年了。”
  “可是,议政院……”
  “这是小问题,你认为有着‘共盟党’背景的萧鼎昆首辅是个温和派吗?”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随即摇了摇头。
  “共盟党”与“民业党”是帝国两大政党,最初的时候,两大政党有着基本一致的政见,并且联手推举了好几位内阁首辅。到孙承宗首辅之后,“共盟党”与“民业党”逐渐分道扬镳,其中“共盟党”代表的就是帝国的大资本家,特别是矿山、钢铁、军火、海运等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民业党”代表的则是中小型企业,以及无业平民。正因为两个政党所代表的社会团体不一样,所以在政治主张上有着明显区别。
  显然,萧鼎昆作为“共盟党”选出来的首辅,肯定不是温和派。
  “预算拨款的事情,就让首辅去操心吧。”陈锦宽长出了口气,突然转口问道,“佑彬,你有多高的涉密权?”
  “这……”
  “看我这记心。”陈锦宽拍了下额头,去书桌上拿来了一张证件。“这是甲级涉密证,凭这张证件,你可以去司令部的档案处调阅任何文件。当然,如无绝对必要,最好不要带出司令部办公大楼。”
  迟疑了一下,白佑彬接过了那张证件。
  白佑彬不是害怕接触帝国海军的绝密文件,而是觉得有点突然。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定,除了元帅批准的特别人员之外,能够在档案处随意调阅文件的恐怕不超过五个人。不说别的,就连江洪波这类舰队司令官都没有这个权限。
第二十一章
海军结症
  接下来的几天里,只要有空闲时间,白佑彬就窝在帝国海军司令部档案处的机要阅览室里。在翻阅了大量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绝密资料的同时,白佑彬还在这里认识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能够称之为“朋友”的女性。
  “少尉,今天还要青椒套饭吗?”
  抬起头来后,一个上身着白色海军夏常服的年轻女军人进入了白佑彬的眼帘。她就是档案处的一等文秘,专门负责机要阅览室的夏紫瑶。
  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不一样,夏紫瑶绝不是五大三粗,已经有了好几个子女的中年大妈,而是一个年芳二九的少女,或者说是“海军之花”。在她的身上,纯白色的海军夏常服显得格外的耀眼,不知道是裁减得好,还是她衬托得好。不说别的,及膝短裙下的一双玉腿就足以让海军的大老爷们想入非非了。
  五天前,当白佑彬第一次来到机要室的时候,还差点被夏紫瑶轰出去。
  第二次,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白佑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竟然会主动找自己搭讪。更让白佑彬没有想到的是,五天的时间,他们就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夏紫瑶还是白佑彬在海军司令部认识的第一个朋友。
  当然,白佑彬并不知道,正是他的少尉身份勾起了夏紫瑶的好奇心。
  要知道,能够进入机要室的,至少都得是校级军官,平常来的,几乎都是海军司令部各个部门的主管,负责副主管。很多军官在海军司令部工作了十几年,都没有机会进入机要室。设想一下,一个陌生的少尉军官拿着由海军元帅亲批的证件来到机要室,并且调阅大量绝密资料,怎能不引起夏紫瑶的注意?
  对于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白佑彬来说,他更不可能知道,很多贯穿一生的感情都是从最初的好奇与相互吸引开始的。当然,这个时候,白佑彬的精力都放在了那些重要资料上,除了觉得夏紫瑶很漂亮,以及经常麻烦夏紫瑶帮他带晚饭之外,白佑彬根本没有胡思乱想,也不可能胡思乱想。
  “不过,还是老规矩,我帮你带晚饭,离开的时候,你负责打扫卫生,并且锁上门。”夏紫瑶拿出了钥匙,在白佑彬的面前晃了晃。“还有,不要把资料带走,不然下次就别想让我帮你带饭了。”
  “没问题,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
  说完,白佑彬的目光又回到了面前的文件上。
  他没有注意到,夏紫瑶在丢下钥匙的时候,故意拨弄了一下别在胸前的领针,而且神色也有所变化,好像有点不高兴一样。
  十五分钟后,一盒冒着热气的套饭砸到了白佑彬的面前。
  “谢谢……”
  抬起头来后,白佑彬看到的只是一个匆匆离开的背影。
  这么急,难道家里有事?
  笑了笑,白佑彬拿起了勺子,同时将文件翻到了下一页。
  如同条约签订之后,就有人预测的那样,《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只是一张纸,纸是包不住火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但摧毁了以大明帝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使世界出现多极分化,还沉重的打击了包括战胜国在内的各主要强国。更重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方式,让任何一个参战国都觉得,和平是短暂的,下一次战争不会离得太远。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实际上是各强国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为下次大战做好准备而签署的,具有浓烈妥协味道的限制军备条约。
  在此情况下,条约对各列强的约束力自然非常有限。
  在条约到期前两年,包括大明帝国在内,除了法国与西班牙之外,其他七个签约国都展开了新式战舰的基础设计工作,并且集中力量攻克重要技术难题。比如,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研制威力更大的火炮,改进鱼雷的性能,开发新式探测技术(雷达),改进装甲钢的生产工艺等等。
  随着日本明确表示无意续签,基础研究立即进入到了实际设计阶段。
  也就在这个时候,帝国海军利用每年的秘密经费,由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崇明造船厂、湛江造船厂、武汉造船厂牵头,联合数十家相关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开始了三种五级新式战舰的设计工作。
  当时,几份相关情报促使帝国海军加快新式战舰的研制步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帝国一共有十多个情报单位,几乎每一个重要部门都有自己的情报单位。战后,帝国政府推行“精兵简政”政策,内阁十多个部门的情报单位合并为帝国情报总局,直接向帝国首辅负责。同时,海陆两军的情报处降级为情报局,规模也同时缩小了许多。
  结果,“降级处分”不但没有使海军情报局被削弱,反而使海军情报局变得更重要。
  原因很简单:新成立的帝国情报局没能及时完成改组,也就无法及时投入工作。同时因为大量的人事调动,导致外海情报网受到严重破坏。结果,直到六十四年(公元1932年)年底,帝国情报局才恢复了海外情报网。
  在此之前,海军情报局成了海军情报的主要来源。
  经过数年的发展,到此时,海军情报局已经成了帝国三大情报局之一,所发挥的作用丝毫不在帝国情报局与陆军情报局之下。
  对帝国海军产生重大影响的情报中,海军情报局提供的占了三分之二。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与日本,美国海军有关的几份情报。
  早在六十三年(公元1931年)的时候,海军情报局就获悉,日本准备在“长门”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排水量接近五万吨,装备三座九门十六英寸巨炮,装甲防护远远超过了“条约性战列舰”的新式战列舰。
  次年,海军情报局又提供了一份新的情报,日本的新式战列舰是重新设计的!
  六十六年(公元1934年),海军情报局再次发出警告,日本设计的新式战列舰排水量接近六万吨,主炮口径提高到了十八英寸以上,且装甲防护远远超过了现在的所有战列舰,在海战中足以消灭任何对手!
  在密切监视日本的同时,帝国海军情报局也在密切监视美国的一举一动。
  虽然相对于疯狂的日本海军而言,美国海军更务实,也更加“尊重”《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但是美国的工业基础更雄厚,科技实力也超过了日本。如果美国海军需要新式战列舰的话,研制速度肯定比日本快得多!
  也就在六十六年,海军情报局证实,美国也在暗中启动了新式战列舰的研制工作,其排水量在四万吨到四万五千吨之间,至少装备九门十六英寸主炮,速度不会低于二十七节,装甲防护肯定比“条约性战列舰”好得多。
  速度达到二十七节以上的战列舰!
  “快速战列舰”的概念就此出现。同时,帝国海军也如芒在背。即便不考虑疯狂的日本海军,如果美国开工建造新式战列舰,帝国海军绝不能落后!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帝国海军新式战列舰的研制工作上马了。
  初期,因为情报混乱,加上针对性不够强,江南造船厂提交的几份设计规划都没有得到海军的认可。说白了,当时帝国海军也不知道该把谁当作主要敌人。
  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是帝国的首要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